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布袋木偶戏
中国传统的木偶戏,可分木偶的傀儡戏和皮偶的皮影戏两种不同的表演型态,布袋戏属于傀儡戏的一种。近代闽南布袋戏以漳州最具代表性。漳州布袋木偶戏是由木偶表演剧、布袋木偶戏、木偶头雕刻等组合而成的一种综合性的传统民俗艺术。漳州布袋木偶戏历史悠久,其“源于晋,成型于唐宋,兴于明”。早在明代万历年间就流传到东南亚各国和*等地。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若干不同的流派,主要有“福春”“福兴”“牡丹亭”三派,各有特色。布袋木偶戏表演细腻、栩栩如生。用五指操纵木偶进行的表演,既能体现人戏的唱、念、做、打,以至喜、怒、哀、乐的感情,又能表演一些人戏难以体现的动作,是一种具有高超技艺、精美造型和独特风格的木偶剧种。漳州布袋木偶戏的经典剧目有《大名府》《虞姬别》《雷万春打虎》等。2006年漳州市木偶剧团的布袋木偶戏和木偶头雕刻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1、发展历程
起源
布袋戏,也称掌中戏,属傀儡戏剧种之一。南宋漳州知州朱熹曾颁文“劝谕禁戏”、“约束城市乡村,不得以禳灾祈福为名,敛掠财物,装弄傀儡”。明万历《漳州府志》记载:“元夕初十放灯至十六夜止,神祠用鳌山置傀儡搬弄。”说明宋、明年间漳州木偶戏已颇兴盛。清中叶以后,出现不少布袋戏班社,形成若干不同的流派。主要有福春、福兴、牡丹亭3派,各具特色(后牡丹亭被列入福兴派)。福春派创始人陈文浦,福兴派创始人林鹏。近200年来已传7代,以福春派较盛。清末民初为漳州布袋戏鼎盛时期,有各类班社100多个。民国10年(1921年)前后,龙溪、海澄等地福春派尚有恒福春等13班,福兴派有金童兴等5班。民国19年,金童兴应侨胞之聘,远渡实叻坡(新加坡)、缅甸仰光一带演出3年之久。抗日战争以后,社会经济萧条,布袋戏走向衰落。
传承与变革
新中国成立后,漳州布袋木偶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1951年5月,龙溪县率先成立南江木偶剧团,郑福来为团长。1953年,漳浦县成立艺光木偶剧团,杨胜为团长。后海澄庄饭、龙溪吴长元、长泰蔡清根、漳州韩如陶等木偶艺人相继组团。1959年3月,南江与艺光合并成立龙溪专区木偶剧团,以郑福来、杨胜、陈南田等名艺人为骨干,并充实漳州艺校木偶班一批新生力量,作为艺术改革试验点。50年代末,全区专业、半专业的布袋戏木偶剧团已达25个。“*”中,漳州地方戏剧团体全部解散,木偶剧团因取得国际殊荣而幸存。“*”后,漳州木偶戏步入新的发展时期。龙溪地区木偶剧团(现名漳州市木偶剧团)被确认为省重点剧团。漳州木偶戏的足迹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和欧、亚、澳、美洲的20多个国家与地区。漳州木偶戏先后拍摄舞台艺术纪录片《闽南傀儡戏》、《中国的木偶艺术》,木偶艺术片《掌中艺术》、《八仙过海》,木偶电视连续剧《岳飞》(10集)、《黑旋风李逵》(5集),宽银幕电影片《擒魔传》(6集)等。1990年,全市有30多个民间职业木偶班社,从业人员400多人。著名艺人杨胜、陈南田、郑福来、洪惠君、庄陈华、朱亚来、庄晏红、庄饭、吴长元、杨烽等闻名遐迩。
新中国的诞生,给布袋木偶戏表演的一代宗师杨胜呈现出一片新的艺术天地,他更加致力于布袋木偶戏艺术的探索,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奠定了当代布袋木偶戏表演的基本模式。旧时,布袋木偶表演仅局限于上半身,下半身没有动作。杨胜为木偶穿上彩裤,配龙头靴,模拟京剧台步,设计了木偶的走路动作,表演更为逼真。他对舞台、道具、操纵方面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改造。把舞台加宽至一丈六尺,木偶增高至一尺二寸。这样一来,既增加表演的木偶数量,表现更为广阔的艺术场面,也容纳了更多的观众。杨胜又改演员坐式操纵表演为立式操纵表演,这就解决了演员操纵木偶的间接传递表现难题,达到演员、木偶、角色三者感情和动作的一致。
传统的布袋木偶戏根据表演的乐调、词调与戏路划分,可以分为南、北两种不同的流派,它们之间主要的区别在于音乐唱腔和表演风格上。南派盛行于泉州地区,唱的是南调,也就是傀儡调,表演上采用梨园戏做派;漳州的布袋木偶戏则归属与北派,唱的是北调,如昆腔、京调等,表演上采用的是京戏做派。如今,随着布袋木偶戏的不断发展与文化的不断融合,南北两派的特点也逐渐交融。
现今,随着漳州市木偶剧团和木偶学校的蓬勃发展,漳州布袋木偶戏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走向更广阔的世界。漳州人提起对布袋木偶戏的普遍印象,已不再是过去搬张小板凳到庙口搭设的木制彩楼下,引颈翘首看着演员们拿着手掌般大小的布袋木偶,上演着三国演义等传统剧目了。如今的布袋木偶戏,不仅题材更加宽广,形式也更加多样。
2、表演艺术
木偶戏角色大致与戏曲相同,有生、旦、净、末、丑各种行当,加上特有的飞禽走兽。旧时操纵表演者仅设正、副手,一般为父子或师徒。正手除操纵木偶表演外,还兼唱、念、道白。副手只操纵木偶配合正手表演。舞台是2米长的“一字台”,正、副手面向观众,并排坐定,操纵木偶在台板上表演。正手还要能操纵生、旦、净、末、丑等不同脚色的表演,掌握各种行当的道白和唱腔的不同音色(声调)的技巧。木偶戏是以手掌支撑木偶表演,操纵演员必须练好“劈指”、“抖手”、“腕功”以及“臂功”等基本功。
漳州木偶戏称为北派,北派木偶戏的特点是京剧风味,擅演武打、短打戏,动作轻快灵活,善于刻划鲜明的人物性格,音乐性强,富有节奏感,木偶全身都有动作。
1.操纵形式
有千年艺术历史积累的布袋木偶戏,具有独特的艺术形式。布袋木偶长约一尺(30厘米),以五指操纵。食指套入头颈,为主干;拇指、中指分别为左右臂,掌为躯干。演员左右手可以同时套上两个木偶,表演两个不同角色的人物形象。
人类的手指是全身最灵巧的肢体,所以操纵起布袋木偶,更是得心应手,在表演人物、动物上,能惟妙惟肖地展示角色的内在与外形,达到神形兼备,灵活十分;其速度力量、轻重缓急,行动节奏都能表现得与人、兽酷似。所以,布袋木偶表演是最神奇的手指操纵艺术形式。
2.舞台美术
布袋木偶戏的舞台宽约两米、台面底板高约1.70米,纵深约2米左右。演出时,演员是套着木偶,举手于头顶表演的。
传统的布袋戏舞台美术是由一桌二椅及假定性的布城、车旗等发展而来。木偶高仅8寸,舞台为6尺左右的“一字台”,表演区域很小(木偶、舞台的长度均按当时采用的市制计量,下同)。正副手坐在长板凳上,面前挂着一条用木框固定起来、中间缀上纱布的素幕,“隔帘说古”进行表演。左右有供木偶出入的垂帘。舞台外观设计讲究,框架用木制精雕细刻的各种古代人物和花纹图案构成。20世纪30年代,民间艺人徐年松首先在陈南田的戏班“新南福春”进行舞台美术改革,在表演区吊挂画有宫殿、公堂、花园的画布。这是漳州木偶戏最早的布景。
1951年,南江木偶剧团郑福来和陈南田首创改“坐式”为“立式”表演,舞台表演区随着扩大,改为宽8尺、深3尺左右,并增加了边条幕。60年代,木偶增大为1尺至1.2尺,“样板戏”的主要人物大1.5尺;舞台长为16尺。以后又进行了多次调整。现剧团使用的舞台有三种规格:通用舞台长11尺,深9尺,下乡舞台长8尺,深7.5尺,出国专用舞台长9尺,深8尺;高均为3.3尺至3.6尺。1960年,龙溪专区木偶剧团赴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参加第二届国际木偶傀儡戏剧节,演出《雷万春打虎》和《大名府》,首次设计写实风格的专用景片,并结合使用投影幻灯机。
1990年,《钟馗元帅》一剧的舞美设计,从剧情发展和表演的需要出发,进行全面改革和创新,在整体形式上打破原有的舞台框架,在台板下又拓展一个距地面1.2米高的第二表演区;取消边条幕,用略带圆形的大天幕包含整个表演区的背景,使之成为前方后圆扇形空间。其次,采用流动性场景,缩短幕间换景时间,保持剧情发展的连贯性。第三,以观众的视觉设计场景,选择和戏剧动作有关的局部形象点缀环境,大胆采用景物的反透视法的设计方案,变观众的平视、仰视为俯视。该剧在福建省第十八届戏剧会演中获木偶布景设计奖。
3.音乐
漳州木偶戏音乐,原无独立、自成风格的声腔与乐调,一般均随当时当地流行的戏曲剧种。清中叶以来,音乐采用汉剧,民初改用京剧。芗剧兴起以后用芗剧演唱,或京、芗杂用。打击乐一直保持京剧的风格。其配曲采用套曲(牌)的办法。说白多用方言。
20世纪50年代,推行剧本制,音乐开始根据剧目特点进行配曲,故有京剧、芗剧、民间音乐、儿童音乐、歌舞曲等各种乐调。漳州市木偶剧团因常有出国及招待演出的任务,对传统的折子戏,剧本、表演和唱白已完全定型,如《雷万春打虎》、《蒋干盗书》、《战潼关》等,仍采用京剧。全本戏、连本戏和部分语言生动的“坠仔戏”,采用通俗易懂的芗剧音乐。新创作的儿童剧、童话剧按儿童音乐的特点谱写,有的则吸收民间音乐以普通话演唱,如《伞和公文包的故事》、《姐弟俩》等。有的剧目,则同时有几种配音,《奇袭白虎团》就有芗剧、京剧和潮剧3个剧种的演出本,京剧和潮剧用录音带配演。参加省及全国会演和拍制影视片的全本戏,如《八仙过海》、《擒魔传》、《钟馗元帅》、《狗腿子的传说》等均以芗剧音乐为主,或以芗剧的曲牌为素材,进行创作加以延伸和扩展,间或采用儿童音乐。业余剧团则单一采用芗剧音乐。60年代以来,出国演出的剧目多改用录音带配演,少用现场演唱。
漳州布袋木偶戏的配音有多种形式:一是角色配音:唱念具有。有普通话,也有闽南方言。二是音乐配音:有戏曲的也有歌曲的。以民族乐器为主。三是哑剧配背景音乐。这样的形式,决定的漳州布袋木偶戏形式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其广度高于其他剧种。
演出配乐有两种:一种是常用的录音带配音;一种是乐队现场演奏配音。乐队配音一般都在剧团所在地演出时用。大凡外出异地演出,都用录音设备配乐,演出队伍精干。
布袋木偶,自古以来就是以“短、平、快”,“灵活、机动,节奏性强”的形式,立于艺术圣坛。随着时间的进程,社会形态的发展,漳州布袋木偶戏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表演将会出现音乐演奏从后台走向前台的表演形式。
4.布袋木偶特点
布袋木偶,不言自明,木偶头是个脸谱式的,并且是神态凝固的表情。木偶雕刻师把剧目中的一个人物头像,雕刻成笑脸,那么这幅脸谱就要应付人物、剧情在瞬间中的不同表情变化。简而言之:木偶头刻的是一个笑脸,当要它表现哭泣时,它还是个笑脸。那么,写个最能体现木偶人的表演情节,是剧作家应该深入考究的。所以,木偶剧作家在创作时,不得不考虑这方面的问题。而且,要让剧目更贴近木偶艺术规律,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来。《大名府》这出戏,之所以是极为符合木偶表演艺术规律的剧目。
布袋木偶,众所周知,木偶是个“哑巴”。木偶不会说话。解决木偶的语言,让木偶说台词,只能配音。这是它的特色也是缺陷,也是它的优点。为木偶配音,天然合理。然而,就因为它是哑巴,所以就扬此短,为此长,让木偶剧演出哑剧也是一种最佳选择。
布袋木偶表演艺术最擅长的是形体动作。动作是表演木偶,或者说是木偶形象的生命与灵魂。不动的木偶,是雕刻艺术。木偶动起来,就是表演艺术。只有木偶动起来,表演起来,才能显示木偶的神奇,这者更高境界的木偶艺术。并且,木偶的动作,又以表演高难度动作为最高艺术。把观众所认为不可思议的动作表演出来,就是征服观众。
5.木偶雕刻
漳州木偶头雕刻是木偶戏道具制作中的一门特殊技艺,属于民间工艺美术,它与漳州布袋木偶戏一起被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漳州木偶头雕刻主要分布在福建省漳州市、厦门市、泉州市及周边地区。漳州木偶的整体造型包括头、四肢、服装、冠盔等,木偶头雕刻仅指头部造型。作为戏曲舞台人物头像的雕刻,非常注重人物性格特征的刻画,夸张的造型、丰富的表情、类型化的处理方式是漳州木偶头雕刻的普遍特征。这一雕刻历来师徒相承,且以家族祖传的方式为主,一直流传至今而无中断。
漳州木偶造型严谨,精雕细刻,彩绘精致,着色稳重不艳,保留唐宋的绘画风格,人物性格鲜明,夸张合理,并有地方特色。木偶头基本造型有生、旦、净、末、丑,又有神仙、鬼怪、动物,还有传统名剧的角色例如关公、曹操、《水虎传》的梁山好汉等,种类繁多。著名雕刻大师如徐竹初、徐年松、许盛芳等。
3、漳州木偶剧团
1.简介
漳州市木偶剧团自1959年组建以来,以其独特的风格,精湛的技艺,精美的造型,成为一枝秀美的艺术品种。建团以来,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北国*,先后17次进京献艺,在国内外屡次获奖,并多次为**以及外国元首演出。
1960年布加勒斯特举行的第二届国际木偶与傀儡联欢节,漳州木偶表演艺术大师杨胜,陈南田主演的《大名府》、《雷万春打虎》荣获一等表演金质奖章,为祖国赢得荣誉,也为漳州布袋木偶艺术在国际艺坛上奠定了根基。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剧团创作演出了许多优秀剧目,最具代表性的有:1981年神话剧《八仙过海》获全国木偶皮影戏调演奖;1984年木偶电视剧《黑旋风李逵》获建国三十五周年全国电视节目展播一等奖和福建省首届电视作品“优秀奖”;1986年《岳飞》获福建省第二届电视作品优秀奖;1990年神话剧《钟馗元帅》获福建省第十八届戏剧会演“艺术创新奖”、“优秀剧本奖”、“布景设计奖”;1992年民间故事剧《狗腿子的传说》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木偶皮影戏汇演中获“优秀剧目奖”,及编剧、导演、表演、造型奖;1994年童话剧《口技猎人》获全国儿童剧“金猴奖”囊括七项奖:编剧、导演、表演、雕刻、舞美、音乐、灯光;1999年10月儿童剧《少年岳飞》获文化部第九届文华奖“文华剧目奖”、“文华导演奖”、“文华舞美(雕刻)奖”;2000年《神笛与宝马》获福建省现代戏调演优秀演出奖;2001年电视木偶剧《森林里的故事》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2003年7月木偶传统剧《铁牛李逵》在金狮奖第二届木偶皮影比赛中荣获银奖;2004年6月木偶童话剧《两个猎人》在捷克布拉格举行木偶比赛中荣获“最佳表演奖”,获得水晶杯。正是有如此厚实的剧目为基础,并且不断有新剧目产生,使得漳州市木偶剧团成为我国目前最具代表性的专业木偶表演团体之一。
漳州木偶剧团屡次在全国和国际比赛中荣获大奖。出访亚、欧、美、澳四大洲40几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艺术交流演出,受到国外观众、专家、学者和新闻媒体高度评价。被赞为“世界第一流艺术”,其制作的木偶头雕刻被誉为“东方艺术珍品”。
正如郭沫若先生为漳州市木偶剧团题词所言:
创造偶人世界,指头灵活十分;飞禽走兽有表情,何况旦生净丑;解放以来出国,而今欧美知名;奖章金质有定评,精益再求精进。
2.发展历程
据《漳州府志》记载,漳州地区在宋代就已经有布袋木偶戏了。清朝中叶后,布袋木偶戏开始进入兴盛时期,一直到抗日战争前,漳州的龙溪、漳浦、海澄、长泰等县,几乎乡乡都有专业或者业余的戏班。漳州布袋木偶戏虽然源远流长,但是经过抗日战争的摧残后,几乎难以继承,逐渐趋向于没落。
1954年漳州布袋木偶戏《雷万春打虎》参加布加勒斯特第二届木偶傀儡联欢节,与《大名府》双双获得一等表演金质奖章,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漳州布袋木偶戏在国际上获得大奖的首批优秀剧目。
根据《漳州戏剧志(初稿)》记载,《大名府》创作于1957年。当年,5月,以福建省文化局长陈虹为团长、漳州著名布袋木偶艺术家杨胜、陈南田等为阵容的出访团队,应法国巴黎文学社邀请,赴法国友好访问演出《大名府》,以及访问瑞士、前苏联、南斯拉夫、匈牙利、蒙古等国。从此这个剧目享誉世界,50年来长盛不衰,成就了一出名扬国内外的木偶经典剧目,堪称世界木偶艺术界的瑰宝。
新中国成立后,漳州布袋木偶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59年3月,漳州布袋木偶剧院和漳州艺校木偶科等单位合并,成立龙溪专区木偶剧团,也就是今天的漳州木偶剧团。剧团集中了一大批布袋木偶戏艺术家为骨干,形成了民间艺术向专业艺术迈进的雏形,漳州布袋木偶戏也在这一时期开始向全国范围传播,并走向世界。
1960年,在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举行的第二届国际木偶傀儡戏联欢节上,漳州木偶戏《大名府》、《雷万春打虎》凭借精彩的表演获得表演一等奖,荣获两枚金质奖章,为漳州布袋木偶戏在国际艺坛奠定了基础,成为倍受瞩目的民间文化瑰宝。在今年的捷克布拉格国际木偶艺术节上,第一次代表中国参加这一国际木偶艺术盛事的漳州木偶剧团,以《脸谱与木偶》、《大名府》等节目的精彩表演,征服了捷克布拉格国际木偶艺术节的评委、选手和观众们,一举夺得"最佳表演"水晶杯。
1996年底,漳州布袋木偶戏首度赴台演出。如今,剧团书记洪惠君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激动万分。*拥有500多家的木偶剧团,然而,漳州木偶剧团的到来却引起轰动。“*许多小学生家里有木偶,看到我们演得入神,自己也拿出来争相试镜;一些木偶‘粉丝’还全程跟着我们,从台南走到台北……”洪惠君认为“他们像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2001年,由漳州有线电视台和漳州木偶剧团联合摄制的十二集儿童木偶剧《森林的故事》,荣获"五个一工程"奖,为漳州儿童布袋木偶戏的发展开了个好头,也让人们看到了漳州布袋木偶戏的希望。为了让漳州布袋木偶戏事业后继有人,近年来,漳州市一直大力支持木偶学校的教育发展,为漳州乃至全国各地培养了一批年轻的布袋戏表演、舞美设计、木偶雕刻、音乐创作等专业人才,为漳州布袋木偶戏的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2004年,在捷克布拉格国际木偶艺术节上,《大名府》荣获“最佳表演水晶杯奖”。
2008年11月,剧团出国到日本演出,首次带乐队到东京现场演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欢迎。乐队应主办方及观众的要求,从后台走上了前台,与木偶表演同台演出,让观众也观赏了乐队的表演。随着时间的进程,社会形态的发展,漳州布袋木偶戏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表演将会出现音乐演奏从后台走向前台的表演形式。
2011年,漳州布袋木偶戏首次荣登文化部春晚舞台。大年初一晚在央视黄金时段播出的文化部春晚,以云集国内经典艺术作品而闻名海内外。
2013年初,漳州布袋木偶戏表演艺术界上下欢欣鼓舞,沉浸在一派喜庆气氛中,由漳州布袋木偶戏领衔申报的“福建木偶戏传承人培养计划”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册,成为全球10项优秀实践名册项目之一,实现了中国在这一领域零的突破。此举意味着联合国将把福建木偶戏传承人培养计划在全球推广,组织其他国家的艺术家、兴趣爱好者前来学习交流,让世界遗产实现世界人民共享。
2014年10月19日晚上,唯鼎文创第三波活动之“香橙沙龙”系列项目“偶·遇”漳州木偶主题文创沙龙于漳州艾美百货优乙咖啡馆二楼举行,团市委、招商银行漳州市分行、闽南师范大学相关负责人,漳州木偶艺术家及木偶爱好者均到场参加。本次活动由漳州市文广新局、团市委指导,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东南网漳州站、漳州唯鼎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主办,是“爱我漳州·文化巡礼”系列活动的一部分。
2015年上半年,受柬埔寨王国文化艺术部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柬埔寨金边办事处的邀请,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主办,福建省文化厅、新知华文书局(金边中国文化之家)协办的“中国福建木偶戏文化交流活动”2015年3月11日至13日在金边成功举办。来自泉州市木偶剧团、晋江市掌中木偶艺术保护传承中心、漳州市木偶剧团的8名*和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同台献艺,为500多名柬埔寨观众和中、小学及大学生们表演了3场充满中国传统文化韵味的优秀木偶剧目,受到了热烈欢迎。
3.历代艺术家简介(部分)
(1)杨胜(1911-1970)
福建漳浦县佛昙镇大白石村人,出生于布袋木偶戏世家。四代均从事布袋戏艺术。七岁从父杨高金学艺,十四岁出师,即被“金福春”布袋戏班聘为主演,享有“童子头手”的美称。其艺术继承了“福春派”戏状元杨高金的传统,并能博采众长,吸收各家木偶戏流派的精华和其他剧种的表演艺术,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是福建北派布袋戏艺术的代表。1953年杨胜在漳浦县组建了艺光布袋木偶剧团,1954年8月参力口福建省第二届戏曲会演,获一等演员奖。9月赴上海参加华东区戏曲会演又获特种艺术表演奖。196o年9月随同中国木偶艺术团赴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参加第二届国际木偶、傀儡残联欢节,他与陈南田主演的《大名府》、《雷万春打虎》双获表演一等奖,各得金质奖章一枚。他先后四次出国献艺,到过苏联、捷克、罗马尼亚、法国和印尼等十多个国家访问演出,到处受到热烈欢迎和高度赞赏,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在前苏联,他被聘为苏联戏剧家协会名誉会员。
(2)庄陈华
著名木偶表演艺术家,闽南漳州南靖人,1944年出生。中国木偶皮影学会名誉主席、国家一级演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任漳州市木偶剧团副团长。
大凡有造诣的表演艺术家都对他所从事的行当有突出的贡献,技高一筹的创造;有能超越前人的表演技艺;以系统规范自己的风格,形成自己的流派;他们演出的代表剧目能久经观众的检验,令观众赏心悦目、交口称赞。在布袋戏丑行中,庄陈华已达到了上述的境地。
《大名府》造就了庄陈华,庄陈华演活了守门官。木偶传统名剧《大名府》取材于古典名著《水浒传》,故事情节各简单易懂,以哑剧表演。戏演梁山好汉化妆杂耍艺人,取悦守门官,混进大名府,搭救卢俊义。主角守门官是一个很有木偶特色的丑角,他贯穿全剧,以难度较高的操纵技术表演。庄陈华在三十多年的舞台生涯中,演这出戏的守门官已经超过万场。《大名府》从国内的数十个省市演到国外的十数个国家,都受到了各种层次观众的欢迎。剧目与演员的“大名”也因此而闻名世界。剧目成为艺术珍品,演员成为艺术家。
(3)吴光亮
以五指操纵的漳州布袋木偶戏,其要点就是一个“活”字,要把木偶操纵得随心所欲、得心应手,对表演者手指柔软性的要求是极高的。从小学开始,吴光亮就开始练习小提琴,手指自然十分灵活,虽然是个小男生,但吴光亮能歌善舞,学校排舞台剧总少不了他。
18岁那年,凭借自身良好的条件,吴光亮在上千人中脱颖而出,顺利考进漳州木偶剧团。“学一行爱一行”,尽管条件艰苦,每天吊嗓子、念剧本、扯手指,但吴光亮却乐在其中,就因为真心喜欢,学艺的这些苦在他看来都不算什么。
经过长期的艰苦磨炼,到1986年离开木偶剧团到漳州木偶艺术学校任教,吴光亮已是一名颇有名气的木偶表演艺术家。
(4)洪惠君
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导演最高奖“文华导演奖”获得者,从事布袋木偶戏40多年。近年来,他曾担任漳州市木偶剧团团长,在任期内,他导演和主演了许多剧目,成就显赫。他导演的12集电视木偶剧《森林里的故事》2001年荣获中宣部第八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导演的《少年岳飞》2000年荣获*文部第九届全国“文华奖”;《神笛宝马》荣获福建省戏剧会演优秀剧目奖。
“生旦净末丑,狮子老虎狗”是一句概括戏剧舞台角色的戏谚。然而在表现人类社会、动物世界的戏剧舞台上,名见经传的多是那些扮演“生、旦、净、丑”的演员,而扮演“狮子、老虎、狗”的演员,多是默默无闻。但是,木偶表演艺术却不然,演动物的演员与演人物的演员一样著名。洪惠君就是一个以擅长演动物的表演艺术家。
4、漳州木偶艺术学校
创办于1977年,隶属福建艺术职业学院。招生指标纳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学校设置木偶表演、木偶制作、木偶器乐等专业,每年招生经省教育厅批准下达指标,面向全省招生小学毕业、初中毕业的学生。学制为:六年中专班、三年中专班、五年大专班。学校创办三十年来,严格按照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办学,求实创新。课程、课时全部按照中国文化部教育司规定设置,学生毕业后由福建艺术职业学院颁发国家承认的学历证书并享有与普通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同等的待遇。
漳州木偶艺术学校在福建省文化厅、福建艺术职业学院、漳州市人民*、漳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领导下,为专业剧团及社会输送了一大批合格的艺术人才并逐步成为各团体的骨干力量,受到省、市领导的重视。漳州木偶学校在教学实习中,多次出访美国、加拿大、日本、德国、捷克、西班牙、印尼、澳大利亚、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木偶艺术团体来校参观、培训,磋商木偶表演、制作、舞美等技术课题。漳州布袋木偶艺术受到国外专家和观众的赞赏,并参加《中国木偶艺术》、《闽南傀儡戏》、《掌中戏》、《掌上艺术》电影艺术片和大型彩色电影神话片《八仙过海》、以及电视连续剧《黑旋风李逵》、《岳飞》、《姜子牙》、《小猫钓鱼》、《老鼠救狮子》、《秦汉英杰》、《孙大圣环保行》等的拍摄,大大充实教学内容。
漳州木偶艺术学校将不断开拓进取,严谨教学,为培养跨世纪木偶艺术人才做出更大贡献。
5、经典剧目
1.《大名府》
传统剧目,哑剧。取材于《水浒》,内容说梁山泊好汉扮成各种杂耍艺人混入“大名府”营救卢俊义的故事,编入“耍盘”、“舞狮”等绝技,系漳州市木偶剧团保留剧目,演出达万场以上。1960年9月,由杨胜、陈南田主演,参加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第二届国际木偶傀儡戏剧节,获一等表演奖、金质奖章。
2.《雷万春打虎》
传统剧目。内容说四川剑峰山下住一猎户雷万春,武艺超群。一日,书生钟景琪上京赴考,误投黑店,漏夜出逃,前遇猛虎拦路,后有强盗追赶。雷万春见义勇为,奋不顾身,打死老虎,杀死强盗,搭救了钟景琪和书童的性命。漳州市木偶剧团保留剧目,演出达万场以上。该剧由杨胜、陈南田主演,参加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第二届国际木偶傀儡戏剧节,获一等表演奖、金质奖章。
3.《蒋干盗书》
传统剧目。取材于《三国演义》。写蒋干奉曹操之命潜入周营,盗取军情。周瑜顺水推舟施反间计,借曹操之手,除掉魏将水师提督张允、蔡瑁两人,火烧赤壁,全歼敌军。漳州布袋戏木偶大师杨胜双手分别操纵蒋干与周瑜,表演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刻划人物性格入木三分。1954年9月参加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获“特种艺术表演奖”。
4.《钟馗元帅》
大型木偶神话剧,作者庄火明。剧情梗概:万安城中,恶鬼作孽。无辜孩童神秘失踪。伏魔元帅钟馗率众进城捉鬼,初战告捷。岂料除掉明鬼,还有暗鬼,更有阴阳两面吸血鬼。钟元帅逞智斗勇,深入鬼窟,察寻鬼踪,终于击毙吸血鬼王县令,大获全胜。此剧于1990年7月16日由漳州市木偶剧团首演,并参加福建省第十八届戏剧会演,获“木偶艺术创新奖”、“优秀木偶剧本奖”、“木偶布景设计奖”、“演员奖”。
5.《口技猎人》
又名《两个猎人》,木偶童话剧。作者庄火明。漳州市木偶剧团以该剧参加1987年9月在北京举行的首届“中国艺术节”表演,后再次修改,易名为《两个猎人》。
6.《虞姬别》
漳州木偶艺术学校根据传统戏曲《霸王别姬》改编的剧目,它用传统布袋木偶戏的表现手法和现代音乐的结构贯穿,简于情节,重在人物性格冲突和内心感情的抒发,唱腔部分用漳州芗剧演唱,许洁莉以娴熟的木偶表演技艺,运用摔披风和双剑舞动的特性动作,惟妙惟肖地展示了历史人物虞姬文武双全的人物个性和真善美的内心情感。
7.其他剧目
此外,代表性剧目还有民间故事《水仙花》、神话剧《八仙过海》、儿童剧《伞和公文包的故事》、《送皮包》、《少年英雄赖宁》等。
6、曾获奖项
2005年11月,第二届福建省文艺出新人大赛荣获最佳组织奖,名列省本年度文艺摇篮榜。
2004年06月,捷克布拉格国际木偶节最佳表演奖获奖证书及水晶杯。
2003年09月,漳州市木偶剧团创作演出的木偶戏《铁牛李逵》,在金狮奖全国木偶皮影比赛中荣获银奖。
2003年09月,在福建省社区文化艺术节中民俗表演《欢乐》,荣获节目特别奖。
2001年09月,电视剧《森林里的故事》荣获**宣传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第八届入选作品奖。
2001年2月,漳州市木偶剧团创作演出的《少年岳飞》,在文化部第九届文华奖评选中荣获文华新剧目奖。
2001年01月,*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
2000年12月,漳州市木偶剧团创作演出的木偶戏《少年岳飞》,荣获福建省第三届百花文艺奖二等奖。
2000年12月,漳州市木偶剧团创作演出的《少年岳飞》,在文化部第九届文华奖评选中荣获文华新剧目奖。
2000年12月,漳州木偶剧团参加文化部文华奖评选优秀组织奖。
1999年10月,漳州市地方戏剧巡回观摩评奖演出优秀组织奖。
1994年12月,漳州市木偶剧团创作演出的木偶戏《狗腿子传说》,荣获福建省首届百花文艺奖三等奖。
1994年10月,漳州市地方戏剧巡回观摩评奖演出优秀组织奖。
1993年03月,漳州市木偶剧团创作演出的木偶戏《狗腿子传说》,荣获全国木偶皮影会演优秀剧目奖。
1992年09月,漳州市木偶剧团创作演出的木偶戏《狗腿子传说》,荣获全国木偶皮影会演优秀剧目奖。
1990年10月,漳州市木偶剧团创作演出的木偶戏《钟馗元帅》,获福建省第十八届戏剧会演木偶艺术创新奖。
1989年9月,第二届中国艺术节演出获奖纪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