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金华市婺城区

科普小知识2022-12-14 20:41:09
...

婺城区地处浙江省中西部、金衢盆地腹部,东邻金东区,南毗武义县,西和西南连龙游县和遂昌市,北接兰溪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十佳宜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金华市的核心区。1985年,金华撤地建市时设婺城区,2001年,金华市区行政区划调整建立新婺城区,辖9乡9镇9街道(其中3镇1乡4街道托管给市开发区),总面积1391.24平方公里,总人口62.73万人,全区共有30个少数民族,其中畲族为世居少数民族。

中文名称:婺城区

外文名称:WuChengDistrict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中国浙江省金华市

下辖地区:辖9个街道、9个镇、9个乡

*驻地:金华市宾虹西路2666号

电话区号:0579

邮政区码:321000

地理位置:浙江省中部

面积:1387.88平方公里

人口:76.17万(2010年)

方言:吴语婺州小片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双龙洞,九峰山,黄大仙祖宫,中国茶花文化园

火车站:金华西站

车牌代码:浙G

拼音:WuchengQu

行政代码:330702

生产总值:238.87亿元(2012年)

人均GDP:50018元(2012年)

1、行政区域


婺城区

婺城历史悠久,是人文荟萃的吴越古城。婺城历为金华郡治、州治、路治、府治和专署驻地,东汉初平三年(192年)设长山县,后为东阳郡,陈天嘉三年(565年)后改东阳郡为金华郡,始有金华之名。隋文帝开皇十三年(593年)废郡置州,以其地于天文为婺女分野,故名婺州。婺城素有“江南小邹鲁”之称,在1800多年的建城史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有国内尚存最早城墙之一的唐宋子城遗迹、李清照吟诵千古绝唱的八咏楼、全国最大的太平天国建筑群侍王府,有南宋理学大盛时期的金华学派和婺刻本、盛誉唐宋的婺州窑以及黄宾虹等名家留下的精美画卷。

婺城山清水秀,是休闲度假的旅游胜地。婺城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温适中,素为江南鱼米之乡,非常适合居住和旅游。婺城北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双龙*风景名胜区,南有“金华桂花谷”城郊湖山型仙源湖省级旅游度假区。近年来,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良好,全国环境优美乡莘畈乡、“中国美丽田园”梯田景观前十强塔石高山梯田等特色乡村旅游点星罗棋布,目前全区拥有省特色旅游村(点)8个,乡村民宿床位近两千张。

婺城繁花似锦,是名满江南的大美花都。婺城是著名的中国茶花之乡、中国桂花之乡、中国苗木(盆景)之乡,从2009年起,婺城区依托丰富的花卉产业资源,连续举办了多届中国仙源湖桂花节、婺城茶花节、婺城油菜花节,营造“山花烂漫·美丽婺城”形象,并举办了多届双龙之夏文化旅游节、金华山黄大仙文化节等节庆活动,着力打造“仙山胜水•浙中花都”特色旅游品牌。

2、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

婺城区位于浙江省中部偏西,地处金衙盆地腹部。是浙江陆路交通枢纽,浙赣、金温、金千三条铁路干线在这里交汇,公路交通纵横交错,东衔沪、甬、西接闽、皖、赣诸省重要干线,杭金衙、金丽温、金甬三条高速公路更使婺城的交通如虎添翼。民航方面,这里距杭州萧山国际机场、距上海国际机场只有2一4个小时的车程,距义乌机场不到50公里。

气候条件

属亚热带季候风气候,四季分明,气温适中,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年均气温为17.9摄氏度,年降水1400毫米,无霜期为263天;全年平均日照时数2062小时,大于10摄氏度的有效积温5500摄氏度左右。

3、特色资源

邮电通讯

建成大容量、宽频带、标准化、数字化的综合信息业务传输网络,数字通信能力位居全省第二,是这种地区的光缆枢纽。

供水供电

城市供水设施完善,供水充足,水质优良,电力设施完善,建有500千伏,200千伏,110千伏、35千伏等配套变电所,城市集*热工程已经完成,集*气工程也开始实施

交通

浙赣、金温、金千三条铁路干线在金华交汇,杭金衢、金丽温、金甬三条高速公路使婺城交通如虎添翼。距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不到二小时车程,到义乌机场仅50公里。

医疗服务

区内有中心医院、人民医院、中医院等医疗单位30多家,医疗设备现先进,拥有床位3000多张。

4、民族宗教


新昌县

目前,全区共有30个少数民族,人口2980人。其中畲族为我区世居少数民族,人口1533人,占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51.45%。有少数民族行政村5个,分别为:安地镇杨垅村、琅哪镇水竹蓬村、汤澳镇鸽坞塔村,岭上乡高塘村、塔石乡大坑村。近些年来.通过下山移民,落实少数民族村经济社会发展项目,积极引导非公经济代表人士参与杜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形式.促进了少数民族村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了少数民族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少数民族村面貌焕然一新。

全区共有佛教、基督教、道教、天主教四大宗教,共有宗教活动场所26所,信教群众1.6万人。其中佛教的九峰禅寺始建于梁王监年间(公元502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近些年来.通过建立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组织,建立健全宗教活动场所规章制度,依法加强了对宗教.务的管理,使宗教组织在为构建杜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平安婆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全区经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保障。

5、电信通讯

婺城区的电信通讯发展迅速,是浙江中部地区的光缆枢纽。区内城市供水设施完善、自来水供应充足、水质优良。在电力设施方面,建有500千伏、220千伏、110千伏、35千伏等配套变电所,供电充足。目前,城市集*热及集*气工程正在实施当中;位于竹马、白龙桥的铁路货运站和乾西区域配送中心,为婺城区提供了坚实的物流基础。区内基础设施发达、道路骨架完善,已基本实现“七通一平”。

6、人文文化

婺城大地文化昌盛、教育发达,自古以来人文荟萃、名贤辈出,素有“江南邹鲁”之美称。婺城新区正在致力于建设较大规模的高教园区,积极发展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人才。沧桑的历史写遍了这里的砖瓦碑刻、楼阁亭台:八咏楼太平天国侍王府古方洞山塔婺州铁店窑遗址三国白沙堰,不能不使人感到这里历史积淀的丰厚!这里的人才辈出,群星灿烂:徐伯珍、张志和、吕祖谦、唐仲友、叶衡、王淮、朱大典、张恭、邵飘萍、何炳松、黄宾虹,他们在历史的天空播撒过闪闪星光,至今仍光耀乡梓、辉映神州——这又不能不使人感受到这里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7、区域特色


婺城区

婺城历来有“四省通衢”之称,交通发达。浙赣、金温、金千三条铁路在这里交汇;杭金衢、金丽温、金甬三条高速公路更使婺城的交通如虎添翼。义乌江、武义江在燕尾洲合成婺江,下钱塘、通衢州,宋李清照《题八咏楼》诗云:“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是古代金华婺城的繁华写照。婺城具有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改革开放以来,工业稳步发展,近年来大力发展工业园区,重点培育乳制品、包装印刷、工量具、纺织服装、建材、机械铸造六大产业。特色产品畅销国内外,金华火腿誉满全球,金华佛手、金华茶花争香斗艳。婺城素有“小邹鲁”之称,名人辈出。唐张志和作《渔歌子》,创新词坛。宋元吕祖谦、唐仲友、何基、王柏开金华学派先河。近现代张恭、邵飘萍、何炳松、黄宾虹、汪劂明各领风骚。婺城山川秀丽,名胜古迹众多,有*双龙风景区,省级九峰山风景区,仙源湖风景区。有*文物保护单位侍王府、天宁寺、铁店古窑址。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八咏楼,汤溪城隍庙、法隆寺经幢、鹿田书院、雅畈七家厅、府城隍庙等。

8、历史名人


婺城区

邵飘萍

邵飘萍(1886年-1926),原名新成,后改名振青,字飘萍。金华市人,祖籍东阳市(南马镇大联紫溪村人)父亲邵桂林是清末秀才,在家乡办私塾,一生耿直刚正,道德高尚,为乡人器重,但他却受到当地土豪的忌恨,在家乡难以容身,只好在1883年腊月居家搬迁金华,飘萍就诞生在这里。  

飘萍很小能背诵《史记》全文,打下良好的文学工地。12岁时考中秀才,16岁受戊戌变法的影响,考入杭州浙江高等学堂,攻读光、声、化、电等自然科学。19岁毕业回到金华,在金华中学堂,长山书院等三所中学任教。

飘萍是孙中山*革命的积极支持者。在《临时约法》的颁布下,投身于“新闻救国”的事业。于1912年在杭州与辛亥革命时期著名报人杭辛斋合作创办《汉民日报》,后因报上直斥袁世凯为“袁贼”,《汉民日报》被查封,飘萍逃亡日本。1915年初日本和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条,飘萍立即驰报国内,成为讨袁斗争的第一人。

飘萍一生疾恶如仇与黑暗统治作殊死斗争。1928年北京新闻界为他补开了追悼会。1949年4月*亲自批示追认邵飘萍为革命烈士,1986年邵飘萍诞辰100周年,殉难60周年之际,全国新闻领导、省、市党政领导在金华婺州公园为邵飘萍铜像揭幕。

施光南

施光南,1940年8月出生,父施复亮,中国早期革命家,金华源东乡叶村人。施光南从小酷爱音乐,孩提时就表现出音乐天赋,他4岁上学,5岁就学写和编演儿歌。少年施光南就才气显露,他15岁就读于北京101中学,负责编辑《圆明园歌声》的油印歌刊,该刊中的许多歌曲为当时公开歌集上找不到的“中外歌曲新作品”,却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其实这些歌曲均为施光南作曲,作曲者姓名是他虚拟的。其中一首《懒惰的冬尼亚》还在北京市少年歌咏比赛中获奖,这也可称得上是施光南公开发表的第一个作品,在中学阶段,施光南共谱写了300多首歌曲。施光南曾对同学说:“有的人用体力劳动为祖国服务,有的人用知识为祖国服务,我的志向是用音乐歌曲为祖国服务。”时为同班同学的伍绍祖对他十分理解与支持,为施光南举办了一次个人音乐会,这是施光南一生中第一次个人音乐会,令他终生难忘。  

施光南立志将来搞音乐,1957年高中毕业,他迈出了人生道路上决定性的一步—报考音乐学院。音乐学院要考弹钢琴,可施光南连钢琴都未触摸过,自学自练,经过半年的“临阵磨枪”,他器乐参加了音术学院的专业考试。未被录取。施光南来到地处天津的*音乐学院附中学习。

1959年,施光南以优异的成绩转入天津音乐学院深造,他积极收集戏曲音乐和民间音乐,深入厂矿、码头、农村,积累了大量音乐素材,歌曲《五好红花寄回家》和小提琴曲《瑞丽江边》就是他大学时代的名作品。1964年施光南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天津歌舞剧院工作。于1972年创作了具有理想主义色彩、欢快上口的《打起手鼓唱起歌》。粉碎“*”第二年,施光南调入*乐团工作。此后十几年,施光南音乐创作如泉喷,《祝酒歌》抒发了中华儿女跨入新时代的喜庆之情,《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的动人旋律传遍祖国大地,《在希望的田野上》引起亿万群众的强烈共鸣,施光南其他主要作品还有:歌剧《伤逝》、《屈原》、芭蕾舞剧《白蛇传》,京剧《红云岗》和河北梆子《红灯记》的唱腔及音乐,大合唱《神州吟》,钢琴协奏曲《阿里山之鼓》,弦乐四重奏《青春》,声乐套曲《革命烈士诗抄》,电影音乐《海上升明月》。特别是他的大量的抒情歌曲,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如《周总理,你在哪里》、《月光下的凤尾竹》、《多情的土地》、《年轻的心》、《小贝壳》等,他作的歌曲《高举亚运会火炬》被定为1990年北京亚运会会歌。他以毕生的精力心血,为人民留下数以千计的音乐作品。

9、风土人情


婺城区

浦江迎会,俗称“抬阁”。它以中国民间传说人物造型为主体,进行精心的艺术设计,具有惊、险、奇、怪、妙等特征,堪称中国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

相传浦江迎会始于宋代,盛于明清,已有千年的历史,祖上传说是为了纪念胡公大帝。浦江农历八月十三日大搞迎会是因为这天是胡公大帝的生日。每年的这一天,浦江黄宅等乡村都会汇集一堂,拿出各自看家本领,一展风采。

浦江的迎会有“人会”、“纸会”、“人纸合会”之分。

“纸会”是用竹篾缚成人形,用纸裱糊后再绘画,装饰成各种戏剧人物。表演时由一人隐于桌下,用细线牵拉人物各关节部队。纸会造型独特,工艺精细,非花上百工难成其巧妙。

“人会”是由孩童扮演活灵活现的戏剧故事或神话传说。在特制的会桌上按照造型需要设置铁架,铁架被扮演者的衣物饰器所遮掩,孩子们在上面凌空而立悠然自得并不断变幻造型。会桌由多名强健汉子抬着行走,行进时颤颤悠悠,惊险异常,看得人心跳不已,被中外友人称为“中国一绝”。

黄宅的人会至今有20余桌,如“姜太公钓鱼”、“三打白骨精”、“赵云破曹”、“三请梨花”、“铁弓缘”等,童趣天真,十几桌一起出动,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场面十分壮观、热闹。

10、地名由来

康熙《金华府志》据《太平寰宇记》载:“梁武帝改置金华郡”,并注有:“《玉台新咏》序云:金星与婺女争华,故日金华”。隋文帝开皇时期置婺州,始称婺州,金华城称婺城,简称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