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视点:*一号文件九年六提转基因透露了什么信号
新华社海口2月3日电(记者夏冠南、于雯静)**一号文件今年明确指出,要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的研究、安全管理和科学普及。这是九年来*一号文件第六次提到转基因技术。
*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等专家认为,九年六次推广转基因技术是**继续鼓励转基因研究、探索其商业化道路的信号。
技术研究:支持科学家抢占尖端技术的制高点
*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军3日上午在国家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解释了*一号文件。他说,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的研究,支持科学家抢占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制高点,是我们的一贯政策。
韩军说,中国在转基因水稻领域起步较早。尽管发达国家的研究水平总体上有明显差距,但中国在转基因水稻和玉米等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人口多,人口少,农业发展越来越受到环境资源的制约。很明显,我们不能在转基因生物的研究上落后。
韩军说,中国现在已经批准转基因作物的商业种植,主要是棉花和木瓜。与此同时,中国已经批准进口一些国外转基因农产品,主要是大豆、油菜籽、棉花和玉米。去年,中国进口了7100多万吨大豆,其中大部分是转基因大豆。
新华社观点记者在过去九年中查阅了*一号文件,发现其中六份文件提到了“转基因”。2007年,首次提出严格实施转基因食品标签制度。2008年,强调启动培育转基因生物新品种的重大科技项目。2009年和2010年,提出加快转基因技术重大项目建设,培育产业化新品种。2012年,中国*强调要进一步实施重大项目,并提出了类似于转基因的“分子育种”一词。
陈锡文说,*一号文件中提到的六项转基因生物足以表明,中国作为一个领先的技术大国,在这方面不应该落后,中国应该继续支持科技界继续研究。与此同时,他表示,2011年和2013年没有提到转基因,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的转基因科学研究进程因舆论压力和“逆转之声”而中断。
事实上,中国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一直被一些发展中国家超过。据原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黄大方介绍,1997年至2001年,中国大力推广转基因抗虫棉,种植面积居世界第四位。2003年和2006年,中国的转基因作物面积先后被巴西和印度超过。截至2014年,中国转基因作物仍限于棉花和少量木瓜,总面积约390万公顷,相当于南美的巴拉圭,居世界第六位。
在一些从事转基因研究的研究者看来,“逆转”的呼声越来越高,这确实对转基因研究产生了影响。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在去年的NPC和CPPCC会议上公开表示,2013年,中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资金减少到4亿元,最高为20亿元。
上海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基因中心的副研究员叶水峰对转基因生物专项资金的大幅削减有着深刻的理解。他说,该中心参与了华中农业大学的抗虫水稻项目,资金只有400万元,是几个单位联合申请后批准的。现在,该中心没有为自己的转基因水稻项目提供特别资助。
然而,转基因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农业效益的事实是不可改变的。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的最新研究报告指出,2014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的价值达到157亿美元。中国700多万小农继续受益于转基因作物,自1996年引进转基因技术以来,中国农民已受益162亿美元。
“国家提出加强转基因技术研究是及时的,这也增强了我们科研人员的信心。”叶水峰说,近年来,中国在转基因生物领域鲜有重大科学突破。如果我们的技术停滞不前,我们将受制于其他国家,这对中国种业和粮食的战略安全非常不利。
安全管理:非法、违法、低成本、长审批流程
从湖南“金米”事件到中国粮库“转基因油库”事件,再到海南非法种植转基因作物...近年来,转基因违规事件一再曝光。转基因生物的安全防线已经失去了吗?
事实上,我国对转基因生物的科学研究、检测和生产有一系列严格的制度和审批程序。自2001年起实施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是转基因科学研究和商业领域必须遵守的标准。业内许多人表示,转基因管理的“混乱”是由三大问题的集中爆发造成的:非法成本低、监管不力和审批流程冗长。
海南省南方育种基地发生非法种植转基因作物事件后,海南省农业厅科教司司长吴琼则表示,根据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对非法进行南方育种的单位和个人只处以5万元以下的罚款,这种威慑力量太小。
专家表示,由于转基因作物和加工产品难以用肉眼识别,许多企业和个人利用这一点获取非法利润。河北秦皇岛一家外国粮油公司的左(音译)销售员告诉记者,一些酱油生产商购买转基因豆粕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
关于对违法行为的监管,海南省陵水县农业执法部门负责人表示,以转基因育种为例,由于检测材料数量大,运输频繁,执法人员短缺,抽样覆盖面小,难以满足综合监管的需要,无法形成正常监管。同时,管理*中也存在一些难以理顺的问题。
过于复杂的审批程序也成为一些科研机构从事转基因违法行为的动机。叶水峰透露,国家对转基因检测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审查,但审批一年只有两次,通常需要两个月的时间才能得到结果。如果审批不及时,测试将跟不上季节,这可能会影响测试结果。“有些单位害怕审批时间过长,所以他们提前开始测试。这是违反规定的。”
黄大芳说,中国转基因品种的安全审批程序太长、太严格。一些品种已获得安全证书,但品种审批尚未完成。这不是因为安全问题,而是因为管理程序。“不加快突破管理瓶颈,发展在短期内难以实现。”
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副院长郭安平表示,构建转基因生物安全屏障需要在安全管理方面取得突破。一方面,要加强合格检测单位的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强监管层面的立法和行政审批改革。对于重大试验项目,应优先审批验收,提高管理效率。
科学普及:公众选择标志的理性探讨与改进
“转基因玉米导致老鼠灭绝”和“食用转基因食品会导致不育”...随着微博和微信等社交平台上谣言的传播,转基因逐渐被“妖魔化”。公众对转基因技术的理解有偏差吗?
海南省农业厅厅长江华安坦言,社会上关于转基因生物的争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科学普及不够。专家们无法让公众相信转基因技术和食品是安全的,“逆向思维者”暂时无法找到科学证据证明转基因是有害的。双方已经陷入僵局。
一些专家认为,公众误解转基因的主要原因是混淆了转基因技术和食品安全之间的界限。目前,在中国只有棉花和木瓜被批准种植转基因作物,没有任何转基因主食的商业生产被批准。然而,一些企业为了推销自己的产品,利用消费者对转基因的“恐惧”将关于转基因的辩论与食品安全联系起来,从而助长了转基因技术的“妖魔化”。
最近,农业部发布通知,如果中国没有批准进口用于加工原料的转基因作物及其加工产品,并且没有批准在中国进行商业种植,则禁止使用非转基因广告。针对上述情况,农业部首席经济学家、新闻发言人毕美佳曾表示:“花生油是一种加工过的农作物产品,在中国没有转基因商业种植,上面标有非转基因标识,误导消费者,加剧行业恶性竞争。”
为增强科普的实效性,应在舆论引导和思想认识层面形成开放的讨论氛围。南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农业政策专家程同顺等人认为,转基因知识的普及和讨论应该在全社会进行,以便让大众了解和辨别转基因农产品。“有必要开诚布公,多讨论。科学家不能为大众做决定。讨论应该基于理性。”
与此同时,专家还呼吁国家规范和完善转基因食品的标签制度。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张翔老师认为,转基因食品的推广和销售应该基于充分的信息披露和尊重消费者的选择权,以防止“小冲突”和对转基因事实的模糊描述的发生。
韩军表示,中国已经建立了符合国际标准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法律法规体系、技术法规体系和*管理体系。该系统涵盖了转基因生物的所有方面,从研究、实验、生产、加工、进口许可到产品标签。如发现违法行为,必须依法严肃处理。(参与写作:梁建强、翟永官)
上一篇:会“游”的飞机 会“飞”的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