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塔镇
雷公塔镇位于澧县西北部,涔水北岸,距县城16.3公里。东南西北分别与梦溪、涔南、垱市、中武、宜万、盐井、复兴厂等乡镇接壤。镇境西北部属丘陵,东南部为平原全镇总面积49平方公里,辖三星、涔河、三合、新堰、涔北、大河、龙当、泉堰、*、齐心、缸窑、和平、岩桥、樟树堰14个村和1个居委会,21440人。
中文名:雷公塔镇
行政代码:430723106
身份证前6位:430723
长途区号:0736
邮政编码:415000
隶属政区:澧县
行政级别:镇
车牌号码:湘J
辖区面积:49km2
人口数量:约2.14万人
1、地方简介
澧县辖镇。1956年为彭家厂乡,1961年改置公社,1984年改乡,1993年建雷公塔镇。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17公里。面积61.5平方公里,人口2.2万。镇*驻雷公塔。207国道纵贯镇境。辖雷公塔、彭厂2个居委会和涔河、三星、陆家挡、涔北、新堰、大荷、泉堰、高山、沙河堰、彭家湾、石膏、岩头嘴、荆荷、樟树堰、缸窑、千官、岩桥等18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以化工、油脂业为主。农业主产水稻、棉花、油菜籽,兼产豆类、蚕茧、水果。县属棉花原种场在境内。矿藏有石膏、白垩土、膨润土。有千0国楚古墓群。
2、行政区划
雷公塔镇区划
雷公塔镇
430723106001121岩头嘴居委会
430723106201220三星村
430723106202220涔河村
430723106203220三合村
430723106204220新堰村
430723106205220涔北村
430723106206220大河村
430723106207220龙?村
430723106209220高山村
430723106210220*村
430723106211220齐心村
430723106212220樟树堰村
430723106214220千官村
430723106216220缸窑村
3、地方人口
雷公塔镇人口数据:
雷公塔镇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21484
男11101
女10383
家庭户户数6308
家庭户总人口(总)20261
家庭户男10455
家庭户女9806
0-14岁(总)3828
0-14岁男2004
0-14岁女1824
15-64岁(总)15907
15-64岁男8292
15-64岁女7615
65岁及以上(总)1749
65岁及以上男805
65岁及以上女944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20159
4、现代农业
在发展农业方面,全镇从发展模式和发展类型等多个方面开创出了发展现代农业的新路子。全镇开展万亩优质油菜高产创建,成为全县唯一的万亩油菜高产创建基地。位于千官村的树大园林公司采取了公司+基地+农户的新型发展模式,取得良好成效。种植中药材山栀子的扶农中药材合作社的创建,三年见效后每亩产值十分可观。位于大河村的大河生态园,也已成为集高效农业、餐饮、休闲于一体的高标准新农村建设示范园。
5、工业发展
境内石膏、膨润土、重晶石、陶土等矿产资源丰富,有着发展工业的良好基础。通达页岩、三星塑业、富民制衣、宁凯包装等一批项目的相继建成投产,带动了全镇经济发展,全镇现已初步形成了以建材、制衣、包装、农副产品加工等为主的工业经济发展体系。
6、交通运输
境内交通网络四通八达,老207国道纵贯全镇4公里,省道雷宜线横穿全镇12公里。镇中心建有汽车停靠站,是澧县西北地区南来北往的一个重要中间站。在村级通村公路建设方面,现有通村公路46.2公里,其中26公里已实现水泥硬化,清理整治主公路和村级公路40多公里,为群众的出行带来极大便利。
7、基础设施
为给全镇经济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也为全镇人民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全镇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方面,开展了硬化沟渠、清淤整形沟渠、新建机耕道、清淤扩容堰塘、恢复水毁等多项工程,皆取得良好成效。在岩头嘴居委会建设宜居新村,方便居民入住。对街道卫生进行了强化整治,新购置垃圾桶、新修垃圾池、对下水道进行了清淤修改,这一系列措施使得雷公塔镇的面貌焕然一新。
8、新闻动态
雷公塔镇:让留守儿童不再“留守”
6月15日,澧县人大副主任肖超英、老干局局长乔慧、妇联主席李绍南等7人,在雷公塔镇党委书记张滔的陪同下,到雷公塔镇留守儿童工作站,看望了留守儿童,给予贫困留守儿童周彬以6000元的助学金。周彬的奶奶也参与了活动,在活动中她感动的说到“感谢党委、*给予我们的帮助,我一定会敦促孙子好好学习,让他成为有用的人,以后回报社会”。
雷公塔镇留守儿童工作站成立后,受到了县委*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留守儿童们感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温暖,他们不再孤独,留守儿童不再“留守”。
9、新农村建设
返乡创业带领群众致富
澧县扶农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老总王关军,男,现年38岁,家住雷公塔镇沙河堰村,在外打工多年。为了响应澧县返乡创业的号召,以及家乡招商引资大办企业,大上项目优惠政策,惠农政策的影响下,2013年,他放弃在外年薪十多万元的工作,立志返乡创业,为家乡做出自己的一番贡献。
瞄准市场,发展家乡药材产业
王总他办事能力强,决策正确,投资分析区域优势和资源特色,从推进农业生产结构和调整,发展生态高效农业的角度出发,突出“合作社加农户”的模式,从而解决千万户小规模种植生产难以胜任的新技术推广作用,市场风险规避等实际问题,加快山栀子高效示范基地建设,促进澧县周边地区的山栀子种植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是农民增收的一条途径。山栀子集药用、食用、提炼的食用色素达2万多元一斤,花果美观赏与一体,具有极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据目前市场分析每年大量的出口供不应求,而目前人工种植还远远不足,现目前国内采用山栀子做食用色素,最健康环保的途径之一,示范基地具有优越的自然环境,肥沃的土壤,独特的气候有利于山栀子种植将为市场提供含量较高的药用原料和食用色素,产品销售市场前景看好。
立志创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王总他想好事、动作快、起步高没在上级有关部门的积极扶植下,他多方筹集资金200万元,厂房从3月份开始,仅2个月时间,生产车间、住房及生活房全部建设完工。购买树苗,从外地一口气筹资100万元,购买机器设备,仅烤房设施就达30万多元,同时添置了地磅设备5万元,电脑购置,商标注册,品牌建设。同时,办理了一切证照手续,成立了“澧县扶农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一个公司加农户的经营模式已经形成,项目区内种植户基础好,合作社有较好的服务保障,种植山栀子有专业的技术指导,管理经验、农资、销售服务体系保障,使项目具有良好的建设条件,项目区内基础设施良好,交通便捷,生态环境优越,207国道贯穿境内,乡村公路网完善,通信网络健全,水电资源充足,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中药设施保障,发展山栀子种植,将会对地方经济有很大的推进作用。
做大做强,带领群众致富
王总在外务工多年积累了一定的财富,他不忘家乡的群众,在家中办实事,老百姓是第一受益者。项目实施地点选择在家门口及本村,分散基地辖中武乡、雷公塔镇30个行政村,2013年计划建征地2000亩,带动农户800户,建立合作社专用网页1个,注册商标1个,开展技术培训8期,受训人600人次,辐射带动周边推广种植山栀子3000亩。加强项目组织管理,邀请县农业局、县林业局专家和乡镇领导,开展项目实施,合作社成立实施机构,下设生产部、销售部,明确职责,分级负责,分解落实任务,按照项目建设进度计划具体实施,确保资金、措施、效益同步,带领广大农户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促进群众致富。
10、附近景点
附近景点
八十垱遗址位于湖南省澧县梦溪镇五福村夹河北岸,面积约3万平方米。遗址文化堆积主要属彭头山文化时期,年代距今8500~7500年。
遗址内发现有环绕聚落的围墙和围壕,整体呈南北向,南北长210米。遗址东北部发现海星状土台遗迹一处,遗迹四角外伸,立有中心柱,并发现有牛下颌骨,推测应为宗教祭祀遗迹。遗址内还发现有大量的居住房址,建筑形式以干栏式为主。遗址内发现了大量完整形态的稻谷、稻米,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稻作农业遗存,为科学完整地认识“古栽培稻”在植物进化过程中的群体特征与地位,认识原始农业的真实面貌与发展状况提供了重要资料。
八十挡遗址是长江流域发现最早的环壕聚落,遗址的发现与发掘,极大地丰富了彭头山文化的内涵,对研究聚落形态的起源、发展及中国古代都城的起源都具有重要意义。
城头山古文化遗址
城头山古文化遗址地处澧阳平原中部、史前遗址分布最密集的澧水北岸,座落在澧县县城西北10公里的车溪乡南岳村境内,1996年由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头山古城址距今6000多年,是中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址。其中发现的距今6500多年的水稻田遗址,是当今世界上发现的历史最早、保存最好的水稻田遗址。
城头山遗址总占地面积15.2万平方米,从1991年至1998年,已发掘4000平方米。遗址文化包括:城垣、城门设施、早期环壕和后期护城河;居住遗址、制陶遗址、祭坛遗址、道路遗址和墓葬遗址;城垣底层的水稻田遗址。
天供山森林公园
天供山森林公园是澧县唯一的一个省级森林公园,位于涔水河畔,东南抵金罗,南临王家厂水库,西北毗邻闸口,北与鄂南松滋为邻,属武陵山脉。该园前身为国营天供山林场,1992年3月批建为省级森林公园,1994年7月挂牌开园。全面面积732公顷,森林覆盖率达85%。
公园主要景区有仙女洞、夫人寨、天供寺等三处。仙女洞分三层,面积2万平方米,洞内奇景纷呈,鬼斧神工。夫人寨是李自成兵败江南时高夫人安营扎寨之处,山势险峻,关隘雄峙,古战场,兵寨、饮马井、练兵场、下马墩等遗迹犹存。天供寺始建于唐代,据传女娲炼石补天曾溅落一块石头于此,形似石,中有米,取之不竭,普救庶众,山、寺因此得名。
11、地方特产
地方特产
保护范围:
澧县所辖张公庙镇、澧阳镇、澧南镇、澧东乡、道河乡、大堰当镇、大坪乡、车溪乡、涔南乡、雷公塔镇、梦溪镇等11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11°35′08″~111°55′43″,北纬29°30′12″~29°50′36″。
复兴苹果柚
苹果柚属地方性优良柚类品种,果实扁圆似苹果,故名苹果柚,以品质好、果汁多、肉质脆而深受人们喜爱。苹果柚是复兴厂镇特有的地方性柚类品种,因贺龙镇守澧州时称其味美且形似苹果而得名。皮薄、汁多、肉脆、风味独特的苹果柚不愁销路,现每亩收入已过万元。该镇把苹果柚作为高效特色产业予以重点扶持,新建苹果柚园按每亩每年500元的标准对改种苹果柚的果农进行补贴,聘请了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徐兆林为苹果柚生产技术顾问,教授定期为果农解决生产过程0现的各种问题。果农按照《苹果柚生产技术规程》进行标准化生产管理,技术人员对幼苗移栽、高接换头、土肥水管理、采摘包装等环节严格把关。去年12月,苹果柚顺利通过省农业厅现场评审,捧回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的《绿色食品A级产品》证书;今年8月,苹果柚获得农业部颁发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
湖南澧县复兴苹果柚专业合作社澧县复兴厂镇的17个自然行政村、1个居委会、1个园艺场、1个水库管理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11°46′31″~111°53′30″,北纬29°47′51″~29°52′46″。
澧县葡萄
澧县葡萄,又名澧州葡萄,湖南省澧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澧县率先引种优质欧亚种葡萄并获得成功,打破了欧亚种葡萄不能在南方栽培的理念,被誉为“南方的吐鲁番”。先进的种植科技和严格的标准生产管理,优良的生态环境,使品质优良,倍受消费者青睐。
澧县古为澧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澧县历史悠久。澧县以其独特的图1澧县葡萄种植基地
中华古老的灵气造就了社会对澧县葡萄的青睐,其优质葡萄在中国南方被人们当素有“北有吐鲁番、南有澧县葡萄”,葡萄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赖以生存的经济来源。澧县葡萄产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品种以巨峰葡萄为主,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生产面积达到5000亩。20世纪90年代末,在湖南农大的支持下,常德澧县率先引种优质欧亚种葡萄并获得成功,打破了欧亚种葡萄不能在南方栽培的理念,形成了澧县一大新兴的高效特色农业产业,澧县因此被誉为“南方的吐鲁番”。截止2009年,澧县已拥有涔源、农康、黄河三家葡萄专业合作社,社员3100多名,涵盖了全县所有葡萄种植户和经营户;优质葡萄面积达到1.7万亩,其中欧亚种葡萄1.2万亩、酿酒(刺)葡萄5000亩;拥有年生产50万株优质种苗的繁育基地1个、年加工3000吨的葡萄酒厂一座、库容200立方米的预冷库2座,面积500亩的葡萄休闲庄园2个;同时,有11个葡萄鲜果产品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15个品种通过无公害产品产地认定。主要分布在澧阳、张公庙、大堰当、小渡口等15个乡镇,2003年,湖南农业大学、澧县人民*、澧县农康公司共同研究“葡萄引种及无公害栽培技术”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在澧县建立了校外教学科研基地、“双百”科技富民工程示范基地、“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2008年7月,澧县神州庄园葡萄酒业有限公司和湖南农业大学共同完成了“刺葡萄酒系列产品研发”项目,科技成果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委员会鉴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