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秀镇
麦秀镇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府驻地40千米。人口0.7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5%。面积133.9平方千米。辖龙藏、赛隆、哈藏、贡青、多隆、尕让6个牧委会。1955年建多福顿区,1958年设多福顿公社,1962年设多福顿乡,1969年改设多福顿公社,1984年改设多福顿乡。2006年8月,撤销多福顺乡,设立麦秀镇。.
中文名称:麦秀镇
行政代码:632323101
身份证前6位:632323
长途区号:0973
邮政编码:811000
隶属政区:泽库县
行政级别:镇
车牌号码:青
辖区面积:133.9km2
人口数量:约7000人
人口密度:52人/km2
1、地方简介
麦秀镇位于青海省黄南州泽库县县境东部,距县府驻地40千米。人口0.7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5%。面积133.9平方千米,纯牧业镇。
辖龙藏、赛龙、哈藏、贡青、多龙、尕让6个牧委会。1955年建多福顿区,1958年设多福顿公社,1962年设多福顿乡,1969年改设多福顿公社,1984年改设多福顿乡。2006年8月,撤销多福顿乡,设立麦秀镇。
2、行政区划
麦秀镇区划
632323101200121赛隆村牧委会
632323101201220贡青村牧委会
632323101202220哈藏村牧委会
632323101203220龙藏村牧委会
632323101204220多隆村牧委会
632323101205220尕让村牧委会
3、城镇动态
泽库城镇化建设添新血液
近年来,泽库县高度重视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进程,结合县情,不断探索符合县域发展趋势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以生态理念为先导,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规范管理为保障,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发,紧紧围绕打造“高原旅游新县城”目标,积极推进全县重要项目、重点工程建设。城镇棚户区改造有序推进,2014年计划完成老*片区、建设北路片区和平安路片区等4个片区560户改造任务,总建筑面积81280㎡,估算投资2.2亿元,已下达*补助资金980万元。城镇道路建设框架进一步拉开,投入6838万元,完成对县城多禾茂路、宁秀路、建设北路、*路、本溪路、泽雄路修建整治工程。城镇排污、路灯改造、集*热项目有序推进,投资1194万元的城镇污水处理配套管网建设项目完成投资800万元,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5%;投资180万元的路灯改造项目完成投资150万元,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5%;投资3668万元的县集*热三期工程完成总工程量的30%,完成投资300万元。县城粮油蔬菜市场布局更加合理,已完成对县城粮油蔬菜市场内粮油蔬菜摊位的搬迁工作,蔬菜摊位搬迁到隆达牛羊肉综合市场,粮油摊位搬迁到游牧民综合市场,粮油蔬菜市场将改成一个停车场,以改善粮油蔬菜市场门口车辆乱停乱放的现状,缓解县城农行十字的交通压力。
4、自然气候
泽库县麦秀镇气候为高原大陆性季风气候,属高原亚寒带湿润气候区。总的气候特点:雨热同季,降水量较丰富且集中;气温较低,热量不足,无霜短期,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冷季漫长干冷,多大风;暖季短促凉爽。县境内年平均气温在-2.4—2.8℃之间,县城地区年平均无霜期12天。境内年平均降雨量为460毫米,但分布不均匀,大体上呈自东南向西北递增的趋势。年平均蒸发量1325.8毫米,几乎等于降水量的3倍。年平均日照时数在2566——2675小时之间,辐射量在145—156千卡/平方厘米之间。气象灾害主要有低温冻害、有雪、冰雹等,对畜牧业生产危害较大。
5、自然资源
截止2013年,泽库县麦秀镇已探明的主要矿种有金、铜、锑、铅及花岗岩、石灰石等20余种。
截止2013年,泽库县主要珍贵禽兽有苏门羚、旱獭、水獭、猞猁、麝、雪鸡、兀鹫、秃鹫、金雕等。野生植物约200余种,主要有冬虫夏草、佛手参、雪莲、大黄、贝母、秦艽、茵陈、远志、马勃、蕨麻、蘑菇等。
6、附近景点
德千寺
和日寺:亦称“切更寺、“切更尔寺”,藏语称“和日贡特却扎西林”,意为“和日妙乘吉祥洲”。位于县治西北90公里处,在今和日乡*所在地南2公里的智合加。该寺为宁玛派寺院,早年为帐房寺。约在清道光十一年(1831),该寺第一世德尔敦(意为掘藏师)-德钦卓多在和日部落头人昂钦的支持下,于宁秀卧杰额顿浪山始建土房寺。此后,第二世德尔敦·牟盘噶瓦罗哲(1862年生)扩建经堂,塑立佛像,彩绘壁画,并建立扎仓,开讲经说法之制,寺院有了较大发展,寺僧多达300余人。第三世德尔敦·晋美桑俄合丹增(亦云晋美桑杰丹增,1893年生)时期,鉴于寺院饮水困难并遭抢劫等原因,迁寺于现址。第四世德尔敦·晋美鄂赛,同仁隆务庄人,1935年生,现任泽库县政协副主席。
据泽库县委-部1955年统计,当时和日寺有佛堂2座34间,僧舍312间,佛塔2座,住寺僧人120余人,包括寺院塔哇,共104户340人(其中男150人,女190人),马112匹,牛786头,羊2073只。住寺-除德尔敦仓,尚有德仲才郎(1943年生,和日红科部落头人哇加之侄)、晋美索南(1920一1958,为德仲才郎之兄,曾任黄南州政协副主席)、罗加仓(1913一1958,和日红科部落人)、完玛仓(1929年生,和日红科部落人,现任巴滩牧场保管)、参巴朱古仓(1938年生,和日拉仓部落人,现住本寺)、俄合洛(1931年生,和日伊吾乎部落头人加洛之子)等。该寺大经堂于1958年拆毁,1981年批准开放后重建15间,并建昂欠1座9间,僧舍15院45间,现有寺僧45人。寺院香火来源主要为原和日四部落,分布在和日、宁秀等地。
和日寺的藏戏和石经墙闻名遐迩。藏戏以《松赞干布》最为出名。石经墙高3米,长200多米,全由刻有-的石板砌成。-内容主要为《甘珠尔》、《丹珠尔》和《大般若经》,约2亿字。经石上并镌刻有大小佛像、图案、佛教故事画等2000余幅,字体清晰工整,绘画精美舒展,皆为不可多得的石刻艺术品,被誉为“世界石书奇观”。石经的刻写工作在德尔敦和罗加仓-主持下始于本世纪三十年代,由寺僧和雇佣寺外艺人雕刻,据说平均每日50人工作,20年乃成。石经墙在1958年和“*”期间受到一些破坏,近年来经修复补刻,已恢复原貌。
德千寺
德千寺位于尖扎县能科乡西一华里,离县城马克唐镇15公里,建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862年),是尖扎地区最大的格鲁派寺院。1958年前寺僧达522人。寺主-称“白佛”藏语为“夏茸尕布”,七世夏茸尕布在民国初年-为“广大明智汗王”,八世夏茸尕布曾担任青海省人大副主任。1980年后,该寺重建,现大经堂一座,-昂欠九座及僧舍136座,寺内有赤金度母、檀香木度母、金灯及历代-灵塔等文物。历史上德千寺属寺从多且转世-多而出名,传说-最多时达到51人。现有属寺31座,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跳欠活动。
洛多杰智合寺
洛多杰智合寺位于青海省黄南州尖扎县马克唐镇以北4公里处,距省会西宁130公里,距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75公里。其文物历史系列与坎布拉阿琼南宗寺、西宁大佛寺、平安白马寺和循化丹斗寺息息相称,为史屈首。因其山形独特,地貌奇异而独成一体。该寺属藏传佛教显密合一系列寺共存圆融之典范性寺院。寺院史袭寺主查汗·达诺门罕拉茂夏荣尕布-。现有僧才16位,具体由德钦寺洋琼·拉热巴格签凯增嘉措主持。该寺历来属于重点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和佛教史源流之重大圣基之所。现国内外人士称之为“青藏高原莫高窟”。故在国内外佛教国家和地区享有较大知名度。寺院点现有面积188亩,地面平展,视野开阔,北高南远,夏凉冬暖,佛刹矗立,麦河东流,村落四布,令人神奇留念。
洛多杰智合寺始有泛藏区佛教界三大贤哲玛释加牟,肴格迥,藏绕色及其侍卫拉隆华多师徒四尊密修-时共同建成。初始建一殿式塔楼,内供有以拉隆华多刺杀第四十二代吐蕃王朝赞普琅达玛之铁质弓箭为所依,为公元824年,至今已有1178年的历史。以上师徒四尊之在世功德,除0弘教遍及今日亚洲之三分之二的地域外,还因0弘教为当今中国之汉、蒙、满、藏、裕、傣等内向联系的成因留下了一条宝贵的命脉即佛法教仪、教规、教理和佛教僧团。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团结民族文化内因的内在关联是团结数以千百万计各族人民的根本性成因。仅为我县笈培养世人称道者就有洛科托增,科沙唐托彭,热尼玛屯道;古浪雅玛麦布等45名之多。为促进人类文明和历史发展起到了无法估量的作用。保护这样一个重大的文化遗迹,是我们当今世人所义不容辞的职责。
现寺院有各式古代自然及工人殿堂共有二十八间(处),其所藏文物有自民国之北魏时期的各类佛像、雕塑、卷轴画、壁画、金银手抄秘笈等1136件。
7、地方特产
西秦艽
泽库冬虫夏草是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的特产。泽库县所产冬虫夏草由于质量上乘,品质优异而颇受省内外市场的青睐和欢迎。
中国是冬虫夏草的主要产地,因为冬虫夏草仅产于青藏高原。虫草主要分布在*、青海、四川、甘肃、云南海拔在3500米~5500米的高海拔地区(近几年海拔有所上升),其中海拔在4500米以上的虫草产区为“优质”产区,所谓优质,就是产大规格虫草多一点的地方。
西秦艽
规格:《七十六种药材商品规格标准》分成二个等级:一等表面灰黄色或棕色,质坚而脆。断面棕红色或棕黄色,中心土黄色,芦下直径1.2厘米以上,无芦头,须根、杂质。二等 芦下直径1.2厘米以下,最小不低于0.6厘米,余同一等。出口规格方面,分四个等级:一等 芦下直径10条平均每条1.5厘米以下,身长10厘米以上。二等 芦下直径10条平均每条0.8~1.3厘米,身长8.3厘米以上,但有的短此而直径达到0.8厘米可入此等级,最多不能占20%。三等 芦下直径10条平均每条0.4~0.8厘米,身长5厘米以上。但有的短些而直径达到0.4厘米可入此等级,但最多不能占20%。等外凡不合前三个等级的入此等。
包装:草席,外包麻布,每件净重40公斤。
性状:秦艽呈圆柱形,上粗下细,扭曲不直,长10-30cm,直径1-3cm。表面黄棕色或灰黄色,有纵向或扭曲的纵皱纹。顶端有残存的茎基及纤维状叶鞘。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柔润,皮部黄白或棕黄色,木部黄色。气特异,味苦、微涩。麻花艽呈类圆锥形,多由数个小根纠聚而膨大,直径可达7cm。表面棕褐色,粗糙,有裂隙呈网状孔纹。质松脆,易折断,断面多呈枯朽状。小秦艽呈类圆锥形或类圆柱形,长8-15cm,直径0.2-1cm。表面棕黄色,主根通常一个,有残存的茎基及纤维状叶鞘,下部多单枝。表面黄白色。以质实、色棕黄、气浓者为佳。
性味:辛、苦,平。归胃、肝、胆经。
功能主治: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骨节烦痛,日晡潮热,小儿疳积发热。
苏呼欧拉羊
苏呼欧拉羊是青海省河南县特有的畜种,是经过野生盘羊和藏系绵羊不断杂交、繁育后形成的皮肉兼用型优质羊种。2005年9月在首届青海省高原特色农畜产品展示会上被评为优质畜种。
生长发育快、产肉量高、肉质无膻味、商品率高、神经敏锐、行动敏捷、合群性强、耐粗饲、易饲养及皮大、皮板厚、结实、柔韧性好、保暖性强等特点。苏呼欧拉羊体格高大而壮实,背腰较宽平,胸深,后躯发育好,十字部略高于体高。头呈锐三角形、成年羊额宽与头长为1:1.72,鼻梁隆突.眼廓微突、耳较大,公羊角粗而长、呈浅螺旋状向左右平伸或稍向前,角尖向外,角间距较大.最大角间距达99cm,公羊的角形与母羊的相比平直而雄伟。母羊角较细小,角形呈螺旋锥状向外上方斜升,较俊秀。蹄质致密,尾短小而瘦,呈扁平锥形,长12cm左右。体侧被毛多数无毛辫结构,被毛稀,毛71.15+3.47cm,质差,绝大部分个体毛中都有干死毛,头颈71.15_+3.47cm,胸腹多着生杂色短刺毛.多数具有肉髯。公羊胸前着生较长的褐黄色胸毛。纯白色占0.84%。体白占6.57%,体黄褐色占73.17%.体黑(含花、黑、沙)占19.42%。成年公羊平均体高71.15±3.47cm,体长73.85±4.61cm,成年母羊平均体高67.87±3.27cm.体长69.70±3.24cm,成年公羊平均体重61.54_+6.60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