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吴发凤

科普小知识2021-11-09 12:44:50
...

吴发凤,原名家悦,字名介。海南省文昌公坡镇水北村人。琼剧艺术家,琼剧时装戏开拓者。于1946年10月7日,吴发凤因吃蟾蜍肉粥中毒而死,终年76岁。

1、人物介绍


吴发凤剧本

吴发凤(1870~1946),原名家悦,字名介。海南省文昌公坡镇水北村人。琼剧艺术家,琼剧时装戏开拓者。早年丧父,读过几年私塾,为生活所逼给邻居当挑货郎。后被货商弃于万州,沦为乞丐,为琼剧班主莫开吉收留。其演的《西厢记》、《卖胭脂》等剧大受欢迎,仅数年名噪全琼,与清末民初的莫发莺、大眼鸟等几名老旦齐名,20多岁即成为名伶。他的拿手戏有《西厢记》、《卖胭脂》、《紫金兰闯宫》、《又钉记》、《由天不由人》、《三江考才》。1945年9月,吴发凤一家归抵家乡文昌。他翻查离家前埋藏的手稿,成册的剧本、木刻版,大都霉烂,心情异常忧郁,心灵受到沉重打击。1946年10月7日,吴发凤因吃蟾蜍肉粥中毒而死,终年76岁。

2、人物生平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开始摆脱传统剧束缚,搜集民间佚事掌故,编纂提纲戏,深受班主和名伶器重,成为各大名班常聘的开戏“师爷”。

1919年,“五四”运动席卷全国,海口、府城、文昌、琼东等地青年纷纷组织起来,利用话剧形式宣传新思想,提倡新文化。

1928年,受聘于海口市一家电影院当海南话解说员,为编写琼剧剧本积累素材。

1929年至1937年10月,共编写68个剧本(其中时装戏58个)。

1939年,日军侵占海南,吴发风携带家眷8口到西营(今湛江市),以经营泥版印刷剧本为生。

1945年9月,吴发风一家归抵家乡文昌。他翻查离家前埋藏的手稿,成册的剧本、木刻版,大都霉烂,心情异常忧郁,心灵受到沉重打击。

1946年10月7日,吴发凤因吃蟾蜍肉粥中毒而死,终年76岁。

3、人物创新


吴发凤文明戏剧本《烟嫖赌败家》

吴发凤开创时装琼剧新局面从1892年至辛亥革命前这几年间,吴发凤写的剧本大多都是根据民间故事构成的提纲戏,虽然剧本突出了自发的旧*思想色彩,真正的转变始于1909年,林文英等人受孙中山指派,返琼组织同盟会琼崖支部,并同陈侠农、徐成章等人成立了励志社宣传辛亥革命。同年3月,吴发凤结识了林文英等励志社成员。林文英介绍了西方话剧舶来品传入日本所掀起的新文化运动的情况,使得吴发凤的创作思路开始拓宽。吴发凤开始尝试改革传统琼剧创作并积极用这些剧目宣传孙中山的革命主张。1910年,经徐成章介绍,吴发凤加入了同盟会。接触了进步思想的吴发凤,写出了《蔡锷出京》、《秋谨殉国》、《黄花岗祭夫》等一批在观众中反响强烈的新剧本。1914年,林文英因反对袁复辟遭杀害。视林文英为改革乡土戏剧的启蒙人的吴发凤,闻讯万分悲痛,于是连夜编写出《林格兰(林文英的号)殉义》剧本。当时海南十多个大戏班、十多个木偶小戏班的乡土艺人,把《林格兰殉义》剧演遍了琼岛各地。吴发凤创作的这些充满着新时代意识的新剧,除民间职业戏班演出之外,文昌、琼山、琼东、澄迈等县的青年学生,也竞相搬演。由此开创了琼剧上演时装戏的新风,为规模巨大的土戏改良运动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4、人物成就

吴发凤编写赞颂辛亥革命烈士的《林格兰就义》和反封建包办婚姻的《新旧婚姻》、《社会钟》等剧本,开创了琼剧上演时装戏的新风,为规模巨大的土戏改良运动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吴发凤搜集一批传统旧脚本改编外,创作了《秋瑾殉国》、《爱国运动》、《省港大罢工》等一批革命剧本,开创了琼剧一代新风。琼崖“四二二”反革命政变后,吴发凤避祸南洋。次年返琼,继续从事编写剧本,汇编琼剧名伶名戏——《双*》、《林兰香弄嫂》、《继母泪》、《洞房嫁姨》、《瓜察成亲》、《青楼恨》、《开山寨》、《马伏波开除》等一批古装、时装戏剧本,由海口市一家木版刻印社合股印刷,广为销售。吴发凤把一生献给琼剧事业,一生共创作、改编、移植的古装、时装(文明戏)剧本、演唱剧本计121册,其中时装戏剧本74册,是琼剧史上唯一的多产剧作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