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社会各界送别“农田院士”朱英国

科普小知识2022-02-19 18:22:30
...

社会各界送别“农田院士”朱英国

图为:朱英国院士

新华社武汉8月13日电(记者于坚):“杰出人才的领袖们开创了红莲在世界各地的传播,国家的大师们留下来教导他们的同伴。”1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祝英国遗体告别仪式在武昌举行。中国工程院党委书记李小虹、湖北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余绍良,以及*部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代表、武汉大学师生代表、朱英国的亲属和生前好友等500多人前来欢送。

8月9日凌晨,中国著名遗传学家、水稻生物学家、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先驱、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重要奠基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朱英国在武汉病逝,享年78岁。

13日上午,武昌殡仪馆的灵堂庄严肃穆。祝英国的遗体安详地躺在鲜花中,胸前挂着红色党旗。大厅*悬挂着朱英国去世前的照片,周围环绕着花圈和花篮。仪式由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韩进主持。窦宪康校长介绍了祝英国的生平。

朱应国1939年11月出生于湖北罗田县。196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生物系,留校任教。他于1975年被任命为湖北水稻三线合作组组长,并于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朱英国长期从事杂交水稻和植物遗传研究,为中国粮食安全、杂交水稻种质创新、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人才培养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一生是为国家粮食安全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

从事科学研究半个世纪以来,祝英国始终怀有“一生为全世界的饥寒而战”的坚定信念。他一年到头都在烈日下冒着风雨在田里跑来跑去。他是一个热爱土地和农民的纯洁的儿子。他也是一位孜孜不倦地研究农业科学的学者,被称为“农田院士”。他和他的研究团队培育了红莲型和马帮型杂交水稻新品种,共推广到上亿亩,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他主持并完成了一系列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包括国家“863”、“973”计划和国家支持计划。曾获国家科学大会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发明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湖北省科学大会奖、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社会各界送别“农田院士”朱英国

图为:朱英国院士指导学生实地科研。

朱英国一直在教学和科研的最前线努力工作。他先后招收了100多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为我国乃至世界培养了一大批遗传学和杂交水稻科学人才。他像孩子一样热爱生活,支持以后的学习,努力关心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成长,是一位深受学生爱戴和尊敬的老师。

朱英国经常鼓励学生:“专业精神非常重要。你是否过着艰苦的生活并不重要。你不能破坏你的精神。”

“老师努力工作了一辈子。他带我们去做项目,去稻田。他一点也不傲慢。简单的工作氛围让每个和他一起工作的人永远不会忘记。”戴阳,朱英国的第一个硕士和博士学生,现在是吴大学科学院的教授和植物遗传学家,经常说朱老师教给我一个简单的道理:要做好工作,没有专业精神和无私的奉献是做不到的。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江深情地回忆道,朱英国院士从未创办过家庭事务学院。每当他找到一个,他就谈论科研基地的建设、团队发展和人才培养。朱英国院士对事业的热爱和对研究生教育的热爱,为团队凝聚了一批优秀人才。

社会各界送别“农田院士”朱英国

图:朱英国院士指导胡军育种基地科研

2001年考入“朱门”的胡军流着泪说,朱院士是一位模范教师,为人高尚,谦虚,善良,宽宏大量,宽容大度。每个学生都尊重他,从他身上感受到一个研究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感情,这是生活的基准。

师生们说,朱英国院士是*员的楷模,是中国科学家的杰出代表。他治学严谨,胸怀坦荡,待人宽厚,自律严格,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他执着的科研精神,为每个人奉献出自己的家庭,孜孜不倦的敬业精神,以及淡泊名利的乐观精神深深地影响着广大师生。

“智明是我的祖国,致远来自科教;这篇文章是可以宣传的。”齐院士为朱院士吟诵了一首古老的悼词。(结束)

社会各界送别“农田院士”朱英国

图为:朱英国院士

阅读更多

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先驱朱英国院士因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