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文化对恩施旅游业的作用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恩施土家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生活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土家族文化,土家族文化极大丰富了恩施的旅游资源,但是在促进恩施旅游英特发展的过程中也还有很多待进一步发掘的地方。本文从以土家文化为依托,建立旅游文化中心;加强土家文化的研究和保护工作;积极加强土家文化旅游景区的建设与宣传三个方面提出了对策措施。
关键词:土家文化;恩施;巴文化;旅游业
一、土家族文化的基本情况概述
学术界对于文化的定义种类繁多,尚缺少一种统一的分类,一般认为,文化是人们的活动方式,这种活动的主体是作为群体或类的人,当然,这种人类活动方式所创造的物质与精神产品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文化是一种群体性标志,是与他类区别的依据。我们可以物态文化、方式文化、精神文化等三个层面对一种人类文化进行解读和理解。我国的土家族主要聚居在湘鄂黔地区,该地区是云贵高原余脉,山峰林立、丘陇环绕,世世代代的土家族人在这里开拓生活,在长期的历史生活中创造沉淀了独具特色的山区文化。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湘、鄂、渝三省(市)交汇处。2003年末,恩施州总人口381.79万人,其中土家族人口169.87万人,占总人口的45%。土家族主要分部在清江以南的来凤、鹤峰、咸丰、宣恩和利川五县市,巴东、建始和恩施三县市的土家族占其总人口的25%至30%不等。Www.11665.cOM土家族与古代巴人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是古代巴人在融合当地其他土著部族和迁入该地区的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具有多元一体的典型特征。秦灭巴后,巴人*迁徙,但有一部分仍定居于湘鄂川黔毗邻地区。其中定居于鄂西南地区的巴人构成了恩施州土家族的主源。这部分巴人在吸收融合濮人等当地土著部族和迁入该地的汉族的基础上,大约于宋代形成了土家族。此后,又有大批汉族和蒙古族、苗族等兄弟民族迁入恩施州境内,他们中的一部分融合到土家族中,构成了恩施州土家族的支流。恩施土家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生活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土家族文化,笔者认为恩施的土家文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竹器为特色的物器文化,虽然随着时代环境的变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多金属以及其他制品的物器出现在土家文化中,但是很多用竹木编制成许多精制的手工艺品仍然是恩施土家族人民的一大特色,甚至还有部分地区的居住房屋(土家吊脚楼)的原材料也是竹器。二是复合型经济结构。由于恩施地区的独特地形特征,山多林茂,野生动植物多,农耕经济在土家人民的生活中地位举足轻重,生态环境良好,生态旅游业近年来也渐渐发展起来,加之现代化的一些贸易经济的渗透,在该地区形成了复合型的经济结构。三是图腾崇拜的文化,这种图腾崇拜主要体现在以自虎为神灵,土家族在民族文化方面受巴文化的影响十分巨大,古代巴人便是以白虎为图腾,史书中有“察君死,鬼魂化为白虎,巴氏以虎饮人血,遂以人祠。”这种图腾崇拜对土家族人的精神生活和文化信仰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四是祭祀文化兴盛。浓厚的巫术色彩是土家文化的一大特点,这与恩施地区独特的山地环境,地理较为封闭,信息闭塞不无关系,现在很多土家人在婚丧嫁娶等大事中还有鬼神崇拜,且较为普遍,需要说明的是鬼神崇拜在其他民族中也存在,但是在普遍性方面存在差别。五是生性勇敢、性格豪放的文化,由于山地的穷岩壑谷都是人们耕种的地方,勇敢的行为方式便在这种环境下成为一种“基因”世代遗传,土家人民的情感极为丰富,性情豪放,不掩饰自己心中的感情,如摆手舞等都是这种性格的体现,另外土家女儿会也是非常好的一种体现。在土家族文化中,还有一个问题不得不提到,那便是土家族没有文字的语言,这也是土家文化的一种精神体系和人们交流的载体,但是在当前汉文化以及汉语的冲击下,土家族的语言也面临着消失的危险。
二、当前土家族文化对恩施旅游业作用的现状
关于土家族文化对恩施旅游业作用的现状,我们要客观的认识和了解,土家族文化对恩施旅游业的最主要的积极意义在于丰富了恩施的旅游资源,但是当前在整个恩施旅游业发展的大环境下,土家族文化也还没有能够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还有很多有待进一步发掘的地方。
恩施地区的民族文化积存丰厚,底蕴深厚,特色鲜明,土家族文化目前对恩施旅游业旅游资源的丰富起了极大的作用,主要是在民间文学、建筑艺术、歌舞艺术、文化习俗、文物古迹等方面,这些都是恩施旅游资源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一个整体吸引游客前来旅游。民间文学方面,有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和独特的民间歌谣;建筑艺术方面,有土家族的吊脚楼,以及土家族摆手堂,既有朴实的民族特色,又有高雅的艺术风格;歌舞艺术方面,有哭嫁歌、摆手歌、五句子情歌、山歌、号子、竹枝词等,有摆手舞、跳丧舞、八宝铜铃舞、猴儿鼓舞、板凳龙等民族舞蹈;戏曲艺术方面,有以南戏、傩愿戏、堂戏、柳子戏、灯戏、小曲等为代表的十多种具有民族特色的地方戏曲;习俗文化方面,土家族有哭嫁、跳丧、牛王节、女儿会、摆手节、赶年等典型的民俗事象,极个别土家族仍然有本民族语言残存;文物古迹方面,有战国至汉代以来各个时期的埋葬青铜器,主要为虎钮绰于、编钟、铜钲、巴式剑、巴式矛等,尤以虎钮绰于为代表。
境内长江、清江、酉水、唐崖河和建南河等水系,分布着大量的崖葬遗迹。著名的有建南河流域的七孔子崖葬、卯洞河流域的仙人洞崖葬。境内有柳州城遗址、唐崖土司皇城遗址、容美土司遗址等多处土家民族文化遗址。
近些年来,恩施州十分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全州各级各部门都在坚持把旅游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来培育,尤其是在湖北省作出开发“鄂西生态旅游文化圈”的战略部署之后,加之沪蓉西高速与宜万铁路的通车,恩施的旅游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不得不指出的是,土家文化在对恩施旅游业发挥作用的现状上与省内外先进地区和周边优秀旅游城市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相对于恩施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业的发展存在一些现实的亟待改进的方面。这些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土家文化的开发层次偏低,内涵品味有待提高。一些有土家文化背景的旅游资源的开发还局限在原生态层面,参观游览是旅游的主体,游客的参与性项目开发很大;二是土家文化旅游开发缺乏深度和必要的广度,文物古迹停留在展示层面,内容也较为单调,缺少对游客的吸引力,不能发挥旅游资源的功能,更不能推动旅游经济的发展。三是开发缺乏整体性观念,旅游项目缺少特色,自然景观与文化景观的融合不足。四是其他的与旅游相关的基础设施配套不足,成为土家文化促进恩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掣肘。
三、土家族文化促进恩施旅游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以土家文化为依托,建立旅游文化中心。土家族主要居住于湘鄂川黔交界处的山区,呈现出集中分布的特征,从地缘上来看,建立土家旅游文化圈具有显著优势,比如恩施州可以与湖南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宜昌的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等地区开展合作,统筹规划,实现区域协调,既要保证各个地区的特色,又可以共享民族风情的优势,这种方式可以使得游客在一条旅游线上充分领略土家文化。
(二)要加强土家文化的研究和保护工作。恩施旅游资源的开发要立足于地区民族文化的研究,所以加强对土家文化的研究,深刻了解土家文化的内涵及其发展,对于促进恩施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建设土家文化博物馆是向外界展示恩施的历史、文化、经济、政治、教育、人物等等,这既为研究提供了诸多资料,也在很大程度开辟了新的旅游资源。在研究方面,还可以成立专门的研究中心,充分依托当地的湖北民族学院,当然也要积极走出去,利用省内乃至国内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所,加强交流合作,加强土家文化的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旅游资源。对于一些传统的土家文化,必须要加强保护,避免在一些外来文化的冲击下*改变或消失,可以成立土家文化保护村镇,对有土家文化特色的建筑、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工具、器物、生活用品以及历代名人所做的涉及本地风情的书、画、诗词歌赋等等加以保持。
(三)要积极加强土家文化旅游景区的建设与宣传。恩施地区属于山地和丘陵地形,本应试绿树葱茏、百鸟啁啾之所在。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和过度农垦,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渐渐体现,荒山开始出现,这就要求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对土家文化旅游景区要从整体出发,综合考虑,科学设计,既要保持其自然和历史的特性,也要结合现代,充分游客的旅游需求。恩施州过去由于交通不便,经济较为落后,使得丰富旅游资源难以开发,虽然是“世外桃源”,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也需要今后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加强宣传,比如当前有很多策略可以继续进行,在武汉的公交车上打广告,承办一些大型活动,在各电视台制作宣传片进行宣传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宣传时必须高举土家文化特色牌,突出民族特色。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土家文化及旅游资源的管理*建设也十分必要。
(四)充分发挥人民对土家文化的认同。发展旅游业单靠*或者有关单位的宣传是不可能的,必须充分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但是人民群众积极性的发挥,前提是人民群众对当地旅游文化的认同与支持,费孝通先生所提出的“文化自觉”概念现在使用的频率颇高。自觉首先是认识,“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的特色和它的发展趋向。”这种“文化自觉”的形成有赖于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比如恩施的很多传统习俗(如土家女儿会)在当地作为一种再创造,能够运用的社会动员力量是有限的,还需调动当地人的认同和参与,进而起到广泛而自觉的宣传。
参考文献:
[1]段超,土家族文化的土壤及其发展轨迹简论[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06).
[2]陈心林,关于构建土家学的管见[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2).
[3]张进,湖北民族地区景点内游客旅游动机的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
[4]龚庆媛、赵大友,土家文化的旅游开发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05).
[5]王希辉,近十年国内土家族研究综述[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08).
[6]王文明,土家文化开发的品牌战略[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1).
[7]覃海建,保护和弘扬土家族传统文化[j],民族论坛,2004(05).
上一篇:福建黑户落户细则
下一篇: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展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