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平县第二实验小学
邹平县第二实验小学,在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黄山一路,始建于1957年,原名“安家小学”。1987年归县教育局专署,改名“邹平县第二实验学校”。2002年又更名为“邹平县第二实验小学”。目前占地面积42398平方米。建筑面积14029平方米。
1、管理机制
学校坚持走“科研兴校”之路,健全机构,明确分工,完善制度,从学科组到备课组、从教研组到子课题组、从*到教师,上下齐动员,全民皆研究。所有校长和中层*都要做一个课题负责人,所有教师都要参与一项课题,构成了由管理到指导的纵横网络体系。学校制定《科研工作管理办法及激励措施》,鼓励教师参加教科研活动,并将教科研成绩与职称评聘、评先树优、评价考核挂钩。制定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实践性和有效性的培训计划,树立“问题即课题,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师即研究者”的观念,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发挥教师集体的智慧,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2、课程设置
教科研工作最重要的是扎实有效、持之以恒。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学校从宏观上把好“课题规划、立项开题、实验指导、鉴定评审、评比推广”五关,要求每个课题落实四个步骤:一是前景分析、调查检测;二是制定方案、组织开题;三是抓好过程、注重实效;四是归纳总结、提炼提升。学校引导每个课题组成员做到:一读——坚持每天读相关教育信息、经验文章、教育专著;二写——每周写两篇教育随笔,每学期写一份阶段总结和一篇有价值的论文;三上——每学期上三节与课题密切相关的公开课;四会——理念会渗透、经验会总结、课堂会评价、方法会创新;五多——多观察、多行动、多交流、多反思、多创新。注重教师的行动研究,要求教师对教研工作保持一份敏感的探索意识,经常对自己的教育实践、研究情况进行反思,不断调整自己的研究思路并形成理性认识。鼓励教师书写教育日志、把一时的顿悟、棘手的问题、鲜活的案例等记录下来,以此促进教师反思能力的提高,同时为研究提供丰富的素材。规范的教科研管理形成了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的内在管理机制,学校形成了“人人有课题,个个能研究,师师有特色,年年出成果”的良好氛围。
3、科研特色
在课题研究上我们遵循了求实性、发展性、重点性三原则。着眼于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立足学校实际,相继研究、推广了23项课题。学校通过《校本研修机制研究》,建设一支以研究、合作、自主为特征的专业引领队伍,形成科学的校本研修机制,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有效发展;通过《校本课程与学校文化建设研究》努力创建具有本地区文化特征,又具有时代性、超前性和个性特色的学校文化;通过《新课程中的学生评价内容与方法实验研究》及《科学课学生发展性评价研究》,注重学生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结合,大力推行多元化发展性评价,让每个学生感觉自己都是一颗闪亮的“星”,体验到“我自信,我能行”,从而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课题研究的专题化与系列化,促进师生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学校鲜明的特色。
学校以《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为龙头课题进行了系列研究,走出了一条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路子,探索出了“纵向一条龙,子课题之间相互联系;横向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一条龙”大语文教学体系。
在低年级段,我们遵循儿童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开展《双快识字研究》,以识字教学的趣味性为着眼点,以快乐、快速大量识字为目标,以游戏、谜语、儿歌、律动等活泼有趣的活动为途径,总结出了环境识字、查字典识字、韵语识字、背古诗识字、游戏识字、卡片识字等多种识字方法,建立了科学、有效的“三段六环”式识字教学模式。“双快识字”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识字效率,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基于多读、多写、多积累的语文学习规律,学校在中、高年级开展了“口语训练”、“读写并行”、“阅读中外经典享受读书乐趣”等课题的研究。实验教师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出了口语交际、阅读、语言积累、习作提高的具体途径和方法。探索出“两步四环”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建立了口语训练——221多模式,以及“六步四课时作文自批自改”法。实现了“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师在系统研究、实践的基础上,把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有机联系在一起,融进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学生的培养目标,本着“立足学校实际、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教师本身的优势资源、借助广阔的社会资源、丰富的自然资源,开发了语文教学一条龙——《成长的书香》一至六册校本教材。
不断地潜心研究,使学校的领导教师学会了用国际视野看待我们今天的教育,将教育的基本价值趋向,锁定在学生的整体素质、积极的人生态度及良好的习惯上。通过开放的课程资源运用,形式多样的校内外实践活动,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学校根据学生自身潜能、兴趣、爱好,成立了舞蹈、篮球、绘画、合唱团、小提琴、书法、新雨诗社等兴趣活动队,开展了“万花筒”式的课外活动,给每个孩子一个展示自我的亮丽舞台。在实践的基础上,学校相继开发了美术四大板块实践教材——《童画梦工厂》、《墨雨童韵》、《欧体书法教学》、《儿童版画》;音乐课外活动教材——《舞蹈基本功训练方法》、《合唱指挥》;体育实践教材——《阳光体育》等校本教材。这些教材的开发和利用,打破了课内与课外、课本与生活的壁垒,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为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4、教学质量
教育要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为社会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我们应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对学校的教科研未来进行科学预测,使之更富远见,更具有合理性、准确性、针对性。因此,学校积极倡导教科研一体化,教研为科研打基础,以科研促教研,把准时代发展的脉搏,注重教研活动与课改相结合,教科研与教学常规教相结合,以构建“和谐课堂”为抓手,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邹平县第二实验小学
开放课堂
寻找问题根源。学校通过“推门听课”、“开门听课”、“开放周”等形式,向领导、教师、家长以及兄弟单位开放课堂,了解老师们是否将新理念转化成了行为,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是否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了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生成状态和目标达成度。帮助教师寻找影响和谐课堂的因素,从课堂教学实践中获悉教师专业水平、敬业程度等多方面信息,发现教学中值得借鉴、推广的有价值的内容,以利于正面信息的宣传引导;以便寻找构建和谐课堂的方法,提高课堂效率的策略。
研究课堂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学校先后开展了“大面积听评课”、“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课堂教学大比武”、“三走进活动”等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要求*、教师走进课堂,思考支撑课堂教学的内在机制,寻找变革课堂教学的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以课例研究为载体,通过开展“精彩导入”、“有效的课堂提问”、“师生互动策略”、“作业的科学设计”四项专题研究,引导教师研究课堂,探究教法、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丰富学生的学习策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精彩导入”的流程是:设计准备——逐个录相——网上观摩——集体研讨——评价提炼——资源共享(形成《导入语集锦》)
“有效的课堂提问”流程是:个人设计——随堂摄像(或录音)——自我反思——集体研讨——修改提炼——资源共享(形成《精彩课堂语言集锦》)
“师生互动策略”的流程是:集体备课、说课——教学设计——上课、听课——评课反馈——学科研讨——形成策略——经验分享。
反思课堂
促进教师和谐发展。反思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对话,是沟通课堂预设与资源生成的桥梁。学校引导教师坚持撰写教学随笔,以研究者的眼光,观察、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促进教师养成反思教学的职业习惯,以便于更新观念、改进教法、提升自我。
和谐课堂的构建,使学校形成了学生爱学,教师乐教,学有所成,教有所获,预设和生成相得益彰,目标达成度高的良好的学习动力系统,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效益和效率,使课堂充满了师生生命的魅力,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
5、所得成绩
扎实有效的教科研工作,推进了学校工作的整体发展,提升了学校科学化管理水平。自98年来学校连年被评为县教科研工作先进单位;2006年被评为市教科研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先进实验学校;实验课题相继有2项通过*鉴定;8项通过省级鉴定;3项获省级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通过市级鉴定。教师们在课堂中勇于展现自己,激发出更多的思考和纵深的反思,为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实践的改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积累了丰富有效的理论和实践经验,逐步形成了一个名师团体。各学科出现了不同级别的领军人物,有部分教师形成了各自的教学风格,骨干教师队伍不断壮大。现有*模范教师1名;省教学能手、特级教师3人;市县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47名;36名教师获省市优质课奖。学生的学习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并在各级各类大赛、展示活动中屡获大奖。曹潇月同学在*电视台CCTV第六界希望英语大赛中获省特等奖,并进入全国总决赛;韩路辰等同学在山东省第二届“中小学机器人大赛”中获两项省级二等奖;石郁先同学,在全市中小学围棋比赛中荣获冠军;李鑫岩、徐子涵同学,在市运动会武术、摔交比赛中分别获冠军;舞蹈《阳光女孩》在省舞蹈大赛中获一等奖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