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好政策落地难”:科技计划改革仍有项目待统筹

科普小知识2022-10-21 15:50:28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实施改变了过去科研项目多项申请的局面,是一种有益的尝试。这一计划的意义不言而喻,其作用值得期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易说。

然而,科学和技术领域的代表也建议,在操作层面上,该计划的一些措施应当改进。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将于2016年2月实施。该计划整合了原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项目、发展改革委和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的工业技术研发资金以及相关部门管理的公益性行业研究项目。目标是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领域的重大科技瓶颈。

该方案的创新之处还在于,它旨在告别过去“一段一路”的项目管理机制,强调从基础前沿、主要共性关键技术到应用示范的全链设计和集成组织实施。

截至2016年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共设立42个重点项目和1172个子项目,项目总经费约278亿元,其中民生类项目558个,总经费103.2亿元,平均每个项目经费近1850万元易算了一下账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的重点项目,在去年底公布,已经资助了44个项目,每个项目为期3年,平均资助1150万元。相比之下,与2016年相比,“智能机器人”的关键特别项目的资金减少了近一半。

“目标越来越高,任务越来越重,但资金越来越少。这不利于项目的实施,也难以保证特殊任务目标的实现。”易对说道。

易认为,平均资助水平低的原因是参与单位太多。“为了成功地建立项目,承办单位往往会与许多有利单位联合申请。据我所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每个项目都有很多参与单位,通常不少于5个,甚至有不少于8到10个。”他说,许多参与单位可能只能为“智能机器人”等重点专项拨款几十万元。

“在过去几年里,项目指南中有一个类似的现象,即几个原本相互关联度较低、可以独立执行的项目被合并成一个大型项目。”易认为。

“一些特殊项目有许多分散的主题,没有充分发挥集中精力解决重大问题的作用。”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长沈告诉《科学日报》。

一位参与编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关键专项指南的专家表示:“项目规模不成问题,但目前的组织方式确实导致参与单位过多,增加了项目组织难度和实施风险。”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畜牧科学院院长江认为,要加强重点研发项目的全链设计和集成组织实施。"目前,科学研究仍缺乏整体规划."江指了指桌上的杯子,说道,“光使杯盖研究盖子。做杯体的人只注意他的部分。最后,它不能放在一起覆盖它。每个部分仍然有点脱节。”

针对这些问题,易建议严格关闭项目指南,以防止项目拼凑。增加平均项目资金;严格限制每个项目的参与单位数量。

“每一项改革措施都在实践中逐步完善,我相信我们目前面临的这些问题将会逐步得到解决。”沈表示,希望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加强顶层设计,对重点领域和重要问题给予一贯支持,共同解决关键问题,真正实现设计之初定位的功能。

(北京,3月18日,《科技日报》)

特别声明:转载本文仅用于传播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确认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他们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承担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果作者不希望被重印或联系重印费,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