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其芳
何其芳,(1912年2月5日—1977年7月24日),1912年2月5日生于四川万县,现代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1935年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1938年,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任教,同年加入中国*,为革命文艺作了大量拓荒工作。同年,发表作品《生活是多么广阔》《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何其芳曾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和书记处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等职,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77年7月24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65年。
中文名:何其芳
别:名:何永芳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四川万县(今重庆万州)
出生日期:1912年2月5日
逝世日期:1977年7月24日
职:业: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文学研究家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哲学系
代表作品:《画梦录》、《生活是多么广阔》、《夜歌和白天的歌》
1、人物生平
何其芳
1929年到上海入中国公学预科学习,阅读了大量新诗。
1931-1935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
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并获得《*》文艺金奖。
大学毕业后,何其芳先后在天津南开中学和山东莱阳乡村师范学校(现鲁东大学)任教。
1935年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先后在全国各地任教,创办刊物《工作》,发表过大量诗歌与政论文章,对*消极抗战表示了极大愤慨。他早期的作品如:《汉园集》《夜歌》《预言》《夜歌与白天的歌》等,深受读者喜爱。
1938年,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任教,同年加入中国*,为革命文艺作了大量拓荒工作。建国后,历任一、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历届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文学研究所所长,《文学评论》主编。
抗日战争爆发后,何其芳回到老家万州任教,一面继续写作诗歌、散文、杂文等。
1938年北上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任教,同年加入中国*,后任鲁艺文学系主任,并做过朱德的私人秘书受到极大器重,文风大变,充满时代的革命强音,此时代表作《生活是多么广阔》《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1944─1947年两次被派到重庆,在*的直接领导下从事文化工作。历任*四川省委委员、宣传部副部长,《新华日报》社副社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基本放弃创作(但仍创作了像《我们最伟大的节日》这样的作品),主要从事文学批评,文学理论研究(红学)以及教学工作,历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和书记处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等职,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同时担任文艺界的领导工作。
1948年至1953年,在马列学院任教。
1957年在对胡风的政治运动中,何其芳措辞激烈,与胡风激烈交恶。何其芳在"*"中也不能幸免,被打为"走资派".面对世人的误解,他曾说过:"我相信,只要中国还有理解我的人,我就会继续活下去。"
1977年7月24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65岁。
2、主要作品
诗集
时间 | 名称 | 备注 |
1936年 | 《汉园集》 | 商务出版社 |
1945年 | 《预言》 | 文生出版社 |
1945年 | 《夜歌》 | 诗文学社 |
散文
时间 | 名称 | 备注 |
1936年 | 《画梦录》 | 文生出版社 |
1939年 | 《还乡日记》 | 良友出版社 |
1945年 | 《星火集》 | 群益出版社 |
1949年 | 《星火集续编》 | 群益出版社 |
1982年 | 《一个平常的故事》 | 百花出版社 |
论文
时间 | 名称 | 备注 |
1950年 | 《关于现实主义》 | 海燕出版社 |
1952年 | 《西苑集》 | 人文出版社 |
1956年 | 《关于写诗和读诗》 | 作家出版社 |
1962年 | 《诗歌欣赏》 | 作家出版社 |
3、创作特色
何其芳
在诗歌方面,何其芳创作之初即十分讲究完整的形式、严格的韵律、谐美的节奏,并注意表现出诗的形象和意境。因此,他的诗明显地具有细腻和华丽的特色。在散文创作上,他自称"我的工作是在为抒情的散文发现一个新的园地",他善于融合诗的特点,写出浓郁缠绵的文字,借用新奇的比喻和典故,渲染幻美的颜色和图案,使何其芳散文别具风格。
4、思想观点
何其芳
何其芳认为,从事文学研究必须要有广博的学识,不仅要广博,而且要扎实。因此,他主张读好书,多读书。
何其芳读书,有做批注的习惯,许多很重要的思想见解,就批在他自己的书上,它们大部分没有被系统地整理过。整理这些批语,不仅对于何其芳研究,就是对于更广的意义上的文学研究,也都是非常有价值的。从文化视野上来看,何其芳学术研究所关注的领域,也可以说涵盖了古今中外。在他留下来的学术遗产中,属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以1956年写的长达8万余字的《论〈红楼梦〉》为代表。在这篇论文中,他不仅对《红楼梦》作了全面的精细的思想分析和艺术分析,对其中一些主要的人物给予了准确的评价,对当时与以往红学研究中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如"市民说"的问题,后四十回的真伪问题等,都经过缜密的研究,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而且,通过对这部封建时代社会生活百科全书式的作品的研究与评价,充分而全面地展示了何其芳的才情与学力、学风和品格。
5、人物轶事
何其芳
6、人物评价
何其芳
何其芳的一生,经历了多次转折与蜕变,由新月派诗人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由一个学者而成为新中国文学研究的领军人物,他为中国新文艺、新中国的文学研究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和讯网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