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傅伯杰院士:持之以恒 有始有终

科普小知识2022-10-18 13:00:47
...

“如果你在生活和学习上有问题,你可以随时来我的办公室。我给你买杯咖啡!”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中心的报告厅,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自然地理学家和景观生态学家傅伯杰在报告结束时说。观众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傅伯杰。在整个讲座中,他总是面带微笑,没有架子。他用一种非常简单的方式解释了那些晦涩的技术术语,并广泛引用了它们。此外,他偶尔穿插他的个人经历和见解,并倾向于倾吐他所学的一切。听讲座就像把春风变成了雨,一个人的头脑仍然是充实的。我没想到的是,不久之后,作者听了傅伯杰的科研故事,并与他零距离交流。

并列地理:从偏见到爱情

1977年冬天,作为*后的第一位高中生,傅伯杰走进了考场。“如果你们中有人能进大学就好了!”监考人的话在傅伯杰的记忆中记忆犹新。那一年,全国共有570万名候选人,只有27万人被录取。傅伯杰被陕西师范大学录取了。

收到录取通知书时,傅伯杰仔细研究了“地理”这个词。他把“物理学”写错了吗?因为当他填写志愿者表格时,他写了关于无线电和自动化的内容,这是科学和工程领域的热门专业。在他看来,地理是文科专业。直到他进了学校,他才接受了被调到地理系的事实。当时,地理系的70名学生中,除了两人外,其余都被调走了。“当时,我们还是有一些意见的。我们认为‘如果我们知道500个汉字,我们就能学习地理’。”傅伯杰把地理常识误认为地理科学,他的大学生活就是带着这样的偏见开始的。

然而,渐渐地,他被“重基础、重实践”的教学方法和地理综合思维方式深深吸引。“地貌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工业地理学、气象学和气候学……”尽管已经过去了30多年,他仍然清楚地记得大学里的所有课程。他说那时有更多的实习机会,要求比现在更严格,每次实习持续3-4周。在大学的多次实地考察中,他和他的同学们背着被子,晚上睡在废弃的工厂或仓库里。“地理系的学习培养了我们的综合素质。我们地理系的同学‘知天文,知地理’,不做县长是浪费人才!”傅伯杰的幽默逗乐了在场的每个人。

在大学期间,几乎所有的24门课程,傅伯杰都得到了90分或优秀。他以优异的第一名成绩从大学毕业。后来,他继续在陕西师范大学攻读中国自然地理硕士学位。在此期间,他游历了大半个中国:西北的沙漠,海南的天涯海角,还有贺兰山……看到这些地名,许多人不禁想起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但当时许多地区还未开发,荒芜,条件艰苦。但是这些都没有影响傅伯杰对地理科学的热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他已经在《生态学杂志》和《地理学》等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了七八篇学术论文。获得硕士学位后,他将留在学校工作。

1986年春天,傅伯杰制定了一个进一步深造的计划。他给著名地理学家、北京大学地理学教授林超发了十多篇已发表的文章。林超立即为他赢得了免试,让他到北京大学地理系攻读博士学位,并安排他在英国斯特灵大学学习。傅伯杰也成为第一批出国联合培养的博士生。“接受大师的教诲,接触国际前沿;前往英国和西欧参加国际会议;掌握先进技术,发表国际论文。”结果,傅伯杰的博士生涯开始了,他逐渐远离了地理研究。地理不再是他和同学们开玩笑的“金油”。现在,他深深后悔,“地理是目前复杂性科学中最耀眼的明珠!”

人生信条:从头到尾做一些事情

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傅伯杰取得了许多显著的成就:他在土地利用结构和生态过程、景观生态学和生态系统服务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创新。为水土流失治理和植被恢复提供了科学依据,促进了中国景观生态学的发展。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际景观生态学协会杰出贡献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目前是国际生态学会副主席和国际长期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副主席。他还担任许多期刊的主编和编委会。面对这些奖项和头衔,傅伯杰说:“事实上,我一生中做过几件事,也经历过一些困难时期。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不懈,有始有终。”

“景观生态学应该加强模式和过程的耦合,这需要整合地理和生态的特征。既要重视地理学强调的模式,也要重视生态学强调的过程。当时我意识到了这一点,但我做不到。”1989年,傅伯杰被招募到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工作。单位只给了1000元启动资金。教育部批准了一笔2万元的出国留学基金。当他买电脑时,他甚至没有钱买打印机。第二年,他申请了3万元的自然科学基金,但这对于这项研究工作来说只是九牛一毛。

“当时,我很沮丧,因为研究经费不足,许多实验观察无法进行,许多想法无法实现。但当你无事可做时,你必须找点事做。”傅伯杰不得不暂时搁置景观生态学的研究。1992年,傅伯杰不能“充分发挥他的才能”,去比利时从事博士后研究,在那里他系统地研究了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并深入了解了国际前沿科学问题。1994年回国后,傅伯杰申请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等研究项目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和普通基金的资助,并获得了欧盟国际合作项目的资助。有了这“第一桶金”,傅伯杰终于可以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真正开始实践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2005年,傅伯杰的研究项目“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1年,由于傅伯杰在景观生态学领域的杰出成就及其对促进景观生态学发展的重要贡献,国际景观生态学协会授予他国际景观生态学协会杰出贡献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亚洲科学家。然而,旅途也充满了艰辛。2001年至2008年,傅伯杰担任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技术局局长。他坦率地承认这些行政工作占用了他大量的精力和时间。2003年,一位老院士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组:“你这么忙,哪里有时间做科研?”傅伯杰诚实地回答:“管理占据了我70%的工作日,所以我只有一个半工作日和我的研究团队在一起。然而,我基本上每个周末都在研究小组,所以我一周有一半的时间做科学研究。虽然管理花了很多时间,但它也促进了我的学术研究。我做综合自然地理研究,它是地质、大气、生态、环境等领域的综合。通过这些管理工作,我也了解了这些领域的研究方法,有几种方法可以应用到我的研究中去。”"我很诚实地回答了,所以我们也通过了申请."傅伯杰笑着说,“管理和科学研究之间会有冲突,但它们也可以协调。我们必须找到一个好的起点。”

2008年后,傅伯杰开始研究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服务是指人类从生态系统中获得的各种利益,包括各种服务。生态系统为我们提供各种食物、纤维和产品,以及监管服务,包括清洁水、清洁空气和文化服务。”傅伯杰说,“我国的生态环境背景相对脆弱。此外,我国人口多,环境压力大,人均资源比率低,环境利用率相对较低。此外,随着人口的增加,资源的短缺,对生态系统的压力和对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的要求将越来越高。中国的生态系统管理也将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目前,傅伯杰的研究团队处于国际生态系统服务机制和方法研究的前沿。它们为我国*的生态系统服务和管理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并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2013年8月,傅伯杰应邀在第11届国际生态大会上做了题为"变化景观下的生态系统服务"的报告。这是中国学者第一次在国际生态会议上做会议报告。他还被选为新的国际生态学会的副主席。

“你必须坚持做事情。当你处于最困难的处境时,你必须坚持做事情。经过这个障碍,你可能会发现自己在另一个村庄。”傅伯杰恳切地说。

科学研究的秘密:阅读成千上万本书,旅行千里

1982年,刚刚毕业的傅伯杰发表了我国景观生态学方向的第一篇文章——景观生态学,一个新的地理学领域。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兴未艾。此外,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生态系统管理与服务的研究也在傅伯杰较早提出。几年后,傅伯杰提出的一些新思想和新观点往往会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他发表论文的引用率在国内同行中也是最高的,很多人都很佩服他的独到眼光。这个“金眼”是怎么炼成的?

事实证明,这个秘密就是他经常鼓励他的学生“阅读成千上万本书,旅行数千英里”的八个字。“我主要从事自然地理和景观生态学的研究,这使我的研究不仅与书本不可分割,而且与自然也不可分割。”傅伯杰说。

到目前为止,傅伯杰一直保留着学生时代的阅读笔记和研究笔记。在一个有点发黄的精装笔记本的扉页上,他转录了这样一段话:“这本书是和人类一起成长的。所有震惊智慧的理论和所有触动心灵的激情都在书中具体化了。在这本书里,我们记录了人类疯狂生活的大忏悔和被称为世界历史的大自传。”这是俄罗斯著名学者赫尔岑的一段话,傅伯杰在1982年冬天摘录了这段话。当时,傅伯杰在教学条件差的情况下作为研究生学习。大多数书都被影印了。其中之一,“推进农业用地”,他几年前才看到“真面目”。尽管如此,傅伯杰还是一本本地读完了厚厚的英文书。

1981年,首届国际景观生态学会议召开,景观生态学开始成为国际研究热点。第二年,傅伯杰读了这次会议的记录,意识到“景观生态学可以使地理学的研究更进一步,可以回答为什么我们所看到的地理景观格局会形成,以及它会产生什么样的生态效应。”没有这样的研究,地理学就无法深入。因此,他在《生态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景观生态学,地理学的新领域”的文章。在文章的最后,他写道:“我们相信,随着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深入,地理学将会发生深刻的变化并迅速发展。回忆起这件事,傅伯杰笑着说:“那时,我有足够的勇气读几本书,写论文。正是这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导致了中国景观生态学领域的第一篇学术论文。

“读几千本书,还要旅行几千英里。无论是地球科学、生命科学还是其他学科,我们都必须探索自然和自然规律,所以我们必须接近自然,走进自然,融入自然。几十年前,我去了西北,那里的绿洲和沙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目前,我一眼就能看出一些西北研究项目在地理位置上的任何错误。”然而,“万里之旅”并不仅限于此。傅伯杰说:“道路”也意味着实践,通过实践解决问题和发现问题

傅伯杰希望年轻学生不要成为“井底之蛙”。一方面,他建议学生应该广泛阅读。“只有通过阅读更多的书籍和文学作品,他们才能掌握学科的最新趋势,并从经验中学习,以改进和完善他们的工作。”另一方面,他鼓励同学们多练习,多交流,善于合作,多交朋友。他说:“科学家需要交流。一个人不能主宰世界。一个人应该以开放的心态与他人合作,以开放的心态吸收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学生培训:打造特色和水平

“做些新的,做些不同的。”新一批学生入学后,傅伯杰总是这样告诉他们。“做点新的,哪怕是一点点进步;做一些与众不同的事情,即使是很小的不同。你的论文和作品必须有特色。”

为了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傅伯杰鼓励学生*玩耍,选择自己的话题。对于新生来说,这是很难避免的,也会遇到一些困难。这时,傅伯杰总是会耐心地回答同学们的各种疑问。一年级的老师刘建波经常向傅伯杰报告他的想法和想法。“尽管傅先生很忙,但他总是花时间回答我的问题。每次我讲完,我都觉得受益匪浅。”在研究小组里,只要学生们不离开这个领域,每周都会举行研讨会,而傅伯杰基本上每次都会来。当一位同学完成报告时,傅伯杰总是第一个发言,从实验设计、研究思路到数据分析等各个方面给出详细的意见和建议。这种开放式的培养模式和各种严格细致的要求,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思维。通过这些练习,学生可以独一无二。他培训的许多学生获得了中国科学院院长奖。

此外,研究小组还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即所有新生必须先去黄土高原的羊圈沟实验基地锻炼几周,傅伯杰称之为“朝圣”。1997年,傅伯杰通过选址选择了黄土丘陵沟壑区的阳泉沟流域作为研究对象。十多年来,傅伯杰的团队一直驻扎在这里开展各种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揭示了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尺度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水分、养分和土壤侵蚀的影响机理,建立了坡地土壤水分空间分布模型,对比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结构的水土保持效果,为水土流失治理和植被恢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然而,羊圈沟里的生活条件相对困难。研究人员经常把几个人挤到一个山洞里。打电话时,他们不得不去山上的一个空地方寻找信号。为了洗澡,他们不得不专门去城里。此外,切断水电也很常见。"下雨时,人们往回跑,我们跑上山。"傅伯杰非常清楚这一领域的条件是困难的,他尽最大努力满足学生的要求,以改善实验和生活条件。他还经常去拜访这些驻扎在研究前线的学生和同事,并没有空手而归。他总是为学生支付额外的餐费,并鼓励他们。每次他从国外回来,他都会带一些巧克力和一些当地特产。

杨庄沟的训练使他的团队变成了一个“能吃苦、能战斗、能解决关键问题、能做出贡献的团队”。“朝圣”结束后,大一新生不仅了解了研究小组的研究方向和内容,熟悉了实验环境,还做好了面对更大困难的心理准备。在一项关于黄土高原自然降雨侵蚀效应的研究中,一名学生在两年内只等待了五次有效降雨。提交论文后,杂志编辑说数据太少了。傅伯杰非常喜欢这些学生,但他仍然敦促他咬紧牙关坚持一年。一年后,这篇文章顺利发表,受到了国内外同仁的好评。

在学生眼中,傅伯杰不仅是一位严格的老师,也是一位慈爱的父亲。他以学生为出发点,考虑学生。“你必须挑战我和世界上的每个人。”傅伯杰的话对许多学生充满了殷切的期望,也是他“俯首甘为孺子牛”进行科学研究的最好写照。

特别声明:转载本文仅用于传播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确认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他们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承担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果作者不希望被重印或联系重印费,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