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建设成效显著

科普小知识2022-10-21 12:25:44
...

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建设成效显著

陕西佛坪自然保护区大熊猫(被采访者提供照片)

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建设成效显著

作者魏伟参观了陕西佛坪自然保护区(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对于即将分娩的大熊猫妈妈来说,最紧迫的事情是尽快找到一个合适的育儿洞。一个不漏雨、保暖性好、隐蔽性好的树洞将是她未来的“产房”和“苗圃”。

合适的树洞不是那么容易找到的,更不用说树龄基本上超过200年,只有原始森林才有这样的条件。然而,由于人类的砍伐,原始森林遭到严重破坏,许多大熊猫失去了它们原来的栖息地。

自1963年以来,中国陆续建立了67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这些自然保护区有多有效?它在保护大熊猫种群方面发挥了什么作用?还存在什么问题?

这是西华师范大学研究员张泽军和杨彪博士研究小组关注的一个课题。通过分析中国大熊猫保护体系的有效性和保护区的差距(以中国国家公园体系规划为例),分别回应了公众在投入大量资金后对大熊猫保护有效性的长期质疑。这两项研究的结果最近发表在CELL的子期刊《当代生物学》上。

熊猫生存的关键因素

树洞为大熊猫喂养幼崽提供了一个安全温暖的外部环境。同时,当地的小气候也很稳定,这对体重只有母亲体重千分之一的幼崽的顺利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一般来说,较大的树枝会在树洞形成之前腐烂。根据在卧龙和其他地方的调查,这些树基本上有200多年的历史了。

然而,在早期,原始森林的砍伐和利用对大熊猫栖息地的植被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秦岭的人类发展活动使得大熊猫很难找到大树洞,不得不选择洞穴来代替它们。四川西部的横断山区是大熊猫集中的另一个地区,也是中国木材的重要来源。自1999年以来,中国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大熊猫的栖息地环境逐步改善。

栖息地植被的变化只是影响大熊猫生存的重要生态因素之一。此外,还有许多因素,如人类干扰、人口数量和分布、食物来源等。

张泽军是2012013年第四次全国大熊猫调查和1999-2002年第三次调查的工作人员之一。大熊猫调查需要深入大熊猫栖息地,对影响其生存的所有因素进行大规模调查和分析。

他说:“在调查期间,人为干扰主要包括辐射种植、放牧、采矿、道路建设、采药、旅游开发等几个关键指标。然而,种群数量和分布主要是通过观察大熊猫的活体、尸体和粪便来估计的。食物的主要来源是观察竹子的生长和分布。”

自然保护区的贡献

基于两次调查中超过75%的生境中的近5万个样地数据,作者魏伟等人利用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和优势度模拟方法进行了大数据分析,综合比较了保护区内外大熊猫的生境条件。

结果表明,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自然保护区在保护大熊猫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与两次调查相比,保护区内的人为干扰因素明显减少,范围比保护区外大。以野外放牧率为例,保护区的比例从17%下降到12%,而保护区以外的数据却在增加。”魏伟说道。与此同时,保护区内的古森林面积、大树数量和竹子数量显著增加,而保护区外的数据却在减少。

尽管这些发现令人欣慰,但一些保护区仍然存在问题。“在第四次调查中,一些保护区的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大多数山区系统的放牧发生率大幅上升,保护大熊猫的工作仍有许多要做。”张泽军告诉《中国科学》。

如何解决管理问题?

杨彪研究的重点正是保护区目前缺乏的工作。

他发现目前的自然保护区和大熊猫栖息地之间存在差距。在四川邛崃山、大相岭山和岷山,51.3%、48.0%和28.8%的大熊猫栖息地不在现有保护区内,而在陕西秦岭,这一数字为38.9%。

“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自然非常严格。然而,物种也分布在保护区之外,因此造成了缺口。仅靠《野生动物保护法》是不够的;具体领域需要更加详细和具体的管理措施。”杨彪说。

权责重叠造成的管理混乱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一般来说,保护区的划分需要县、市、省、国家的批准,而自然保护区是按照行政区划标准实施的,不利于工作。一些保护区与风景点、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重叠。当两个或多个部门同时管理它们时,很难将它们系统化。

研究表明,建立国家公园管理局是一项很好的措施,有利于大规模建立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解决这些管理问题。杨彪说:“目前,中国国家公园建设正在逐步推进,我们的研究可以为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