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辉县剪纸

科普小知识2022-12-24 21:48:29
...

辉县剪纸历史悠久,早在战国时期,辉县就已经出现了剪纸艺术的雏形,在辉县固围村战国遗址出土的银箔镂空刻花,便是有力的证明。辉县剪纸明末清初开始发展,其风格受到相邻山西剪纸的影响,逐渐形成了清新秀丽、纯朴生动、俗中透雅的艺术风格。

1、历史渊源

在辉县固围村战国遗址出土了银箔镂空刻花,便是辉县剪纸的雏形。辉县剪纸艺术发展于明末清初,其所特有的乡土文化气息反映着劳动人民的生活和审美情趣,也传承着中华民族的艺术特色和本土精神。由于地理上辉县与山西省接界,所以两地风俗相近,交往频繁。因此,辉县市西部山区的沙窑乡、薄壁镇的50多个村庄都有剪纸的习俗。

2、题材

辉县民间剪纸按寓意可分为吉祥祝福、驱邪、劝勉、警戒、趣味;按用途有装饰类、俗信类、稿模类、设计类等。按纹样可分为人物、动植物、文字、器具、山水等;下面从生活题材、动物题材、历史人物和神话传说等三方面,对辉县剪纸的题材进行阐述:

生活题材

在辉县民间剪纸中,平凡生活题材最为典型,有反映人们在田间地头劳动的场景剪纸,有人们幸福的生活剪纸,有反应民俗民风的剪纸等非常丰富,其中以李爱荣的生活剪纸最具有代表性。

李爱荣的生活剪纸取材丰富,涉及民俗风情、生产生活、珍禽异兽,散发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她的艺术风格纯朴粗拙、简练明朗、想象丰富,有浓烈的原始趣味和稚拙美感,作品《新二十四孝》、《农家乐》等多次荣获省级以上大奖。杨海峰的民俗题材非常突出,比如虎头帽、虎头鞋、老境子、儿童披风等,体现了他对民俗生活的细心观察和热爱;生活题材的如《玉米地》、《母与子》等,刀法朴拙、生动形象,充满了生活情趣。赵思栋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灵感主要来源于生活和劳动,他把自己的才华情思和对生活的美好追求倾注于指尖,创作出了一幅幅生动的田园图画。

动物题材

辉县剪纸艺术在太行山里孕育绵延,深深扎根于豫北山区的土壤中,众多的动物与人们朝夕相处,成为剪纸艺人非常喜欢表现的题材。辉县剪纸很多表现得是鱼与莲的题材,这与辉县水源丰富、鱼类繁多、辉县人民又喜爱莲美有关。鱼的多子也隐喻了辉县人民祈福多子多福之意。汉乐府民歌《江南》中道:“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闻一多先生认为,鱼喻男,莲喻女,鱼与莲戏,是一种恋爱的舞蹈,是原始繁殖仪式的变形。鱼表示“有余”,鱼兆丰年,吉庆有鱼的寓意。鱼尾相交寄托了企盼子孙兴旺的美好愿望。“鲤鱼跳龙门”的剪纸表现了辉县人民勤劳勇敢、乐观进取的精神面貌。

历史人物和神话传说

从题材内容来看,辉县剪纸既有流传久远的历史故事,也有美妙动人的神话传说;有妇孺皆知的戏曲人物,也有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有民俗节日的富贵喜庆,也有理想世界的神仙神地等。如四大美女、嫦娥奔月、天狗望月、八仙过海、天女散花、老鼠嫁女等故事。李爱荣此方面的剪纸有龙、老鼠嫁女、弥勒佛、观音菩萨、孙悟空、福禄寿喜等;闫保堂此类剪纸相对较多,有四大美女、观音菩萨、弥勒佛、回眸一笑、天狗望月、玉兔捣药、嫦娥奔月、龙等。

3、表现形式

中国民间剪纸凸显地域性文化特色,体现了剪纸在区域文化和纹饰造型的差异美。郭沫若先生讲:“北国之窗花,其味天真而浑厚;南方之剪纸,玲珑剔透得未有,一剪之巧夺天工,美在人间不朽。”辉县地处中原腹地,为汉族聚居地,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因此辉县剪纸作品集中体现了汉民族的习风民俗,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征。辉县民间剪纸表现形式丰富,构图形式繁多,有方形、圆形、扇形等,以阳刻为主,阴刻为辅,造型生动形象纯朴,刀功精细娴熟,色彩对比浓烈。辉县剪纸艺术家以纯朴的感情与生活为创作基础,形成了浑厚、单纯、简朴、明快的艺术基调。表现了辉县人民朴实无华的精神内涵。

辉县剪纸多为单色剪纸,具有粗犷简练、淳朴质美的艺术特点。辉县人民和其他劳动人民一样,同样喜欢代表吉祥的红色,逢年过节都会用红色来渲染气氛,剪纸艺术常用单红色表现,这也与他们热爱生活、赞美生活密切相关。一幅幅红色精致秀美的剪纸作品,就像一首首热烈而清纯的歌,表达了淳厚的民俗民风,展现了辉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和追求。红色是古老而原始的颜色,是吉祥的象征,代表了剪纸艺人最原始的心理特征,充分体现了辉县农耕文化的美学特征。

4、艺术风格

辉县民间剪纸是典型的中原风格代表之一。其与山西剪纸有很多相近之处,属于北方流派的风格。辉县剪纸艺术源于民间农民家庭生活,具有淳朴粗犷、夸张生动、造型简练的风格与特点,更有乡土气息与农村特色。辉县剪纸多为阴剪、阳剪相结合,既体现阳刻的流畅清新,又有阴刻的厚重结实。由于受工具所限,剪纸的造型语言与艺术形式也相对于南方纤细秀丽的剪纸较为简略鲜明、粗犷朴素,线条流畅自然,整体画面主次分明,造型生动有力,偏重于写意,是主观意象造型观。

5、技法

民间剪纸在辉县农村是一种很普遍的群众艺术,受地域较为闭塞、工具限制,辉县民间剪纸的技法也比较单一。属于程序语言的“梳子状”和“锯齿状”技法使用最为广泛,其次为条状和网状的刀法。只用剪刀一种工具却能完成一幅幅生动流畅、天真自然、淳朴大方、相从心生的作品,也实属难得。正是这些因素造就了辉县剪纸所蕴含的民间野趣的独特之处,是不同于学院派严谨风格剪纸的民间派。

6、发展现状

传承方式单一,后备人才不足。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冲击,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现状不容乐观。辉县民间艺术的生存环境同样在不断恶化,早期身传口授的传统方式正在逐渐消亡。改革开放以来,妇女的地位在不断提高,她们能够走出去从事生产劳动,不再局限于在家相夫教子、刺绣女红。加上传统的民间剪纸技能与外出打工相比不能够获得可观的经济收入,从而致使年轻人不愿意学习传统民间剪纸,造成后备人才严重不足。人们对民间剪纸艺术的重视不够,民间剪纸艺术创新不足、艺术造诣不高。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传统民俗活动趋于淡化,一些剪纸艺术的活动多是走马观花,逢年过节“家家户户贴窗花”的景象已不复存在。民间艺人大多也不以剪纸为生,从事独立创作的较少,题材和艺术手法上也较为陈旧,多为对传统经典纹样的复制,缺乏了民间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性与生动性。

辉县*在民间剪纸艺术传承保护方面投入不足。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制度还有待完善,因而没有健全的保护机制,相关负责人员、投入资金相对较少。宣传力度不够。在近些年辉县当地*多次举办民间剪纸艺术的展览与活动。但人们对古老传统民俗文化认识上的缺失以及通俗文化的影响,大多群众对粗犷拙朴的民间剪纸艺术没有过多热情。相反,精剪细刻、无原创性的写实性刻纸更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因而加剧了民间剪纸艺术发展的缓慢与艰辛。由于以上多种问题导致了辉县民间剪纸艺术的现状危机。所以,处理好这些问题对辉县民间剪纸艺术的保护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7、传承与保护

扩大传承面,加强剪纸人才的培养。民间剪纸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之一,要研究民间剪纸艺人的成长规律,遵循规律的注意培养人才。在义务教育中增设剪纸课程。培养他们对剪纸艺术的热爱与兴趣,通过剪纸课程从中发掘未来传承人,使剪纸艺术后继有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