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社会各界深情送别叶笃正

科普小知识2022-10-17 12:39:51
...

■我们的记者冯和见习记者倪思杰

10月20日上午,八宝山殡仪馆礼堂前,秋日明媚。黑色背景上的白色横幅“悼念叶笃正先生”醒目而庄严。中国科学院前院长陆嘉熙对叶笃正科研成果的评价是:“叶茂根的深东亚环流带来丰硕成果,向屠奉三学习,创新应对全球变化”,两边的挽联发人深省。

挽联上的22个字表达了叶笃正一生中最杰出的成就、最执着的事业和最迷人的个性。正是这种卓越、执着和魅力,造就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年轻一代”,使新中国的气象事业更加辉煌。

礼堂前面100米长的走廊挤满了来为我送行的人。他们都在等着告别他们以前的朋友、同事和老师——叶杜正先生,中国著名的大气物理学家和教育家,著名的国际气象学家,中国科学院高级院士。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原中国科学院院长卢永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白春礼、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静海、原中国科学院党委副书记方鑫、原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胡启恒、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孙洪烈

叶杜正院士是世界著名的气象学家,也是中国现代气象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在70多年的科研实践中,叶先生始终站在科学前沿,始终坚持科研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叶先生一生努力工作。他思想开放,对自己要求严格,对他人慷慨大方,奖励落后者,教导不知疲倦的人。他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地球科学人才。他的英年早逝让我们失去了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和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师,也是中国科技界的一大损失。他对中国科学技术的巨大贡献将永远载入史册。”白春礼在唁电中说。

观众席前送行的人群包括白发老人和英勇的年轻人。他们聚在一起,回忆起这位气象学家去世前的点滴。

作为国际大气科学界的杰出科学家,叶笃正在大气动力学、大气环流理论、青藏高原气象学、气候和全球变化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90岁时,叶先生仍然召集学生认真讨论大气科学和全球变化的重大科学问题。即使在病床上,他也总是关心我国大气科学和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进展。”中国科学院院士黄说。

中国科学院院士曾庆存回忆他的导师时对《中国科学》记者说,“他从不相信权威,也从不把自己当成权威。叶先生在科学问题上总是听取不同的意见,从不以自己的身份压制别人。这些都是我们应该继承的东西。”

“只要是好苗子,不管远近,他都会好好照顾它。此外,叶先生严谨的治学方法是我们的榜样。”回顾过去,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原所长汪明星说,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叶先生对人才的重视。

“虽然李先生去世了,但他的精神将永存。他作为一个男人和一个学者的精神,以及他崇高的道德,像今天早晨的太阳一样永远照耀着我们。”总参谋部某研究所的夏大庆说。

“我很久没有从叶先生的死讯中恢复过来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立婷(音译)已近80岁,说起叶,他仍称自己为“年轻一代”。陈烈庭的眼睛害怕光,因为他刚刚做完眼科手术。尽管如此,他还是戴了一副太阳镜去参加告别仪式。

陈立婷回忆说,叶先生喜欢在他家后面的花园里散步,晒晒太阳,这也是陈立婷和叶老经常“邂逅”的地方。今年1月,从澳大利亚出差回来后,陈烈庭经常去花园散步,希望能再次见到他的导师。然而,这样的“邂逅”永远不会再发生。上午10点,遗体告别仪式正式开始。在礼堂里,葬礼音乐低沉地响起,气氛庄严肃穆。叶笃正的脸安详地躺在白色的菊花丛中。在青松翠柏的衬托下,肖像上的叶老微微笑了笑,用炯炯的目光望向远方。哀悼者胸前插着白花,在叶老的灵魂面前深深鞠躬,以作最后的告别。

随着游行队伍,陈烈庭走进了礼堂。他的眼睛变红了。鞠了三个躬后,他用颤抖的手向老师赠送了一朵盛开的白菊花。

中国科学新闻(2013-10-21,第一版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