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瓷
黄瓷,又称宫廷黄瓷。瓷器的一种。始于唐代,以安徽南寿州窑所产最著名。唐代除寿州窑外,四川邛崃窑、湖南长沙窑也烧黄釉瓷,但颜色较偏青绿。质量最高、色彩最纯正的高温黄釉瓷,以宋代汝窑所烧的茶叶末釉瓷器为佳。黄瓷在古陶瓷艺术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黄色一向是帝王专用色,有崇高、高贵、权力、威严、智慧、神秘、华贵等象征意义。
中文名:黄瓷
工艺介绍:高温釉
烧制方法:是在已烧制的施黄釉
作用:宫廷专用瓷
1、工艺介绍
黄釉瓷分为分高温釉和低温釉两种,以适量的铁为着色剂,在氧化气氛中烧制后呈现黄色,到清代时在烧制的黄釉中加入了玻璃白,呈色较明代亮且白,无明代的娇嫩之感。
黄瓷
烧制方法
一种是在素坯上直接施黄釉然后再烧制,另一种是在已烧制的施黄釉。瓷器上纯正的黄釉始于明永乐年间,以后各朝均有烧制,为宫廷专用瓷。明代黄釉瓷可以分为明早期、明中期、明晚期三个时期。
工艺方面:(难)
1、黄瓷烧制难度很高,工艺复杂,通常要四次进炉:一是素烧;二是釉(白)烧;三是釉(黄)烧;四是金烧。十窑九不成。
2、黄瓷的形成难。黄釉在800度要分解,黄瓷在1450度的高温下成瓷,难中之难。
瓷质方面:(好)
陶瓷通常以烧制温度来划分其优劣低温陶、中温精陶、炻中、高温白瓷、强化瓷、高温细白瓷、玉瓷、黄瓷在1450度的高温下烧成,玉如凝脂,足显珍贵。
工艺流程方面:(复杂)
一是素烧;二是釉(白)烧;三是釉(黄)烧;四是金烧。十窑九不成。大大小小72道工序包括:(泥料,制泥,注浆,制坯,修坯,粘黄釉,贴金花纸等等)
2、用途分类
按用途分为日用瓷和观赏瓷
黄瓷在古陶瓷艺术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黄色一向是帝王专用色,有崇高、高贵、权力、威严、智慧、神秘、华贵等象征意义。
日用瓷
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以使用为主的器皿等陶瓷质产品,如碗、杯、盘、笔等。在实际的生产情况中,日用瓷器和观赏瓷器虽然有很大的区别,但其界限也相当地模糊,不是一刀切的情况。两类礼品瓷常常是互相取长补短。一方面,日用瓷需要艺术美学的外部装饰:另一方面,观赏瓷需要日用瓷的外在形式为艺术载体。某种日用陶瓷器皿在具有使用性的基础上需要艺术造型、美术装饰来提高其自身的品质。
观赏瓷
观赏瓷是以陶瓷为原料经过艺术加工而制作出来的具有一定艺术美感、观赏价值的瓷器,如花瓶、展示盘、雕塑等。主要目的是用来观赏,艺术价值的高低是其产品的生命力。由于观赏瓷弱化了瓷器的实用性特质,因此探求瓷器产品的艺术可能性是其发展的主要方向。在历史长河中一代代的陶瓷从业者创造出缤纷多彩的艺术瓷产品,它们是观赏礼品瓷器的主要来源。观赏瓷从整体上看也可以从不同角度分为几个小门类:按外形种类,如花瓶、展示盘、雕塑;按题材内容,如人物类、动物类、花纹;按表达形式,如具象类、抽象类;按制作技法,如轮制、粘贴、圆雕、浮雕、镂雕、圆雕浮雕镂雕结合;按表面装饰,如釉上彩、釉中彩、釉下彩、颜色釉。
3、辨别优劣
1、听声音:优品声音清脆响亮,杯身和杯盖撞击后回声萦绕不绝,劣品声音沉重发闷,回声也不清脆。
黄瓷
2、看光泽:优品色泽如玉,而劣品色泽发灰发暗。
3、透光性:优品透光性很强,光泽度很好,在灯光的照射下,如帝王黄袍一样透出金光,劣品则透光性极差甚至是不透光。
4、厚度及重量:优品由于采用真正骨瓷,瓷质很轻很薄,如玉石般柔和,劣品则厚而沉重。
5、工艺精湛:在黄釉操作上,在产品某些部位,如杯底,杯口这些细节方面,黄釉工艺处理的非常精细,劣品则是不细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