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昱
鲍昱(?-81),东汉大臣。字文渊,永子。建武初,试守高都长。后为泚阳长。再迁,中元初,拜司隶校尉。永平中。坐事免。后拜汝南太守。一年,代王敏为司徒。建初四年,代牟融为太尉。六年卒,年七十余。
1、生平
鲍昱
首先发现鲍昱才干的是他的父亲鲍永。鲍永看到年少的鲍昱很听话,尽管当时人们习惯于易子而教,但鲍永决定自己教授鲍昱,结果鲍昱尽传父学,后来自己开班,在东平一带教书为生。
光武帝建武初年,太行山出现了很厉害的强盗,汉军多次清剿没有结果。东平太守戴涉知道鲍昱有智谋,就委任他为高都县长。鲍昱上任后,开始进攻强盗,杀掉了他们的首领,招降了普通成员,道路开通,人民安乐。后来鲍昱又担任了沘阳县长,他体恤民情,发展生产,结果境内清净。在这样的基层,鲍昱得到了文武两方面的锻炼,对他日后的发展很有帮助。
在荆州刺史的推荐下,光武帝任命年轻的鲍昱为司隶校尉,做了和他祖父、父亲一样的官职。鲍昱做事和他的祖父、父亲有所区别,原来的时候鲍宣对权贵们非常严格,鲍永也是一样,但鲍昱比较温和。光武帝发布诏令,让鲍昱去封赏少数民族,而且还要求他签字。鲍昱非常疑惑,说:“臣闻故事通官文书不著姓,又当司徒露布,怪使司隶下书而著姓也。”光武帝回答说:“吾故欲今天下知忠臣之子复为司隶也。”鲍昱明白了,光武帝这是要他仿效他的父亲和祖父啊,从此以后,鲍昱“奉法守正,有父风。”汉明帝永平五年,鲍昱因救火来迟,被免职。
实际上汉明帝对鲍昱也非常信任,不久又把他提拔为汝南太守。鲍昱来到汝南,发现当地河道纵横,经常决堤,严重影响人民生活,*每年耗费三千多万钱,久治不愈。鲍昱决定采取根本性措施,他在上游筑坝蓄水,化害为利,灌溉土地增加了一倍,士民得以殷富。
汉明帝永平十七年,鲍昱接替王敏担任了司徒的职务,干的不错。汉章帝建初元年,天下大旱,谷物腾贵。汉章帝刚刚上台,心中忧愁,他召见司徒鲍昱,说:“旱既太甚。将何以消复灾眚?”按照中国古代天人感应的理论,天降灾祸应该是上天对帝王的警告和惩罚,所以汉章帝希望通过做什么事来消灾去祸。鲍昱说:“臣闻圣人理国,三年有成。今陛下始践天位,刑政未著,如有失得,何能致异?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一人呼嗟,王政为亏,宜一切还诸徙家属,蠲除禁锢,兴灭继绝,死生获所。如此,和气可致。”
这实际上是对光武帝和汉明帝政策的一次较大的调整,光武帝刘秀正直而又严格,汉明帝刘庄积极而又严厉,东汉初期的政治清明而缺乏包容。鲍昱建议汉章帝赦免罪犯家属,解除官员禁锢,包容社会多样,这对战战兢兢的官员集团是一个很大的安慰。鲍昱内心深处向往和谐,希望社会平和,但他一生继承父志,力行君令,直到晚年才开始实现自己的理想。
建初四年,鲍昱接替牟融当了太尉,相当于汉军总参谋长,两年之后鲍昱去世。
2、相关史料
昱字文泉。少传父学,客授于东平。建武初,太行山中有剧贼,太守戴涉闻昱鲍永子,有智略,乃就谒,请署守高都长,昱应之,遂讨击群贼,诛其渠帅,道路开通,由是知名。后为沘阳长,政化仁爱,境内清净。
荆州刺史表上之,再迁,中元元年,拜司隶校尉,诏昱诣尚书,使封胡降檄。光武遣小黄门问昱有所怪不?对曰:“臣闻故事通官文书不著姓,又当司徒露布,怪使司隶下书而著姓也。”帝报曰:“吾故欲今天下知忠臣之子复为司隶也。”昱在职,奉法守正,有父风。永平五年,坐救火迟,免。
后拜汝南太守。郡多陂池,岁岁决坏,年费常三千余万。昱乃上作方梁石洫,水常饶足,溉田倍多,人以殷富。
十七年,代王敏为司徒,赐钱帛什器帷帐,除子得为郎。建初元年,大旱,谷贵。肃宗召昱问曰:“旱既太甚。将何以消复灾眚?”对曰:“臣闻圣人理国,三年有成。今陛下始践天位,刑政未著,如有失得,何能致异?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一人呼嗟,王政为亏,宜一切还诸徙家属,蠲除禁锢,兴灭继绝,死生获所。如此,和气可致。”帝纳其言。
四年,代牟融为太尉,六年,薨,年七十余。
子德,修志节,有名称,累官为南阳太守。时岁多荒灾,唯南阳丰穰。吏人爱悦,号为神父。时郡学久废,德乃修起横舍,备俎豆黻冕,行礼奏乐。又尊飨国老,宴会诸儒。百姓观者,莫不劝服。在职九年,征拜大司农,卒于官。
子昂,字叔雅,有孝义节行。初,德被病数年,昂俯伏左右,衣不缓带;及处丧,毁瘠三年,抱负乃行;服阕,遂潜于墓次,不关时务。举孝廉,辟公府,连征不至,卒于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