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印度访学团来华学习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

科普小知识2022-10-23 23:59:22
...

日前,第四届“中华医学会血液分会造血干细胞移植艺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包括新德里、海德拉巴和孟买在内的印度八个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的团队在北京大学血液研究所进行了临床交流,并现场了解了中国的单倍型兼容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

移植系统最初由北京大学黄晓君教授的血液研究团队创建,并于2016年被世界骨髓移植协会命名为“北京计划”。目前,“北京计划”已成为国际主流单倍型兼容骨髓移植模式之一,是各种中高危白血病的重要治疗方法。它已经在意大利、以色列、韩国、日本和其他国家扩展到临床常规应用,覆盖了全球50%以上的单倍型病例。

急性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是我国十大致死肿瘤之一,在35岁以下恶性肿瘤致死病例中居首位。我国每年新增急性白血病患者约7万人。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急性白血病等恶性血液病最有效的方法。70-80%的急性白血病需要通过移植治愈。此外,还有其他需要移植的严重血液疾病,如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高危淋巴瘤、高危骨髓瘤、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中国每年约有7万名新患者需要骨髓移植。

北京大学血液研究所副所长章小蕙教授说:“多年来,捐赠者短缺一直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只有20% ~ 30%的患者能找到与相关供者相匹配的人类白细胞抗原。在不相关的捐赠者中找到匹配捐赠者的概率低至1/100,000到1/50,000。在中国骨髓银行的266万捐赠者中,只有大约11%的人询问了这些患者并成功移植了他们。此外,寻找匹配的捐赠者需要时间和精力,就像大海捞针一样。许多白血病患者只能在绝望中等待,忍受痛苦。在这种情况下,探索新的移植系统尤为重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些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HLA单倍型匹配”供体的概念,但由于免疫屏障问题尚未解决,治疗效果并不令人满意。近十年来,北京大学血液学研究小组创造了“不经体外t细胞移植的异基因骨髓和外周血混合移植系统”。它创造了一种新的临床免疫耐受技术,通过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供体,并结合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来调节t细胞功能,而不是在体外去除t细胞,以突破同种异体移植的“临床禁区”。这种原始的移植系统使得移植“父母为子女”和“子女为父母”成为可能,并解决了骨髓移植捐赠者短缺的问题。

章小蕙教授提到单体型亲和移植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白血病移植的常规方法。在我国,单体型匹配供应商自2013年以来已超过匹配同胞成为第一供应商来源,2018年占59.4%。与此同时,全国每年同种异体移植的平均数量也在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长,2018年超过7500例。

章小蕙教授说:“虽然“北京计划”在世界上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我们都知道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临床医学的发展和进步要求我们毫不松懈地进行研究和创新。”

印度代表团对北京的访问是“北京计划”走出去走向国际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进一步展示了中国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水平和突出贡献。章小蕙教授表示:“今后,我们还将与更多国家和地区的医务人员开展此类国际交流项目,共同推动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全球更多恶性血液病患者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