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纽约时报》刊文关注华人科学家“海归”现象

科普小知识2022-10-19 17:49:27
...

《纽约时报》刊文关注华人科学家“海归”现象

石在实验室里。(照片来源:纽约时报)

1月6日,《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题为《直面潮流:中国吸引海外科学家回归中国》(战斗的潮流,中国是鲁环科学家之家)的长篇文章。文章以海外科学家石、饶毅为例,分析了海外华人科学家回国的现象,指出中国正在大力发展科学,以缩小与世界科技强国的差距。

文章首先描述了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副院长石的全职回国,他说,石拒绝给予数千万美元的研究资助和他从普林斯顿大学辞职是令人震惊的。

文章引用龚毅的话说:“我想我欠中国一些东西。在美国,一切或多或少都已经建立起来了,但在中国,无论我做什么,影响都可能是十倍甚至一百倍。”

文章说,与一些美国人怀疑的相反,石和其他离开美国的中国科学家对此并不感到特别遗憾。尽管许多美国顶尖大学希望史加入,而且他很快在普林斯顿获得了学术职位,他相信许多亚洲人在美国会遇到看不见的障碍。

文章还关注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放弃美国国籍的事件。文章称,饶毅将中国的“反省”与美国的“自满”相提并论。当美国驻中国大使馆问他为什么放弃美国公民身份时,他写道,美国在911后已经失去了道德领导力,但“美国人仍然痴迷于他们国家和他们自己的伟大。”

文章说,中国的研发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低于美国的2.7%,但远高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2007年,中国科学家发表的论文数量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然而,文章也说数量不等于质量。尽管投资巨大,中国在许多科技领域仍然落后。迄今为止,还没有*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2008年,中国的美国专利数量仅排在第10位。

然而,中国正在尽一切努力发展科学,包括吸引海外科学家回国。近年来,像石这样有声望的科学家已经开始回国。他们的归来肩负着这样一个使命——动摇中国任人唯亲和平庸的科研文化。

文章特别提到,2008年5月,石应邀到*与副总理等高级官员讨论中国科技的未来。

在科研经费方面,文章引用饶毅的话说,国家在资助科学方面非常慷慨。挑战在于如何确保资金得到明智使用。

文章最后引用了史的话说,他对清华的生命科学持乐观态度。当然,他并不认为清华的科学研究已经达到了普林斯顿的水平。他把清华比作一所受人尊敬的美国州立大学。不过,石表示:“我们将在几年内取得成功。”(科学网美津/编译)

阅读更多

《纽约时报》报道(英文)科学网史博客科学网饶毅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