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22天,多学科协同作战!两例超高难度双肺移植手术获成功

科普小知识2022-10-25 21:21:40
...

有这样一群“倒行逆施”的人在武汉奋战了22天,成功地完成了两例初治肺炎末期患者的双肺移植。这标志着中国在治疗新发肺炎患者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成就,向世界展示了肺移植的“中国力量”,提供了“中国经验”。

5月9日,刚刚回国的国务院联合防御与联合控制医疗肺移植专家组组长、国际肺移植专家陈静瑜教授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这两个病例都是危重患者。尽管当时困难和风险很高,但通过我们团队完善的各种术前准备和术后管理,患者恢复良好。”

对世界上使用ECMO时间最长的两名患者进行了肺移植

记者了解到,这次肺移植抢救工作是在国家卫生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下进行的。全国相关领域专家,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专家,武汉协和医院相关专家,对新诊断肺炎至阴天期间的肺纤维化危重患者进行了反复讨论和评估,并严格选择合适的受体。捐助者分配严格按照国家网络分配进行。

陈静瑜告诉记者,两例晚期新发肺炎患者的双肺移植不同于普通肺移植,动员了国内顶尖专家协助。双肺移植分别于4月20日和24日进行。很难想象困难。两个病人都在手术期间和手术后大量失血。经过肺移植专家小组的日以继夜的努力,困难终于被消除,病人们渡过了难关。

用相关专家小组成员胡春晓教授的话来说,“对核酸阴性的新冠状动脉肺炎患者进行终末期肺移植时,对凝血和心功能的要求更高,这是新领域成熟技术的一次艰难探索。因此,作为医生,我们将尽最大努力开展救援工作。”

第一次双肺移植于4月20日完成。患者65岁,在呼吸机+ECMO上放置62天。手术后44小时,患者成功退出ECMO,在手术后60小时通过最危险的检查,然后在移植后相继通过抗排斥等多重风险。目前,患者神志清醒,稳定,胸片清晰,移植肺氧合良好,术后肌力已从0级恢复到3级。

第二次双肺移植于4月24日完成。患者54岁,已经使用呼吸机+ECMO 72天,创下了世界纪录。专家在5.5小时内完成了这个双肺移植。从那时起,许多困难,如术后出血,感染,休克和心功能不全已被克服。

“这两例初治肺炎末期患者的双肺移植是目前世界上在肺移植前使用ECMO人工肺时间最长的器官移植受体。”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的黄漫教授说,这对于重症监护病房的术后管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多学科协同作战的能力。

在专家眼中,细节决定成败。移植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外科手术打击、凝血功能障碍、液体管理、继发感染、免疫功能障碍、排斥...面对严重的危险,每一个决定都可能使疾病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必须对每个环节进行检查,并针对各种可能的风险提前制定应对策略,以尽可能的安全,使患者在手术后能够度过一系列的风险。

“抵达武汉后,我们的肺移植专家组立即投入了紧张的工作。我们领导的重症监护小组去重症监护室评估和护理病人,并改进各种术前准备。”陈静瑜说。

“每次手术我们都全身湿透。但在一天结束时,专家组的所有成员都24小时在手术室值班,全副武装,指导和参与病人的治疗。”陈静瑜说,特别是第二次手术,因为病人的情况很复杂,手术当天团队都在手术室吃饭睡觉,在手术室呆了将近48个小时。

在为期22天的治疗中,陈静瑜和队员们每天都要走近100公里,在武汉的两家医院来回巡视,指导和参与治疗。一旦情况发生变化,无论多晚,他们都随时待命。可以说,这两次手术充分显示了我国在肺移植、心外、胸外和重症医学方面的合作能力。

「在这次肺移植拯救工作中,我们向社会展示医护人员拯救病危病人的决心、永不放弃病人的精神,以及把我们热爱的器官捐赠给世界,彰显我们成熟的肺移植技术。新的非移植牙冠患者的康复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目前,虽然两名患者恢复良好,但随访专家组将与武汉医务人员共同做好患者的随访管理和保护工作。”陈静瑜说。

值得一提的是,到目前为止,全国肺移植专家组的所有成员都进行了阴性核酸检测,再次实现了“胜利”和“零感染”。

8日,在陈静瑜和队员离开武汉之前,核酸检测呈阴性。回到无锡,他们正在接受隔离医学观察。经过一周的体检,我回到了医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