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阮
阮由汉代琵琶衍变而来,是弹拨乐器,其历史悠久,音响富于特色。相传魏晋名士阮咸以擅长弹奏琵琶著名,称之为“阮咸”。三弦或四弦,有品,按十二平均律装置。中阮为中音乐器,音色恬静、柔和、富有诗意,与秦琴相似,在合奏中常担任演奏旋律或描句,具有动人的效果;担任伴奏时,丰富的节奏变化能突出乐曲的特点,在乐队中采用两个以上中阮分部演奏和声,会使弹拨乐器组的中音声部更为丰满。
中文名:中阮
全称:阮咸
应用学科:音乐表演
乐器分类:弹拨乐器
起源时间:汉代
形制:圆形木质音箱
1、简介
中阮,是现在使用的民族乐器阮改良后的一种,为中音弹拨乐器,中国十大民族乐器之一。其音色低沉浑厚、中音清澈圆润、高音嘹亮纯正。在合奏中常担任演奏旋律和插曲,具有动人的效果。担任伴奏时,丰富的节奏变化能突出乐曲的特点,在乐队中采用两个以上中阮分部演奏和声,会使弹拨乐器组的中音部更为丰满。中阮有固定的高音、品位,音准易于掌握,体积小转调方便,易学,因此深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因中阮和柳琴一样属于冷门乐器,所以也被列为中学生高考最容易加分的四种民族乐器之一。目前民族管弦乐队中主要使用大阮和中阮。
2、构造
阮由琴头、琴颈、琴身、弦轴、山口、缚弦和琴弦等部分组成。琴头和琴颈是用两块硬质木料胶合而成,琴头顶端多饰以民族风格的雕刻,琴颈上粘有指板,指板上嵌有24个音品,品按十二平均律装置。
琴身是一个呈扁圆形的共鸣箱,由面板、背板和框板胶合而成。在面板上胶有缚弦和开有出音孔。弦轴有4个,除用普通弦轴外,也可用齿轮铜轴。琴弦使用丝弦、肠衣弦或金属弦,阮上张四条琴弦。在这族乐器中,按尺寸可分为大、中、小三种形制。中阮有效弦长51、音箱直径35.5厘米。中阮为中音乐器,音色恬静、柔和、富有诗意,与秦琴相似,在合奏中常担任演奏旋律或描句,具有动人的效果;担任伴奏时,丰富的节奏变化能突出乐曲的特点,在乐队中采用两个以上中阮分部演奏和声,会使弹拨乐器组的中音声部更为丰满。
3、定弦
中阮的记谱视声部具体音高而定,用低音、次中音谱表或高音谱表按实际音记谱。
中阮曾经有各种定弦,包括Gdae1等等,但1980年代以后,一些新的作品都逐渐采用Gdgd1的定弦来写作和弦,因此G.d.g.d1也就成为标准定弦。
C调→5.2.5.2
G调→1.5.1.5
F调→2.6.2.6
D调→4.1.4.1
bB调→6.3.6.3
A调→b7.4.b7.4
bE调→3.7.3.7
E调→b3.b7.b3.b7
bA调→7.#4.7.#4
B调→#5.#2.#5.#2
#F调→#1.#5.#1.#5
#C调→#4.#1.#4.#1
4、演奏方法
中阮独奏
演奏时,左手持琴按弦取音,右手用假指甲或执拨片弹弦。右手指法有弹、挑、双弹、双挑、勾、抹、扣、划、轮、拂、分、摇、扫、滚等三十多种,左手有泛、打、带、滑、推、拉、吟、绞等十余种指法。
5、保养
中阮使用完毕后,要养成立即放在琴袋或琴盒内的习惯,并将琴袋或琴盒放在干燥而妥当的地方。
在演奏完毕之后,临时将中阮放在桌子上时,宜将中软平放在桌子的*,不宜直立斜靠在墙壁的*处。万一需要直立斜靠在墙壁上时,只可斜靠在墙壁的转角处,使中软的四只轸子抵触在两侧墙壁上。这样,才可避免最常见的琴头受到跌损或中软底部受到坠损等外伤。目前,在粘面板、头时,一般都用黄鱼胶等水胶,这类胶最怕受潮,一受潮就会发生脱胶现象。脱胶之后,音量就会减弱,音色更受损害。因此,不宜置放在潮湿之处,也不能受雨水的淋湿,不使琴受潮湿的另一个原因是:当面板受到水渍潮湿之后,梧桐板内吸入大量水分,也会减弱音量。所以,即使在粘面板等方面改用了不怕潮湿的化学胶水后,对中软的防潮,仍然应引为须重点注意的方面。如粘接处、接头处、琴杆和琴箱连接处出现开裂现象,马上用502填补上就好。
另还应避免阳光的直射,长时间不用时应把琴弦放松,防止面板来自琴弦的压力,以免脱胶。阮作为木类乐器,其保养和其它乐器也是一样的,避免忽冷忽热,保持干燥,在北方使用尽量避免靠近加热器,在使用空调的情况下,避免有冷风直吹,注意这几点就可以了,阮也是需要经常使用,如果长时间不弹,需要拿出来通通风,任何乐器都会与周围环境有一个自适应的功能。中阮的竹品、骨品经过长期使用后,某些品会磨损多一些,这样会引起打品,此时可到专业的乐器销售商店重新换品。
现在南方中阮的品,许多都改为了钢品,为了防潮,在面板上漆了一一层聚安脂,增加了整个中软的美观和面层的保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