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晚清时期物理教学方法和物理实验

科普小知识2022-10-25 08:51:09
...
首先,教材、教学方法和实验是物理教学的三大要素。通过任旭教育制度的制定,课程标准得到了统一,教材内容有了一定的依据。在1912年和1922年两种学术体系的推动下,编写了一定质量和数量的教材。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外国教材几乎没有什么变化或进步,特别是普通物理和中学物理,这两者都属于经典物理的范畴。此外,我国的物理教材最初是以外国教材为基础的,因此与国外相比,在内容深度和广度上差异不大。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制约,我国在分析问题、灵活运用知识和实践能力方面还比较落后。这直接关系到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实验。长期以来,这两个方面一直是我们教育中的薄弱环节。自清末中国开始开办新学校以来,物理课很快就被引进了。但在那个时候,既没有教学经验,也没有教育经费,也没有合格的教师,甚至更不需要仪器和设备。清末民初,“五阶段教学法”从日本传入德国赫尔巴特。20世纪20年代,受新文化运动中杜威理论的影响,“设计教学法”从美国引进。20世纪30年代,上海吴淞中国公学、南京东南大学中学、北方艺术文化中学等学校试行了道尔顿制,但效果不理想,没有普及。事实上,我国的教学传统是轻视实践。巧匠的精细工作被认为是雕刻昆虫的小技巧,绅士不知道该做什么。因此,物理教育一般只注重传授书本知识,而不是做实验,只采用传统的“注射”方法。它习惯于“老师教,学生听”,甚至死记硬背,用心去消化。因此,即使有了更好的教材和“教学方法”,它们一般都被当作语文课的原始教学,而教师只讲纪律而忽视学习。直到1919年,陶行知先生倡导“教、学、做合一”的方法,才把“教法”改为“教法”。南京国民*教育部成立后,人们注意到应该改进教学方法,提倡集体备课。后来,每年都在中学举办各种主题的暑期研讨会。然而,这些研讨会并不常见,有些只是形式而已。他们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效果也不显著。2.上海物理实验科学教学仪器馆始建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当时,它主要生产一些简单的仪器模型和挂图,并没有提供完整的物理实验设备。只是在1933年,设备才得以扩展。因此,在民国初年,中学物理实验仪器设备的采购非常困难。仅仅依靠回国的外国学生或海外检查员把他们带回来或购买他们,或依靠个体外国商人建立商店来供应他们是没有帮助的。只能应付几所学校的几个演示实验。这个问题很早就被重视实验并带头做出成绩的教育者所注意到。值得一提的是天津南开学校(南开大学的前身)的创始人张伯苓(1870-1950)。年轻时,他被北洋海军学院录取。毕业后,他意识到教育比军事更重要,他放弃了军事而从事教育。1904年,他去日本学习和教育。他见证了日本高中拥有完备的教育工具和灵活的学习方式。当他回家时,他买了一批,后来逐年增加。他非常重视实验教学。物理和化学每周有两个小时的实验课。每组由两名学生组成。鼓励所有学生练习并从实验观察和分析中得出结论。因此,当时南开学校的理化实验在全国享有很高的声誉。民国初年,哈佛大学校长访问该校,参观了他们的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他得到了极大的赞赏,并相信这并不低于美国。另一个非常重视物理实验的人是·光先生(1888-1968),他是我国第一个宣传自制教具的人。他与另一位物理学家丁作臣先生一起创建了中国第一家仪器厂——上海大华科学仪器公司。长期以来,这家工厂是我国生产精密仪器仪表的著名工厂。后来,光先生在主持北京大学物理系时,也为北京大学的物理实验做出了贡献。后来,严济慈先生(1900—)于1927年从法国留学归来,非常重视实验教学。他经常告诉人们,法国人问你“学什么”和“读什么”,而不是“做什么”。后来,在抗日战争时期,他担任了北平(*)物理研究所所长的重要职务,但当学校迁到昆明,缺少仪器时,他自己做了。当时,战争急需显微镜和望远镜的镜头。他亲自打磨,在教学、科研和军事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当时,许多从国外回来的留学生都清楚地认识到实验是物理的基础,并非常重视物理实验的教学。1918年,和光分别在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大学建立了物理实验室,使物理教学逐步走上正轨。王先生非常重视物理实验。他写了一本书《物理装置实验及其原理》。鉴于许多教师不熟悉物理仪器的性能,不做实验,或者做实验没有方法,他们经常失败。因此,许多学校不使用他们购买的仪器,这使得他们展示物品。真遗憾。因此,从1927年开始,他花了五年时间,按照当时教育部颁布的《物理课程标准》中物理实验的要求写了这本书,并由科学仪器博物馆出版。他在《社论主旨》中说:“要从事物理实验,先决问题是购买优秀的设备。然而,在实验之前,一个人必须有足够的准备和临时熟练的技术才能胜任。否则,如果你擅自尝试,你将很容易失败,你将失去信心,因为你怀疑设备不合适。他补充道:“虽然像物理教科书和课堂讲稿这样的参考书在中国出版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它们并不少见,但仍然很少有适用于实验的出版物。”因此,在这本书里,他分别列出了仪器的用途、结构、实验方法和原理解释,以便教师在使用仪器之前能有所准备,这样他们就能一目了然而不至于不知所措。这些仪器也可以被有小工厂的学校复制。这些词汇是物理教学中的宝贵经验,对改进和提高物理实验教学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特色。《物理教育的特点》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民国,改革了清末的教育制度,改变了长期以来重文轻理的封闭教育思想。物理教育的思想、内容和方法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物理被正式规定为中学的必修课。在民国初年“壬子癸丑学制”后颁布的《中学令》中,中学教育的目标被明确界定为“完成通识教育,创建健康国家”。让物理成为中学的必修课。2.初中和高中都有一年制的日本式物理课程“仁济贵州教育系统”,物理教科书最初是从日本翻译过来的。后来,由商业出版社和中华出版社出版并由中国人自己编写的教科书大多是以日本教科书为基础的,这些教科书在民国十几年间受到了美国教育思想的影响。1922年颁布的“任旭教育制度”基本上是仿照美国的模式,中学从4年改为6年,初中和高中各有3年和1年的物理课。3.1919年后,全国教育组织和团体积极参与中学教育研究,并就中学物理课程进行了多次讨论。最后,在1922年,制定了《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中学物理课程标准纲要》,编写了中学综合自然科学教材。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份高中物理教学大纲。4.根据任旭教育系统设置的课程,初中科学是一门自然科学,高中科学和文学是分科的。为了满足这一需要,初中分别编写了两种科学教科书。这两种不同的教材是我国物理教育史上的第一部。一个是这三个科学学科仍然是分开编写的,另一个是以科学、化学和生物学为主要组成部分的混合自然科学。后者有利于科学知识的横向联系,但难以编写教材和教师。高中采用文理分科制度不符合中国国情,存在诸多问题,即将取消。5.传统的物理教材体系已经形成。中学物理教学内容逐渐丰富,要求也不断提高。渐渐地,它趋于正常化。已经形成了长期应用的传统体系,即引入体系、力体系、热体系、声体系、光体系和电磁体系。它已经开始重视实验,而且还有单独的物理实验教材。一些热衷于物理实验教育的学者,特别是那些从国外留学回来的学者,主张建立仪器生产工厂。6.该大学设立了物理系——仁济贵州学系,该系已经规定大学有七个科目,即货币、科学、法律、商业、医药、农业和工业。每个科目都被分成几个科目。这是学科划分的开始。1919年,北京大学首次设立了物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