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科普文章

宜都市

科普小知识 2022-12-21 09:14:19
...

宜都市是地处*湖北省西南部的一个县级市,隶属地级宜昌市管辖,位于长江南岸,长江与其支流清江交汇处。素有“楚蜀咽喉,鄂西门户”之称,面积1357平方公里,人口39.7万人。隶属于三峡宜昌“半小时经济圈”,鄂、渝、湘三省市交界处,境内建有两座长江大桥、两座清江大桥,从市区到三峡机场最短距离37.6公里,焦柳铁路贯穿南北,两江可通航。宜都古称夷道,原名枝城市,1998年6月更名为宜都市。

中文名:宜都市

所属地区:中国宜昌市

下辖地区:陆城街道、红花套镇、高坝洲镇、聂家河镇、松木坪镇、枝城镇、姚家店乡、五眼泉乡、潘家湾土家族乡、王家畈乡

面积:1357平方公里

人口:376974人(2004年)

地理位置:宜都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0°05′-111°36′,北纬30°05′-30°36

著名景点:天龙湾风景区

地方特产:宜都柑橘,天然富锌茶,清江鲟鱼,“土老憨”

电话区码:0717

邮编区码:443300

1、简介


宜都

宜都市上锁巴楚山地,下引江汉平原,长江清江环抱,巴楚文化交融,素有“楚蜀咽喉”、“三峡门城”、“鄂西门户”美誉。现辖8镇1乡1街道、2管委会,总人口39.7万,国土面积1357平方公里,常用耕地面积23.8万亩。

2、历史沿革

宜都历史悠久,红花套城背溪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确证在置县前5000多年时,人类就已经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春秋战国时期,县境属楚地。秦时县域属南郡。西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宜都已设有县制,名夷道县,治所在今陆城,隶南郡。西汉末年曾更名为江南县,不久复名夷道县。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属临江郡。建安十五年,刘备改临江郡为宜都郡,治今陆城,辖夷道、西陵、佷山三县,“宜都”始得名。建安二十四年(219)吴大将陆逊占领宜都郡,获取夷道、枝江、夷陵、秭归等县。时县域属吴。

三国时期,宜都郡属吴荆州,辖秭归、西陵、夷道、佷山四县。

晋朝时宜都郡属荆州,辖夷道、佷山、夷陵三县。东晋太和年间,夷道改名为西道县,后仍复名夷道。

南朝宋武帝永初元年(420)析夷道县置宜昌县,宜都郡遂辖夷道、佷山、夷陵、宜昌四县。西魏时,宜都郡属柘州,辖巴山、夷道、归化、夷陵四县。南朝陈时,后梁与陈划长江为界,将县域分为江北夷道、江南夷道二县。江北夷道县属后梁,江南夷道县属陈。陈天嘉元年(560)江南夷道县改为宜都县。

隋开皇七年(587)废宜都郡,宜都县改为宜昌县,先属松州,后属南郡。江北夷道仍名夷道县,属峡州。大业三年(607)改峡州为夷陵郡,夷道县改属夷陵郡。

唐初县域仍置宜昌、夷道二县。武德二年(619)改宜昌县为宜都县,属江州。贞观八年(634)夷道县并入宜都县,属荆州都督府峡州郡。

宋朝时,宜都县属荆湖北路峡州夷陵郡。

元代,宜都县属荆湖北道宣慰司山南江北道峡州路,隶河南行省。

明代,宜都县属湖广布政使司荆州府夷陵州。

清顺治四年(1647),宜都隶属于荆州府夷陵州,雍正十三年(1735)改属荆州府。同治四年(1865),县境内设14铺、36保、99甲、13市镇。

民国初年,宜都县属湖北省荆南道。民国11年(1922)属荆宜道。民国19年(1930)设4区,有集镇13个。民国21年属湖北省第九行政督察区,民国25年属湖北省第六行政督察区。民国38年(1949)6月,全县划分为3个区、1个督导区,17个乡镇。

1949年7月,宜都县解放,县人民*成立。1955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枝江县,将其所辖区域划归宜都县管辖。1962年12月,恢复枝江县制,白洋等6个区和江口镇划归枝江县管辖。1987年11月3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宜都县,设立枝城市(县级)。1998年6月,枝城市更名为宜都市。1949年至1957年,宜都县隶属宜昌专区;1958年至1961年隶属宜都工业区;1962年至1969年隶属宜昌专区;1970年至1992年隶属宜昌地区。1992年至今属宜昌市管辖。

3、行政区划


宜都地图

宜都是湖北省38个山区县市之一,辖1乡8镇1个街道办事处、30个居委会、123个村委会,总人口39.7万人,国土面积1357平方公里。

1949年7月宜都县解放,划属湖北省宜昌专区,1958年属宜都工业区,1961年宜都工业区撤销,仍属湖北省宜昌专区,1970年后属湖北省宜昌地区,1987年11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宜都县,设立枝城市,1998年,改称宜都市。

4、自然地理

地理状况

宜都市地处长江中游近三峡出口、鄂西南部,处于江汉平原向鄂西山区的过渡地带。版图面积1357平方公里,东北隔长江与枝江市接界,东南与松滋市相邻,西南与五峰县接壤,西北与长阳、宜昌两县市相连。

宜都市处于鄂西山地和江汉平原过渡地带,地势西南高、东北低,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是一个丘陵起伏的半山区。最高点为五峰接壤的帽子尖,海拔1064.6米,最低点为枝城镇的官洲,海拔仅38米。西南地势高竣,群山连绵,高程在250-800米之间,约占总面积的40%。东部丘陵,海拔在50-250米,沿长江及清江出口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中部丘陵、冲沟与岗地交错,但坡度较缓,形成平畈,是本市粮油和农特产品的主要产地。

气候状况

本市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年平均气温16.7℃,一月最低平均气温4.6℃,七月最低平均气温28.1℃,无霜期273天,年平均降雨量1235.4毫米,夏季多暴雨,主要灾害性天气为大暴雨强寒潮。

水利资源

本市河流水系发育,溪河纵横,共有大小河流50余条,长江自宜昌市猇亭区虎牙滩入境,由北向南流向洋溪入枝江市境,市内河段长45公里。清江自西从长阳入境,至城区流入长江,市内河段33公里为长流河。渔洋河(又名汉阳河)自五峰县入境,流径潘家湾、聂家河、五眼泉、姚家店四个乡镇,于五眼泉镇和姚家店镇交界处注入清江,为清江支流,市内河段60公里。除此以外,还有大溪河、九道河、松木坪陈家河、尖岩河、干沟河等44条大小溪河。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全市已建有中小型水库131座,修建渠道200多公里。控制灌溉面积达20多万亩,全市已建成香客岩等小型水电站39座,装机54台,总容量5.7千瓦。

植物资源

本市植被属亚热带常绿宽叶林区域,生物资源物种丰富,粮食作物以种植水稻、玉米、红苕、土豆、小麦、蚕豆为主。经济作物以棉花、茶叶、油料、柑桔、蚕桑为主。

地质状况

全市范围内以沉积岩层为主,自寒武系至第三系各时代地层均有出露。寒武—奥陶系以碳酸盐为主,厚度在1000米以上,分布面积约占全市面积60%以上主要分布在市境中部和南部地区,矿产主要有水泥石灰石、重晶石、方解石、建筑石材等,志留—泥盆系以砂页岩为主,厚度约800米以上,主要分布在南部毛湖淌至松木坪一带,呈带状出露。产赤铁矿和硅石。石碳、二迭、三迭系以碳配盐为主,厚度在1500米以上,主要分布在松木坪和鄢家沱地区,出露面积不大,但盛产优质石灰石,煤炭、硫铁矿、水泥石灰石、建筑石材、高岭土、耐火粘土等矿产。侏罗系以砂页岩为主,仅在松木坪南部边缘出露一小块,面积不足一平方千米。白垩系为罗镜滩组,出露在市境北部与宜昌市接壤处,以砂砾岩为主。第三系主要为方家河组和分水领组,自鄢家沱经过路滩至枝城约20多公里范围内断续出露,作北东向分布,大致与长江平行,产水泥石灰岩,水泥辅助原料砂岩和建筑砂、石料等。第四系的更新统和全新统皆有出露,沿长江分布。

全市现共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98处(列入宜昌市地质灾害重点监测的2处),地质灾害面积258×104m2、体积1442.8×104m3。威胁3000余人生命财产安全,列入全市地质灾害重点监测点25处。我市地质灾害隐患点的主要类型为地面变形裂缝、山体开裂、崩塌、滑坡等,具有点多面广,突发性强,危害严重,影响持久等特点。全市灾害点主要分布在松木坪镇、松宜矿区管委会、王家畈乡、枝城镇、聂家河镇、红花套镇、高坝洲镇、潘家湾土家族自治乡。特别是松木坪镇、王家畈乡因多年采矿而引发的地面变形、地下水减少、滑坡等地质灾害集中显现,形势十分严峻。松宜煤矿区是原省属三大煤矿区,历经五十多年开采,地质灾害隐患突出,是省内地灾重灾区之一。

5、文化

风俗民情

宜都是巴人文化和荆楚文化的发祥地和交融地之一,本地民风古朴,流传于民间的各种神话传说、山歌、音乐、舞蹈、民居、饮食、地都渗透着巴楚文化的风韵。

宜都民间文化丰富多采,既有鄂西巴人文化的基础,也有鄂中的楚风韵味。目前宜都最具特色的品种有:宜都梆鼓、宜都渔鼓(楠管)、楚剧等,宜都青林寺迷语有中国迷语第一村之美称。宜都境内土汉杂居,民间生活包括饮食起居、生产劳作、服饰装扮,婚丧嫁娶等也都参杂有巴楚文化和民风民俗的各种特色。如:哭嫁、哭丧、打丧鼓、跳丧、打栽秧鼓、猜灯迷等。

宜都既能有佛教、道教。两大教派的各种建筑、人物和传教信徒,在域内和周边颇有影响。宗教场所主要有梁山和宋山。

梁山,它具有佛教场所和道教场所,山顶为道教,中部为佛教场所;山顶有金顶、山腰有观音阁、关帝庙、大雄宝殿等建筑,有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之险,而金顶最为险峻,有“南武当”之称。

宋山,现为省级森林公园,宗教场所有龙泉寺,建于明朝初年,因其侧的清泉水得名“清泉寺”,清嘉庆年间易名为“龙泉寺”。明万历年间,荆藩惠王及王妃贺氏俱信佛,曾拜宋山住持僧堕宋为师。因而这二处寺庙建筑规模十分宏大,香火旺盛,信徒遍布川、鄂、湘三省,而成为闻名的宗教圣地。除此之外宜都还有天主教、基督教和*。

城市精神


宜都城市标志

宜都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不仅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还有着清丽的山水园林特质,更洋溢着现代都市的鲜活气息。为加强宜都对外宣传,提升宜都形象,打造宜都“城市名片”,2007年,宜都市委托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进行《“营销宜都”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课题组通过认真梳理宜都在创造奇迹过程中形成的人文基因和精神特质,经过近一年的调研,并分别召开部分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各界人士座谈会,通过网络、会议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意见1500多条,反复总结、提炼、培育和发展,多易其稿,并于2008年3月7日宜都市第六届人大常委会第8次会议审议通过从而形成宜都“城市精神、城市标志及城市宣传用语”。

宜都市城市精神为:守信 敬业 融和 厉行。

2000年7月,宜都市在市民中开展评选市树市花活动。2000年10月13日,宜都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4会议决定命名香樟为宜都市市树,紫薇为宜都市市花。

6、历史名人

陆逊,三国名将,曾任宜都太守。吴蜀亭之战时,孙权命他为大都督,领兵拒蜀,他以逸待劳,火烧连营七百里,大破蜀军,从而名声大震。宜都城为陆逊所筑,故称陆城。其子陆抗,也曾守宜都,故又有“二陆名城”之称。

王永彬(1792—1869),字宜山,人称宜山先生,王氏后人称其宜山公,一生经历了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五个王朝。著有《围炉夜话》,与《菜根谭》、《小窗幽记》一起被称为“处世三大奇书”。

杨守敬(1839-1915),湖北宜都人。谱名开科,榜名恺,更名守敬,字鹏云,号惺吾、星吾、心物,晚号邻苏老人。系中国近代历史地理学家、版本目录学家、藏书家、金石学家、书法家。

曹廷杰(1850—1926)谱名楚训,字彝卿。祖籍湖北省宜都县,迁居江北高殿寺(今属枝江)。爱国学者,清末民初杰出的历史地理学家和富有爱国激情的政治思想家。《辞海》(1999年版)称其“著有《东三省舆地图说》 《西伯利亚东偏纪要》、《东北边防辑要》、《伯利探路记》等,义理精审,向为研究东历史地理学者所重”。

朱语今(1916-1988),本名朱裕,五眼泉镇麒麟山人,编辑出版家,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创建者之一。

李启斌(1936-2003),现代中国天文学家。出生于宜都市高坝洲镇。1941年至1945年就读于高坝洲茶店小学,随后就读于宜都一中上初中。

余地(1977-2007),本名余新进,1977年生,湖北宜都人,长居昆明,有诗歌、小说等作品发表于《人民文学》《诗刊》《星星》《山花》《青年文学》等报刊及各类网站,并有作品入选《2003中国最佳诗歌》《2005中国年度诗歌》《2005北大年选(小说卷)》等选本,另外,他还获得2005年度边疆文学奖等奖项,主要作品有长篇诗性随笔《内心:幽暗的花园》等。诗人在2007年10月4日于家中自杀身亡。 

7、旅游景点

杨守敬书院

杨守敬书院地处湖北清江天龙湾风景区砚墨山(五眼泉镇石门村),陆渔路石门进线即到。山上古木葱郁,怪石林立,风景秀丽,空气清新。杨守敬书院建筑采用了中国传统古书院的形制,保留了古书院最基本的讲学、藏书、祭祀功能,同时在此功能基础上与杨守敬的成就完美结合:以书法为纽带,以汉学为基础,以弘扬杨学(與地学、书法书学、金石学、藏书及版本目录学)精神为宗旨。在功能布局上遵循中国古书院“中轴对称”的建筑布局原则,结合山水资源,追求“礼乐相成,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整个书院由不同风格的院落、回廊、天井组成,曲径通幽相映成趣。

世界鲟鱼博览园


世界鲟鱼博览园

中国宜都·世界鲟鱼博览园,位于长江之滨的宜都市红花套绿色产业园区。毗邻著名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距宜昌长江公路大桥2.5公里,离宜都市区12公里,是三峡旅游、清江旅游黄金旅游线上的旅游景区之一。博览园以珍稀濒危物种鲟鱼为研究对象,集科研、物种保护、旅游观光、科学普及、鲟鱼养殖和繁育以及产品开发于一体,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世界上现仅存的27个鲟鱼品种,鲟鱼博览园内有17个。深度开发的鲟鱼罐头、鱼籽酱已出口欧美。到鲟鱼博览园,可以近距离领略目前世界上品种最为丰富的鲟鱼种群,体验独具特色的“鲟鱼产业化+生态循环水工厂化养鲟+旅游博览”的天峡模式。

正国民俗博物馆

正国民俗博物馆,位于宜都市陆城城区西南部红春社区内。整个建筑为清代徽派井院式结构,高低错落。博物馆共分为十五个展厅及一个精品展馆。共收藏万余件民俗文物,已登记的藏品数共有1800件,经过文物专家鉴定的一级文物有2件、二级文物10件、三级文物20件、一般文物1768件,未登记藏品一万余件。馆内藏品分为木雕、石雕、古典家具、陶器、瓷器、“*”物品、绣品、杂项等八大类。

古潮音洞度假山寨

古潮音洞度假山寨,国家AAA级景区。地处宜都市聂家河镇。目前正在投资新建矿泉浴场。位于陆渔路20公里处,沿陆渔路直达景区大门处。古潮音洞又名谢家洞,分别因洞中神奇潮音和明末谢氏家族在洞中躲避李自成起义军追剿而得名。该洞为灰质白沙岩层结构,成洞于寒武纪,距今约5亿3千万年,上下旱水两洞,洞叠洞,洞连洞,深不可测。洞内一擎天巨柱,高39米,围径37.8米,据专家考证,该柱为目前国内发现的岩溶洞穴中第一巨柱。

奥陶纪石林景区

奥陶纪石林景区,国家AAA级景区。位于宜都市潘家湾乡,相距古潮音洞与柴埠溪国家森林公园均在20KM左右,正在兴建的陆渔一级路经过景区大门,交通及成线旅游十分便利。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的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的距今5亿年的奥陶纪石林景观。区域内绵延50公里的大悬崖剖面清晰,年轮可依,奇石高大挺拔,千姿百态,巧夺天工,古生物化石品类繁多,是一处集科普、寻古、探险、觅奇、揽胜的绝佳场所。

青林寺谜语村


青林寺谜语村

青林寺谜语村是全国谜语村,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目前正在创建全省旅游名村。位于宜都市高坝洲镇境内,清江高坝洲库区北岸、紧靠318国道老线(254省道)、离宜昌城区仅40分钟车程。在青林寺,村民们制谜、猜谜,痴谜成风,几乎人人能说谜语,青林寺谜语乡土气息浓郁,地方特色鲜明,集娱乐性、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对研究我国民间文学、民俗学、方志学等均有独特的参考价值。2002年7月,湖北省文联在组织专家、学者反复论证后,将青林寺村命名为“湖北省青林寺谜语村”,2002年被湖北省文化厅命名为“湖北省民间艺术之乡”;2003年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谜语村”。

宋山森林公园

宋山森林公园,位于高坝洲镇宋山冲,宜华一级路与高坝洲电厂专用公路接线即到。国家AAA级景区,省级森林公园,是一座“香山、圣山、长寿山”。景区有千年垂枝银杏、百年桂花、十万松涛林、百亩“方向竹”、名刹法泉寺。“宋山十大碗”、千年垂枝银杏“长寿汤”、帐蓬式宾馆“野人巢”、中小学实践教育基地“宋山十八课”名扬全国。

潘家湾土家族乡集镇

潘家湾土家族乡集镇,位于潘家湾村五组,全长2.5公里,省鸦来公路横穿集镇。2008年3月,宜都市委、*在潘家湾土家族乡启动“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项目。通过集镇改造,政治、商贸、文化、娱乐功能逐步显现,初步建成集商贸、旅游、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土家民族特色建筑集群。土家民俗文化博物馆极具观赏价值。

上一篇: 陆景春

下一篇: 宜都市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