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乌托邦

科普小知识2022-12-21 19:10:38
...

在吉林市郊区的一片集体农用房里,住着一些智障、聋人、精神病患者以及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农民。他们在一起工作生活,形成了一个乌托邦一样的小世界。这是一群无名无姓之人。尽管在电影里我们知道他们叫杨哑巴,于哑巴,圆圆,凤霞或是其它什么名字或是代号。

中文名:乌托邦

其他译名:Utopia

导演:王逸人

国家地区:中国

片长:164分钟

1、剧情简介


在吉林市郊区的一片集体农用房里,住着一些智障、聋人、精神病患者以及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农民。他们在一起工作生活,形成了一个乌托邦一样的小世界。

这是一群无名无姓之人。尽管在电影里我们知道他们叫杨哑巴,于哑巴,圆圆,凤霞或是其它什么名字或是代号。

2、职员表

导演Director

王逸人

WangYiren

3、幕后花絮


电影放映前,导演很诚恳的说,电影比较长,希望大家给我个面子,看完再走。

还是决定好好写写这个片子,尽管这其中也仍然有抹不去的自相矛盾。

电影的内容一句话就可概括,一群残障人士和一些没有独立生活的农民在吉林市郊一所福利院的生活。在影像所呈现的这个自成一体的公社中,除了有一处导演的提问外,只有一次外部世界的显著介入。那是一群城市中学生来福利院与他们一起举行运动会,赛跑拔河,获胜者会有毛巾或是糖果作为奖品。福利院的人们穿着大红大绿的秧歌服而后又穿着这身行头坐车来到城里。有女记者采访福利社的一位农民,并夸赞他妻子穿着秧歌服年轻好看。回到福利院后,人们一起看电视新闻,镜头里出现几名公社成员,诉说自己的喜悦之情。看到自己出现在电视里,大家都哈哈大笑。电视上,每一个人出现时字幕打出的是同样的三个字“智障人”。

这一幕在我看来十分残忍。

4、制作发行

国家

中国

China

发行日期

2008年6月

5、影片评价


影片以整个福利院为拍摄对象,但侧重在几对夫妻身上。其中有一个智障的中年妇女(抱歉,我忘记了她的名字),不会说话,只能发出“啊啊”的声音。那种持续的歇斯底里的叫喊在我看来是近乎动物式的原始本能,是对福利院这群人的隐喻。他们摆脱(也是因为不能)所谓文明社会的繁文缛节和空洞仪式,以维持基本需要为目的,以一种本能生活着。事实上影片中有大量动物的镜头,大量人喂养动物的镜头,导演还细致的展现了一头母牛的分娩。

另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是福利院墙上贴着的*像和人们唱的几十年前的红色歌曲。它直接联系到人民公社,共产主义等等这些词,也许也是影片名字的由来之一吧。

如果我们把自己的主观情感投射在这群人身上,冠之以“乌托邦”之名,以这种理想化来抹杀创伤,那将是很令人遗憾的事。还好反讽的维度仍清晰可见,它为那个荒唐年代唱一曲并不哀伤的挽歌。

纪录片的魅力首先在于让你看到。但我也害怕对于边缘人群的拍摄与观看成为一种奇观的演示,同时也害怕过度的精英式的悲天悯人。导演很诚恳,他说我觉得我根本没有资格悲天悯人。

很多时候,我们其实不愿意看到《乌托邦》这样的电影,因为它揭开了一处隐秘却又鲜活的伤疤,它提醒着人的生命可以卑微至此,提醒着历史的断裂和联结。就像休眠的火山口,似乎是安全的,却又分明是个危险的黑洞。

于是在震惊和失语中保持着安全距离,这是这个时代戒不掉的犬儒主义,包括我自己,这是不是一种劣根性?

这个福利院究竟是不是乌托邦?在我看来这只是一种为了生存而结成的社群。乌托邦不曾也永不会存在。

但它对于生活其中的人究竟意味着什么,也许我们注定无从了解。

6、导演简介

王逸人,独立电影导演,男,吉林长春人。2002年参与创建“长春电影小组”,并首次拿起DV与人合作拍摄短片《啥意思?》,2003年独立拍摄短片《破五》,2004年3月至2005年7月拍摄制作长篇纪录电影《蝶变》,2007年6月独立拍摄制作实验短片《全民乱讲》,2006年至2008年拍摄长篇纪录电影《乌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