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淖尔*民歌
*尉犁县,又名“罗布淖尔”,位于*中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腹地,西汉时为渠犁、山国地域,其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自然景观多样。*罗布淖尔*民歌主要流传在尉犁县的一种*民歌,内容丰富,旋律优美,节奏极具感染力。**鼓吹乐是一种流传在*民间的鼓吹乐种。
1、曲目内容
罗布淖尔*民歌主要流传在尉犁县的一种*民歌,内容丰富,旋律优美,节奏极具感染力。劳动歌主要有猎歌、牧歌、麦收歌、打场歌、挖渠歌、纺车谣、砌墙歌等。许多爱情歌中表达了青年男女对爱情的无比忠贞和热烈追求,历史歌是反映*人民历史上一些重大事件的歌曲。如北疆流行的《筑城歌》、《往后流》等;有的歌颂农民起义,如“英雄沙迪尔》、《马车夫之歌》、《铁木尔海力派之歌》等;有的揭露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丑恶面貌,如鞭笞阿古柏的歌和《迫迁歌》。
2、民歌渊源
罗布淖尔居留过的有塞人、汉人、土火罗人、吐蕃人、多浪人等,在孔雀河台地和兴地山一带留下了大量的墓葬、岩画等文化遗迹。长期的土著居民则为罗布人,在北魏《魏书.吐谷浑》、清《回疆志》、《西域闻见录》、《兰州辑略》等古书中均有记载。罗布人是单一的食鱼民族,被形象称作沙漠瀚海中的打鱼人。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海子群之间,靠捕鱼为生,用胡杨作舟,以曲木为罐,劈梭梭为柴,插芦苇为室。他们用胡杨树洞中的黄水浆洗衣服,用胡杨树上的白碱发面。具《回疆志》载:“罗布人不种五谷,不牧牲畜,唯小舟捕鱼为食,或采野麻,或捕哈什鸟剥皮为衣,或以水獭之皮并哈什鸟之翎,持往城市货卖,易布以代衣”。罗布人的生活习俗,直至清末民初,仍无大的改变;罗布人是**的一个分支。
*民歌蕴藏极为丰富,就其内容可分为传统民歌和新民歌两大部分。传统民歌包括爱情歌、劳动歌、历史歌、生活习俗歌等类别。
生活习俗歌与各种仪式和民族传统习俗关系密切。在婚丧嫁娶、庆典、祭礼及民间节日中都要吟唱习俗歌。这类民歌有婚礼歌、迎春歌、迎雪歌、丧歌(又称“挽歌”)、封斋歌等。流行在东疆的催眠歌(如《睡吧,孩子》)是典型的短调徒歌。相和歌也可分为两小类。第一类以独唱的自弹自唱为主,演唱抒情、叙事性民歌。第二类相和歌采用固定节奏型,节拍规整,节奏鲜明,气氛热烈,常用以伴舞。表演形式以对唱、齐唱或领唱、帮唱为主。
3、地理环境
“罗布淖尔”就是现在*的尉犁县,“淖尔”是蒙语湖泊的意思。汉初,尉犁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渠犁国”,属西域都护府管辖。
清光绪二十五年设新平县,民国三年改尉犁县,先后属焉耆府、焉耆行政区;解放后,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所辖。
尉犁北依天山,南临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中部为塔里木河、孔雀河冲积平原,东西长502公里,南北宽约165公里,总面积5.97万平方公里,为全国行政面积三大县之一。县辖七乡二镇四场,另有*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及巴州驻县单位。塔里木河、孔雀河横贯全境,沿河两岸是举世闻名的“绿色走廊”——原始胡杨林,这条野生林带像一条蜿蜒奔腾的巨龙,浩浩荡荡竟达数百公里。
4、传承状况
历史歌主要是关于*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的歌谣,有的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压迫及农民的英勇反抗和暴动起义,有的反映了*人民反抗外来侵略,保卫家乡、保卫边疆、维护祖国统一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其中流传较广的有北疆伊犁地区的《诺孜古姆》、《筑城歌》、《英雄沙迪尔的歌》、反对沙皇的《迫迁歌》,*喀什地区的《关于马提台的歌》等等。
爱情歌在*民歌中占有很大比重,青年男女间炽热的恋情往往通过富有*民族心理特征和地域特色的比兴手法来加以表达,因此具有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新民歌则是*人民对于*新生活的热烈颂歌,表现了人民对党、对领袖、对*制度的无比热爱。
*民间歌曲内容广泛,数量众多。民歌的歌词多数不固定,往往选择能套用歌曲曲调的民谣,衬词有短有长,起着加强语气,渲染气氛,深化词意,唱词多采用比、兴等手法,寓意深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