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唤醒高校学生管理的创新意识

科普小知识2022-02-06 09:06:18
...

唤醒高校学生管理的创新意识

1.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为何要创新

*同志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指出:“大学应是培养和造就人才的摇篮;应该是认识未来世界,探索客观真理,为人类解决面临的重大问题提供科学依据的前沿;应该是知识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转化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也明确提出,“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辅导员与大学生在大学的成长密切相关。并担负着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的使命,这就使得创新教育必须要求学生管理创新。学生管理是创新教育实施的前提和保障。由于创新教育本身就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一种挑战与概念,因此与之相对应的管理必须进行改革。作为一名辅导员。我认为高校学生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工作管理的核心:关键在于唤醒。

2. 唤醒的概念介绍

唤醒的概念引自德国文化教育学家斯普朗格的教育思想。他认为:我们现行的教育存在很多的弊端,主要在于教育忽略了学生沉睡的心灵。因此,教育要从人的生命体悟出发。教育的目的并非是传授或接纳已有的东西,而是从生命深处唤起他沉睡的自我意识,将人的创造力、生命感、价值感唤醒。教育过程不仅要从外部解放成长者,而且要解放成长者内部的力量。教育中的本质的东西不是制约,而是解放。唤醒,作为一种教育的艺术和手段,可以使学生具有创造性的*意志,有丰富明敏的内心世界,有独立自尊的人格力量。wwW.11665.Com唤醒的特点:教育中的个体性、主体性、内在性。

3. 高校学生管理创新为何需要唤醒

3.1高校管理队伍建设与管理观念对创新意识的忽视

大学的学生管理与一般的行政管理相比更具特殊性,它的任务是服务于培养人才,管理的主要对象大学生,针对大学生的身心成熟的特点,其工作性质具有很强的智能性和专业技术性。然而,现行学生管理工作的实践中,不少辅导员、班主任不仅把学生管理工作视作一般的工作,而且还将自己凌驾学生之上,扮演支配者的角色,把管理与服务分开,乐于管理。不仅如此,他们中的大多数很少接受所从事专业的系统训练,除了原有的专业背景外,对自己所从事的大学教育不仅缺乏必要的了解,甚至缺乏了解的愿望,管理起来基本上凭经验或机械地执行管理制度,管理行为简单化,习惯于维持现状。他们对知识和人才缺乏应有的理解与尊重,很少主动关注教育的发展,很少主动考虑学生的需求,奉行的是唯上不唯下的处事原则,不少人把学生管理仅仅当作养家糊口的普通职业。

3.2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过程对创新意识的漠视

在日常学生工作,我们往往注重学生服从安排,出色完成任务。特别是很多事情布置下去,很少给学生可以思考的空间与创造的条件。不允许学生提问题、改方案,是得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造成了学生恐惧辅导员老师的任务,并用消极的态度对待辅导老师所布置的任务,而教师为了维护其权威性往往通过强制性的安排与惩戒的处理方式来实现其目的,造成了辅导老师与学生心理的一种不平衡。

3.3高校学生评价方式对创新意识的忽略

在一些高校,特别是职业院校,传统管理的模式仍然没有改变,检验学生的好坏往往停留在学生的乖巧程度上。如果一个学生能每次及时完成辅导老师布置的任务,对其的评价一定就会高。因此,这种评价模式扼杀了学生自主创造精神的培养。特别是学校对学生的评价往往看重的是学习成绩,这种评价方式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这样就使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挫伤。

4. 如何唤醒高校学生管理创新意识

4.1学校创造良好的审美文化氛围

学校的审美文化就是指以关注人的最本质的生存状态为价值指向、以体现和解放人的*自觉的生命活动为行为准则、以*和谐的人际关系和优美洁雅的校园环境为外在表征的学校整体的审美风貌。审美文化最集中地体现了文化作用。在校园文化中,审美文化广泛地渗透到各个方面,以其突出的人文性,调节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与校园环境之间、师生与组织制度之间,以及学生的情与理、身与心的矛盾关系,始终与学校教育根本目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持着最内在的同一性。因此,校园文化的本质属性应该是审美属性。正因为如此,我们主张建设学校文化就

是要建设学校的审美文化。在教育管理中,组织制度客观上强调规范性、统一性,管理不可否认地要约束个人行为以实现组织的目标,那么个性的情感要求必须服从组织统一的制度规范,无法得到*伸展。而在审美文化里,人们对于人生而平等、人人都有参与管理的权力、管理是以*人为本的活动、人在被管理中也应回归最本质的存在方式等价值信念的确立,则有助于人们主要是教育管理者自觉地进行审美管理的行为选择,有利于被管理者在祟尚*生命的文化氛围里*地工作、学习和生活,从而得到心理满足、个性解放和情感享受。

4.2进行个性化管理理念

有个性,是人的*精神的生动体现。个性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不仅表现在人的气质、经验和能力上,还表现在态度、信念、价值观上,正是人的个性差异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动人的世界,给教育组织的创新和发展带来了活力和动力,也正是人的不同个性是教育组织内部出现分歧、矛盾、冲突的起因,因此针对个性差异实施个性化管理是促进教育组织内部人际和谐、保护人的丰富个性和*生命的重要理念.

4.3建立对话关系

对话是*与平等的代言词,辅导员既是学生的老师又是学生的朋友,教师和学生之间要形成一种和谐的对话关系。在学校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真诚交往和对话的关系,它应存在于学校生活的一切方面,在这种关系中,心灵的沟通和情感的交融才成为可能。这种对话关系意味着辅导员能与学生之间的真诚交谈和彼此欣赏、意味着管理事物的公正公开、意味着管理活动的参与协商、意味着管理各方的自我实现和进取创造、意味着管理氛围上的平等交往关系或状态。这样,教师和学生互相尊重,以平等的朋友姿态诱导学生参与教育活动,建立朋友式的对话关系,只有在*的环境下才能给学生以创造与发展。

4.4通过顿悟、高峰体验激发学生的*精神

顿悟、高峰体验激发人的无意识是唤醒人的*的内在动力,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威廉·詹姆斯就断定:普通人只要用他们全部潜力的极小部分,与我们应该成为的人相比,我们只苏醒了一半。我们的热情受到打击,我们的蓝图没能展开,我们只运用了我们头脑和身体资源中的极小一部分。有一部分人尽管通过教育者的帮助,也不一定能发挥潜力、发现自我同一性。但有一点却是确信无疑的,即通过教育者的引导和个体的反省,人人都能产生强烈的自我同一性的瞬间,这就是马斯洛称之为“神秘体验”或“高峰体验”的时刻。他说:“人们在高峰体验时有他们最高程度的同一性,最接近他们真正的自我,最有特异性”。

在高峰体验下,人能更自发的、更表现的、更单纯的行动,成为更自然的、更真诚的、更无控制和*流露的。能够获得了他最大程度的惟一性、个体性或特异性,成为“独特的自我”,更多的由内在精神的法规决定,和其他人不再是可替换的了。通过不干预自我也不干预非我,任其自然,让它按照自己的本性生存,他从非我中解放了自我,成为最纯粹的他对体验更坦率,更有特异性,表现更充分,更有创造性,更超越自我。在这样的过程中,个体真正地成了他自己,更完善地实现了他的潜能,更接近他的存在核心,成了更完善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