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思考长打算 考研冷热不均怎么破
今年的研究生人数达到了新高。近年来,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流行似乎一点也没有消退。人们期待着通过研究生考试获得高等院校的入学证书,有机会转专业,有机会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在研究生入学考试热的同时,另一个现象是研究生招生出现明显的冷热不均——专业间冷热不均,高校间冷热不均,地区间冷热不均。在冰和火的双重天气中,这种不均匀的加热和冷却可以说是太多了。
炎热和寒冷的天气背后有一个真正的原因。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统计数据,2018年工科学生的入学比例最高,接近40%,其次是管理专业,第三是医学专业。相反,工程的利用率相对较低,接近甚至高达1: 1,而管理和经济的利用率相对较高,超过40: 1。
这些数据说明了一个问题。每个人都争先恐后地选择热门专业,如管理和经济。只有这样才能有40: 1的“可怕数据”。工程专业也有一些类别,只要他们报名就可以来,所以他们可以1: 1“没有压力”。一些网民总结自己的“文科专业冷,商科专业热,工科专业不冷不热”似乎是有道理的。
元培教育学院副院长弘文表示,热门专业和学校的申请人很多,对冷门专业不感兴趣的现象确实存在。发达地区的学校很受欢迎,而偏远地区的学校不愿意去。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相关产业和地区的发展。
许多人认为,研究生招生的不均匀加热和冷却是由跟随趋势的人决定的。然而,弘文认为,一方面,这是每个人固有的印象,另一方面,这是由现实的原因,如工资和生活态度决定的。“例如,人们认为学习工作会更难,他们找不到学习文学的工作,他们可以做管理工作来学习管理,他们从商业研究中获得的收入会很高。这一直是人们固有的印象。”据专家调查,在报名高考时,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让孩子在二线城市和发达地区学习,相信将来会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高的工资。
每一种现象背后都有更深层次的原因,研究生入学的冷热对比也是如此。
选择专业应考虑社会发展
当大多数人追求看起来光彩照人的职业,选择报酬更高的地区和职业时,他们可能在短时间内看不到特别大的影响,但长时间之后,国家社会的发展就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一些对国计民生有重大影响的行业,在招聘过程中无法招聘到合适的人才。
科技部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研究员樊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已成为研究生教育的大国。近年来,入学人数逐年增加,但确实存在结构和质量问题。她说,随着新学科的兴起和发展,一些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数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确实有必要扩大招生规模,调整专业结构和招生规模。例如,网络安全领域的人才需求与我国培养的人才数量之间存在巨大差距。互联网领域的人才培养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这些专业需要增加注册人数。
随着大多数候选人追逐热点,对未来社会发展的冷静思考将揭示,除了经济和金融,可能还有比北京和上海更好的选择。毛明是一个研究生的父亲。七年前,当他的孩子参加研究生考试时,他给出了与其他父母完全不同的建议。他告诉《科学日报》,许多人建议他们的孩子选择公共关系管理和金融等科目,但他的建议是环境工程。他说因为他在国外呆了一段时间,他对一些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当时我觉得我们国家的环保项目仍处于起步阶段,未来肯定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在毛明看来,事业是一生的工作。这个社会长期以来一直在发展和变化。在选择专业时,应该从更长远的角度着眼,关注整个社会的发展、变化和需求,而不是看哪个专业目前挣得更多,哪个学校更有名。
事实证明,毛明的长远考虑具有现实意义。他告诉记者,这个孩子终于听取了他的意见,现在从事环境工程相关的工作。因为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对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儿子的产业也一直稳步发展。
集成开发是“破板”的关键
事实上,教育专家和业内人士都看到了研究生入学不均衡带来的问题。在他们看来,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在于它不仅存在于研究生招生中,还存在于本科生招生、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在过去的一两年里,这种情况已经通过顶层设计逐渐改变。
根据弘文的理解,中国已经开始从*设计改变冷热的现状。近年来,这一运动一直很频繁。在专业规划方面,各大高校对学科交叉渗透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这已被视为当代科学发展的主要趋势。在学生培训方面,教育部门已经开始与工业界合作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程院发布的《关于加快新工程建设和发展,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2.0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工程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建立高校工程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标准体系,将行业背景和实践经验作为教师评价的重要内容。在区域资源配置中,近年来一直强调的“双一流”和“新工程”建设,是对原有“985”和“211”的“突围”。从“双一流”的第一批批评名单中不难看出,一些不知名、不在一线或二线城市的学校也可以入选。这背后是它独特的特长或它在某些特殊领域的积累和贡献。
研究生学习只有几年时间,但职业规划和选择是人生的大事。因此,专家说,无论研究生的招生情况如何不均衡,或者国家的布局如何变化,对大多数考生来说,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并从事自己喜欢的行业是最重要的。弘文还表示,希望求职者在选择专业之前制定职业规划,深入思考自己的需求,而不是只看哪个专业容易找到,哪个学校出名,哪个城市繁荣。这个领域的工作是否能让你感到快乐取决于你是否愿意长期在这个领域工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