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洋县悬台社火

科普小知识2022-12-24 19:12:56
...

洋县社火种类繁多,但以洋县悬台社火最负盛名。洋县悬台社火又称洋县高芯子社火。此种社火是以戏剧人物站在高台梁架上为表演形式以人抬肩扛为运载形式的一种社火,为洋县民间社火所独有。它汇集民间社火之精华,容戏剧、杂技、美术、音乐、民间手工技艺为一体,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社火艺术形式。洋县悬台社火以坚硬、柔韧的槐木为梁,制作成多层高台框架,框架各层层面设置不同的角色,配置不同的道具,展示不同的戏剧情节。在悬台社火框架芯子曲拐处往往饰以荷花、荷叶、茶碗盖、兵器等道具,并在其上站立剧情所需要的角色。

1、分类

洋县悬台社火又分为小芯悬台、大芯悬台、转芯悬台、挂芯悬台、单芯悬台、双芯悬台。角色站为上下2层,一般为小芯悬台。大芯悬台则站了6层,高度可达12米以上。转芯悬台制作与小芯悬台、大芯悬台基本相同,但须在下部另加曲轴和盘旋拉绳故可灵活转动。而挂芯悬台则是在芯子上生出枝叉,将角色挂附在芯子上。单芯悬台是指悬台框架中的竖起的主梁为单根槐木,而双芯悬台是指主梁为2根槐木形成对称的形式。小芯、转芯适合组装角色较少的折子戏或者小、中型戏剧,大芯、挂芯、单芯则适合组装角色较多的戏剧,而双芯适合角色繁多的戏剧。

2、组装工序

洋县社火组装的工序有:

1、提折子。首先决定社火内容,然后根据要扮演的本戏或折子戏决定制作社火台架的层数、角色人选、服装道具的设计等。

2、制作悬台框架,悬台芯子用槐木制做,用彩土布缠裹芯体,并以彩色土布拴连主芯与支芯(后期改用棕、麻绳拴连)。主芯可为单芯,亦可为双芯,视社火内容而扎制,洋县悬台社火可制作为五、六层构架,往往在第3层安置挂芯,在底层或他处安置转芯以作旋转之用。悬芯社火底座往往以大石条配重,或在底座安置4个碌碡配重,并使其作为4个支点(4条腿)。

3、开脸子。即化妆,按生旦净丑等10大行当社火脸谱化妆。分甜脸与花脸两种,均以脸谱、肤色区分忠、奸、善、恶、美、丑,与戏剧化妆有相似之处,但脸谱勾画方法有所不同。

4、装身子。也叫穿戏装。它与戏剧表演形式不同,戏剧叫“大穿”,社火为“小穿”,社火的小穿更便于轻装上阵。

洋县悬台社火在游演前,社火会要备三牲去土地庙祭祀土神,乞求神灵保佑社火出游平安如意,并答谢土神为众生带来好年景。

3、表演形式

洋县悬台社火有着极特殊的游演形式。全凭人抬肩扛,一台5层的悬台要用48名青壮年抬。其方法是在配重的悬台底座上按社火行进方向在其*顺长捆扎一根8米长短的木头(俗称牛杠),在底座两侧按相同尺寸亦各捆扎一根,然后在3根“牛杠”两端各捆扎“油杠”8根,仍以彩色土布缠裹和连结。悬台社火游演启动,有仪式,很讲究。仪式由当地社火会会首主持。一般程序是:主持人喊:“风调雨顺。抓杠——”。此时48名抬者须做好准备,接着喊:“五谷丰登。上肩——”。此时抬者将社火抬起,但须猫着腰,最后喊:“岁岁平安。起杠——”。此时抬者方可直腰,挺胸,昂首。

4、流行区域

洋县悬台社火今流行于洋县谢村镇范坝村、洋县谢村镇智果村、洋县马畅镇、洋县胥水镇回龙村等地。

5、相关社火门类

洋县悬台社火是在洋县门类众多的社火中脱颖而出,它与它们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游演时,其他门类的社火与之想配伍。这些社火门类有:

1、桌社火。又称单台社火,以扎彩的木方桌或条桌为台架,挑选10岁左右儿童2—3人,扮一折古典戏。如《相公卖水》、《三娘教子》等。将其置于桌上,画脸谱,着戏装,用扁担或木杠做支柱,紧系角色,由4名壮年男子将长杠抬起,在社火锣鼓声中游街串乡,流行于县城、城郊。

2、踩高跷。又叫踩高脚、高跷腿社火。角色足登柳木棒(可长可短,短可二三尺,长可过丈),流行于县城。

3、牛马社火。扮成的故事人物骑在牛背或马背上表演,老百姓称为牛社火或马社火,流行于县东及县城。

4、窝杆社火。又叫船社火。置二三丈长的木杠于转轴之上,利用杠杆原理,木杠在轴上旋转起伏,角色则在木杠顶端表演。其主要流行地区为谢村镇后社村、洋州镇北街村等地。

5、扫五穷。扮成黑、红胡子灵官、毛女、土地、喜神、天官、孙悟空、哪咤等角色,在社火锣鼓声中游街串户,以象征性的清扫动作为宅第、家庭成员或店铺扫去晦气、邪气,带来吉祥。表演角色一般有八九人或10余人不等,锣鼓队有10余人演奏。表演时间为每年春节大年初五。

6、地社火,是以哑剧手段来表现历史故事的情节性民间舞蹈,由数名至数十名演员饰以不同脸谱,着以不同服装,在社火锣鼓的伴奏下,依靠动作,手势等哑剧手段来表演。流行在县城城郊及洋县东部丘陵地区龙亭、槐树关、石槽一带,角色舞蹈动作主要有翩马、将棰花子、跑场、双划裙、踏步划裙、提裙勾鞋、起脚、交鞭、瘸子步、大探步、挖窝、招手点豆等。队形有“绕8”字,关边月等。表演剧目有《点豆种》、《千里送京娘》、《保皇嫂》、《三结义》、《五台会兄》、《秦琼卖马》等,社火伴奏锣鼓段有《一溜水》、《三槌》、《四槌》、《路家什》等。长度从2/4拍4小节至2/4拍—3/4拍混合拍三四十小节不等,可局步或整体*反复。地社火为洋县社火最为原始的社火。

7、耍灯。能按折子戏表演,流行于洋县城乡。

8、彩莲船。又称跑旱船,流行于洋县城乡。

9、耍龙灯。流行于洋县城乡。

10、耍狮子。流行于洋县城乡。

11、板凳龙。由条形长凳扎制而成。一人手持凳头,一人手持凳尾,在锣鼓声中按节奏起舞。表演道具长凳一般为几条至10余条,表演者一般为数人至二三十人。流行于洋县五间、胥水、马畅一带。

6、伴奏乐器

洋县悬台社火锣鼓与洋县悬台社火相伴生。洋县悬台社火锣鼓恰如其分地从听觉上对悬台社火进行了渲染,使其更具有艺术魅力。

洋县社火锣鼓分为游演型和阵地表演型两大类。游演型锣鼓有起板、运板、花板和归板。花板又有“齐王点兵”、“黑虎出林”、“大闹天宫”、“蛟龙出海”、“老鼠翻梁”、“凤凰展翅”、“乌龟纺线”等不同名称;阵地表演型锣鼓共24板72环,每板又有8个变奏,8板套8环,8环串眼,首尾相接,浑然一体,摆成锣鼓“八卦阵”。

上一篇:戴长林

下一篇:印加泡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