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山石林
马山石林位于山东省即墨市城西约7公里的马山,山之西南部因岩浆冷凝,均匀收缩,形成四方柱状节理,株体截面直径约1米左右,高约30余米,笔直挺拔,排列紧密,恰似一片密林,蔚为壮观,故名“马山石林”。
1、简介
马山位于青岛市即墨城西约7公里,由4个相连的山包组成,形如马鞍,故又称“马鞍山”,最高峰海拔211米。山上盛产安山玢岩,多为灰绿、灰褐色,为约1亿年前岩浆涌出地表冷凝而成。
马山石林
山之西南部呈现四方柱状节理,株体截面直径约1米左右,高约30余米,笔直挺拔,排列紧密,恰似一片密林,蔚为壮观,故名“马山石林”。
柱状节理石林多发育于玄武岩中,一般呈六棱或五棱柱状,而马山石林发育于安山岩中,且呈四方形,在地质学中较为罕见。
马山除了4个相连的山包外,还另有一个小山丘,当地人习称“小土山”,在马山国家地质公园建立之前,这座小山丘是当地人建房石料的来源,所产石料质地优良,当地人称为“马山石”,如今的“马山石林”景观,便是这个小山丘的截面。
2、主要景点
山之西南部呈现四方柱状节理,株体截面直径约1米左右,高约30余米,笔直挺拔,排列紧密,恰似一片密林,蔚为壮观,故名“马山石林”。
柱状节理石林多发育于玄武岩中,一般呈六棱或五棱柱状,而马山石林发育于安山岩中,且呈四方形,在地质学中较为罕见。
马山除了4个相连的山包外,还另有一个小山丘,当地人习称“小土山”,在马山国家地质公园建立之前,这座小山丘是当地人建房石料的来源,所产石料质地优良,当地人称为“马山石”,如今的“马山石林”景观,便是这个小山丘的截面。
3、历史渊源
马山石林近照
4、地质地貌
马山一带地质藏有丰富的木化石,学名“硅化木”,直径数十厘米不等,高者10余米,其形状、纹理与树木无异。马山地区木化石数量、规模均为国内罕见,最着名的是1983年发现的一块重约2吨、长6米、粗端直径70厘米、细端60厘米的南洋杉木化石,属白垩世纪,为中国发现的木化石中的一个新种类。该化石树干整体有横断纹理,断为12段,纹理明显,年轮清晰,具有重要的科研和观赏价值。慕名观光游客络绎不绝。
马山古为宗教圣地,山前明朝光宗皇帝赐号“慧觉禅师”刘仙姑为第一代主持的白云庵现已修复,山上玉皇殿正在重修,山后曾有无成殿、圣母殿、雷神殿等寺庙。马山民间故事、传说颇多。
1993年马山被山东省*批准为省级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翌年被国务院批准为*自然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