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发现新的白血病抑癌基因
(易蓉蓉,科学网)中国科学家领导的一项研究发现,急性白血病患者中存在一种常见突变的肿瘤抑制基因,揭示了其异常功能与多种不同癌基因之间的协同作用,为白血病新疗法的开发提供了重要依据。该结果发表在学术期刊《自然遗传学》上。
这项研究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和天津市科委的几个关键基金的支持下,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研究所的教授和朱教授以及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的王前飞研究员领导的几个小组的合作下进行的。他们通过对一名混合谱系白血病(MLL)患者和正常同卵双胞胎血细胞的全基因组测序,发现了功能性MLL-NRIP 3癌基因和组蛋白甲基转移酶SETD2的基因突变,后者催化H3K36三甲基化(H3K36me3)。
王前飞说,急性白血病是一种常见的血液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76/10万。本研究表明,SETD2是一种新的白血病肿瘤抑制基因,SETD2-H3K36me3通路的功能性破坏是白血病发生发展的一种新的表观遗传学机制。
“发现SETD2-H3K36me3在急性白血病中的作用有两层含义:一是临床意义,二是科学意义。”王前飞说,从临床角度来看,35岁以下儿童和成人的急性白血病死亡率高于其他任何癌症。然而,一些白血病亚型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而其他亚型的治疗效果较差。这需要找到与肿瘤发病机制相关的新靶点,并设计相关的治疗药物。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传统观点认为肿瘤是以DNA突变为特征的遗传病。然而,DNA被包裹在复杂的染色质中。染色质变化是否在肿瘤生物学中起重要作用一直存在争议。珠宝是精华,但珠宝包装很重要。对H3K36me3组蛋白修饰障碍在白血病中作用的研究证明,染色质变异在促进肿瘤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这表明虽然珠宝包装只起到美化珠宝的作用,但染色质变异通过控制对DNA遗传信息的解读,在肿瘤发生中起重要的生物学作用。
国际资深血液干细胞学者程涛总结说,目前癌症研究的主要挑战之一是各种癌基因或机制如何协同导致细胞恶性转化。他们的发现将促进对白血病甚至其他癌症发病机制的理解,并有助于临床药物的开发。
“这项研究是几个工作小组合作的结果。它持续了三年。辛辛那提儿童医院黄刚博士的研究团队的加入加快了研究进程。我们还特别感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测序中心对肿瘤患者全基因组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测序,为我们取得这一成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王倩飞强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