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四十而不惑

科普小知识2022-05-13 07:55:55
...

“四十而不惑”,出自《论语·为政》这是孔子的自我报告,他说十五岁的时候,立志作学问,经过十五年,根据他丰富的经验,以及人生的磨炼,到了“三十而立”。汉迄清为止,历代大儒传统解释:立就是做事合于礼,做事能够考虑周到了,但是这时候还有迷惑,还有摇摆的现象,“四十而不惑”,到了四十岁,才不迷惑。本义:指生活上失意穷困,缺乏信心,无希望,缺乏尊严的一种精神状态。

1、出处

《论语·为政》: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注释:立:站得住的意思。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2、背景

这是孔子的自我报告,为什么孔子在谈到为政,要作自我报告呢?孔子是七十三岁去世的。他用简单几句话,报告了自己一生的经历,艰苦奋斗的精神。他的身世很可怜,父亲去世的时候,他还有一个半残废的哥哥和一个姐姐,对家庭,他要挑起这担子来,他的责任很重。

3、全文


四十而不惑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君子不器。”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哀公问曰:“何为*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服;举枉错诸直,*不服。”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4、旧解

他说十五岁的时候,立志作学问,经过十五年,这段时间是人生的黄金阶段,

到了“三十而立”。身体状况最好!(立:高,一生中最佳时期,人过三十天过午,就是这个意思)

“四十而不惑”,到了四十岁,不感到不为外物所迷惑

五十而知天命,到了五十岁的时候,懂得自然的规律法则。(命:规律、法则)

“六十而耳顺”,六十岁的时候自己可以听得进不同意见。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就是七十岁的时候可以从心所欲的干任何事情,不会干出出格的事。

5、本义

(一)生活上失意穷困,缺乏信心

(二)诉求上无法表达,缺乏尊严

(三)心理上严重失衡,缺乏调适

四十岁是一个人身体全面加速衰老的时刻,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社会上有一种人群称为失意群体,往往是一个人到了四十岁就明白自己人生的质量基本定型了。与年轻人的朝气,聪明,适应与体魄相比,一些处于社会底层的“四零”人员更难通过学习知识技能改变生存现状,一旦事业无成、家庭败落,对未来生活更容易产生绝望情绪。

上一篇:招聘

下一篇:三个代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