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侗族琵琶

科普小知识 2024-04-16 09:18:36
...

琵琶是侗族人民所喜爱的一种弹拨乐器,侗语称“必巴”,汉语称“侗琵琶”,在侗族音乐生活中多由男子侗族琵使用,常用于独奏及侗歌伴奏,主要分为大、中、小三种。由琴头、琴杆、弦轴、共鸣箱和弦构成的,演奏时,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持小牛角或竹制的拨片弹奏.它除了独奏、合奏外,常用于独奏及侗歌伴奏,流行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湖南省侗族自治县等地

1、基本信息


4

中文名:侗族琵琶

属于:侗族弹拨弦鸣乐器

又称:衣、黑衣、比巴

侗语:嘎黑元、嘎琵琶、嘎弹

区域:广西、湖南等侗族聚居区

种类:大琵琶、中琵琶、小琵琶

特点:大中小三种琵琶各有特点

流传历史:有600多年

侗族琵琶是侗族弹拨弦鸣乐器,由琴头、琴杆、弦轴、共鸣箱和弦构成的,侗语琵琶称衣、黑衣、比巴,称嘎黑元、嘎琵琶、嘎弹,大的音色柔和低沉,中的音色明亮甜美,小的音色清脆悦耳,演奏时,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持小牛角或竹制的拨片弹奏.它除了独奏、合奏外,还可为侗歌、舞蹈伴奏,是一件极有少数民族特点的乐器。流行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从江、黎平,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融水和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等地

2、美丽传说

传说在远古之时,洪水滔天,淹没了整个人类,只有张良和张妹兄妹二人坐在葫芦里,随水任其飘流,才得以幸存下来,兄妹结为夫妻,繁衍了人类。他们的后裔彭祖为了纪念先人,召集了八百青年,一边弹琵琶、一边唱歌,曲调优美和谐,感动了天宫的七位仙女也天天弹唱,她们的歌声笼罩着整个侗族,就这样教会了整个侗家,才形成现在这样完美的侗族琵琶歌。侗族人民把由琵琶伴奏的歌曲叫作“琵琶歌”。在广大的侗族地区,人人会弹琵琶,个个会唱琵琶歌。琵琶歌是侗族文化的瑰宝,据说它的曲调在百种以上,有大调与小调之分,除有传统的曲调外,多为歌唱爱情的抒情歌,歌词也多是根据曲调临时自编的。琵琶除随歌伴奏外,还拨弹出引子和过门,这种即兴的弹奏,虽然可长可短,但是优秀的琵琶手却能演奏出极其华丽而动人的过门和引子。

3、历史传承


侗族琵琶

在《敦煌变文集》卷4中《难陀出家缘起》有:“饮酒勾巡一两杯,徐徐慢拍管弦催。各盏待君下次句,见了抽身便却回”,我们看到诗中有管弦的名词,“弦”即为琵琶。中唐时更是盛况空前,一场歌舞一套乐队,大量的使用琵琶,使琵琶得到空前的普及。

唐诗中也能够强烈的感受到民俗酒筵中的琵琶文化:“樽中酒我恒宜满,曲里歌声不厌新”(谢偃《乐府新歌应教》);“齐歌送清觞,起舞乱参差”(李白《九日登山》);“处处闻管弦,无非送酒声”(刘禹锡《路旁曲》)。在劝酒饮酒是,大都伴以琵琶乐歌及舞蹈相随。“烦君玉指轻拢捻,慢拨《鸳鸯》送一杯”(李群玉《索曲送酒》)。“为将金谷引,添令曲未终”(陈叔达《听邻人琵琶》),以上情景清楚的表明有酒的场合就有琵琶相伴,以琵琶音乐与歌和之。再则,例如《绿腰》为软舞之一,它里面的歌唱部分,在当时的民间是非常流行的;在伴奏乐器中,琵琶非常重要,一开始就用琵琶;在散序中间,用吟、揉和推的左手指法比较多,可能是抒情比较深刻的部分;后来节拍渐急,在琵琶上给人以一个花簇明快的感觉。饮酒及歌舞中间的歌与琵琶、琵琶与歌的情形常常是相随表演,深受人们的赏识。

在唐代饮筵酒令活动中,“慢拨琵琶送一杯”,一边是优美的琵琶伴乐,一边送酒慢酌,可谓赏心悦事,这正是唐代特别是初、盛、中时期经济发达、社会繁荣景象的一个写照。这种大众化的或是欢聚、或是生日、或是迎送等酒筵活动,融聚了琵琶艺术的富丽色彩与唐都市的享乐风尚,反应出唐代特有的世俗文化审美观。在承认琵琶艺术的唐代社会中,令人感到有形无形的张扬着琵琶文化的氛围,普及民众、活跃于民间的唐代琵琶文化为后世的琵琶艺术传承和提高奠定了深厚的历史基础。

公元14世纪末,侗族琵琶已在侗族民间流行。明代沈庠《贵州图经新志》载有:“男子……则吹芦笙、木叶、弹琵琶、二弦琴,牵狗臂鹰以为乐。”榕江县侗族《祭祖歌》中也唱道:“鸡尾垂耳边,琵琶抱胸前……”琵琶歌里还有这样的唱词:“砍下樟木带回家,拿起樟木做琵琶。”证明侗族琵琶已有600多年的流传历史了。

4、结构特点


侗族琵琶

侗族琵琶和常见的琵琶迥然各异,它的式样和汉族三弦、蒙古族四弦有些相象,由共鸣箱、琴头、琴杆、弦轴、琴马、缚弦和琴弦等部分组成。

琴体多使用一整块樟木、桑木、杉木或其它硬杂木斫制,以使用当地生长的一种叫作“香秀雪”的木材为佳。也可共鸣箱单独制作,然后与琴头、琴杆拼装。全长100厘米~110厘米。共鸣箱呈倒桃形或椭圆形,系在木材下部挖凿出腹腔,其上粘以面板而成,面板多使用梧桐木制作,板厚0.5厘米,也有蒙以杉木或樟木面板的,板面中部开有若干个圆形小出音孔,琴箱长20厘米~26厘米、面径16厘米~20厘米、厚6厘米~8厘米,箱内装有木制音柱。琴头扁而宽,上部较大,多呈扁铲形,长20厘米左右,顶端朝向上方或向后弯曲,中间开有长方形穿底弦槽,两侧设有三、四个或五个木制圆锥形弦轴,轴长8厘米~12厘米。琴杆较窄而薄,呈半圆柱状体,倒桃形琴箱的琴杆则较宽而厚,正面平坦为按弦指板,不设品位,但在外弦的纯五度、向下小三度和中弦的小三度、向下纯四度位置的琴杆表面,钉有短小而低矮的金属标记,可兼起品位的作用,也有的在琴杆上拴以细线作把位记号。面板*或偏下方,置有一个竹或木制长桥形琴马,下方设有竹、木或金属板制缚弦,无缚弦者,琴弦系于琴底尾柱上。张有三至五条琴弦,可用丝弦、钢丝弦或牛筋弦等。

5、演奏与定弦技巧

演奏技巧


演奏

演奏侗族琵琶,多采用坐姿,将琴箱置于右腿之上,琴头斜向左上方。左手扶持琴杆按弦取音,右手执拨片弹拨琴弦发音,拨片用老竹片、牛角片或牛骨片制成。

定弦方法

侗族琵琶的定弦,三弦者每弦一音;四弦者中间两弦同音;五弦者中、外弦为双弦、定同音。三弦琵琶定弦为:c、d、a;四弦大琵琶定弦为:c、d、d、a;五弦大琵琶定弦为:c、d、d、a、a。音域同为c—f1。音色浑厚而饱满,但也因用弦不同而有异:丝弦音色柔和,钢丝弦音色洪亮,牛筋弦则低沉而浓重。常用外弦弹奏旋律,其它弦作空弦音伴奏,也可双弹而得和音效果。

6、应用


侗族中琵琶

多用于侗族叙事性琵琶歌伴奏,尤适宜为男声伴奏,常由男子一人自弹自唱。也可用于独奏或为侗戏伴奏。在为叙事长歌伴奏时,只用于前奏和间奏中,通常不跟腔伴奏,有时只在演唱过程中即兴勾划一下,以加强歌曲的节奏感。在为侗族合唱队演唱的大歌伴奏时,常使用琴箱较大、张有牛筋弦的大琵琶,发音低沉浓郁,与男声合唱大歌雄浑而苍劲的音色非常和谐统一。

筋弦则低沉而浓重。常用外弦弹奏旋律,其它弦作空弦音伴奏,也可双弹而得和音效果。

7、种类

分为侗族大琵琶、中琵琶、小琵琶。大的音色柔和低沉,中的音色明亮甜美,小的音色清脆悦耳

8、保养注意事项


大琵琶

平时不弹时,专业方法是将其放于桌面上,板面朝上,蒙一块薄薄轻纱巾,以免落灰,相把后背处放一个小枕头,让斜躺于桌面,减轻头的压力。平时可以在复手表面擦一些核桃油,使声音更柔和。如在演奏完毕之后,临时将琵琶放在桌子上时,宜将琵琶平放在桌子的*,不宜将琵琶直立斜靠在墙壁的*处。万一需要直立斜靠在墙壁上时,只可斜靠在墙壁的转角处,使琵琶的四只轸子抵触在两侧墙壁上。如果将琵琶放在布袋内挂在墙壁上时,只宜挂在木板墙上,不宜挂在砖墙上;对铁钉与绳子的耐牢度也宜经常检查。这样,才可避免最常见的琵琶头受到跌损或琵琶底部受到坠损等外伤。

平时准备一块擦琴布,常保持琴身琴头品相的清洁,天热易出手汗者,练琴完毕,务必将琴弦擦干净,以免生锈。

在粘面板、头时,一般都用黄鱼胶等水胶,这类胶最怕受潮,一受潮就会发生脱胶现象,脱胶之后,音量就会减弱,音色更受损害。因此,不宜置放在潮湿之处,也不能受雨水的淋湿,不使琵琶受潮湿的另一个原因是:当面板受到水渍潮湿之后,梧桐板内吸入大量水分,也会减弱音量。所以,即使在粘面板等方面改用了不怕潮湿的化学胶水后,对琵琶的防潮,仍然应引为须重点注意的方面

9、传统琵琶


传统琵琶

琵琶(英文名"Lute"),被称为“弹拨乐器之王”、“弹拨乐器首座”,拨弦类弦鸣乐器。木制,音箱呈半梨形,上装四弦,原先是用丝线,现多用钢丝、钢绳、尼龙制成。颈与面板上设用以确定音位的“相”和“品”。演奏时竖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奏,是可独奏、伴奏、重奏、合奏的重要民族乐器。琵琶,是东亚传统弹拨乐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早被称为“琵琶”的乐器大约在中国秦朝出现。“琵琶”二字中的“珏”意为“二玉相碰,发出悦耳碰击声”,表示这是一种以弹碰琴弦的方式发声的乐器。“比”指“琴弦等列”。“巴”指这种乐器总是附着在演奏者身上,和琴瑟不接触人体相异。在唐朝以前,琵琶也是汉语里对所有鲁特琴族(又称琉特属)弹拨乐器的总称。中国琵琶更传到东亚其他地区,发展成现时的日本琵琶、朝鲜琵琶和越南琵琶。

上一篇: 毛臂形草

下一篇: 根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