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宝座塔碑亭
乾隆十三年(1748)修建金刚宝座塔时,在塔前院内中轴线左右两侧各建八角攒尖碑亭一座,上檐圆形,下檐八角形,檐下装饰石雕斗拱,亭内穹隆顶下各置石碑一块,碑首中间均刻“御制”二字。
1、概况
碑身雕刻清乾隆十四年(1749)御制碑文,曰:御制金刚宝座塔碑文:昔如来成等正觉,必坐菩提道场。盖法王、人王有世出,世间之异,而居尊御极,其理则同。故宝座庄严,所以正天人师之位也。佛威神力,能使六种震动,而当其初转无上*,转一切天人所不能转,则地为普动以应之。惟道场安立之区常住不动,其地乃三千大千世界之中,上极金轮、下侵地际,金刚所成。周百余步如须弥之隐于沙界而露其巅。去来诸佛并于此坐而入金刚定,以是名金刚座焉。摩揭佗国钵罗笈山圣迹彰明诸方信向。佛灭度后座隐不见,诸国王乃以铜观自在像南北标识其处,厥后又仿浮屠之制范金为座,以便供养。平台特起、周币严净象道场广轮之所极也。五塔岳峙,各具宝相,象佛之遍历四隅而常依止中座也。西域流传,中土希有。乾隆十有三年,西僧奉以入贡,爰命所司,就碧云寺如式建造,尺寸引伸,高广具足。势同地涌,望拟天游。贤劫祖庭,实在于是。夫塔庙之设,类以藏舍利齿发为过去崇奉地耳。此座独表法王御世之初,威德尊胜若是,其灵异显著,将人天瞻仰。恍如佛日之方中而神力之所加持,固有历劫不倾者成此善果,因备述其缘起云。落款为:乾隆岁在己巳孟冬月吉日。
2、金刚宝座式塔
金刚宝座式塔的形式起源于印度,造型象征着礼拜金刚界五方佛。佛经上说,金刚界有五部,每部有一位部主,中间的为大日如来佛,东面为阿閦(chù)佛,南面为宝生佛,西面为阿弥陀佛,北面为不空成就佛。金刚宝座代表密宗金刚部的神坛,金刚宝座塔上的五座塔就分别代表这五方佛。
最早的金刚宝座塔是印度比哈尔南部的佛陀迦耶大塔,中国建筑的金刚宝座式塔是仿造它而来,随时代和文化的发展又有了很大的改变。宝座上的塔有密檐式、楼阁式、覆钵式等多种,有的金刚宝座塔还建在佛教建筑顶上。
中国最早的金刚宝座塔造型出现在敦煌中北周石窟的壁画之上。最早的塔形实物是山西朔县崇福寺的北魏石刻中的金刚宝座塔石刻。现存最早的建筑实物是北京真觉寺金刚宝座塔。金刚宝座式塔有三种建造形式:作为单体建筑独立建造,作为佛殿顶端的部件,作为塔刹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