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金史

科普小知识2022-05-12 11:26:03
...

《金史》撰成于元代,是反映女真族所建金朝的兴衰始末的重要史籍。本词条对金史的历次编撰过程进行了介绍,并列出了《金史》的详细目录,最后,词条对各学者对《金史》的评价做了总结和归纳。

书名:金史

作者:脱脱

类别:历史

时间:元朝

地位:二十四史之一

内容:记载了金朝始末

1、简介

《金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撰成于元代,全书一百三十五卷,其中本纪十九卷,志三十九卷,表四卷,列传七十三卷,是反映女真族所建金朝的兴衰始末的重要史籍。


中华书局金史封面

《金史》是元修三史之一,最早议修于元世祖中统二年(公元1261年),以后在至元元年、十六年,以及仁宗朝、文宗朝都分别议论过修史的事,都因义例难定未付诸实行,直到元顺帝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才决定“各与正统”,《辽》、《金》、《宋》三史分别撰修。翌年(1344年)十一月,《金史》告成,前后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元朝脱脱等主持编修的《金史》,是宋、辽、金三史中编撰得最好的一部,具体参加修纂的有沙剌班、王理、伯颜、赵时敏、费著、商企翁,铁木尔塔识、张起岩、欧阳玄、王沂、杨宗瑞等,其中欧阳玄的贡献最为突出,他制订《金史》撰修的发凡举例,书中的论、赞、表、奏皆他属笔。从元顺帝至正三年(1343年)三月开始编撰,至第二年十一月成书。全书共一百三十五卷,其中有本纪十九卷,志三十九卷,表四卷,列传七十三卷。记载了上起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出生(1068年),下至金哀宗天兴三年(1234年)蒙古灭金,共166年的历史。历代对《金史》的评价很高,认为它不仅超过了《宋史》、《辽史》,也比《元史》高出一筹。

2、目录

1本纪

2志

3表

4列传

本纪

卷1本纪第1: 世纪

卷2本纪第2: 太祖(完颜旻)

卷3本纪第3: 太宗(完颜晟)

卷4本纪第4: 熙宗(完颜亶)

卷5本纪第5: 海陵(完颜亮)

卷6本纪第6: 世宗上(完颜雍)

卷7本纪第7: 世宗中

卷8本纪第8: 世宗下

卷9本纪第9: 章宗一(完颜璟)

卷10 本纪第10:章宗二

卷11 本纪第11:章宗三

卷12 本纪第12:章宗四

卷13 本纪第13:卫绍王(完颜永济)

卷14 本纪第14:宣宗上(完颜珣)

卷15 本纪第15:宣宗中

卷16 本纪第16:宣宗下

卷17 本纪第17:哀宗上(完颜守绪)

卷18 本纪第18:哀宗下

卷19 本纪第19:世纪补景宣帝完颜宗峻睿宗完颜宗尧显宗完颜允恭

卷20 志第1: 天文日薄食煇珥云气月五星淩犯及星变

卷21 志第2: 历上步气朔第一步卦候第二步日躔第三

卷22 志第3: 历下步月离第五步交会第六步五星第七

卷23 志第4:五行

卷24 志第5: 地理上上京路咸平路东京路北京路西京路中都路

卷25 志第6: 地理中南京路河北东路河北西路山东东路山东西路

卷26 志第7: 地理下大名府路河东北路河东南路京兆府路凤翔路鄜延路庆原路临洮路

卷27 志第8:河渠黄河漕渠卢沟河滹沱河漳河

卷28 志第9: 礼一郊

卷29 志第10:礼二方丘仪朝日夕月仪高禖

卷30 志第11:礼三宗庙禘袷朝享、时享仪

卷31 志第12:礼四奏告仪皇帝恭谢仪皇后恭谢仪皇太子恭谢仪荐新功臣配享宝玉杂仪

卷32 志第13:礼五上尊諡

卷33 志第14:礼六原庙朝谒仪朝拜仪别庙

卷34 志第15:礼七*风雨雷师岳镇海渎

卷35 志第16:礼八宣圣庙武成王庙诸前代帝王诸神杂祠·长白山诸神杂祠·大房山诸神杂祠·混同江诸神杂祠·嘉廕侯诸神杂祠·泸沟河神诸神杂祠·昭应顺济圣後诸神杂祠·镇安公诸神杂祠·瑞圣公诸神杂祠·贞献郡王庙祈禜拜天该国拜仪

卷36 志第17:礼九国初即位仪受尊号仪元日圣诞上寿仪朝参常朝仪肆赦仪臣下拜赦诏仪

卷37 志第18:礼十册皇后仪奉册皇太后仪册皇太子仪正旦生日皇太子受贺仪皇太子与百官相见仪

卷38 志第19:礼十一外国使入见仪曲宴仪朝辞仪新定夏使仪注

卷39 志第20:乐上雅乐散乐鼓吹乐本朝乐曲

卷40 志第21:乐下宗庙乐歌殿庭乐歌鼓吹导引曲、采茨曲

卷41 志第22:仪衞上常朝仪卫内外立仗、常行仪卫行仗法驾黄麾仗

卷42 志第23:仪衞下大驾卤簿皇太后皇后卤簿皇太子卤簿亲王傔从诸妃嫔导从百官仪从

卷43 志第24:舆服上天子车辂、皇后妃嫔车辇、皇太子车制、王公以下车制及鞍勒饰舆服中天子衮冕视朝之服皇后冠服皇太子冠服宗室及外戚并一品命妇臣下朝服祭服公服舆服下衣服通制

卷44 志第25:兵兵制禁军之制养兵之法

卷45 志第26:刑

卷46 志第27:食货一户口通检推排

卷47 志第28:食货二田制租赋牛头税

卷48 志第29:食货三钱币

卷49 志第30:食货四盐酒醋税茶诸征商金银之税

卷50 志第31:食货五榷场和籴常平仓水田区田之法入粟鬻度牒

卷51 志第32:选举一进士诸科律科经童科制举武举试学士院官司天、医学试科

卷52 志第33:选举二文武选

卷53 志第34:选举三右职吏员杂选

卷54 志第35:选举四部选省选廉察荐举功酬亏永

卷55 志第36:百官一三师三公尚书省六部都元帅府枢密院大宗*御史台宣抚司劝农使司司农司三司国史院翰林学士院审官院太常寺

卷56 志第37:百官二殿前都点检司宣徽院秘书监国子监太府监少府监军器监都水监谏院大理寺弘文院登闻鼓院登闻检院记注院集贤院益政院武*都指挥使司卫尉司户礼兵刑工部所辖诸司三路检察及外路仓库牧圉等职

卷57 志第38:百官三内命妇宫人女职东宫官属亲王府属太后两宫官属大兴府诸京留守司诸京城宫苑提举等职按察司诸路总管府、诸府、诸节镇、防御、刺史、县镇等职诸转运泉谷等职诸府镇兵马等职诸猛安部族及群牧等职

卷58 志第39:百官四符制印制铁券官诰百官俸给

卷59 表第1: 宗室表

卷60 表第2: 交聘表上

卷61 表第3: 交聘表中

卷62 表第4: 交聘表下

列传

卷63 列传第1:◎后妃上○始祖明懿皇后德帝思皇后安帝节皇后献祖恭靖皇后昭祖威顺皇后景祖昭肃皇后世祖翼简皇后肃宗靖宣皇后穆宗贞惠皇后康宗敬僖皇后太祖圣穆皇后太祖光懿皇后太祖钦宪皇后太祖宣献皇后太祖崇妃萧氏太宗钦仁皇后熙宗悼平皇后海陵嫡母徒单氏海陵母大氏海陵后徒单氏(海陵诸嬖附)

卷64 列传第2:◎后妃下○睿宗钦慈皇后睿宗贞懿皇后世宗昭德皇后世宗元妃张氏世宗元妃李氏显宗孝懿皇后章宗昭圣皇后章宗钦怀皇后章宗元妃李氏卫绍王后徒单氏宣宗皇后王氏宣宗明惠皇后哀宗徒单皇后

卷67 列传第5:石显桓赧(弟散达)乌春(温敦蒲刺附)腊醅(弟麻产)钝恩留可阿疏奚王回离保

卷68 列传第6:欢都(子谋演)完颜冶诃(子阿鲁补)骨赧讹古乃蒲查

卷75 列传第13:卢彦伦(子卢玑孙卢亨嗣)毛子廉李三锡孔敬宗李师夔沈璋左企弓虞仲文(曹勇义康公弼附)左泌(弟左渊侄左光庆)

卷80 列传第18:熙宗二子(完颜济安、完颜道济)斜卯阿里突合速乌延蒲卢浑赤盏晖大抃(本名挞不野)大磐(本名蒲速越)阿离补(子完颜方)

卷81 列传第19:鹘谋琶迪姑迭阿徒罕夹谷谢奴阿勒根没都鲁黄掴敌古本蒲察胡盏夹谷吾里补王伯龙高彪温迪罕蒲里特伯德特离补耶律怀义萧王家奴田颢赵隇

卷83 列传第21:张通古张浩张汝霖张玄素张汝弼耶律安礼纳合椿年祁宰

卷85 列传第23:◎世宗诸子○完颜永中完颜永蹈完颜永功(子完颜璹)完颜永德完颜永成完颜永升

卷86 列传第24:李石(子李献可)完颜福寿独吉义乌延蒲离黑乌延蒲辖奴乌延查剌李师雄尼庞古钞兀孛术鲁定方夹谷胡剌蒲察斡论夹谷查剌

卷89 列传第27:苏保衡翟永固魏子平孟浩(田珏附)梁肃移剌綎移剌子敬

卷90 列传第28:赵元移剌道(本名按)高德基马讽完颜兀不喝刘徽柔贾少冲(子贾益)移剌斡里朵阿勒根彦忠张九思高衎杨邦基丁暐仁

卷91 列传第29:完颜撒改庞迪温迪罕移室懑完颜神土懑移剌成石抹卞杨仲武蒲察世杰(本名阿撒)萧怀忠移剌按答孛术鲁阿鲁罕赵兴祥石抹荣敬嗣晖

卷92 列传第30:毛硕李上达曹望之大怀贞卢孝俭卢庸李偲徒单克宁(本名习显)

卷93 列传第31:显宗诸子章宗诸子卫绍王子宣宗三子独吉思忠承裕仆散揆抹捻史乂搭宗浩

卷95 列传第33:移剌履张万公蒲察通粘割斡特剌程辉刘玮董师中王蔚马惠迪马琪杨伯通尼庞古鉴

卷96 列传第34:黄久约李晏李仲略李愈王贲许安仁梁襄路伯达

卷97 列传第35:裴满亨斡勒忠张大节(子张岩叟)张亨韩锡邓俨巨构贺扬庭阎公贞焦旭刘仲洙李完马百禄杨伯珫刘玑(兄珫)康元弼移剌益

卷100 列传第38:孟铸宗端修完颜闾山路铎完颜伯嘉术虎筠寿张炜高竑李复亨

卷102 列传第40:仆散安贞田琢完颜弼蒙古纲必兰阿鲁带

卷103 列传第41:完颜仲元完颜阿邻完颜霆乌古论长寿完颜佐石抹仲温乌古论礼蒲察阿里奥屯襄完颜蒲剌都夹谷石里哥术甲臣嘉纥石烈桓端完颜阿里不孙完颜铁哥纳兰胡鲁剌

卷104 列传第42:纳坦谋嘉邹谷高霖孟奎乌林答与郭俣温迪罕达王扩移剌福僧奥屯忠孝蒲察思忠纥石烈胡失门完颜宇斡勒合打蒲察移剌都

卷105 列传第43:程寀任熊祥孔璠(子孔拯)范拱张用直刘枢王翛杨伯雄(兄伯渊)萧贡温迪罕缔达张翰任天宠

卷108 列传第46:胥鼎侯挚把胡鲁师安名

卷109 列传第47:完颜素兰陈规许古

卷110 列传第48:杨云翼赵秉文韩玉冯璧李献甫雷渊程震

卷111 列传第49:古里甲石伦内族讹可撒合辇强伸乌林答胡土内族思烈纥石烈牙吾塔

卷112 列传第50:完颜合达移剌蒲阿

卷113 列传第51:完颜赛不完颜白撒(一名承裔)赤盏合喜

卷114 列传第52:白华斜卯爱实(合周附)石抹世勣

卷115 列传第53:完颜奴申崔立聂天骥赤盏尉忻

卷116 列传第54:徒单兀典石盏女鲁欢蒲察官奴内族承立(一名庆山奴)

卷117 列传第55:徒单益都粘哥荆山(刘均附)王宾(王进等附)国用安时青

卷118 列传第56:苗道润王福移剌众家奴武仙张甫靖安民郭文振胡天作张开燕宁

卷119 列传第57:粘葛奴申(刘天起附)完颜娄室乌古论镐张天纲完颜仲德

卷120 列传第58:◎世戚○石家奴裴满达忽睹徒单恭乌古论蒲鲁虎唐括德温乌古论粘没曷蒲察阿虎迭乌林答晖蒲察鼎寿徒单思忠徒单绎乌林答复乌古论元忠(子谊)唐括贡乌林答琳徒单公弼徒单铭徒单四喜

卷121 列传第59:◎忠义一○胡沙补特虎仆忽得粘割韩奴曹珪温迪罕蒲睹讹里也纳兰绰赤魏全鄯阳夹谷守中石抹元毅伯德梅和尚乌古孙兀屯高守约和速嘉安礼王维翰移剌古与涅宋扆乌古论荣祖乌古论仲温九住李演刘德基王毅王晦齐鹰扬术甲法心高锡

卷122 列传第60:◎忠义二○吴僧哥乌古论德升张顺马骧伯德窊哥奥屯丑和尚从坦孛术鲁福寿吴邦杰纳合蒲剌都女奚烈斡出时茂先温迪罕老儿梁持胜贾邦献移剌阿里合完颜六斤纥石烈鹤寿蒲察娄室女奚烈资禄赵益侯小叔王佐黄掴九住乌林答乞住陀满斜烈尼庞古蒲鲁虎兀颜畏可兀颜讹出虎粘割贞

卷123 列传第61:◎忠义三○徒单航完颜陈和尚杨沃衍乌古论黑汉陀满胡土门姬汝作爱申(马肩龙附)禹显

卷124 列传第62:◎忠义四○马庆祥商衡术甲脱鲁灰杨达夫冯延登乌古孙仲端乌古孙奴申蒲察琦蔡八儿温敦昌孙完颜绛山毕资伦郭虾蟆

卷125 列传第63:◎文艺上○韩昉蔡松年(子圭)吴激马定国任询赵可郭长倩萧永祺胡砺王竞杨伯仁郑子聃党怀英

卷127 列传第65:◎孝友○温迪罕斡鲁补陈颜刘瑜孟兴王震刘政◎隐逸褚承亮王去非赵质杜时升郝天挺薛继元高仲振张潜王汝梅宋可辛愿王予可

卷128 列传第66:◎循吏○卢克忠牛德昌范承吉王政张奕李瞻刘敏行傅慎微刘焕高昌福孙德渊赵鉴蒲察郑留女奚烈守愚石抹元张彀赵重福武都纥石烈德张特立王浩

卷130 列传第68:◎列女○阿邻妻李宝信妻韩庆民妻雷妇师氏康住住李文妻李英妻相琪妻阿鲁真撒合辇妻许古妻冯妙真蒲察氏乌古论氏素兰妻忙哥妻尹氏白氏聂孝女仲德妻宝符李氏(张凤奴附)

卷131 列传第69:◎宦者○梁珫宋珪(潘守恒附)◎方伎刘完素从正庆嗣天锡张元素马贵中武祯子亢李懋胡德新

卷134 列传第72:◎外国上○西夏

卷135 列传第73:◎外国下○高丽金国语解官称人事物象物类姓氏

注:金世宗想到金太祖、金太宗创业艰难,因此选取当时有重大功勋的大臣二十一人,图像于衍庆宫,以示纪念和激励后人,因此这些人就被称为衍庆功臣。

衍庆功臣:辽王完颜杲,本名斜也;金源郡王完颜撒改;辽王完颜宗干,本名斡本;秦王完颜宗翰,本名粘罕;宋王完颜宗望,本名斡离不;梁王完颜宗弼,本名兀术;金源郡王完颜习不失,本作辞不失;金源郡王完颜斡鲁;金源郡王完颜希尹,本名谷神;金源郡王完颜娄室;楚王完颜宗雄,本名谋良虎;鲁王完颜阇母;金源郡王完颜银术可;隋国公完颜阿离合懑;金源郡王完颜忠,本名迪古乃;豫国公完颜昱,本名蒲家奴;金源郡王完颜杲,本名撒离喝;兖国公刘彦宗;特进完颜斡鲁古;齐国公韩企先;完颜习室,亦作习失。

金熙宗初年,由于皇帝完颜亶年幼,实际上就是傀儡皇帝,朝政大权控制在一些衍庆功臣手中,如宗干、宗翰、宗弼、希尹等,另如宗隽、挞懒(汉名完颜昌)、宗磐、宗辅、鹘懒等皆为金国初年名将,他们结成党派争权夺利。金熙宗上朝时通常沉默一言不发,心情郁闷,以致后来嗜酒如命精神崩溃,成为疯子皇帝。后来如宗翰、希尹、宗隽、挞懒、宗磐、鹘懒等皆因争权失败被杀。

《金史·列传第十八》还记载有太祖、太宗时伐辽灭宋的名将二十二人,封为亚次功臣。

亚次功臣:代国公欢都,金源郡王石土门,徐国公浑黜,郑国公谩都诃,濮国公石古乃,济国公蒲查,韩国公斜卯阿里,元帅左监军拔离速,鲁国公蒲察石家奴,银青光禄大夫蒙适,随国公活女,特进突合速,齐国公婆卢火,开府仪同三司乌延蒲卢浑,仪同三司阿鲁补,镇国上将军乌林答泰欲,太师领三省事勖,太傅大抃,大兴尹赤盏晖,金吾卫上将军耶律马五,骠骑卫上将军韩常并阿离补

3、评价

优点

历代对《金史》的评价很高,认为它不但超过了《宋史》、《辽史》,还比《元史》高出一筹。《金史》编得好,是由于原有的底本比较好,及金朝注重史书的编纂工作。

学者们一般认为,《金史》在二十四史中虽谈不上是上乘之作,不能与《史记》、《汉书》、《三国志》等比美。但是,在元末所修三史中却是最好的一部。清代史学家赵翼评论说:“《金史》叙事最详略,文笔亦极老洁,迥出宋、元二史之上。”(《廿二史札记》卷27)《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也说:“元人之于此书,经营已久,与宋、辽二史仓促成书者不一样,所以本书首尾完备、条例整齐、简约而无疏漏、周赡而不繁芜,在宋、辽、金三史之中,是最为完善的。”确实,与宋、辽二史相比,其优点是比较突出的。首先,在编纂体例和内容方面,便有许多超越前史的独特之处。如《金史》不但记载了金建国以后120年的历史,而且为了专门叙述金太祖先世的生平事迹,回顾了女真族建国前的历史,从而保存了女真族早期历史的珍贵材料,备受今人重视;在各《本纪》的末尾,设立了《世纪补》一篇,专门记述了几位未曾即位称帝,而被后代追认的几位皇帝的事迹,这在体例处理方面十分得体,为后代修史者所继承;此外,《金史》在最末尾专立《金国语解》一篇,用汉语标出了表现在官称、人事、物象、姓氏等等之中的女真语称谓,是参照释读《金史》及研究女真语言文字的重要资料;《金史》还根据具体需要,创立了《交聘表》,以编年体表格的方式记述了金朝与邻国(如宋、西夏、高丽)的和战及来往关系,形式新颖,内容清晰。


金史

其次,在史料剪裁及记述方面,处理也比较得体。对重要历史事件、人物一般记载比较详细,从而反映出其历史全貌,避免了像《宋史》那样详略失当、比例失调的现象。记述历史事实也比较客观审慎,因而,真实性是比较可靠的。特别是本书的表和志,使用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将金朝的典章制度比较系统、全面地记载下来。如《礼志》、《乐志》、《舆服志》、《食货志》、《选举志》、《百官志》等。

史料的积累

金朝是女真族建立的。女真的远祖可以追溯到商周时代的肃慎。唐代时称靺鞨。五代时,契丹称黑水靺鞨为女真。女真从始祖函普到乌雅束八代,尚无文字,那时自然谈不上史事的记载。到阿骨打建立金国以后,最初也无文字。阿骨打的侄儿、金大将完颜宗翰喜好访问女真老人,多得先人遗事。后来,女真统治者逐步吸取汉族文化,设立国史院,置监修国史等史官,开始编撰史书。金太宗天会六年(1128年),令完颜勖与耶律廸延掌国史。完颜勖等就把宗翰了解到的从始祖以下十帝的事,综合为三卷。金熙宗皇统八年(1148年),完颜勖等又进《太祖实录》二十卷。金世宗时,修《睿宗实录》。世宗让修史的人拿着修好的《睿宗实录》去请教老臣彀英,彀英为之更正了不少错误。所以金代的“实录”是比较详实的,从世祖函普起,到哀宗守绪,共十九代,大致都有记载。其中固然有一部分是追述的,不尽可靠,但都是金朝人追述的,比后世人的追述要真实些。金亡以后,“实录”均存于顺天的张万户(张柔)家。张曾任金经略使,后来投降蒙古,并为前驱,1233年,参加攻金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之役。城破后,张柔“于金帛一无所取,独入史馆,取《金实录》并秘府图书”。至元世祖中统二年(1261年),张柔把《金实录》献给朝廷。元世祖的谋士刘秉忠、王鹗等都曾先后请修《金史》。元英宗时,又修过一次《金史》。有了上述编撰的基础,到元顺帝时,自然有了丰富的史料,也能很快成书。

在这之前,金末文人元好问(裕之)曾想利用金实录撰修金史,未能实现。但所传中州集及壬辰杂编,保存了不少他蒐集的金史史料,这两部书也为修撰金史之所本。又,金末文人刘祁(京叔),目睹金的亡国,他从汴京辗转两千余里,回到故乡浑源以后,写了归潜志一书,记载了作者所熟悉的人和事,对了解金末文人及社会情况有极大参考价值。故元史馆的臣僚说:“刘京叔归潜志与元欲之壬辰杂编二书,虽微有异同,而金末丧乱之事犹有足徵者焉。”(金史卷一一五完颜奴申传)这些都为修金史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所以在元人修的三史之中,金史要算是较好的一部。

与辽相比,金代修史制度要完善得多。有记注院,掌修起居注;秘书监设有著作局,掌修日历;还有国史院,掌修实录和国史。其实录编修最为完备,太祖以下除卫绍王、金哀宗之外,均有实录;除此之外,还有记载金朝先世的《先朝实录》3卷;生前未称帝,死后追加尊号的世宗生父睿宗、章宗生父显宗也都有实录;此外还修有国史,包括皇帝本纪及功臣列传;金宣宗时,因害怕蒙古军的再次进犯,金由中都(今北京)迁往开封,这些历史文献也随之携至汴京。汴京被蒙古军攻克之后,当时依附于蒙古,并参与了攻汴战斗的汉族地主军阀张柔颇具远见,在其他蒙军将士争抢金帛财宝时,他却来到金史馆,将金朝实录及其他秘府图书运回了家中。这些图书文献在中统二年(1261年)被献之于朝廷。天兴三年(1234年)正月,蒙宋联军攻克蔡州,金朝灭亡了。元朝建立后,金朝遗老王鄂不但向元世祖忽必烈提出了修辽、金二史的建议,而且开始着手搜集、整理金代的历史资料。卫绍王朝没有实录,现在卫绍王本纪中的材料都是中统三年王鄂收集的;金朝迁蔡州之后,史书记载中断,也是因为王鄂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著有《汝南遗事》4卷,才得以将这一段亡国的历史始末记载下来。因而金代历史文献保存得比辽朝多而且完整,加上金朝其他文人也注意搜集金代史实,如金末文人刘祁著《归潜志》、诗人元好问著《壬辰杂编》(今已佚)等也保存了不少金代史实。可见元末修《金史》,既有实录、国史为根据,又有王鄂等人的搜集、补缀,还有刘祁、元好问等人的著作可直接资以参证,其所依据与《辽史》纂修时所据要丰富多了。加上这些资料又已经过不少人的加工整理,使编纂者易于着手,这与《宋史》撰写时面对一堆数量庞大、毫无整理的原始材料又不一样。于是《金史》比辽、宋二史高出一筹,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历次修《金史》,除依据张万户献上的实录外,还有就是金朝末年两位学者的著述,即刘祁的《归潜志》和元好问的《壬辰杂编》。金亡以后,元好问以编史为己任,听说《金实录》在张万户家,就向他表示,愿修金史,希望看到《金实录》,但没有如愿。不过,他没有灰心,并且说:“不可令一代之迹泯而不传。”于是就在家里著述,“凡金源君臣遗言往行,采摭所闻,有所得辄以寸纸细字为记录,至百余万言。”名之为“野史”,即《壬辰杂编》一书。刘祁的《归潜志》也是元代编写《金史》的主要史料之一。元好问和刘祁二人亲身经历了金末的丧乱之事,书中所论都是耳闻目睹,且二人文笔又好,所以《金史》中有关金末历史的记载,写得十分生动,使人读之历历如见。

正因为元末《金史》的成书经营很久,同《宋史》、《辽史》的仓促成书不同,所以有高下之分。《四库全书总目》中赞扬《金史》说:“首尾完密,条例整齐,约而不疏,瞻而不芜,在三史之中,独为最善。”这个评价是不错的。例如书中对金代战争的记述,既生动、又不冗繁。金代的战争比较多,如果一一铺叙,容易写得繁琐冗长。而《金史》中只是把每一件大事在一两个主事人的纪、传中详述,对其他事和人,只是在其他纪、传中从侧面加以补充。这样就能有纲有纪,条理井然。金建国前的抗辽战争的河店一战,是完颜阿骨打亲自率领攻打的,《金史》就在金太祖本纪里详述了此次战役。后来。金追获辽朝皇帝,又掳取宋朝皇帝,则在大将宗翰、宗望的传里记述了这两件事。

在编写体例上,《金史》也有创新。书中的本纪第一卷,不是从金太祖阿骨打开始,而是以《世纪》为开始,追述阿骨打以前十代的事迹,便于读者对女真先世在氏族部落时的社会情况有个大致的了解。本纪的最后一卷,又增加了《世纪补》,用以记述熙宗的父亲景宣帝、金世宗的父亲睿宗、金章宗的父亲显宗。这三人原来都是大臣,只是由于他们的儿子做了皇帝,不便列入诸臣传,所以又立《世记补》。这种体例,后来为《元史》、《明史》所效法。《金史》里还可以看到《交聘表》,这是用表格形式把金与宋、西夏、高丽等国和战,以及它们之间的往来诸事,一一记录下来,读起来一目了然。

《金史》以“实录”为依据,史料翔实可信。如在记述金与辽的往来和征战中,对金统治者所用的诈谋诡计等,都能如实地叙述;对金朝统治阶级的残暴、荒淫、互相倾轧,也能比较充分地揭露。

《金史》的志书内容比较详细,共有三十九卷,占全书的三分之一弱。其中的《河渠志》、《兵志》、《食货志》、《选举志》、《百官志》五种写得不错,能反映出金朝社会的基本特征。

当然,《金史》也有许多不足之处。有的重要人物没有列传,甚至无记载。如金初建策阿骨打称帝的渤海人杨朴,是阿骨打身边重要的谋臣,金建国之初,“诸事革创,朝仪制度,皆出其手”,这样重要的人物为什么在《金史》中只字未提呢?大约不会是疏漏,而是不愿把阿骨打称帝这件开创金朝基业的事,说成是渤海人的主意。有的重要事情没有记载,如天会十年(1132年)金立的伪齐迁都汴,十二年(1134年)金、伪齐合兵伐宋等,都是金国大事,《金史》中一概不书。此外,《金史》列传中的人名杂乱,一人多名或译名不一的现象很多。

百衲本影印的元至正刊本(其中八十卷是初刻,五十五卷是元朝后来的覆刻本),是现存金史最早的本子。

4、四库提要记载

《金史》·一百三十五卷(内府刊本)

元托克托等奉敕撰。凡《纪》十九卷、《志》三十九卷、《表》四卷、《列传》七十三卷。金人肇基东海,奄有中原。制度典章,彬彬为盛。徵文考献,具有所资。即如大金吊伐一录,自天辅七年交割燕云,及天会三年再举伐宋,五年废宋立楚,至康王南渡,所有国书、誓诰、册表、文状、指挥牒檄,以载於故府案牍者具有年月,得以编次成书。是自开国之初即已遗闻不坠。《文艺传》称元好问晚年以著作自任。以金源氏有天下,典章法制,几及汉、唐。国亡史作,己所当任。时《金国实录》在顺天张万户家,乃言於张,愿为撰述。既因有阻而止,乃构野史亭,著述其上。凡金源君臣遗言往行,采摭所闻,有所得,辄以片纸细字为记,录至百馀万言。纂修《金史》,多本其所著。又称刘祁撰《归潜志》,於金末之事多有足徵。是相承纂述,复不乏人。且考托克托等《进书表》,称张柔归《金史》於其前,王鹗辑金事於其后。是以纂修之命,见诸敷遗之谋,延祐申举而未遑,天历推行而弗竟。是元人之於此书,经营已久,与宋、辽二《史》取办仓卒者不同。故其首尾完密,条例整齐,约而不疏,赡而不芜,在三《史》之中,独为最善。如载《世纪》於卷首,而列景宣帝、睿宗、显宗於《世纪补》,则酌取《魏书》之例。《历志》则采赵知微之《大明历》,而兼考浑象之存亡。《礼志》则掇韩企先等之《大金集礼》,而兼及杂仪之品节。《河渠志》之详於二十五埽。《百官志》之首叙建国诸官。咸本本元元,具有条理。《食货志》则因物力之微,而叹其初法之不慎。《选举志》则因令史之正班,而推言仕进之末弊。《交聘表》则数宋人三失而惜其不知守险,不能自强。皆切中事机,意存殷鉴。卓然有良史之风。惟其《列传》之中,颇多疏舛。如杨朴佐太祖开基,见於《辽史》,而不为立传。晋王宗翰之上书乞免,见《北盟会编》。渖王宗弼之遗令处分,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皆有关国政,而本传不书。海陵之失德既见於《本纪》,而诸嬖之猥亵,复详述於《后妃传》。王伦以奉使被留,未尝受职,而传列於《郦琼》、《李成》之后。《张邦昌传》既云《宋史》有传,事具《宗翰》等传,而复引《本纪》之文,列於《刘豫》之前。皆乖体例。至昌本之南走,施宜生之泄谋,宇文虚中之谤讪,传闻异辞,皆未能核定。亦由於只据实录,未暇旁考诸书。然《宋史》载两国兵事,多采摭宋人所记,不免浮词。如采石之战,其时海陵士卒,闻大定改元,离心自溃。虞允文攘以为功,殊非事实。此书所载,独得其真。泰和以后诸臣传,尤能悉其情事。盖好问等得诸目睹,与传闻异词者殊也。卷三十三、卷七十六中有阙文,盖明代监版之脱误。今以内府所藏元版校补,仍为完帙云。清代研究《金史》成绩突出的,当推施国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