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商丘市清凉寺

科普小知识 2024-04-16 23:03:13
...

千年古刹清凉寺是一座皇家寺院,坐落在商丘市梁园区王楼乡清凉台上,清凉台古称清泠台,台下有池名清泠池,是西汉梁孝王之行宫,为昔日梁园七台八景之一。

1、景点简介

清凉寺位于商丘市梁园区王楼乡清凉寺村,“清凉寺”三字竟是赵朴初大师的墨宝,苍劲朴拙中透出非凡功力。这样小小的寺院,这样闻名国际的大师,在相映成趣中默默印证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道理。


清凉寺一景

初次寻访清凉寺,她可不是那么好寻找到的,你得问路边闲聊的村人或者街上玩耍的孩童,他们会热情地给你指路,左拐,再右拐,再左拐……顺着他们所指的方向寻去,蓦然到了。

就这么空旷的一块地,有一小小的门楼,上书“清凉寺”三字。

2、历史典故

从“清泠”到“清凉”从“台”到“寺”,一字之变,就历经了从汉至宋几百年的沧桑,也印证了自佛教在中国的深远影响。从“清泠”到“清凉”,两字之变,变化的不仅仅是传说,还有对文人雅士的敬重到对皇家的无上敬仰。

说到清泠台,有人还称之为清凉台,但以我妄断,清凉台这个名字是经不起揣摩的。试想,西汉梁孝王刘武筑“梁园”,此台作为行宫,有奇花异草、茂林修竹,亭台楼阁相接,四周碧水环绕,杨柳垂岸,芳草染地,蝶飞蜂舞,可谓美不胜收。况且梁孝王广揽天下文人雅士相约于此,有司马相如、枚乘等,或聚于华美的宫中比赋,或到辽阔的旷野中打猎,看花枝堆锦绣,听鸟语弄笙簧,留下千古文坛佳话。此等胜地,用“清凉”二字岂不太俗?“清泠”的响亮与雅、美才能与此等文人相属。

那么“清凉”从何而来呢?这源于与赵匡胤有关的妇孺皆知的传说。赵匡胤为归德节度使时,盛夏时节常到台上乘凉避暑。一天夜里有几个蚊子嗡嗡作响,吵得他很心烦,他就喊道:“不能让人清凉清凉吗?”于是蚊子尽去,此后这里再没有蚊子。


清凉寺雕塑一景

作为一个高台建筑,蚊子自然要比归德府城内的蚊子少,在城内他都能忍受蚊子的骚扰,反而到了这么一个清凉之地,他竟忍受不了,似乎于情理不通。站在他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细究下去,他渴求的清凉,绝非仅仅与蚊子有关,更重要的原因,恐怕在于他渴求内心世界的清凉,他要在这样一个绝少人烟的地方,一个人在不被任何人、任何物打扰的情境下细细地考虑一些家国大事、宏图大业。

赵匡胤任归德节度使时,后周政权已经风雨飘摇。周世宗病死后,年仅7岁的周恭帝加授赵匡胤为归德节度使、检校太尉,仍兼殿前都点检。时年34岁的赵匡胤一跃成为后周禁军的最高统帅。“身怀利器,必起杀心”,深藏不露的赵匡胤看到幼主年少,朝政凋敝,常和手下的将领们在清凉寺纵论天下大事,研讨军事机密,终于成功策动兵变而“黄袍加身”,推翻后周政权建立大宋王朝。

有着这样的野心,考虑着“易帜”的大事,谁能不慎之又慎!一旦事成,即可荣登龙位,威加海内,一旦事败,即要被诛灭九族。他言语间所渴望的清凉,背后的玄机恐怕就在于此。

能佐证这种考虑的,最过硬的证据就在于藏兵洞。所谓藏,就是不能见天日。作为手握重权的将军,皇家军队可任意调遣,干吗还要修十余华里长的藏兵洞呢?兵变时供将士出入?抑或是为兵变不成留下一条后路?恐怕两者兼有之。进有路,退有步,“黄袍加身”就这样在一群无后顾之忧的将士们的推动下热热闹闹上演了。

赵匡胤做了皇帝后,御赐敕封清凉寺,清凉寺也因此成为宋时的皇家寺院。与当时的武台山、西京洛阳、福建莆田清凉寺并称为全国四大清凉寺。一时间寺院香火旺盛,僧侣最多时达千余人,清凉寺步入其历史上最辉煌鼎盛时期。

3、寺庙布局

随着佛教的传播和发展,北魏在台上开始建寺院,名为清凉寺。古老的建筑群庄严肃穆,历代各有兴废,相传至今。在中轴线上由南到北依次为山门、圆觉殿、大雄宝殿、藏经楼,两侧建有观音殿、地藏殿、罗汉堂、伽蓝殿及斋堂、寮房等建筑。以上殿堂多为历代遗存建筑,古朴典雅,布局严谨。大雄宝殿屋脊上刻饰有龙凤图案,黄色琉璃瓦盖顶,此为皇家寺院的显著标志。寺院有一块唐代石雕,上面雕刻有凤凰图案,雕工古朴浑厚,栩栩如生。保存完好的明万历八年的石碑详细记载了清凉寺周边的地形地貌和寺院建筑的详细情况,其中载有:“台上左右有高台二座,台高如墉,缘而登之可目涉百里,盖寺中之胜也-----盖何年所建发久矣------。寺院内还有一棵近千年的皂角枝繁叶茂苍翠挺拔,它们用它们的存在见证了清凉寺千百年来的历史、沧桑和兴衰。


清凉寺塑像

据《归德府志》和相关碑刻记载,宋太祖赵匡胤未龙兴之时,任归得节度使,常在清凉寺乘凉避暑。相传在一个炎热的夏天,赵匡胤来到清凉寺,浑然入睡,蚊虫嗡嗡作响向他袭来,叮咬得他辗转难眠,于是呵道:“如此扰人清静,岂有此理,不能让人清凉清凉吗。”于是蚊虫一哄而散,此后盛夏酷暑清凉寺凉风轻拂,再无蚊虫骚扰。神奇的是,至今大雄宝殿内仍无蚊虫。令人神往的传说,给清凉寺平添了几分神奇。

现在适逢盛世,人民安居乐业,*早已把清凉寺列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2005年经市*批准开放为佛教活动场所。在各级党委*的支持下,经过佛教四众弟子的共同努力,清凉寺得到了保护和扩建。随着佛法的兴盛和大家的努力,清凉寺不久将成为一个弘扬正法,利乐有情的清净祥和的道场。

4、景点意义

从相思树谈到清白

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传说的树无外乎两种,一是皂角树,一是相思树。皂角树年久了,便有了传说,渐渐成了神树,仿佛能看病,能救人,似乎还有其他的功能,不一而足。而相思树的传说却要单纯而凄美得多,也是最不走板的。千年来流传的传说很多,但能不以讹传讹、能不走板变样的不多,相思树就是个例外。这为什么呢?我们很难不将此归结于人们对美好爱情的祝福和向往。

商丘有皂角树、相思树好几棵。可是能共生于一处的,仅清凉寺而已。在清凉寺的后院,有棵千年皂角树,见证着寺院的历史,这棵树的前面,两棵相思树紧紧挨着。站在树下,抚摸着这皲裂的树皮,不由让人想起伤感的传说——

宋国人韩凭娶了个美貌倾城的妻子何氏,宋康王便要韩凭把何氏献给他,韩凭不从。为了让何氏转变心念,宋康王将韩凭处死,然后带何氏登清凉台游览,意图让何氏体验君王的荣华,没想到何氏却纵身跳入清凉河自尽。韩凭和何氏的坟旁生出了两棵根部相互盘绕、枝叶相覆相接的树,犹如一对相拥而泣的情侣。

不羡慕荣华富贵而对爱情忠贞不渝,何氏以自己的死来保全自己的清白和贞操。其人其节,可嘉可叹。因爱情的*和*的爱情的缘故,贞操观固然已经过时,可是清白还是要提的。如果在政界,就要清清白白做官,造福一方,如果在商界,就要清白做事。总之,为人处事以清白为道德底线还是很重要的。可是当下,现实总让人很尴尬,有些人唯恐自己清白,唯恐自己不够黑、不够坏,于是自己搞自己的绯闻,自己曝自己的艳照,于是乎,网上一炒,大家一关注,人气就来了,不管人家骂声一片,我自洋洋得意。可笑?可气?可悲?

5、景点现状

黄尘古道烟云散尽,清凉禅寺寂寂长存。

眼前的清凉寺已远远小于宋时,如今只是明清时留下的一处不大的佛教建筑群。斑驳的院墙,虽略显破旧,可是所陈留的沧桑古韵别有情致。逶迤的巷道,寂寂无声,虽然逼仄,但一路上去,总会使人感到别样的清幽。如果有佛钟相伴、佛号相送,这尘世的烦恼便会脱去几分。当你再看到释净空大师的神来之笔“真诚清静平等正觉,看破放下自在随缘”法书联语,冥冥之中,会使人有所感悟。


清凉寺鼓楼

寺院的门外是高高的台阶,两边各有一个大土坑,坑里各有一仿古凉亭的雏形,据说这台下之池,便是史书中记载的“渌地”,又名“清冷池”。今日的清冷池依稀还有旧时的模样,但却再也不见那清澈的流水、悠游的鱼群、寂寞的老树,不免让人生出一丝苍凉之感,也许这就是“繁华落尽,沧海桑田”吧。

其实说来,作为佛门净地,需要的就是这种氛围,如果热热闹闹的如游乐场,谁还来这里干吗呢?留有佛门的本真,这应是禅院存在的一种意义。可是当禅院与旅游收入挂起钩来,情景也许便不再有了。少林寺整天乱哄哄的,花红柳绿的男女整天扭来扭去,和尚念经的心思便会淡了许多。现在,清凉寺也一直在扩建,扩建对寺院的发展是好事,可是清静之地越发难寻了。

6、相关诗词

作为梁园胜景的清凉台,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大量的传世佳作。

唐天宝3年(公元744年)大诗人李白从长安来到梁园,留下“一朝去京都,十载客梁园”的千古名句(见李白《书情赠蔡舍人雄》),李白还与杜甫、高适等著名诗人在清凉台开怀畅饮,斗酒留诗“扫梁园之群英,振大雅于东洛”(见李白《鸣皋歌送岑征君》)。

北宋著名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在清凉台避暑,作《渔家傲》写到:“风兼露,梁王宫阙无寒暑。------朝与暮,故人风快凉轻度”。

上一篇: 民权县高级中学

下一篇: 李天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