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长江专项调查”数据分析取得进展

科普小知识2022-10-25 08:48:14
...

最近,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渔业研究所研究员魏启伟牵头的农业金融专项“长江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经过2017年至2019年三年多的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取得了良好的进展。该项目的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重要科学期刊《鱼类和渔业》和《总体环境科学》的两篇论文中。

通过文献综述、现场调查和理论模型分析,项目组与澳大利亚和韩国科学家合作,系统回顾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长江鱼类和渔业资源的变化,分析了水利工程建设、长江径流特征变化、水污染和航运等人类活动对长江渔业资源的影响,并通过剩余生产模型预测分析了10年禁渔对长江渔业资源的恢复效果。

研究发现,长江流域的天然渔获量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长江流域的渔业产量从*早期占全国淡水渔业产量的67%(占全国渔业产量的32%)下降到2016年的3%和0.1%。分析发现,长江流域约有70种水生动物被列入国内外各种保护名录。洄游鱼类、特有鱼类和濒危鱼类资源,如鲟鱼、中华鲟、长江鲟等正在明显减少。长江径流特征对渔业资源变化有很大影响,渔业产量与流域径流呈正相关。十年禁渔区可以有效恢复长江的渔业资源,但很难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此外,渔业资源的恢复并不意味着水生生物多样性的恢复,这需要科学的理解和处理。

该研究还发现,长江流域是世界上受捕鱼活动压力最大的流域之一,对生物多样性构成高度威胁。因此,加强保护刻不容缓。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渔业领域的*科技期刊《鱼类与渔业》上。

项目组与捷克和英国科学家合作,通过实地调查和理论模型分析,对长江史氏鲟的种群动态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史氏鲟在2005年至2010年灭绝,功能性灭绝发生在1993年之后(即种群不能自然繁殖)。

此外,2017-2019年长江工程实地调查还发现,有130多种历史分布的鱼类无法采集,约占长江流域鱼类种类的30%。文章提出,加强对尚未采集的物种的调查,开展濒危状况评估,及时采取相应的抢救或保护措施,是当务之急。研究结果发表在《总体环境科学》上。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111/faf.12449

https://doi.org/10.1016/j.scitotenv.2019.136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