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岭山镇
大岭山镇位于东莞市中南部,面积95平方公里,辖下23个村委会(社区),全镇30多万人,其中户籍人口约4.7万人,是中国家具出口第一镇、中国家具出口重镇、国家卫生镇、中国绿色名镇、*生态乡镇、广东省教育强镇、广东省卫生镇、广东绿色名镇、广东省生态示范镇。
中文名:大岭山镇
行政代码:441900118
身份证前6位:441900
长途区号:0769
邮政编码:523000
隶属政区:东莞市
行政级别:镇
车牌号码:粤S
辖区面积:95km2
人口数量:约34.7万人
人口密度:4211人/km2
1、地方简介
大岭山镇
大岭山镇位于东莞市中南部,面积95平方公里。大岭山环境宜居宜商,东临松山湖、北靠同沙生态公园、西南依大岭山森林公园,有马山、更鼓楼、石洞等休闲旅游区,有体育公园、大岭山广场、大岭山公园、湿地公园等城市基础配套,有天和百货、华润万家等一批大型购物中心。大岭山文化底蕴深厚,有以东纵抗日旧址、东纵纪念馆为代表的东纵红色文化,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马山庙道教文化风景区等为依托的文化旅游品牌,以“大岭山杯”金斧奖中国家具设计大赛为载体的家具文化,还有莞香文化和荔枝文化等。
2、行政区划
大岭山镇区划
441900118002111大岭山社区居民委员会
441900118003111农场社区居民委员会
441900118004220邻居社区
441900118200112马蹄岗村村民委员会
441900118201112大塘朗村村民委员会
441900118202112新塘村村民委员会
441900118203111元岭村村民委员会
441900118204112金桔村村民委员会
441900118205220鸡翅岭村村民委员会
441900118206112大沙村村民委员会
441900118207220旧飞鹅村村民委员会
441900118208112连平村村民委员会
441900118209112梅林村村民委员会
441900118210112下高田村村民委员会
441900118211112大环村村民委员会
441900118212112太公岭村村民委员会
441900118213112百花洞村村民委员会
441900118214112大片美村村民委员会
441900118215112矮岭?村村民委员会
441900118216112大岭村村民委员会
441900118218220水朗村村民委员会
441900118219220大塘村村民委员会
441900118220112杨屋村村民委员会
441900118221111颜屋村村民委员会
3、历史沿革
大岭山镇,据1984年在畔山烂陂头采集的双肩石斧,经有关考古机构用同位素科学鉴定,属原始社会的晚期—新石器时期(1万年前-4000年前),由此可见,此时已有人在大岭山地域内过着狩猎的流动生活。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宝安改为东莞,县治从南头移迁到涌(即今莞城),将原南头宝安县治改为东莞郡治。大岭山地属东莞。
大岭山镇
南宋高宗绍兴22年(1148年),分东莞的香山镇立为香山县(即今中山市)。此时,先后有梅林、太公岭、大塘、颜屋、杨屋、元岭、马蹄岗等村落。马山庙在北宋时已建立。
元代设广州路总管府,领县有七:南海、番禺、东莞增城、香山、新会、清远。大岭山属东莞。
明太祖洪武元年(1308年)大岭山仍属广州府的东莞县。
明万历元年(1573年),东莞县属新安县(即今宝安县、县治在南头)。此时,大岭山镇仍属东莞县。
根据陈伯陶《东莞县志》之“舆地略”、“坊都”称:明以前邑制,城内曰坊,附城曰厢,坊三而厢一。在野则以乡,统都。乡四,而都十三。大岭山镇在宋、元、明三代,地属东莞县第九都的有:梅林、百花洞、牛牯岭、大塘、杨屋、颜屋、下海(虎)山、底下埔(大沙)、金桔岭、新塘、鸡翅岭、大磡、龙骨坑(龙古坑附近,大塘朗以西600米已散)、矮岭冚、李田莆(水朗侧,已散)。
清代时为五属管辖:即捕厅、戒厅、京山司、中堂司、缺口司。此时,大岭山镇属缺口司所辖。当时的村落有:大塘朗、鸡翅岭、新塘、下虎山、大沙圩、底下埔、景山、金桔、并坑、园岭、湴龙、矮岭冚、大片尾、瓮窑、杨屋、颜屋、西塘水浸朗、大塘、连塘圩、乌朗庄、叶山,飞鹅围、牛牯岭、髻岭、畔山、髻岭更寮、连平圩、细高田、大高田、莲塘、洞村,龙岗、龙山、龙光、百花洞、大横村(上、下村)、大环仔、太公岭、梅林。
清代道光20年(1840年),大岭山地区的建制与清代同。
建国前(1912年-1949年),东莞县属粤海道,后属中区绥靖委员会公署。
1934年,大岭山镇地属第七区,(包括附城、篁村、寮步一部分及大岭山全部地域)。村落有:大松朗、矮岭冚、大塘、水浸朗、鸡翅岭、马蹄岗、新塘、太公岭、百花洞、梅林、连平段、大片尾、坑尾、三家村、元岭及金桔农场、底下埔兆丰农场、月山农场、沙井岭农场。
1946年,大岭山镇地属第三区。包括金桔乡(由大沙、金桔、犀牛陂等小乡在当年8月并入)、濂平乡(由连平和厚街的环治、篁村的杨西等小乡并入)、怀德乡之大塘、水朗两村。
1948年至1949年,大岭山镇包括第一区的濂平乡、第三区的金桔乡,第五区的怀德乡一部分,其中濂平乡包括:第六保的新飞鹅。第七保(大石板、连平圩、髻岭、上高田、下高田)。第八保(大湾、新屋场、畔山)。第九保(大王岭、油古岭、瓮窑)。金桔乡包括:金桔岭的第一保、第二保、第三保(含并朗村)。第四保(含下虎山、梅林叶屋、月山)。第五保(大片尾)。第六、七保(矮岭冚)。第八、九保(马蹄岗)。第十、十一保(新塘)。第十二保(大塘朗、大坑)。第十三保(上底、福田)。第十四保、第十五保(浮竹山)。第十六保(小坑)。第十七保(长坑)。第十八保(黄公坑、甘屋村、连塘头、水车岭、坑尾、小洞)。第十九保(元岭)。第二十保(宝陂)。第二十一、二十二保(犀牛陂)。第二十三保(杨屋村)。第二十四保(杨屋、水围、颜屋、坑尾)。第二十五保(杨屋)。第二十六保(鸡翅岭)。第二十七保(大沙、景山)。第二十八保(大沙圩、桥头、长镇岭、龙山、龙岗、黄沙坑)。第二十九保(太公岭、梅林、邝屋)。第三十保(百花洞)怀德乡的第十二、第三、第十四保(大塘)。第十五保(水朗)。
建国后,1950年上半年,区乡调整后,大岭山境内划为二区。包括:犀杨乡(杨屋、颜屋、犀牛陂、宝陂、大磡)。塘朗乡(大塘、水朗)。金马乡(金桔、新塘、马蹄岗、叶山、下虎山)。大沙乡(景山、大塘朗、鸡翅岭、元岭、龙山、太公岭、矮岭冚、大片尾、龙江)。连平乡(大王岭、上油古岭、下油古岭、瓮窑、百花洞、大湾、梅林、大石板、连平圩、新屋场、畔山、髻岭、上高田、下高田、旧飞鹅、新飞鹅)。
1952年8月,土改期间,区乡变化调整后,大岭山镇境内仍为二区。包括:金桔、马蹄岗、塘朗、矮岭冚、杨屋、连平等乡。
1953年1-3月间,东莞县划分为15个区后,大岭山镇内撤销二区建立三区。包括马蹄岗、金桔、连平、矮岭冚。一小部分为九区。包括塘朗、杨屋。
1953年5月,土改复查后,区乡调整,大岭山镇内,大部分属三区辖,小部分属十区辖。三区包括矮岭冚乡(龙江、龙山、太公岭)。马蹄岗乡(马蹄岗、新塘、元岭、大塘朗、大坑)。金桔乡(金桔、景山、下虎山、鸡翅岭)。连平乡(连平、大石板、百花洞、上油古、下油古、大王岭、旧飞鹅、髻岭、梅林、下高田、上高田、大环、新飞鹅、大片尾、新屋场、畔山、瓮窑)。十区有杨屋乡(杨屋、石岭仔、鱼岭、颜屋、水界岭、草塘、长山英、坑尾、官陂)。塘朗乡(大塘、水朗)。
1954年7月1日,区乡变化,将原来十区的杨屋、塘朗两乡,再划入三区。
1957年12月26日,大岭山镇仍为第三区(寮步区)所辖。在东莞县分为37个大乡时,大岭山区境内并为金桔大乡。包括杨屋、塘朗、矮岭冚、金桔、马蹄岗、连平、犀牛陂等小乡。
1958年3月28日,金桔大乡改为大沙大乡。
1958年9月20日,大沙大乡并入寮步大乡,10月1日,成立寮步人民公社。此时大岭山境内有:连塘营(大塘、水朗、杨屋、颜屋),大岭营(大岭、矮岭冚、大片尾、百花洞),大沙营(大沙、金桔、鸡翅岭),岭东营(连平、旧飞鹅、梅林、太公岭、大环、大地),骏马营(马蹄岗、大塘朗、新塘),上游营(大岭山农场、元岭)。
1961年6月21日,由寮步人民公社析出大岭山人民公社。包括:大塘朗、马蹄岗、新塘、金桔、鸡翅岭、大沙、连平(含旧飞鹅)、梅林、大环、百花洞、太公岭、大片尾、矮岭冚、大岭、水朗、大塘、杨屋(含颜屋)、农场(含元岭)、下高田等19个大队。
1964年7月1日,在原来19个大队的基础上,分为21个大队,元岭从农场分出来,颜屋从杨屋分出来。
1968年11月,大岭山公社将原来21个大队调整为14个大队。包括:大塘朗、马蹄岗、新塘、金桔、大沙(含鸡翅岭)、、农场、元岭、向东(即矮岭冚、含大片尾、月山)、大岭、大地(含百花洞、大地、太公岭、梅林、大环)、连平(含旧飞鹅)、杨屋(含颜屋)、大塘、水朗。
1979年大岭山公社将14个大队又调整为22个大队及一个圩镇居民委员会。即大塘朗、马蹄岗、新塘、元岭、金桔、大沙(含龙山、下虎山)、鸡翅岭、连平、梅林、大环、百花洞、太公岭(含龙岗)、大片尾、矮岭冚(含月山)、大岭、水朗、大塘、杨屋、颜屋、农场、旧飞鹅、下高田(大地)和圩镇居民委员会(含龙岗村)。
1983年11月撤社建区,大岭山公社改称为大岭山区,设区公所。1984年5月,大队改为乡,成立乡人民*。圩镇居民委员会(含龙岗村)改称为“大岭山镇人民*”(乡级)。
1986年11月,撤区建镇,成立大岭山镇人民*,将原来23个乡镇级人民*改称为22个管理区及大岭山圩镇居民委员会。
1999年6月,撤区(管理区)设村(民委员会),将22个农村管理区改称为村民委员会,即大塘朗、马蹄岗、新塘、元岭、金桔、大沙、鸡翅岭、连平、梅林、大环、百花洞、太公岭、大片美、矮岭冚、大岭、水朗、大塘、杨屋、颜屋、农场、旧飞鹅、下高田(大地)村民委员会,大岭山圩镇居民管理区称为大岭山圩镇居民委员会,与村同级。
2004年7月开始,大岭山镇进行了农村*改革,实行农村股份制,撤村改社区,至2005年底,成立了农场社区、大岭山社区两个社区,其余21个村民委员会将逐步改制为社区。
4、地理位置
大岭山镇
大岭山镇,位于东莞市的中南部,境内有雄伟壮观,景色宜人的大岭山,故名。
南部分别与深圳市的罗田村和本市的长安镇接址,距深圳市区75公里;西南与虎门镇相连,距虎门港25公里;西至西北分别与厚街镇、南城区(篁村)、东城区(附城)相接,距东莞市中心18公里,距广州市85公里。北到东北与寮步镇相连,距石龙镇27公里;东至东南与大朗镇相邻,距常平(东莞东站)28公里。靠近珠江口东岸,处于广州市和深圳市经济走廊中间,庇邻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地理座标分别是:北纬22°51′——22°57′;东经113°46′——113°52′之间地域。总面积95平方公里。
5、气候水文
大岭山镇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气候。靠近南海沿岸,珠江口以东,受季候风影响,最高温度33℃,最低温度3-4℃,偶有霜冻和冰冻。平均温度22℃。月平均温度22℃以上的有7个月(4-10月),其中7-8月平均在28℃以上。无霜期350天以上。年日照时间200天以上。近10年来,气温逐渐升高,夏天最高气温记录有37-38℃,甚至40℃。
6、经济发展
大岭山是珠三角地区外商投资的热点镇区,拥有科技工业园、湖畔工业园、家具工业园、兴昂鞋城等多个工业园区,全镇各类外资企业600多家,形成了以家具、印刷、电子三大产业为支柱,五金、塑胶、皮革、制鞋、化工齐头并进的多元化工业群体,拥有阿克苏诺贝尔、富士施乐、丰田、飞利浦、丽利涂料等5家世界500强企业。同时,在新形势下,大岭山具备突出的区域优势、交通优势和生态优势,商贸业、旅游业、物流业和房地产业潜力蓄势待发,大岭山人民正全力奏响时代强音!
大岭山是名副其实的家具王国,有着东南亚最庞大的家具企业群体,最先进的家具生产设备、最完善的配套产业、最强大的家具出口能力和众多最知名的家具品牌,目前拥有上规模、上档次的家具企业200多家,其中上市公司、超亿元的家具投资企业30多家。2005年全镇家具出口总额超过18亿元,连续11年出口值位居全国乡镇第一位。2004年10月8日大岭山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家具协会分别授予“中国家具出口重镇”和“中国家具出口第一镇”的称号。2007年7月3日,大岭山镇又通过了中国家具协会的审核,蝉联"中国家具出口第一镇"的荣誉称号.
2007年,全镇完成生产总值83.0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工农业总产值195.5亿元,增长20.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87.7亿元,增长16.8%;外资经济总产值161.0亿元,增长16.6%;民营经济总产值26.2亿元,增长18.8%。外贸出口(不含转厂部分)18.8亿美元,增长23.9%;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3.0亿元,增长5.1%;各项税收总额9.4亿元,增长26.7%;镇区本级可支配财政收入6.0亿元,增长39.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6亿元,增长32.4%;各项银行存款余额69.2亿元,增长4.7%。在全镇经济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农村的经济发展得到进一步改善。截至2007年底,全镇村组两级总资产25.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0%;净资产21.3亿元,增长8.7%;总收入3.6亿元,增长13.9%;纯收入2.4亿元,增长11.3%;农村人均纯收入11555元,增长10.1%。
7、交通运输
大岭山地处经济活跃的珠三角黄金腹地,位于东莞“三位一体”大市区的中心,毗邻香港、澳门,地理位置优越。新107国道、石大路、厚大路、连马路贯通全镇;广深珠高速、莞深高速、常虎高速、龙大高速度均在镇内(旁)设有出口;跟常平火车站、虎门港、宝安机场、白云机场也只是40分钟内的路程;即将兴建的城市轻轨、环莞快速干线也将通过大岭山。大岭山作为东莞中南部交通枢纽的地位日益明显。
8、地方文化
客家文化
我镇大约在明末后有客家人迁出,现有人口1万3千多人,主要分布在大王岭,连平、大环、大地、旧飞鹅、农场等村,客家文化以客家山歌为主要代表,我镇目前客家村中仍有山歌流传,我镇客家籍老*李干鸿曾出版过《大岭山情歌》的书籍,主要介绍大岭山的客家山歌,并创作《石壁种姜屈了芽》《兰花吹来这边香》、《荔枝催蕊满球红》等三例客家小调。
2010年9月成立了大岭山客家山歌协会,协会共有成员30多人,协会每个星期至少两个晚上,在连平村计岭广场进行客家山歌对唱活动,吸引了广大群众的参与。由山雨、莫一军、申明鹤创作的客家山歌《山里来的妹子》获得了第二届“八省优秀客家山歌邀请赛”银奖。
9、附近景点
同沙生态公园
同沙生态公园
同沙生态公园位于东城区南部107国道旁,规划占地面积为40.2平方公里,计划分四期发展,规划建设内容包括湿地公园、青少年活动中心、珍贵植物保护区、度假村、植物园水上游览区、露营区等。
同沙生态公园内,山林30多平方公里,水面562.47公顷。其北侧为主城区,西北为新城市中心区,南侧为大岭山镇和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根据城市新区、同沙生态公园和松山湖“三位一体”城市布局,同沙生态公园和黄旗山城市公园将共同成为东莞大城市中心区的“绿肺”。飞鹅岭与黄公山、五凤楼为生态公园最高峰,有“一览众山小”的气概,三山山势各有不同,环抱同沙水库,碧水绕山、山高林密、峰峦叠嶂;山中绿意嫣然的各种果园,树影婆娑,果实飘香;同沙水库绿荫环绕,湖面平静如镜,优美水湾连绵不断,湖心小岛景色迷人,有如世外桃源;滨湖路曲径通幽,两旁竹影摇曳,风起竹涛涌;峰峦绿树倒影湖底,波光烟雨青翠流荡,湖光山色相映生辉,组成了一幅少有的人间仙境。根据规划,生态公园内还有水上摩托艇、水上降落伞、跑马场等游乐设施,是旅游、休闲、娱乐、度假的绝好去处。
马山仙境
马山仙境,位于大岭山镇境内,山形像坐猿,双手抱膝,面向罗浮,确是一处“风水宝地”。境内古树修竹,清泉小溪,石阶曲经,亭台碑碣,仿若仙境,马山庙缥缈半山绿荫丛中,给人以深远的意境。
相传宋代道人崔羽,号称紫霞道人,游罗浮山至此讲经。遂留下《紫霞泉》等诸多美丽的传说。此山多景点,有龙床、龙岩古流、鱼跃龙门、金牛推磨、抱郎树、紫霞泉、听泉洞等。风光秀丽,古木参天,流水潺响,鸟鸣清脆,山中榕树以数量多、树龄长而让人叹为观止,还有杨桃、橄榄、龙眼、甘豆等水果,更有野菊花、春花、水蓊花、山稔花、黄果花,真可谓四时叶常绿,长年花飘香。该山东有“羊仔坑”,西则有“山猪棚山”,一入夜就见有荧闪烁,人走进山去荧光就不见了,故古语称此为“东山灯火西山照”,实为一奇特景象。
东莞东岳庙
东岳庙,位于茶山镇象岭南丽,建于元明初,庙坐北朝南,占地1000平方米,供祀的是东岳大帝众神体系。
全庙由中路正院和东、西道院三个部分组成,正面有大门、香亭、正殿,两侧对翼,有御马亭、虎殿及配殿。殿宇堂屋376间,是道教正一派在华北地区的最大的庙宇。整个庙宇气势恢弘,建筑精良。
10、地方特产
莞草
莞草是禾秆草,便是成熟禾稼收获脱谷后的茎秆,无食用价值。广州方言有:“禾秆冚珍珠”之说,意思是以毫不值钱的稻草掩盖贵重珍珠,寓意有钱人不显富,外表看不出。确实,不要说金银珠宝,就是相对于普通食用品而言,禾秆草都是属于廉物乃至贱物的。但禾秆草却并非废物,相反,以价值最低而用途最广而论,禾秆草甚至超过老姜、陈皮。关于禾秆草,广州方言还有一句是:“识佢就系宝,吴识佢就系草”(“认识它就是宝,不认识它就是草”)明言禾秆草(也泛指药草)所谓“贱”或“宝”的价值判断全赖于观者有否足够的学识和经验。
事实上,禾秆草的用途非常广泛,涵盖衣食住行:如可作燃料,不像北方林丰,珠三角水网纵横,林木很少,非独舍外炙烤狗肉,乡人煲水、煮饭、炒菜等样样都很倚赖燃烧禾秆草;又可作肥料,翻耕时,农人将上次收割所剩禾秆草头翻至泥下,沤罨后就是很好的有机肥,而禾秆草作燃料所剩余灰又成农人常用的富钾无机肥——草木灰;还能作救急饲料,冬季缺少鲜草,用禾秆草配合甘蔗尾作饲料能让耕牛安度寒冬;也能作席垫御寒,寒冬中,缺衣少被的人家会在席下先垫上用禾秆草编织的禾秆毡再睡,便会温暖许多;甚至建屋,乡人将混和泥浆的禾秆草把挂在搭好的竹架上,层层叠高成墙,各墙上亦架有竹架,再以竹篾压实的禾秆草铺设其上作顶便成屋,虽不若砖房耐久,但也能遮风挡雨;铸造时常将禾秆草煅灰覆于炽热的金属熔浆上,可免热溅伤人;糯稻的禾秆草还能入药,主治虚汗、盗汗、多汗症,也治丝虫病、传染性肝炎,《本草纲目》也载有用糯稻秆、根治消渴饮水、喉痹肿痛、下血成痔、汤火伤的药方;更有造纸、织草鞋、搓草绳、作包装防碰填充料等等妙用。即使在塑料充斥的今天,你在广州街市还能见到有些“固执”的菜农依然用禾秆草来捆售蔬菜,或不时髦但绝对经济环保。
松糕
松糕
年二十五炊松糕,祈求来年高升。松糕亦用糯米粉做,将糖粉和入糯粉中,栖入松糕格内。到一半时,放人花生米碎与糖粉。然后再栖满糯粉,蒸熟。新鲜时松软香甜,美味可口。
中堂槎滘鱼丝面
中堂槎滘鱼丝面由鱼肉团压薄成片后,切成约十公分的面条状、放进清开水中煮1-2分钟捞起,另配好冬菇丝、韭黄、葱花等,加上用鳞鱼、鸡话猪骨头熬成的汤即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