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
2014年,国务院文化部正式公布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扩展项目名录,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作为传统技艺成功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单。
1、简介
都匀毛尖,中国十大名茶之一。1956年,由*亲笔命名,又名“白毛尖”、“细毛尖”、“鱼钩茶”、“雀舌茶”,是贵州三大名茶之一。外形条索紧结纤细卷曲、披毫,色绿翠。香清高,味鲜浓,叶底嫩绿匀整明亮。产于贵州都匀市,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味道好,还具有生津解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脑、去腻消食、抑制动脉粥样硬化、降脂减肥以及防癌、防治坏血病和护御放射性元素等多种功效与作用。
2、加工工艺
都匀毛尖茶清明前后开采,据《都匀县志稿》记载:“自清明至立秋并可采,谷雨前采者曰雨前,茶最佳、细者曰毛尖茶”。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长度不超过2厘米。通常炒制500克高级毛尖茶约需5.3—5.6万个芽头。都匀毛尖茶选用当地的苔茶良种,具有发芽早、芽叶肥壮、茸毛多、持嫩性强的特性,内含成份丰富。优良的芽梢,为形成毛尖茶的品质提供了物质基础。
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
机械加工工艺
筛分:将采摘的鲜叶按不同的品种、不同等级、不同的采摘时间进行分类分等,剔除异物,分别摊放。
摊放:将筛选后的鲜叶,依次摊在室内通风、洁净的竹编簸箕篮上,厚度宜5厘米到10厘米,雨水叶或含水量高的鲜叶宜薄摊,晴天叶或中午、下午采用的鲜叶宜厚摊,每隔1小时左右轻翻一次,室内温度在25℃以下,防太阳光照射。摊放时间根据鲜叶级别控制在2到6小时为宜,摊放待青气散失,叶质变软,鲜叶失水量10%左右时便可付制,当天的鲜叶应当天制作完毕。
杀青:机械杀青宜采用适制名优绿茶的滚筒杀青机,使用时,点燃炉火后即需开机启动,使转筒均匀受热,待筒内有少量火星跳动即可。开动输送带送叶,根据温度指示进行投叶,不同等级的鲜叶或含水量不同的鲜叶要求温度不一,进叶口温度宜控制在120℃到130,可通过杀青机输送带上的匀叶器来控制投叶量,从鲜叶投入至出叶约一分半钟到2分钟。杀青叶含水量控制在60%左右,杀青适度的标志是叶色暗绿,手捏叶质柔软,略有粘性,紧握成团,略有弹性,青气消失,略带茶香。
揉捻:机械揉捻宜使用适制名优绿茶的揉捻机,杀青叶适当摊凉,宜冷揉。投叶量视原料的嫩度及机型而定。揉捻时间高档茶控制在10到15分钟,中低档茶控制在20到25分钟。根据叶质老嫩适当加压,应达到揉捻叶表面粘有茶汁,用手握后有粘湿的感觉。
解块:机械解块宜使用适制名优绿茶的茶叶解块机,将揉捻成块的叶团解散。
理条:机械设备宜使用适制名优条形绿茶的理条机,理条时间不宜过长,温度控制在90到100℃,投叶量不宜过多,以投叶量0.5到0.75公斤,时间为5分钟左右为宜。
初烘:机械设备宜使用适制名优绿茶的网带式或链板式连续烘干机,根据茶叶品质,初烘温度进风口宜控制在120到130℃,时间10到15分钟,含水量在15%至20为宜。
摊凉:将初烘后的茶叶,置于室内及时充分摊凉4小时以上。
复烘:复烘仍在烘干机中进行,温度以90到100℃为宜,含水量在6%以下。
手工加工工艺
杀青:高温杀青,先高后低,采用老叶嫩杀,嫩叶老杀的方法。杀青适度标准时茶青芽叶表面失去光泽、变软、折根不断、没有青草气味、没有红梗叶,同时不出现焦边、具茶香、微有粘手感觉。
揉捻:在毛尖茶炒锅中进行,保持锅温100℃左右,开始以抖喂猪散发水分、揉捻力轻、范围要大,随着水分散失揉捻逐步加压,同时注意解块,反复进行至茶叶达到六成干。
搓团:锅温保持在80℃左右,手法与搓汤圆相似,按某一特定方向(一般为顺时针)让茶团在手心中搓滚,然后将其依次置锅壁上绽开型,每搓团一次又解散开,反复进行。这个过程要求用力先轻后重,先搓大团后搓小团,使茶条卷曲,含水量在30%左右且茶条硬度有刺手感。
提毫:提毫时茶团由大到小,动作宜轻,掌腕用力,使茶团在两手掌中摩擦滚动,致使茶条相互摩擦起毫,形成“光杆条索”。
烘焙:提毫后,将茶条放进锅中烘焙。锅温以60℃为宜,茶条在锅中薄摊、轻翻,待其含水量达6%左右,手捏成粉末时即可起锅。
干茶精选:挑出细脆焦叶,从锅中取出成品茶时用手直接轻揉抓取茶叶,茶末另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