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蔺县
古蔺县,建县于1909年,原属四川叙州府,永宁县。1949年古蔺县解放,隶于川南行政公署,1960年,随泸州专区并入宜宾专区,行政区划多次变更。1985年,古蔺划归省辖泸州市领属。古蔺县位于四川省南部边缘,赤水河沿边界由南往东向北流入长江,全县地域成半岛形伸入黔北,西面与叙永县毗邻,东南北三面与贵州省毕节、金沙、仁怀、习水、赤水交界。全县幅员面积3182平方公里辖26个乡镇,总人口85万人,居住有汉、苗、彝、回等12个民族,是四川省杂散居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县之一。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7万人。
中文名称:古蔺县
外文名称:GulinCounty
别名:蔺州、郎酒之乡
所属地区:中国西南、四川南部
*驻地:古蔺镇
电话区号:0830
邮政区码:646500
地理位置:四川省南部边缘
面积:3182平方公里
人口:85万人
方言:西南官话-四川方言-川南话
气候条件:四季分明,热量丰富立体气候
著名景点:黄荆老林、红军四渡赤水纪念馆、普照山等
机场:泸州机场
火车站:五里坡火车站
车牌代码:川E
1、简介
古蔺县
2、历史沿革
古代为西南夷地,系彝、苗、羿人聚居地区。
唐元和元年(公元806年),纳溪县以南设置羁縻蔺州,古蔺属羁縻蔺州地域。
宋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古蔺属潼川府泸州。
元代,古蔺先属四川行省永宁路,后属四川行省永宁宣抚司。
明代,古蔺先后属永宁长官司、永宁安抚司、永宁宣抚司和四川布政使司叙州府叙永军粮厅。
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裁叙永军粮厅并入永宁县,古蔺属永宁县。光绪三十四年正月二十五日(公元1908年2月26日),永宁县从叙永迁至古蔺场。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改永宁县名为古蔺县。
民国二年(1913年),古蔺属下川南道。民国十九年(1930年),古蔺属四川省*。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古蔺属四川省第七行政督察区。
1949年12月10日,古蔺县解放,隶属川南行政区泸县专员公署。
1952年,古蔺县属四川省隆昌专员公署。
1960年,古蔺县随泸州专区并入宜宾专区。1985年,省辖泸州市成立,古蔺县属泸州市。
3、行政区划
古蔺县
4、人口民族
全县总人口85万人,境内居住有汉、苗、彝、回等13个民族,是全省杂散居少数民族人口较多县之一。
5、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古蔺县矿产资源丰富,境内无烟煤、硫铁矿、大理石等矿产资源储量大,尤以无烟煤储量最多,全县有20个乡镇分布有无烟煤资源,古叙矿区是全省尚未规模开发的低硫、特低磷、中高发热量的大型优质无烟煤矿区,全县已探明煤炭储量44.4亿吨,煤层气储量达1001亿立方米,煤炭储量占古叙矿区煤炭总储量的70%以上。古蔺矿段已列入国家13个大型煤炭开发基地,煤炭开发建设项目已列入十大兴川工程之一。
古蔺县现有煤矿50个,分布在石屏、太平、箭竹、二郎等14个乡镇,其中:国有矿2个,民营矿48个,新建矿4个(川煤集团投资新建的石屏一矿,设计生产能力120万吨/年;天津宁发集团投资新建的岔角滩煤矿,设计生产能力60万吨/年;地奥集团箭竹坪煤矿,设计生产能力45万吨/年;土城煤矿,设计生产能力9万吨/年),技改矿11个,生产矿35个(都具有《安全生产许可证》)。设计生产能力476万吨/年;生产能力在5万吨以下的有8个,5-10万吨的35个,10万吨以上的7个。有煤与瓦斯突出矿9个,高瓦斯矿31个,低瓦斯矿10个,煤与瓦斯突出矿和高瓦斯矿占煤矿的80%。
林地资源
全县总幅员面积为3183.5平方公里,其中可种植面积为420万亩,占总幅员面积的88%,可种植面积中,耕地147.3万亩,非耕地272.6万亩,非耕地占可种植面积的65%。非耕地中,牧业用地72.3万亩,林业用地200.2万亩,林业用地占整个幅员面积的42%,占非耕地面积的73.4%,未开发的非耕地中大多数适宜于发展林业,林地资源开发是非耕地资源开发中最具有广泛前景的项目。
中药材资源
古蔺县是四川中草药主产县之一,据古蔺县中草药资源普查资料,列有药名、植物名称,药用部位及药用功能的植物中草药有133科、547属、843种,其中中药材247种,草药587种,动物药材68种,总计902种,珍贵的有麝香、牛黄、熊胆、豹骨等,希缺的有天麻、黄柏、黄莲、银花、厚朴、天冬、白术、杜仲、吴萸、桃仁、川红花等。银花年产3000多担,产量名列全省第二,是全省银花生产的四个县之一。天门冬以皮薄、个大、油润、透明著称,50年代起就出口日本,被国家药材公司列为全国天冬生产基地,产量居全省第一位。白菊花1980年就荣获省的优质产品称号,它和天冬、木瓜、何首乌、土茯苓、葛根、木通等年产均在千担以上,全县每年可收购一万多担中药材供应市场。
野生动植物资源
县内动植物资源种类多,1700多种高等植物中,属国家一二级保护物种达20余种,省级以上确认的保护野生动物达35种。地球同纬度保存最完好的黄荆原始森林。
1998年11月22日至30日,四川省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队前来古蔺,对古蔺县的野生动物资源进行了调查,查明古蔺县两栖动物共计8种,分属1目4科,其中中华蟾蜍、华西雨蛙为我国特产品种;爬行动物共计23种,分属2目7科,具有较大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的蛇类,如玉锦蛇、竹叶青、黑眉锦蛇、乌梢蛇等由于捕捉较严重,数目正急剧下降;全县有鸟类134种,分属14目33科,其中6种为我国特产鸟,属于国家二类保护的鸟类有13种,占四川省同类保护种类的17.1%,属于省重点保护的有小鸊鷉、鹰鹃及夜鹰3种,占四川省同类保护种类的7.5%;全县的兽类共计47种,分属8目21科,其中竹鼠、红白鼯鼠、复齿鼯鼠、藏酋猴及毛冠鹿等5种为我国特产兽,属于国家1类保护兽类有豹和云豹两种,占四川同类保护种类的18.18%,属于国家2类保护兽类有猕猴、藏酋猴等12种,占四川同类保护种类的42.86%,黑熊、豺、金猫、林麝、水獭、大小灵猫的数量均在100只以下,鬣羚,斑羚的数量在200只以下,而猕猴、藏酋猴、黄喉貂的数量均在50只以下,除猕猴、藏酋猴分布较广外,其余种类大多仅分布于少数林区,属于省重点保护的兽类有豹猫、赤狐和毛冠鹿3种,占四川同类保护种类的27.27%,经济兽类主要有小麂、野猪、豪猪、花面狸等,分布极广,也有一定数量,草兔、松鼠及鼠类等小型兽类数量较大,对农业生产有一定影响。
野生植物乔木类树种有10个科、150个属、250多种,其中珍贵者有水杉、银杏、红豆杉、三尖杉、福建柏、珙桐、连香树、红豆、香果、鹅掌楸、二月花、香樟、桢楠、丝栗、桦木等,一般的如杉、松、柏、青杠、泡桐等数量很多,灌木类有乌泡、山茶、火棘、碎米柴等数十种。蕨类有23个科、30多个属、100余种,其中珍贵者有观音坐莲、凤尾蕨以及号称“活化石”的桫椤,野生食品类有竹笋、猕猴桃、红籽(火棘)、蕨苔、蕨根、野生食用菌、薇菜等。
水资源
古蔺县幅员3182平方公里,水资源总量14.28亿立方米(不含赤水河过境水量60亿立方米)。有小河21条,小溪225条。境内地势高峻,河谷深切,石灰岩地貌区溶洞水、冷泉水溢出。丹霞地貌区森林茂密、溪水幽幽。全县有小(二)型水库48座,小(一)型水库8座,山平塘1056口,引水埝3600余条,水资源开发利用量约1亿立方米。小型水电站44座,总装机14000千瓦。
农业资源
古蔺是典型农业县,粮食作物常年播面115万亩,产量在5亿斤左右。农业产品中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高粱、红苕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油菜为主。全县盛产中药材,主要品种有赶黄草、金银花、杜仲、黄柏、木瓜、吴芋、天麻、天冬等。畜产品有丫叉猪、马头羊、川南黄牛等,均为地方优良畜种。
6、地理气候
地理
古蔺县地处四川盆地南缘、云贵高原北麓,地理位置介于北纬27°41′~28°20′,东经105°34′~106°20′之间。南东北三面与贵州省毕节、金沙、仁怀、习水、赤水等五市(县)相连,西与叙永接壤。全县幅员面积3184平方公里,辖26个乡镇(其中民族乡3个),269个行政村,总人口85万人,境内居住有汉、苗、彝、回等13个民族,是全省杂散居少数民族人口较多县之一。
气候
古蔺县地处四川盆地南部边缘向贵州高原过度地带,具有四川盆地气候和贵州高原气候特征。其主要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夏季炎热、冬季不太寒冷。气温差异大,无霜期长,年降雨量偏少,湿度适中,日照较充足,常年多夏伏旱。全县垂直气候明显。古蔺县不同地域气温分布差异大,具有四川盆地南部高温和贵州高原乍寒乍暖的特点。年平均气温:以古蔺县气象站(海拔537.7米)为代表的低山河谷区17.6度,以龙山气象哨(海拔825)为代表的低山槽谷地区15.5度,以石宝气象哨(海拔1306米)为代表的中山岩溶区12.9度。气温年较差大,古蔺20.5度、龙山20.4度、石宝21度。比泸州市其它各县的年较差大0.5—1.0度,气候大陆性特征比较显著。气温年际变化,古蔺16.8—18.6度。龙山14.7—16.3度。石宝12.4—13.5度之间。极端气温的分布差异明显,7月为最热月,其平均气温古蔺27.5度,龙山25.4度,石宝23.0度。1月为最冷月,平均气温古蔺7.0度,龙山5.0度,石宝2.0度。全年极端气温大于等于35度的日数古蔺26.7天,龙山10.9天,而石宝基本无出现。不同季节日照变化差异大,夏季最多,冬季最少,夏季日照564小时,占年日照时数的43%,冬季日照123小时,占年日照时数的9.6%。全县无霜期长,年平均在260天以上,适宜作物生长期长。而低山地区比中山地区还要多一个月。资料统计得出,年平均无霜期300.1天,年际变化在232—365天之间,平均初霜日出现在12月16日,终霜日出现在2月16日。
7、交通状况
古蔺县连通隆纳、纳叙铁路,形成隆昌至大村248.6公里地方铁路运输线。
古蔺县幅员面积3182平方公里,公路总里程2551公里,其中国道35公里、省道128公里、县道526公里、乡道及专用公路672公里、村道1190公里,路网密度78.9公里/百平方公里,高级、次高级路面(水泥或沥青)铺装里程835.9公里。古蔺县乡镇客车通达率达100%,行政村客车通达率92%;古蔺县现有客运线路96条、客运车辆373辆;另有出租汽车50辆,公交车18辆,货运企业18家、货运车辆1984辆。
8、经济状况
古蔺县
产业经济稳步发展
产业经济稳步发展,农业经济提质增效,2013年粮食产量达到4.87亿斤,生态畜牧、有机红粮、山地烤烟、优质果蔬、地道中药材等五大特色农业加快发展,新增果蔬、中药材各1万亩,建立了特色农产品展销中心和交易平台。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29.6亿元。
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经济开区建设进展有序,基础设施加快推进,成功引进赤水传奇酒庄等项目。中国酱香酒谷建设稳步实施,郎酒发展战略调整顺利推进,仙潭酒业改制基本完成,红军杯、金美、奢王府等中小酒企扩能升级,“红运郎”、“乐坊”通过省级著名商标验收,实现白酒主营业务收入122亿元。能源产业调整提升,石屏一矿建成投产,观文、岔角滩等煤矿建设加快推进,2013年实现原煤产量280万吨、主营业务收入17.8亿元;煤矿整合关闭工作快速有序实施,整顿关闭18家煤矿;风能发电、页岩气、煤层气等新兴能源项目取得新进展。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42亿元,增长11%。
第三产业不断壮大
“美丽古蔺?郎酒奢香”主题文化旅游品牌深度拓展,成功创建为省级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建立旅游标准化企业22家;四渡赤水战役遗址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持续举办黄荆老林英雄会等系列旅游活动,实现文旅综合收入23.2亿元。泸州商业银行古蔺支行开业运营,农村信用社成功改组为农村商业银行,行政村助农取款终端实现全覆盖,小额担保公司建立运行;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77.5亿元,贷款余额达68亿元。2013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25.9亿元
重点项目全面推进
2013年实施重点项目56个,完成投资88.3亿元。二郎·名酒名镇两河口产能区、观文煤矿等重大产业项目稳步实施,叙古高速、叙大铁路、观文水库、保障性住房等重大民生项目加快推进。围绕“交通运输发展年”主题,全年共实施交通重点项目16个,完成投资19.2亿元。S309线、龙观路改造工程进展顺利,古赤路改造项目BT招商成功,古金高速、古茅一级路前期工作快速推进。新(改)建通乡联网断头公路93公里,建成通村水泥路318公里,完成公路安保工程286.6公里。上争项目资金12.8亿元,纳入省级乌蒙山片区规划的项目总投资及*、省级补助资金居全省13个片区县之首;充分利用“西博会”、“酒博会”等平台,引进签约项目62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6个,到位资金80.8亿元。
城乡建设成效明显
2013年,高标完成新城控规修编、城镇发展带规划(二期)设计工作。兰西大道(一期)、民生广场等市政工程加快实施,酒街(二期)完成主体工程,城市绿化景观扩容提质,城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二郎、永乐、大村等集镇建设有序推进,11个乡镇控规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快编制,13个新村聚居点建设顺利启动,箭竹团结村苗寨、双沙白沙社区、二郎红军街和太平平丰村被列入全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持续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爱卫工作,乡镇污水和垃圾处理项目加快实施。城镇化率达到25.5%。
9、社会事业
2013年全县民生累计支出28.5亿元,占地方公共财政支出的79.2%。扎实推进乌蒙山连片扶贫开发工作,积极与国开行对接合作,实施整村扶贫推进项目12个,易地扶贫搬迁333户,扶贫解困20460人。新增出租车等客运车辆190辆,新增客运班线40条。建成一批“五小”水利工程和农村安全饮水工程,6万群众受益。农电体改深入推进,完成农网改造120千米。社会保障救助不断加强,养老保险覆盖率达90%,城乡居民参保率达98%;累计发放医疗救助资金1052万元,全面完成城乡低保提标工作。免费培训城乡劳动力1.5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6.1万人,发放创业小额担保贷款2154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2%以内。实施农村危房改造3901户,建成保障性住房1467套,完成棚户区改造226户。新(改)建寄宿制学校5所、教师周转房150套,完成92所学校食堂建设和20个村级校点校舍改造,建立太平、双沙等红军小学,被评为全国营养改善计划工作先进县和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县。龙山、东新等7个乡镇卫生院改(扩)建项目有序实施,医改工作扎实推进。强化生态环境建设,实施工矿废弃地复垦4000余亩、土地整理10万余亩,治理石漠化4245亩,全国石漠化治理现场会成功召开。
10、古蔺特产
麻辣鸡
麻辣鸡
古蔺腊肉
古蔺腊肉是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的特产。古蔺腊肉其肉香味浓郁、入口香醇、油而不腻、回味悠长,拥有极佳口碑。古蔺腊肉是古蔺县具有代表性的传统风味之一,沿袭具有1000多年历史的民间加工技术。
古蔺地区林茂草丰,几乎家家都烧柴草做饭或取暖,是熏制腊肉的有利条件。即使城里人,虽不杀猪宰羊,但每到冬腊月便托乡下亲友熏上几块。熏好的腊肉,表里一致,煮熟切成片,透明发亮,色泽鲜艳,黄里透红,吃起来味道醇香,肥不腻口,瘦不塞牙,不仅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而且具有开胃、去寒、消食等功能。
古蔺腊肉保持了色、香、味、形俱佳的特点,素有“一家煮肉百家香”的赞语。腊肉从鲜肉加工、制作到存放,肉质不变,长期保持香味,还有久放不坏的特点。此肉因系柏枝熏制,故夏季蚊蝇不爬,经三伏而不变质,成为别具一格的地方风味食品。
古蔺肝苏
古蔺肝苏产品中的肝苏颗粒,曾获四川省卫生厅优秀科技成果金奖;1997年该品种被收载入《*卫生部中药成方制剂十三册》;1988年获全国星火计划成果金奖;2001年被列入国家计委中药高薪技术产业化重点示范工程项目;1998年底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评审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1999年五月获《国家中药保护品种证书》;2002年被四川省中医管理局列入全省唯一治疗肝病的重点推广科技成果。“古蔺肝苏”产品经广泛临床证明对防治各型肝炎均有显著疗效,上市十几年临床未见明显毒副作用报道,受到广大患者喜爱。
古蔺牛
牛是古蔺县畜产资源的主要优势,被列为四川省商品牛基地县。
古蔺手工面
古蔺手工面,是以手工揉制,再经机械成型而成。古蔺手工面分为水面和干面两种,以干面为居多,而真正能够长时间储藏,长距离运输的也只有古蔺干面。古蔺手工面,尤其是干面享誉整个四川乃至整个川南。
其特点是:耐煮、不浑水、有劲道。而造就这一独特特点,与古蔺的地理、气候很有关系。同是一样的面粉,同是一样的制作者,在泸州做的干面和古蔺做的干面口味差之千里。其原因在于古蔺非常干燥,俗称是“打不湿的古蔺”。空气质量非常好,面做出来不久就已晾干。加之手工揉制时,多有不可外传的经验,所以更是加进了神秘元素。
古蔺大曲
古蔺大曲,是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的著名特产,该品采用浓香型泥窖发酵、老窖续糟的生产工艺,具有“芳香农郁、清冽爽、醇甜适口、尾净味长”的独特风格。
泸州特产古蔺大曲,由四川省古蔺朗酒厂生产,1985年荣获四川省优质产品称号,此酒具有芳香浓郁、醇甜适口等特点,是收藏的佳品。古蔺大曲是四川省名牌产品,荣获四川省优质产品奖励,古蔺牌商标荣获四川组著名商标称号,产品质量先后通过中国方圆标志产品质量认证和国家绿色食品标志认可。古蔺大曲采用浓香型泥窖发酵、老窖续糟的生产工艺,具有“芳香农郁、清冽爽、醇甜适口、尾净味长”的独特风格。zfd
古蔺郎酒在酿造流程上,继承和发扬传统工艺,采取分两次投料,反复发酵蒸馏,七次取酒,一次生产周期为9个月。每次取酒后,分次、分质贮存,封缸密闭,送入天然岩洞中,待3年后,酒质香甜,再将各次酒勾兑调味,经过质量鉴定,合格后,方可装瓶包装出厂。
黄荆苦丁茶
四川省古蔺县黄荆乡农业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年产量1000斤。主要特点:色泽鲜绿、清香深郁、回味悠久。具有清热解毒、降低人体胆固醇、改善血液稠度、降血脂、消炎利胆、通便、清肝明目、生津止咳、防癌等,长期饮用强身健体,益寿延年,是不可多得的“纯天然”绿色食品。
郎酒
郎酒
11、民俗文化
苗族风情
苗族磨盘秋千的传说:很久以前,苗寨姑娘乜娘聪明美丽,她画的花草,蝴蝶飞来扑;她绣的花,芬芳扑鼻,连蝴蝶也飞来扑。有天乜娘坐在门口绣花鞋,突然,一只岩鹰把鞋衔走了。就这一天,英勇善射的巴贵达惹正在山上打猎,将岩鹰射落,岩鹰叨着的鞋深深打动了小伙子,而且深深爱上了绣鞋的这位姑娘。为了寻找这位姑娘,巴贵达惹一人坐的秋千改成了八人同坐的磨盘秋千。消息传出,赶秋节哪天,远近苗家里老少都向秋场涌来。这天乜娘也来看这八人同坐的磨盘秋千,经过对歌、盘歌,巴贵达惹终于找到了乜娘,两人情投意合,结成良缘,从这后,每当瓜熟果香,赶秋佳节到来,苗胞们就扎起秋千,欢度节日,择配佳偶。
另外,龙舟竞赛、正月耍花灯、彝族情歌、船工号子也独具特色。
12、旅游资源
古蔺是一个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较大的地区,是泸州市旅游“一个中心、两个重点”发展战略的重要区域之一,以原始森林为主体的自然生态、以红色文化为主体的历史人文、以中国名酒郎酒为依托的酿酒文化,共同构筑了独具特色的旅游景观。
黄荆老林景区
黄荆老林
景区内古木参天、林海茫茫、青山叠翠、溪流纵横、瀑布流泉众多,有大小瀑布600多处,有瀑布、丹霞、原始森林、湖泊、红色遗迹等多种景观,主要有八节洞、环岩、笋子山原始森林、官山、长滩、普照山、红龙湖等景点。
红龙湖景区
红龙湖景区距县城20公里,由红龙湖、月儿湖、琴蛙湖等七个大小人工湖泊及繁茂的绿色林区构成,蜿蜒曲折十余里,湖光山色引人入胜,冬季一片银装素裹,是川南独有的冰雪奇观,经四川省林业厅批准建立为省级森林公园。
太平古镇景区
太平古镇
美酒河风景区
美酒河风景区位于赤水河北岸,集奇、险、峭、峻、秀为一体,因盛产美酒而得名;摩岩石刻“美酒河”秀于古蔺县二郎镇赤水河上游3公里北岸蜈蚣岩上,每字面积1600平方米,1999年载入“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天、地宝洞属喀斯特地貌天然溶洞,总面积2万平方米,是国家名酒郎酒的天然储酒库,被称为“酒阵兵马俑”。
13、历史人物
邓均吾(1898-1969),名成均,1916年就读于重庆广益中学,酷爱新旧诗词,结识吴方吉,交往甚密。1921年在上海泰东书局编辑所工作,结识郭沫若后,步入文坛,从事文艺创作。不久,加入新文学社团创造社。次年协同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编辑《创造季刊》。后又与林如稷等组织浅草社,创办《浅草》文艺季刊。1932年在上海辛垦书店译书,译有《人类悟性论》、《科学概论》等作品。
傅华封(1869-1929)名传山,一名嵩炑,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试补学官弟子员,时华封26岁,有鉴于县境匪患频仍,荼毒乡里,乃弃仕途,招募丁壮,筹办团练。不久当上团总,带兵肃匪,地方安靖一时,县人称庆。平时多为地方群众平争息讼,调解纠纷;又热心地方建设,倡导修桥补路,整修街道,得群众拥戴。
奢香
奢香,彝族,幼时聪明多才,受族人称赞。14岁嫁往水西。夫霭翠为明初贵州宣慰使。明洪武十六年(1383)因夫年老,奢香代理其职务。
陈绍清,1912年12月出生,一九一二年十二月出生,一九三四年十二月参加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战士。参加了长征。长征途中,任红一师工兵连战士,参加了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等战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副师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解放军一九三师副师长、河北省军区廊坊军分区副司令员等职,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校军衔,荣获八一奖章、三级独立*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九七九年三月,按副军职待遇离职休养,一九八八年七月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