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
2014年,国务院文化部正式公布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扩展项目名录,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作为传统技艺成功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单。
1、历史流源
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在湖北赤壁市赵李桥镇已世代相传近200年了。赵李桥砖茶的前身是羊楼洞砖茶,俗称“洞茶”,由饼茶、帽盒茶发展成青砖茶、米砖茶。
赵李桥砖茶成品
羊楼洞位于赤壁市赵李桥境内,现存羊楼洞明清石板街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茶马古道的源头之一。相邻的崇阳县、通城县、湖南临湘县茶叶均以羊楼洞、赵李桥为集散地。据河北省《万全县志》记载,早在宋景德年间(约1004年),官府就以两湖饼茶与蒙古进行茶马交易。到明建文年间(约1400年),羊楼洞镇制茶业已相当发达,采制的圆柱形帽盒茶,具有砖茶的雏形。清乾隆年间(1736—1790年),山西茶商在羊楼洞镇开设“三玉川”、“巨盛川”等茶庄,生产帽盒茶。清咸丰末年(1861年),经过改进制茶技术生产出青砖茶,在蒙古牧民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如今我们所见的形似方砖的赵李桥砖茶,是在清代中后期形成,从清代传承至今的赵李桥砖茶的制作技艺也几乎没有根本性的改变。
2、制茶工艺
一般来说,砖茶质量的好坏,取决于鲜叶的质量和制茶技艺的水平。赵李桥镇位于湖北省赤壁市,地处湘、鄂、赣边区的幕阜山余脉,这里峰峦叠翠,坡地连绵,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四季分明,大致春、秋各有2个月,夏有5个月,冬有3个月左右。全年无霜期300天,日照为1800多个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600多毫米,年平均气温16.9℃。土壤属江南红壤区,宜耕宜种。特别是砖茶主要原料产地羊楼洞,有观音泉、凉荫泉、石人泉三股泉眼。水质清澈甘醇,含有多种有益于人体的微量元素,是赵李桥砖茶得以流传的天然保障。除此之外,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造就了赵李桥砖茶经久不衰,享誉世界的地位。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主要分为青砖茶制作技艺和米砖茶制作技艺。
赵李桥青砖茶外形为长方形,色泽青褐,香气纯正,汤色红黄,滋味香浓,被国家授予“中华老字号”的“川”字牌青砖茶是其典型代表。青砖茶饮用时需将茶砖破碎,放进特制的水壶中加水煎煮。饮用青砖茶,除生津解渴外,还具有清新提神,帮助消化,杀菌止泻等功效。砖茶越陈,其效果越好。赵李桥青砖茶制作技艺主要经过选叶,初制,渥堆发酵、陈化,复制,压制,烘制等多道程序。
选叶:要求叶面大而厚,内含物质丰富,便于后续多次加工。鲜叶采割嫩度为面茶驻芽3叶较肥壮;里茶驻芽后第4-6叶,无隔轮叶、鱼叶;少量红梗夹白梗。
初制:初制杀青锅温应达到300℃-320℃,白天锅底为灰白色,夜晚为暗红色,鲜叶失去光泽,叶质柔软,杀青匀透,即可出锅趁热揉捻。通过揉捻形成条索,使叶细胞破碎,揉出茶汁,便于后续渥堆发酵。
揉捻完成后应立即出晒,用以蒸发水分,初制后要求毛茶呈条索状,略卷曲,可梗叶相连;里茶叶片皱折状或卷曲,梗叶相连。
渥堆发酵、陈化:渥堆发酵初制原料量不少于15000公斤,视原料老嫩程度洒水或原汁发酵,堆温≥60℃。将茶坨巴打散,翻堆不少于三次,茶呈黄褐色时即可成大堆。挖“井”字形通风沟,陈化100天以上。
复制:筛选切碎,要做到“看茶做茶”,做到“长改短,粗改细,提干取净”。
压制:蒸茶按面茶里茶比15:85蒸制,蒸透蒸匀,杀灭有害细菌,溢出异杂气味,便于紧压成形;冷却定型≥50分钟。
烘制:片砖堆放整齐,保持砖与砖之间距离不小于1cm,缓慢升温,烘至砖茶水分≤12%,即可包装出厂。
赵李桥砖茶成品
赵李桥米砖茶又称黑茶,因其所用原料皆为茶末而得名。米砖原料分为洒面、洒阍和里茶三种规格,原料经过筛分、拼料、压制、退砖、检砖、干燥、包装等工序。米砖外形美观,砖模棱角分明,纹面图案清晰秀丽,色泽乌亮,内质汤色红浓,香气纯和,味道醇厚。具有抗辐射,软化人体血管、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功效。其中“牌坊”牌米砖茶、“火车头”牌米砖茶均享有盛名。赵李桥米砖茶制作技艺主要经过选料、复制、蒸制、烘制等多道程序。
选料:米砖茶原料为来自本地及周边地区的功夫红茶轧制片末,滋味醇正,无异杂味,12目底至80目面。
复制:筛分风选,将红茶原料中砂石杂质去净。
蒸制:按面茶里茶比20:80蒸制,蒸透蒸匀,杀灭有害细菌,溢出异杂气味,便于紧压成形;冷却定型≥50分钟。
烘制:片砖堆放整齐,保持砖与砖之间距离不小于1cm,缓慢升温,烘至砖茶水分≤9.5%,再用草纸置于砖与砖之间,低温烘1天吸干砖面油分,即可包装出厂。
赵李桥砖茶制作突破了我国传统绿茶制作工艺,青砖茶和米砖茶的制作技艺开创了我国砖茶制作的先河。赵李桥砖茶能够长久保存,其功效是其它茶类所不及的,尤其适合高寒地带及高脂饮食地区人群饮用,是内蒙古、*、甘肃、宁夏等省区和蒙古、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人民的生活必需品。赵李桥米砖茶外形美观,砖模棱角分明,纹面图案清晰秀丽。其中“牌坊”牌、“火车头”牌米砖茶及其它在羊楼洞、赵李桥生产的老砖茶被众多文人雅士收藏,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升值潜力。从羊楼洞、赵李桥至恰克图再至圣彼得堡的万里茶马古道,是中俄传统友谊和中国砖茶文化传播史的见证。赵李桥砖茶对加强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砖茶贸易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
3、所获荣誉
2013年10月,赵李桥“黑茶制作技艺(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入选湖北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7月,赵李桥“黑茶制作技艺(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进入《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公示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的公告》公示之中。
建国以来,赵李桥茶厂就被商务部和国家民委作为生产青砖茶、米砖茶的定点厂家,并在原材料和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目前,年生产能力近万吨,产品质量也不断提升,多次被评为省优、部优产品,并获商业部质量管理奖和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牌。该厂还在“川”牌青砖茶、“牌坊”牌米砖茶、“火车头”牌米砖茶基础上开发出七泡茶、红提七泡茶、黄提七泡茶、七泡茶王、川圆饼茶、一代天骄茶、长征诗词茶、咏梅茶、三国赤壁茶、龙凤礼品茶、象棋饼茶、双喜饼茶、四乡一都礼品茶等数十个新品种。其产品不仅销往北京、天津、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等十几个省区市,还外销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4、传承发展
赵李桥砖茶传统制作技艺有两种传承形式——家族传承和师徒传承。师徒传承主要是在企业内部,有传承的代表人物和代表群体。赵李桥镇内现登记在册的重点传承人共有20多人,主要集中在赵李桥镇、羊楼洞村、羊楼司村等地。赵李桥砖茶传统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主要有甘多平、权威等人。
甘多平(男,1958年生,大专文化程度)是赵李桥茶厂砖茶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自1977年跟随赵李桥茶厂制茶张沂等老师傅一起从事砖茶制作技艺至今。现任湖北省赵李桥茶厂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品控部主管。在厂多年来一直从事青砖茶、米砖茶产品生产制作工艺。
权威(男,1974年生,大学文化程度)是赵李桥茶厂砖茶制作技艺第五代传承人。现任湖北省赵李桥茶厂有限责任公司对外拓展部主管。权威祖籍羊楼洞,三代皆在赵李桥茶厂工作。199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97年进入赵李桥茶厂工作。权威自幼受茶文化熏陶,对砖茶及羊楼洞制茶历史兴趣浓厚。师从甘多平、董锦春等制茶老师傅从事青砖茶、米砖茶产品生产制作,参与起草、修订了多项赵李桥茶厂生产技术规程、操作指南、企业标准,是企业《食品质量安全手册》和《HACCP手册》的主要编写人员。历任技术监督科化验员、检验员、质量审评员、全面质量管理小组成员;企划部总监等职。他对青砖茶和米砖茶的生产制作工艺(原料检验、发酵、复制、紧压、烘干等)十分熟悉,精通青砖茶和米砖茶实物样品的鉴别。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羊楼洞制茶文化的发掘整理工作,走访了茶厂仍健在的制茶师傅熊长庚、王江河、胡恒稷等,记录了有关砖茶制作的大批第一手珍贵口述史料;曾至多地图书馆、档案馆抄录相关书籍和记载,拜访了多位专家学者,整理出羊楼洞茶文化的发展脉络和茶马古道沿革演变,是《湖北省地方标准——羊楼洞砖茶》的主要起草人之一。
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着机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传承人数量减少,技艺不精;全手工制作,规模偏小,成本过高,受到现代机械制茶方式的冲击;加上砖茶优质原料基地不足等因素,亦使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的传承面临着新的问题和困境。我们期待和希望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能够得到更加有效的保护和利用,使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成为赵李桥乃至湖北对外交流的一张亮丽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