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果白刺
小果白刺是蒺藜科白刺属的一种灌木,高0.5-1.5米,弯,多分枝,枝铺散,少直立。小枝灰白色,不孕枝先端刺针状。
中文学名:小果白刺
拉丁学名:NitrariasibiricaPall.
别称:卡密,酸胖,白刺,西伯利亚白刺
拼音:xiaoguobaici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牻牛儿苗目
科:蒺藜科
属:白刺属
1、基本信息
小果白刺
【来源】蒺藜科白刺属植物小果白刺NitrariaSibiricaPall.,以果实入药。秋季果实成熟采收,晒干。
【性味归经】甘、微咸,温。
2、植物形态
灌木,高0.5-1.5米,弯,多分枝,枝铺散,少直立。小枝灰白色,不孕枝先端刺针状。叶近无柄,在嫩枝上4-6片簇生,倒披针形,长6-15毫米,宽2-5毫米,先端锐尖或钝,基部渐窄成楔形,无毛或幼时被柔毛。聚伞花序长1-3厘米,被疏柔毛;萼片5,绿色,花瓣黄绿色或近白色,矩圆形,长2-3毫米。果椭圆形或近球形,两端钝圆,长6-8毫米,熟时暗红色,果汁暗蓝色,带紫色,味甜而微咸;果核卵形,先端尖,长4-5毫米。花期5-6月,果期7-8月。
3、植物变种
小果白刺
4、植物分布
分布于我国各沙漠地区;华北及东北沿海沙区也有分布。生于湖盆边缘沙地、盐渍化沙地、沿海盐化沙地。蒙古、中亚、西伯利亚也有分布。模式标本产于俄罗斯巴尔古津(БapГэИн)地区,现可能已遗失。耐盐碱和沙埋,适于地下水位1-2米深的沙地生长。沙埋能生不定根,积沙形成小沙包。对湖盆和绿洲边缘沙地有良好地固沙作用。果入药健脾胃、助消化。枝、叶、果可做饲料。
5、植物价值
饲养价值
小果白刺
据《海西柴达木地区野生经济植物调查报告》记载;小果白刺的肉质核果中含有15—20%的糖,茎枝中含糖3%,种子中含油率达12.27%.小果白刺饲料中的总能、消化能、代谢能和可消化蛋白质的含量与同届植物泡泡刺(N.Sphaerocarpa)比较,除总能稍低于泡泡刺以外,均高于泡泡刺(表108—2)。
食用价值
小果白刺分布广,资源丰富,叶量大,产草量高,每丛可产鲜草3—5kg,产鲜果1.5—2.5kg,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其他用途除饲用外,还是一种良好的固沙植物,对培肥贫瘠的沙地,降低土壤盐分含量,具有一定的作用。果实味甜可食用,能酿酒,制作果子露等饮料,鲜果可制糖,每100kg果实可制糖稀15—20kg,种子含油率达12.17%,可榨油,供食用。
药用价值
【来源】:蒺藜科白刺属植物小果白刺NitrariasibiricaPall.,以果实入药。秋季果实成熟采收,晒干。【性味归经】:甘、微咸,温。
【功能主治】:调经活血,消食健脾。身体虚弱,气血两亏,脾胃不和,消化不良,月经不调,腰酸腿痛。
【用法用量】:3~5钱,水煎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6、相关报道
据网易新闻2015年7月2日报道黄河岛惊现大面积小果白刺群
小果白刺
据了解,由于近年来沿海滩涂开发力度的加大,滨海植被遭到不断地破坏,小果白刺成为濒危物种,并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大面积成片的小果白刺更是可遇不可求了。
自2012年获批*湿地公园建设以来,黄河岛高度重视对岛上原生土壤及生态植被的保护,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因素对植被环境的破坏,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湿地修复和栽植耐盐碱树木,为多样生物营造良好的生长空间。正是由于建设者们的不懈努力,才有了今日大面积小果白刺群在黄河岛出现的景观。
据了解,小果白刺幼枝和肉质叶肥嫩多汁,是很好的青绿饲料,成熟的肉质核果味甜,营养丰富,被群众誉为“沙漠樱桃”,“沙漠多汁饲料”。山羊,绵羊最喜食,牛和骆驼采食。用叶和果实喂猪,喜食,是沙漠和沿海地区群众养猪的抓膘饲料。经加工后,鸡、鸭、鹅均可食用。开花期粗蛋白含量很高,无氮浸出物丰富,粗纤维很少。小果白刺除可以用作饲料外还是一种良好的固沙植物,对培肥贫瘠的沙地、降低土壤盐分含量,具有一定的作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