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应用”人才培养之惑:变味的课程
应用型本科课程建设的难点突出表现在课程改革后整体教学管理模式没有改变,教师适应性不强,实践性要求高、知识面广的课程准备不足。
资料来源:www.quanjing.com
这位是记者文彩飞
安徽省一所大学的新闻教师王业最近遇到了一件让她哭笑不得的事情。事实证明,这一修正是在应用型本科转型建设中进行的。然而,每个人都不知如何是好。
“学校安排所有老师进行两次大讨论,但讨论的主要内容不是讨论,而是宣读文件,并要求每个人在会后交一份2000字的报告。我们不能写,只能在网上复制,我们被提醒不要复制得太清楚。”王业说。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一些重点院校的教育改革项目都与应用型本科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有关。虽然这些高校都在积极地向应用型建设转变,但教师的理念和配套建设能否保持同步呢?
陈腐的课程
起初,中国一所“985工程”大学的本科生李翔(音译)选择了应用化学专业,目的是“应用”这个词。经过三年的学习,他发现应用化学专业和化学专业所需的知识没有太大的差别。
用高年级学生的话来说,化学是化学领域中“相对性”的研究,而化学是如何提炼油的研究。然而,当应用化学专业的人学习“相对论”知识时,未来的就业方向是“提炼”。你为什么不一大早就开始学习化学工程专业呢?”李湘说道。
在他看来,增加“应用”一词仅仅是对高校学生未来就业的一种考虑,但企业看重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不是一个巧妙的专业名称。
不仅基础学科在向应用靠拢时面临尴尬,一些应用明显的学科也面临问题。根据第三方教育咨询公司马科斯(Marcos)的调查,缺乏足够实践和实践的十大专业包括审计、金融、动物医学、会计等。
闫芳教授的广告也是一个高度应用的专业。她在福建的一所工科大学教书。“有些本应作为实践课程开设的课程,如广告策划和广告创意,却只能按照理论课程来教授,这是非常无奈的。”
闫芳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高校最需要的是既有理论教学经验又有专业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但绝大多数广告教师“从学校大门走进学校大门”,专业经验很少。“一旦我们去广告公司接案子,就相当于赚了额外的钱,这与学校的管理制度不一致。广告公司可能不愿意接受理论上的兼职,更不用说解决校外职位的问题了。所有这些都导致了文科教师缺乏实践动机。”
既然老师不能走出去,请从行业中带些人进来。闫芳并非没有思想。同一城市的一所大学广告部开设了“课堂导演”课程,并邀请了10位广告公司的董事轮流授课。闫芳向教务处报告了一个类似的班级计划,但问题很快就出现了——首先,必须保证10名主任参加班级,然后教师必须首先去企业建立关系;第二,如果要教授一门课程,主任将是一名外聘教师,但大学的外聘教师具有硕士学位或讲师职称(中级职称)或以上,主任可能不符合这两项要求。
闫芳进退两难。最后,她不得不妥协,在为期一周的实践教学课上安排学生和广告公司之间的互动。"现在,学生们每年最期待的是实践教学,但仍然太少."
其实质是为了弥补教育质量的一个漏课
对此,厦门大学教育研究所教授毕敦荣表示,高校传统的人才观是培养理论型人才,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当今高校的人才观正在向应用型、复合型、拔尖创新型人才转变。其中,应用型本科课程的发展意味着人才观和课程观的转变,这必须通过课程观和教学能力的提高来实现。
目前,一些高校正在进行的OECD工程教育改革和教育部实施的优秀计划,都希望实现从理论课程向实践应用型课程的转变,即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改革实验。
实际上,应用型本科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是提高地方高校教育质量的一种“补课”形式。
北京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元培学院副院长陆晓东指出,相比之下,重点大学的教师忙于科研和SCI,而地方大学的教师竞争压力相对较小。如果他们中的一些人坚持认为总有学生要转学,学生找不到工作也没关系,那么提高教育质量将永远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梦想。“提高教育质量不能通过管理几所世界级大学来实现。目前,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如何使许多地方大学提高教育质量。”
毕敦荣指出,课程改革后,整个教学管理模式没有改变,教师适应性不强,教师更适应传统的理论教学,对实践要求高、知识面广的课程准备不足,突出了应用型本科课程建设的难点。教师知识有限,无法完成课程中多学科知识交叉应用的教学任务。
“然而,目前的问题主要不是由教师造成的,而是由*和机制的障碍造成的。”难道邓荣说,一方面,有些教师来到企业后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而企业又不敢贸然让他们上岗实习,所以很难落实对教师的要求。另一方面,高校教师短缺,教师没有额外的轮班,这在顶岗实习中是无法保证的。
“最重要的是,学院和大学只要求教师说得好,并向学生传授知识。他们不需要教师的实践能力。换句话说,高校只要求学生具备实践能力,而不要求教师具备实践能力,这就相当于没有资源的水,学生的实践能力将不可避免地与现实脱节。”别敦荣说道。
给教师一个提高实践能力的渠道。
由于学校暂时没有建设应用型本科课程的具体措施,王业决定“为自己找一条出路”,并利用暑假在北京一家报社实习。她想尽快了解报纸的编辑过程和新闻写作,这样就不会有更多学生询问的事件。然而,在她看来,更期望的是学校能提供实践的机会和条件。
长江大学的实践可能值得学习。据报道,该校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持续一年,其中半年用于课堂学习教育理论、教师标准、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半年用于在企业、机构和与各自专业相关的实习基地进行“内部技能”的深入培训。
毕敦荣告诉记者,教师能否被送到企业取决于学校和企业的关系。例如,长江大学的前身包括江汉石油学院,它与石油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这要求高校与实际部门建立协调机制。没有协调机制的人才培养,很难实现提高教师水平和能力的目标。"
陆晓东表示,在开设适用性强的课程时,应与行业形成良好的沟通和协调。他们当中不乏灵活性。例如,利用暑期学校邀请业内人士在夏季的四周集中授课;教师也可以利用“学术假”在学校任教4年,并在公司工作1年后返回大学。
"在机制方面,高校需要进一步创新."陆晓东说,香港大学的一些法律实践课程通常由学校教师和专业律师联合授课。这种模式可以引入内地的应用课程教学。考虑到专业人员不能教授全日制课程,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最好保持在1: 1。
南加州大学电影艺术学院明确规定,作为该校的教师,还必须保持电影制作人的身份,并作为制片人、导演、编剧等参与电影的艺术创作。在陆晓东看来,中国的大学教师应该被允许在这个行业兼职,学校应该制定总体规划。例如,在五个工作日内,教师可以上学四天,在企业兼职,兼职工资减少一天。
此外,对双师型教师的评价不能完全以学术为导向,必须将实践能力纳入评价标准陆晓东说,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招聘相关专业的教师也可以设置一个门槛——没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人将不予考虑。
应用程序的转换,切忌设置
此外,如果高等院校有良好的渠道,教师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作为应用型本科建设的主体,高校应该保持怎样的发展势头?在采访中,许多专家表示,与教师应用型转化的“热情”相比,高校在本科专业设置的应用型转化中应该采取“冷处理”。
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郑是“大学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支持者。然而,他认为应用教育应该主要是研究生水平,本科教育应该仍然强调基础教育,至少在科学教育方面。“本科教学不能细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我们希望本科生能够更多地了解成长实践的各个环节。”
毕敦荣认为,实施应用型本科建设的高校必须分类。目前,大多数地方高校正在向应用型转变,但这并不意味着“985工程”高校不适合探索应用型建设。例如,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和其他理工科大学应该在培养应用开发人才方面采取明确的立场。但是,对于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综合性大学来说,本科阶段侧重于基础学科人才的培养,应用型建设更应侧重于研究生阶段。
同时,我们也要警惕高校专业设置由市场主导的趋势。在最近发布的《2012年教育部批准和不批准的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名单》中,被高校拒绝的金融、会计和法律专业的申请数量最多。
陆晓东说,这是因为一些高校没有充分考虑到人才饱和的问题,有时一些高校办学严重不足。
“当然,大学必须顺应市场,做出相应的调整。没有这种机制,社会需要的人才就无法培养。然而,在这一转型过程中,单一的市场导向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陆晓东说。
他提到感光材料随着电影时代的结束而消失。“专业特长与市场变化的联系尤为紧密,与此同时,行业也有消失的风险。”
“如果高校转型建立专业专业,它们应该特别努力建立通识教育。当市场变化时,随着通识教育的知识准备和视野的扩大,学生可以很容易地转向其他相关学科。如果单科院校没有优秀的通识教育教师,他们可以到其他院校参加暑期班,修读通识教育课程以弥补不足,或采用灵活的机制,从多所学校聘请教师来建立自己的通识教育”。陆晓东说。
(有些受访者是假名)
《中国科学日报》(第五版《大学周刊》,2013年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