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择校 民调显示受访者首重985、211
7月初,经过反复比较和协商,大多数省份的候选人提交了他们的愿望,等待录取。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中国民意网和手机腾讯网进行的一项调查(8796名参与者)显示,60.9%的受访者最终自愿。受访者最看重的学校特征是“985”和“211”。63.4%的受访者认为有必要开设专门课程,介绍国内外大学的特点以及中学阶段各学科的历史和前景。
在被调查者中,5.2%是研究生或以上,18.9%是本科生,32.8%是专家,19.7%是高中,23.3%是初中或以下。
60.9%的受访者听取了他们的意愿
当你申请志愿者时,你听谁的?谁是最后的志愿者?
调查显示,60.9%的受访者是自己做决定的,其次是父母(20.8%)、老师(7.8%)和“长辈”亲友(6.8%)。
高中三年来,中国人民大学法律专业一直是北京考生王的目标。当她“决定去人大法务部”时,当她填写志愿者表格时,她的父母劝阻了她。“因为他们认为我过于乐观,担心我不会通过全国人大。此外,最重要的是,我的父母认为学习法律太难了,所以他们希望我能去师范学院。”一场“家庭战争”爆发了,最终进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律专业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专业的王玉英仍然感到非常委屈。“当律师一直是我的梦想。我不害怕艰苦的工作,我应该在生活中自己做决定。”
王不是唯一有这个想法的人。浙江考生张如新得了600多分,他说:“填写志愿者表格,倾听他人的意见,但不要盲目跟风。”看到网民们最近敦促某省高考状元不要参加新闻考试的“善意”,张如新的父母也敦促她重新考虑自己的新闻专业入学计划。"但在分析了我的个性和偏好后,我的父母最终尊重了我的选择."。
只有32.8%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可靠”,56.6%的人说“一般”,14.4%的人在申请考试时说“不可靠”。
“自愿参加高考通常是考生和父母之间讨论和决定的结果。”对此,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与科学学院教授朱一鸣建议家长充分考虑孩子的兴趣和特长,尊重孩子的意见。“兴趣和专业是未来发展的基础和优势。而且,每个考生的潜能发展是不一样的。考生和家长需要客观地分析考生的能力,不能根据他们的热情和愿望单方面选择重点学科和专业。”
“先上学?专业优先?它是第一个城市吗?”
高考考生在选择学校时看重哪些方面?
在调查中,前三名分别是“985”和“211”(46.5%),理想专业水平(35.1%)和学校所在城市(24.6%)。此外,候选人还考虑国际和国内大学排名(23.5%)、学校硬件条件(20.7%)、学校的社会声誉(15.9%)、学校对学生的重要性(14.3%)、校友在政治和商业中的影响(6.5%)、学校的硕士和硕士人数(4.5%)和学校历史(4.1%)等因素。
河北考生闫妍今年以近60分的成绩打破了全省一册的记录,申请了河北工业大学英语专业。原因很简单,因为河北工业大学是河北省唯一的“211”学校。“我听一些高年级学生说,在找工作时,有些单位非常关心学校的顺序,所以我想去‘211’或‘985’。”
先上学吗?专业优先?还是城市优先?四川考生黄在择校时,主要看自己喜欢的专业水平。黄一直想去上海、厦门等沿海城市的高校读高中,但结合高考537分的成绩,黄最终选择了翻译能力较强的成都理工大学。“那些考试成绩好的人敢于*选择他们的学校。我们没有太多选择。”黄叹了口气。
对于得分超过620分的辽宁女孩梁,选择一所合适的学校并不容易。“过去,辽宁大学比第一条线高出10到20个百分点,据说今年需要590个百分点来提高文件。分数越积越高,如果不能打开文件,就很容易被解雇。”当她报名参加考试时,她更加注重学校的品格和信誉。“如果学校既有主心骨又有能力轻松从事学术研究,毕业生也很可能具备这样的素质。”她说她更倾向于选择历史悠久、声誉良好的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学院教授洪表示,对求职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习职业设计。他认为,一个简单的职业设计不仅可以减少焦虑,还可以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例如,如果一个云南考生在一本书里超过30分,并给自己一个“本省综合大学+中国一流大学研究生”的计划,那么他将向云南大学或云南师范大学报到。如果他获得了国家一级奖学金和优秀的大学成绩,他可能会被推荐到北京大学和中国其他一流大学进行研究生学习,无需考试。这样,你可以获得云南大学和北京大学的两个学位,这是不理想的!”
78.9%的受访者表示,进入学校后,他们发现学校与想象中的大不相同。
在调查中,41.3%的受访者承认他们不知道他们的目标学校,35.5%的受访者认为他们“一般”了解这些学校,只有23.2%的受访者说他们更了解这些学校。进入大学后,78.9%的受访者认为学校与他们的想象大不相同,另有9.9%的人认为难以启齿,只有11.2%的人认为学校与他们的想象“没什么不同”或“没什么不同”。
三年前,湖北的俞浩“稀里糊涂”申请了北京一所大学的金融专业。“当时认为学校在北京,金融专业也是学校的重点学科。但当我来的时候,我目瞪口呆。”原来这所学校位于北京郊区,住宿条件与学校宣传的相差甚远。大二的时候,俞浩转到了学校的土木工程专业,“因为金融专业的课程太枯燥了。”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袁桂林认为,高中生大学后失落感的主要原因是:一是高校招生宣传有误,存在虚假文字甚至欺骗性信息;第二,学生对报道学校的方方面面缺乏了解或期望过高。第三,高中和大学之间的接触和交流太少,导致各自孤立。
对于这种现象,洪认为,高中教育也需要自我反思。“每个考生需要多长时间12年来提高自己的成绩,以及需要多长时间来确定兴趣和设计未来的发展目标?”洪认为有必要在中学阶段开设一门专门介绍国内外大学特点和各学科历史与前景的课程。“关注成绩的提高是基础,但关注未来的发展导向可以帮助学生发展。没有专业指导的高中教育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填写志愿表格时的困惑和焦虑。”
朱一鸣认为,中国的高中教育已经从以前的精英教育发展到现在的普及教育。“职业指导和咨询课程对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多种才能尤为重要。"
根据调查,63.4%的受访者认为有必要开设专门课程,介绍国内外大学的特点以及中学阶段各学科的历史和前景。作为回应,其余36.6%的受访者认为这是“不必要的”。(原题:高考择校调查显示,被调查者首先强调“985”和“211”,63.4%的被调查者支持中学开设专业课程,介绍国内外各门学科的大学特色和历史前景)
阅读更多
教育部促进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进入重点大学
重点大学逐步提高贫困地区招生指标
教育部长:农村儿童在重点大学的参与率很低
完成“分类”后,山东不再有重点大学
重点大学教师排名表:北京大学本科教师比新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