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糍粑

科普小知识2022-12-15 17:34:00
...

糍粑是中国的一种民间传统食品,广泛分布于南方地区如广东北部、广西、贵州、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福建等地。打糍粑是一种传统的节日风俗,多为庆祝新年等节日,每个地区因民族及习俗不同而各有差异。在*,作为贺年食品的糍粑一般会在腊月制作,在农村,一般整个家族都会在一起打糍粑,以庆祝即将到来的新年。

中文名:糍粑

英文名:Ciba

主要食材:黄豆粉,糯米,芝麻

口味:香、甜、黏

分类:小吃

1、制作秘诀

重庆做糍粑的风俗:通常在中秋节,把蒸熟的糯米导入石舀里,用芦竹把糯米捣碎,再撒上黄豆粉、白糖。

糯米具体做法:糯米浸泡一天以上,滤干水,置木甑里蒸熟。尔后倒入石臼舂烂至胶状,在干净的器皿上洒些糯米粉,将舂烂的糯米加馅置其上揉搓,捏成小团或饼状,还可以用特制的模具印成各种图案,置通风干燥处阴干。阴干后可浸泡在水中,能长时期保存。如果将舂烂至胶状的糍粑趁热压成大的圆饼,就要在冷却后不久,用锋利的菜刀将大圆饼切成小块(2cm*6cm*10cm左右)。因为未完全冷却切时粘刀,冷却太久过于坚硬,切时就很费力。如在寒冷的冬天,晚上压圆饼,第二天早晨就可以切了。食用方法很多,可油煎,可水煮,可火烤,可以同甜酒一起煮沸加糖。

土豆具体做法:土豆刮皮,清洗干净后,用蒸笼大火蒸煮熟烂后,放置阴凉通风处让其余温和水蒸气散发后,再快速倒入特制的石槽里,人工用木质的锤子捣至细腻均匀,有很多气泡产生,最后用铲子盛到盆里,依据不同地区的饮食口味可放入白糖,芝麻(南方),陕西陕南一些地方会勾兑浇洒一些汤汁(北方),口味爽滑,细腻,相对于糯米较易消化吸收,还可以吸脂减肥,可谓是人间美味。


糍粑

湖南糍粑:首先,将糯米淘洗干净。原先,要将米挑到很远的井里去淘洗,因家里没有这么多的水来洗。后来,家里都打了井,也就省了这份挑米的力气。但我发现,老家一些有力气的人仍然舍近求远,宁愿挑着米去离村很远的一口瀑水井淘洗。可能是那里水质好,淘洗起来更方便的缘故吧!将洗好的糯米沥干水后,在一口大铁锅上置一木甑,待锅里的水烧开后,再将米舀进热气腾腾的木甑中用旺火蒸煮。待糯米快蒸熟时,用文火再蒸煮一段时间,然后就准备打糍粑了。打糍粑是个力气活,一人一根木槌,开始,两人握住木槌使暗劲将石碓里的米饭捱烂。然后扬起木槌对打,你一下我一下,此起彼伏。打的过程要趁热打粑,越快越好,如时间久了,米饭冷了不仅难以打烂,而且手捏糍粑时也捏不动。同时,打糍粑还得有技巧,要不时用木槌将糍粑撬起翻动,否则,有些没打着的仍是饭粒,吃的时候就咯嘴了。还有,打糍粑时要有眼色,把握好节奏,不然,就会将木槌砸在对方的木槌上或石碓上,不仅虎口震痛,木槌也易被砸烂。因此,并不是每个有力气的男子汉就会打糍粑的。我成年刚学打糍粑时,不是将木槌打在对方的木槌上,就砸在石碓上。一场糍粑打下来气喘如牛,手臂酸痛,虎口发麻。经过一阵“嘭咚、嘭咚”的砸打后,将打烂的糯米饭从石碓里抠出来,女人们立即围着方桌,一人扯一绺糍粑捏起来。捏糍粑当然也有技术,熟练的但见两手翻动,右手指配合左手大拇指和食指,几捏几捏,然后右手一拧,一个又圆又白、冒着热气的糯米团摆在了桌上。如果不熟练,不但捏不圆,而且半天捏不成一个。捏糍粑中要不时在手上搽些黄油和蛋黄,这样不会粘手。待糍粑捏好后,然后将另外一张四方桌翻过来压在上面,这个时候是小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刻,纷纷爬到桌子上去踩压蹦跳。待大人将桌子抬开后,一个个薄薄的圆形状糍粑呈现在面前。然后,小孩子争着用萝卜刻成的五角星或囍字印章,粘上红色汁水盖在糍粑上。这时,糍粑就算做成了。当然,打糍粑时让孩子们开心的是,还能不时吃上一坨糯米饭,当大人们将打出来的糯米饭倒入石碓之际,这时,贪吃的孩子们便会蹿过来抓一把在手,然后跑到一边津津有味地吃起来。有时,也会乘大人们不注意,偷吃刚打好还温热柔软的糍粑。打糍粑、捏糍粑是一个需要多人配合的工作,一般都是几家人凑在一起打,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笑语喧哗,更加衬托出过年的喜庆气氛。小孩子们尤喜欢这种场面,你追我赶,你叫我嚷,有吃有玩,好不快活。吃糯米饭、上桌压糍粑、给糍粑盖红印戳,都是小时候过年有味的事。

2、历史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臣子伍子胥为报父仇投奔了吴国,想从吴国借兵讨伐楚国。他来到吴国帮助吴王阖闾坐稳了*,成了吴国的有功之臣。不久,他实现了自己的宏愿,率领吴兵攻破了楚国京都郢都,掘楚王墓鞭尸以报仇雪恨。此后,伍子胥受封申地。有一次吴王令他率人修建了着名的“阖闾大城”,以防侵略。城建成后,吴王大喜。惟有伍子胥闷闷不乐。他自知自己结怨甚多,恐日后有人难以容他。回营后,便对自己的亲信说,“大王喜而忘忧,不会有好下场。我死后,如国家有难,百姓受饥,在相门(苏州八个城门之一)城下掘地三尺,便可找到充饥的食物也。”阖闾的儿子夫差继位后,多次拒绝伍子胥的忠告,竟听信谗言,令伍子胥自刎身亡。不出伍子胥所料,他去世后不久,越国勾践乘机举兵伐吴,将吴国都城团团围住。当时正值年关,天寒地冻,城内民众断食,饿殍遍野,国家和人民果然遭到危难。在此危难之际,人们想起了伍子胥生前的嘱咐,便暗中拆城墙挖地,人们惊奇地发现,城基都是用熟糯米压制成的砖石。原来,这是伍子胥在建城时将大批糯米蒸熟压成砖块放凉后,作为城墙的基石储备下来的备荒粮。人们不禁感叹道,伍子胥真有先见之明!大家将糯米砖石拙起,敲碎,重新蒸煮,分而食之。后来,在楚天一带,人们每到丰年年底,便要用糯米制成像当年“城砖”一样的糍粑,以此来祭奠伍子胥。

3、各地做法

客家

在广东梅州、福建龙岩、福建三明等客家地区,每逢传统节日或家庭喜庆,都有做糍粑的习俗。糍粑的制法是:取上等糯谷,最好是壳薄质软的红谷糯,经加工成白净的糯米。用清水把糯米浸透,放进木甑里蒸糯米饭,放进石臼里,用杵槌舂制而成。因此,客家人叫"打糍粑"。舂糍粑的杵槌,要用光滑的木杵,糯米饭粒便粘不住。经过用力舂捣,使之成羹状,然后做成如鸡蛋般大小的糍粑。蘸上炒米、花生、芝麻、黄糖等配制的佐料粉,吃起来柔韧鲜滑,香甜可口。客家农村有句俗话:"十月朝,糍粑粄子碌碌烧。"说的是每逢农历十月初一,家家户户做的糍粑热气腾腾。

闽清

在清代古民居荟萃的福州闽清坂东镇,糍粑,是当地人用当地优质糯米经水泡后,放进饭甑蒸熟后倒进石臼,一人用木杵舂,一人翻动,一下一下,直舂到米饭粘稠如泥状,挑起不断为止,民间俗称"打糍"。然后装进盆里,加香油点润,用手搓成块,搓成丸,放进装有炒熟磨细的芝麻、花生、豆、糖的碗中滚过沾满后即可食用。味道清香,甜润可口,舒气和胃,多吃不腻。考究的吃法是将糍粑搓成丸子,和肉片、菜梗、香菇、墨鱼、大蒜、辣椒等一起拌炒,香辣可口,是餐桌上的一道好菜。

从前,福州闽清乡下家家户户都备有木杵、石臼等打糍粑的工具,逢年过节,每家都会打糍粑。这时,孩子们欢天喜地围看大人们打糍粑,直看到大人把打好的糍粑放在盆里,搓成丸子,香喷喷的金黄透亮的糍粑真馋人,恨不得马上吃到口。做好的糍粑要先拿来奉祖宗,并且烧上根香,等香燃完了,大家才能开始吃糍粑。吃糍粑真得费一番工夫,糍粑又粘又稠,没法掰开吃,偏偏乡下人喜欢大块吃肉,大口喝酒,自然也喜欢把糍粑丸子搓成巨型,吃起来才有味道,这苦了温文尔雅的城里人,面对这巨型糍粑丸子,真是又想吃又怕粘,更怕吃相不雅被人笑。不过厨师想到了这点,把传统的糍粑硕丸细化,做成苹果大小的小丸,但还是能掰开吃,仍不失原来特色。不过,要想品出吃粘糍粑味,最好是试试吃大糍粑丸,佐以大块猪肉,大碗的烧酒,体验农家生活,别有情趣。

信阳

信阳糍粑,为信阳传统名吃,主要产地有商城、新县、潢川、光山等地。"杀年猪,做米酒,打糍粑,腌腊肉!"打糍粑是信阳流行的年俗。对于信阳人而言,打糍粑的象征意义甚于物质意义。打糍粑往往与杀年猪"两盘同开"。吃着新鲜的猪肉,就着新鲜的糍粑,那份新鲜劲把整个一年都能照亮。如今信阳的传统年俗正在流失。

打糍粑是江淮一带的旧俗。糍粑曾是信阳老百姓过年家家户户必备的食品之一。年前,家家户户打糍粑,亲戚邻居都来帮忙。在打糍粑之前,先将糯米淘净浸泡两三天后,放入木质蒸笼大火蒸熟。"为防止蒸锅水烧干,要不时地沿锅边向蒸笼里加水"。

将蒸熟的糯米拿出来放到"地窝子"里,"地窝子"是用红石头做的,有80厘米见方,中间掏成半圆,男人们用枣木棒不停地捣地窝子里的糯米,糯米太黏捣着费劲,往往是一群男人,一边转圈捣一边唱号子歌。等到糯米全变成面团没有米粒而且很黏时,就打好了。刚打好的糍粑,冒着热气、闻着清香、摸着柔软、看着洁白、吃着滑嫩。

将整团的糍粑都拿起来放在一张大门板上,平整成大约5厘米高的样子,等糍粑慢慢变冷变硬后,用刀切成块,用瓦缸或桶装新鲜的冷水浸泡。春节时可以将糍粑油炸、火烤、打汤等,来招呼客人或自己食用。

糍粑可烤,可煮,可煎,可炸,尤其是春节期间,亲朋好友来访,最好的见面礼便是煮上一碗荷包蛋糍粑。若将糍粑包上各种馅料,油炸烤煎,风味更加独特鲜美。包馅的糍粑不宜久存,切成块状的糍粑久放干裂,可用清水泡之,勤换其水,可保存3个月以上。

桂林

糍粑制作工艺精细。把上好糯米蒸熟后,用力杵打,直到糯米饭全融,像棉团状,然后再取出糯浆做成圆团,放入蒸笼蒸熟而成。水糍粑多放内馅,如豆蓉、莲蓉、芝麻桂花糖等,质地细腻柔韧、洁白晶美,如趁出笼时热气腾腾,再裹上点白糖或熟豆粉,更是色美味鲜,口感细滑沁甜。为桂林名小吃之一。


制作糍粑

贵州

纳灰村,位于贵州黔西南州兴义市郊万峰林风景区下五屯,是一个布依族聚居的村寨。纳灰村的游客不制作糍粑多,随意去村里任何一家都可以学习到打糍粑。当地人说如果要做糍粑,头天就要把精选的糯米用清水泡在桶里,等完全泡涨了,就装到专用的蒸饭器具--甑里去蒸。甑是用厚厚的木片箍成,直径通常在半米左右,上宽下窄,下部置一竹篾片编成尖顶斗笠形的隔板,既可以使米不沾上锅里的水,又方便蒸汽进入。

浓浓的米香已经开始不断地从厨房溢出,蒸到九分熟的时候,起锅,将蒸好的糯米饭倒进石臼里。打糍粑看起来容易,打起来还真不简单。一般初学者的木棍不是一会被糯米黏住,提不起来,就是一会相互"打架",没多久就会感到手臂软绵绵地没有力气。当地村民结实说打糍粑其实是个技术活,讲究快、准、稳、狠,这样糯米才能打得均匀,打得瓷实,黏糊糊的有韧性。

湖南

用当本特产的大型香叶包糍粑。

1、用糯米蒸成米饭,

2、用石器将糯米饭打成粘状。

3、从山上采来当地特产的一种大型叶类制作糍粑植物的叶子,双手掌大小

4、将叶子洗净,把粘状糯米包成单手掌大小,糍粑做成。

5、放置阴凉处,可保存15天到30天左右。可能与叶子的特殊作用有关。

6、吃的时候,将粑浸水片刻,再埋到灰火堆里,10分钟取出。

此时将外面的叶子撕掉,糍粑松软,香气扑鼻。与叶子的香味有关。

湘西土家

土家人素有"二十八,打粑粑"的说法。打糯米糍粑是一项劳动强度较大的体力活,一般都是后生男子汉打,两个人对站,先揉后打,即使冰雪天也要出一身汗。做糍粑也很讲究,手粘蜂蜡或茶油,先搓坨,后用手或木板压,要做得光滑,美观。

糍粑,湘西一般在的冬日里才能吃到,吃它的方法很多。最过瘾的吃法,就是烤糍粑,冬日的湘西阴寒潮湿,为了作热取暖,一般人家都会燃起火炉火桶。糍粑便是放在其中的火盆木炭上烤炙的,火盆通常有铁架,没有我们就用火钳作支架。似乎有倔性的糍粑,让它软化可不容易。烤糍粑的过程,最考验人的性情,性急的人是吃不上的。糍粑得放在微微明灭的炭火上慢慢烘烤,火气不能太大,要不然外皮烤焦,内里却是生硬的。而且要不停的翻边倒面,使它两面均匀受热。受热后的糍粑可不是好对付的,炽热的高温黏着你的手指烫,烫得人几乎断了想吃的念头。但一想入口绵软香甜,又不得不就范。糍粑在火气下催的渐渐鼓胀,表皮微微隆起,像一个大包子似的糍粑就大功告成了。此时将表皮弄破,会有一股白气升腾,可见内里雪白,拿在手里软乎乎的,心里升腾起一股征服的快感。此时可就别太心急,以免烫了口舌。

云南

糍粑稍大,直径20cm左右,可任意切成小块,用炭火加热,之后蘸蜂蜜或把蜂蜜放入糍粑,也可以用红糖白糖代替蜂蜜,ps:要吃快一点,蜂蜜会从固体变成液体,糍粑会从烫手变成硬块。

四川

打糍粑一般都是中秋节

四川凉糍粑色香味俱佳,糯软醇甜,入口凉爽,沁人心脾。

把蒸熟的糯米导入石舀里,用芦竹把糯米捣碎,再撒上少量糯米粉,趁热压成大的圆饼。其中农村多用火烤,俗称烧糍粑,非常香脆。

剩下的多余糍粑可以留到日后加鸡蛋或者醪糟煮来吃,比较甜。

制作方法:

1、把糯米淘洗干净,用温水泡二三个小时,控干水后装入饭甑内,用旺火蒸熟,然后,将熟米饭放入石礁窝内。舂茸成糍粑,用热的帕子搭盖。

2、把芝麻粉、蜜桂花、白糖、食用桃红色素拌匀,制成芝麻糖。再把黄豆炒熟,磨成粉待用。

3、糍粑放在案板上晾凉后,分成两半,一半放在撒有黄豆粉的案板上,摊开压平成片,将“洗沙”均匀地抹上。将另一半糍粑成大小、厚薄差不多的片,盖在其上,再把芝麻糖撒在面上,切成块就可以了。

上一篇:盖伊•赖德

下一篇:窦伯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