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2017中国学术期刊未来论坛”在京召开

科普小知识2022-10-19 14:21:34
...

“2017中国学术期刊未来论坛”在京召开

“2017中国学术期刊未来论坛”在京召开

在全国认真学习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在新时期的基本理论、路线和战略,在各行各业谋求发展、创新和未来的重要时刻,为了更好地发挥期刊组织和期刊数字网络平台在广泛连接期刊中的作用和作用,我们将在*政策的指导下,探讨和解决我国学术期刊的发展战略和重大问题。为促进学术期刊快速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创新发展战略,服务于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化强国,由中国期刊协会、中国科学期刊编辑学会、中国大学科技期刊研究会、中国大学艺术期刊研究会、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同方王智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2017中国学术期刊未来论坛”于11月22日至23日在京隆重举行。

论坛得到了新闻出版、图书情报、科技管理等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来自全国不同学科的2700多名学术期刊代表现场参加了会议。来自9个国家的5300名各界人士首次通过同方王智网络平台观看了会议的现场直播。围绕“新时代、新理念、新发展——开创中国学术期刊新时代”这一主题,论坛分为一个主题论坛和六个主题论坛,就中国学术期刊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新机遇,探讨中国学术期刊发展实践的新模式、新形式、新路径。

在论坛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司司长李俊总结了十八大以来中国学术期刊取得的积极成果:学术质量稳步提高,优秀期刊做大做强,行业初具规模,数字化转型初见成效,国际影响力逐步扩大。这些成就令人鼓舞,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学术期刊存在的诸多问题。例如,学术期刊的非均衡发展不能满足新时期学术研究全面蓬勃发展的需要,学术期刊也不能在世界上发挥主流话语权的作用。针对存在的问题,代表们从国家期刊整体发展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经验。

如何保证“主要原创成果始于国内英文期刊?”

根据《中国学术期刊未来论坛》发表的《2017年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和国内影响力研究报告》的统计数据,与SCI和SSCI收录期刊的年均指数0.549和0.329相比,中国学术期刊之间的差距较大,分别为0.084和0.099,反映出中国学术期刊的出版结果不够及时和初步。

针对这一问题,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协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朱邦芬强调了对研究成果的首次确认。他提出,“结果越有创意和越重要,优先出版就越重要。首先在国内英文科技期刊上发表是绝对的原则。”为了使中文期刊能够快速出版和传播,有必要为中国学者的出版提供一个及时的国际竞争舞台。同时,他在会上呼吁,对于研究成果和学术期刊,我们应该制定自己的评价标准,而不应该单方面受影响因素标准的影响。

王治珍院士建议,颠覆性的研究成果应通过绿色出版渠道提供。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会长蒋仲岳认为,办刊的目的是让读者阅读最新的研究成果。如何以最有效的方式传播我们的编辑成果是编辑的使命。

如何冲刺国际头等舱?《中国科学》杂志总经理王志新、《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常务副主编王利民、《细胞研究》编辑部主任程雷、《光:科学与应用》常务副主编白玉红、《中国医学》杂志社长兼总编辑江永茂分别介绍了中国一流期刊争创国际一流、勇攀世界高峰的实践经验。与此同时,《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金融研究》、《稀有金属》、《图书情报工作》的编委们就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快学术期刊的出版速度,提高学术期刊的国际竞争力分享了先进经验。

如何确保“发挥主导作用,增强国际影响力”?

学术期刊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的学术水平,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在高铁、航空航天等诸多领域的科研成果均达到世界前列。然而,与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比,中国学术期刊的不平衡发展仍然落后于科技全面进步的步伐。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学术影响力和话语权仍然相对较小,其引领国际学术研究发展的功能尚未实现。

清华大学国家条件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鞍钢也认为,近年来,中国的综合国力和经济实力有了显著提高,正在向世界舞台的中心靠拢。然而,学术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普遍与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经济实力不相称。他强调,中国的学术期刊也必须树立学术自信和道路自信,尽快成为世界一流的期刊。

朱邦芬院士强调,办好中文期刊也是从赶超走向领先的重要一步。我们不仅要提高英文科技期刊的影响力,还要提高中文科技期刊的影响力。他指出,中国期刊在新阶段面临着新的需求,应寻求新的发展思路。中文期刊和英文期刊应该相互合作。例如,中文期刊可以与互联网平台相结合,扩大其在国内受众中的影响力,并在科普方向发挥重要作用。然而,从国际竞争和影响的角度来看,一些原创的基本成果应该通过英语推向国际科技领域。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学研究局局长马援强调,要坚定信念,坚持指导,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期刊的思想引领和学术引领作用。学术期刊应推动高水平的学术研究,发挥主导作用。

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也共同主办了“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峰会”。380多名英文和双语期刊代表也积极参加了“适应科技创新国际竞争新形势,提升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的研讨会。

如何保证“期刊评价的正确定位和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学术期刊评价是期刊界最关心的问题。朱邦芬院士坦言,国外英文期刊已经成为盈利组织。长期以来,期刊评价只存在期刊影响因素,只有SCI等指导性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期刊的发展。今后,有必要将科研质量和有效提高我国科研技术水平作为评价标准。王治珍院士认为,对学术成果和期刊的不合理评价导致了优秀稿件和科研经费的大量外流。

王鼎盛院士提出,由于引用源期刊对评价指标的影响,国际期刊评价体系不能真实反映国内期刊的水平。然而,由中国知网和清华大学图书馆联合开发的期刊引文报告是在充分考虑国内外期刊统计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的定量分析。它在定期评估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特别是在高度国际化的物理和数学领域。

《遥感与园艺研究》杂志、《新乡医学院学报》和浙江大学出版社期刊中心的编委充分讨论了学术界和期刊界共同关注的代表性评价和多指标评价等评价模式改革的新思路和新进展。

如何确保“办刊理念服从使命和使命,严格控制学术期刊质量”?

学术期刊是传播学术研究成果、传承学术创新理念、促进学术交流、引领学术发展、繁荣创新文化、培养学术团队的重要阵地。学术期刊的使命是发表创新成果,服务创新。

目前,一些期刊偏离了其出版理念的本质,忽视了质量控制和诚信原则。劣质期刊、假期刊和集资期刊扰乱了出版秩序,严重影响了期刊业的整体发展。对此,朱邦芬院士强调诚信是期刊的基础,打击学术不端行为,建设诚信应该成为共识。

李俊主任建议,无论传播形式如何变化,都要坚持“学术质量是学术期刊的生命”的原则。同时,要完善编辑出版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切实控制出版方向和内容质量,防止和坚决抵制各种学术不端行为,创建廉洁的学术交流活动。

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会长、全国政协委员吴指出,中国学术期刊在世界上的地位不高,是因为没有抓住学术期刊的本质。应该提倡的是,如果不创造新的东西,就不能在学术期刊上发表。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学研究局局长马援也认为,质量是学术期刊的生命。学术质量和出版质量的提高对期刊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争创精品,争创国际一流期刊

基于上述论坛讨论的热点问题,全国行业主管部门、期刊行业和平台建设者都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

李俊主任说,我们要充分认识新时期推进学术期刊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性。他强调,期刊出版单位要以服务*的全面工作为中心,认真履行期刊工作的职责和任务。以内容建设为基础,促进学术期刊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以整合发展为核心,推进学术期刊转型升级;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推动学术期刊做大做强;依托平台建设和精品工程,扩大学术期刊的影响力;以政策支持和规范秩序为保障,优化科技期刊发展环境,进一步推动我国从期刊大国向期刊大国迈进。

新时期,中国社会科学院科学研究局局长马援认为,一是要坚定信念,坚持导向,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期刊的思想导向和学术引领作用。第二,学术期刊要有创新、转型和发展的决心。第三,学术期刊应促进领先的高水平学术研究,实现学术繁荣,扩大中国在学术界的影响力。

中国期刊出版协会会长石峰提出,要站在新的时代高度,审视我国学术期刊的现状和责任,用新的思维引导创新发展,树立新的发展观,肩负新的文化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贡献。

学术期刊质量的提高不仅需要出版机构的努力,还需要优秀稿件来源的支持。朱邦芬院士、王鼎盛院士和胡鞍钢教授呼吁所有作者响应Xi总书记的指示,在中国期刊上发表更多原创论文。王治珍院士对学术期刊的期望更高:国内学术期刊要瞄准国际标准,在各自领域争取至少一个国际公认的一流期刊。

《中国科学》杂志总经理王志新表示:“科技实力雄厚的杂志的社会责任包括引领科技发展潮流、反映国家科研水平、支持科研成果发表权、保护自主知识产权。”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执行副总编辑王利民建议:“要创新主题,创造符号概念,发展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

“出版要早”建立学术竞争的科学评价平台

论坛的讨论气氛活跃,专家学者积极提出建议。为了正视期刊业的根本问题,代表们达成共识,“在网络化时代,除了注重内容创新,还需要为中国学术期刊搭建一个与国际期刊平等交流对话、适应期刊与网络融合的大平台和大舞台,最终实现整体发展、协调发展、各方共赢的局面”。

中国知网董事长王明亮将中国知网的未来发展定位为“作者和期刊实现事业成功的舞台”,并设定了将中国知网打造为“中国学术期刊的世界舞台”的新目标,即“中国知网”应为学术创新者提供与学术期刊竞争的机会、手段和舞台。提供一个面向表达和学术竞争的舞台;我们应该最大限度地把国内和国际的学术观众带到学术创新者和期刊表演者面前。为各类观众创造专业、高水平的观看和交流环境;有必要为创新者和学术期刊建立一个科学的学术竞争评价平台,使中国学者能够与世界同行竞争,开创中国学术期刊的新时代。对此,胡鞍钢教授表示,利用全球信息平台、知识平台和创新平台(如中国知网)推进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化是完全可能的。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认为,中国知网作为面向世界的平台,不仅可以解决出版数量问题,还可以灵活选择入选稿件的起始位置,将入选稿件排版成单个起始位置,将入选稿件排版成单个起始位置,从而真正实现“尽早出版”的理念。作为中国知网的第一个在线期刊,《金融研究》通过强化出版完成了一个20万字的全国性成本削减研究发布。与此同时,19大后,它迅速在平台上发布了一系列热点文章供金融政策专家解读,很快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和大量下载。

据报道,由四个协会(学会)和中国知网联合举办的“中国学术期刊未来论坛”已经连续举办了三届,成为期刊界寻求共同发展、交流和讨论重大问题的最重要平台。该论坛将学术期刊的发展与新时代的“强国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立足现状,面向未来,研究中国学术期刊发展的顶层设计,制定实施策略和步骤,统一认识和行动,促进中国学术期刊跨越式发展,是一次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