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新*”亮相
12月18日,中国科普作家协会2020年会在北京闭幕。本次年会主题是“坚定文化自信,繁荣科普原创”,来自全国各地科普作协、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出版单位及相关媒体的专家、学者和科普创作者200余人参加会议。
在18日上午进行的主旨报告阶段,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第八届理事会的四位新任副理事长张文宏、尹传红、徐颖和王元卓分别作了主题分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郑永春主持。
复旦大学教授张文宏通过视频作报告,题目是《从新冠疫情应对看科普》。他结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科普实践提出,科普的核心是科学,每位科普专家都需要有相应的坚实科学储备;开展科普要有明确的着力点,需要在第一时间回应公众需求,特殊时期的科普还需要加强与公众互动与沟通。同时,他认为科普的作用不可低估,传播的多样性值得探索。
科技日报社主任编辑尹传红的报告主题为《科学传播和科普创作的实践与思考》。他以自身的科普阅读和创作历程为脉络,阐述了如何通过科普创作和科学传播,帮助公众理解科学、引导公众欣赏科学、促进公众参与科学,他认为好的科普作品应当“论之有物,看之有趣,听之有理,思之有获”。
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徐颖的报告题目是《青年科研工作者关于科普的感想》。她认为从事科普也是科研人员实现自身价值、服务社会的有益方式,当前,科普工作不纳入评价机制、业内人士觉得科普过于浅显、科研和科普语言体系需要平衡仍是制约科研人员开展科普的现实问题。
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元卓的报告题目为《科学家与科普》。他结合自身科普工作实践,从科普的主体、对象、视域和平台四方面分享观点。他认为,科学家做科普是责任,也是能力;给孩子做科普要有温度;跨界做科普更有助于提升科普的影响力;要打造科普平台,建设良性科普生态。
“媒体融合与科学传播”对谈
随后进行的“媒体融合与科学传播”对谈,由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魏红祥主持,三位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人民日报社经济社会部科技采访室主编赵永新、光明日报社科技部编辑金振蓉、果壳网副总编吴欧,以及*广播电视台视听新媒体中心科学主编陈琛参与对话。
几位对谈嘉宾从科学传播的内容、渠道、技术等方面展开讨论,认为求真是科普的灵魂,富有创意的、有趣的、平易的优质内容是关键,平台的建设、技术的更新是基础;科普尤其适合新媒体传播生态,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应互相借力、相映生辉。
18日下午,2020年会并行举办了七个分论坛,分别聚焦科普期刊、农业科普创作、科学与影视融合、疫情后心理健康维护、应急科普、弘扬科学家精神与科普创作、科普演讲的创新等主题。同时,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心理科普创作专业委员会和科学与影视融合专业委员会成立。
“科普新*——科普科幻创作谈”
随后进行的“科普新*——科普科幻创作谈”更是让人眼前一亮,将会场气氛带入了一个小高潮。对谈由吴欧主持。通过别开生面、层层深入的问答互动,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第八届理事会新任理事代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学教授叶盛,中国疾病预防中心副研究员刘欢,深圳市拾玉儿童公益基金会联合创始人、科普作家李治中(菠萝),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协常务副秘书长吴宝俊,儿科医生、科普作者余高妍(虾米妈咪),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陈征,北京景山学校语文教师、北京市特级教师周群,未来事务管理局局长姬少亭等八位科普科幻作家、从业者,分别展示了自己从事科普与科普创作的历程以及各自的科普实践理念与特色。
大会闭幕之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周忠和致闭幕词。他充分肯定了协会年会在促进科普创作理论与实践交流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希望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继续发挥好行业组织的引领作用和服务功能,通过进一步加强评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与媒体的合作,团结引领广大会员和科普创作爱好者不断创新,探索多样化、高质量的科普创作,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为持续扩大协会影响、提高协会工作实效,促进科普创作繁荣发展、服务科学普及与公民科学素质提升作出积极贡献。
下一篇:“晚期肺癌并不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