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市江城区
江城古为高凉县属地,自魏黄初元年,吴孙权置高凉郡以来(除南朝刘宋58年以外),均为郡、州、县治。明洪武元年,设置阳江县,将旧土城进行改造,改建后的新砖木城因面临漠阳江,故名阳江城,简称江城。
中文名:江城区
别名:阳江城
行政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中国华南
下辖地区:2个镇、8个街道等
*驻地:江城区漠江路
电话区号:0662
邮政区码:529500
地理位置:阳江市南部
面积:666平方公里
人口:676858人(2010年)
方言:粤语
火车站:阳江火车站
成立时间:1988年
海岸线:59.1公里
GDP:274亿元(2013年)
行政代码:441702
1、简介
江城
江城区地处粤西,是阳江市唯一市辖区,是市委、市*驻地,位于阳江市中部,是阳江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信息中心。江城区总面积43367.92公顷。常住人口535763人。
2、历史溯源
江城
春秋时期,今江城地域为百越之地。
秦始皇帝三十三年(前214年)平定百越,置南海郡,江城地域属之。
西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赵佗建立南越国,江城地域属南越国。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置高凉县,江城地域属合浦郡高凉县。东汉献帝延康元年(220年),置高凉郡,又分高凉县设安宁县为高凉郡治,江城地域属高凉郡安宁县。
南朝宋武帝永初元年(420年),县改称令,高凉令并入安宁令。南朝齐(479~501年),安宁令复称安宁县。南朝梁武帝大通元年至二年(527~528年),安宁县改称高凉县,隶属高凉郡,江城地域属高凉县。
隋炀帝大业十三年(617年),高凉县更名为阳江县,县治名阳江城,这是阳江县和阳江城得名之始。此后,或设郡,或建府、州等,阳江县均为其辖地或自成州(厅),而江城地域一直为其属地,江城地域之中心——阳江城则同时为县(州、厅)治所在地。这一地位延续到阳江撤县建市时。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废高凉郡设高州总管府,武德七年改称高州都督府,府治设在阳江城。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废高州都督府设恩州,西平(今白沙)为恩州州治。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恩州为恩平郡,郡治在阳江城。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废恩平郡复称恩州,州治仍在阳江城。昭宗大顺二年(891年),避兵乱,迁州治于恩平恩城,昭宗天复四年(904年),复迁州治回阳江城。
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恩州改称南恩州,江城为州治。
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改南恩州为南恩路总管府,江城为府治。至元十九年,复称南恩州,江城为州治。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废南恩州,阳江县改属肇庆府。
清穆宗同治六年(1867年),阳江县升格为阳江直隶州。同治九年,阳江直隶州改称阳江直隶厅。德宗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复称阳江直隶州。
民国元年(1912年),国民*内务部颁布《划一现行各县地方行政官厅组织令》,废除府、州、厅三级,改为省、道、县三级,阳江直隶州改为阳江县。
*成立后,1949年10月,阳江县隶属粤中专区,1952年改隶粤西行署,1956年隶属湛江专区,1983年11月,隶属江门市,江城地域均属阳江县。
1988年1月7日,阳江撤县建阳江市,以阳江城为中心设江城区为市*驻地;同年4月,阳江市江城区*成立。
3、人文历史
江城区人杰地灵,文化底蕴非常深厚。江城这一方文化沃土孕育了岭南画派一代宗师关山月、书法大师邓琳、音乐大家何士德、油画大师苏天赐、中科院院士曾庆存、著名书法家吕如雄、著名语言学家黄伯荣等大批名家巨匠。
妈祖文化
江城
在阳江城奉祀天后最早的天后庙,在江城区的塘边张,也就是祖创宫(庙尚在,已变为民房)。传说是宋朝时创建的。清代乾隆、道光、光绪年间都重修过。在现在南恩路侧的水街仔有月城宫是祀天后的,今已废。天后宫还有在南门街的一所,在现在南恩路与环城路交汇处一所,在城外大埠头一所,在石觉寺左边一所。月城宫向由十二街商店轮流值理。每年的农历三月二十一、二为娘妈诞,这两天奉天后神像巡游城内外,每三年一届,俗称娘妈出游。
阳江娘妈诞,除了游神两天外,还建醮七天。在这将近十天里,居民和来客近十万之众,凡所吃喝的、穿戴的、供神的种种消费,数量极大,因而刺激了商业的一时繁荣。而为了虔诚敬神,全城群众都要斋戒沐浴,打扫室内外,这又实际上起了大搞清洁卫生的作用。
4、地理位置
江城区地处粤西,是阳江市唯一市辖区,是市委、市*驻地,位于阳江市中部,是阳江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信息中心。
5、地形气候
江城区属滨海低山丘陵地带,依山沿江临海。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均气温22.5℃,年均降水量约2300毫米,全年基本无霜。
6、行政区划
现辖埠场、双捷2个镇和岗列、白沙、中洲、城东、城西、城南、城北、南恩8个街道办事处,江城区总面积43367.92公顷。常住人口535763人。
7、资源特色
江城区资源丰富,物产富饶。森林面积22.82万亩,森林覆盖率19.2%。海洋资源丰富,全区海岸线长26.7公里(不含海陵、平冈),拥有对岸、江城两个渔港,海产品丰富。
8、交通条件
江城路网丰富,交通发达。开(平)阳(江)高速公路、阳(江)茂(名)高速公路、广东西部沿海高速公路、云(浮)阳(江)高速公路、325国道、阳春火车站至阳江港一级公路、阳江至阳春的铁路以及规划建设的沿海高铁在境内交织成网。陆路市区至阳江港10公里,至广州240公里,至湛江235公里,至珠海160公里。水路至香港143海里,至澳门129海里。已融入珠三角两小时经济圈。
9、传统产业
全区现有工业企业1500多户,其中规模以上140多户,初步形成以五金制品为龙头,塑料、服装、食品、制药竞相发展的格局。传统特色产业是五金刀剪,在海内外享有盛誉。从事五金制造的企业达780多户,产值占全区工业产值65%左右。生产刀剪、多用钳、美容器械等100多个种类近2万多个产品品种,80%的五金制品销往欧美地区,产值和出口量居全国县区排名首位,是全国最大的五金刀剪生产制造基地。银鹰集团、十八子厨业有限公司分别获“中国剪刀中心”和“中国菜刀中心”称号。全区有省高新技术企业14户,省级民营科技企业33户,创建一批工业品牌。
10、文化教育
文化
2001~2005年,江城区举办了首届“文化江城”艺术节,“创建优秀城市大家谈”和《阳江市守则》大家谈,开展了“告别陋习,走向文明礼貌”、“让家园更绿更美”等活动;在农村,开展“奔小康,创文明户”和送书下乡送戏下乡活动。
2001~2005年,由文艺爱好者组成的文学、音乐、摄影、盆景、奇石、书画、戏剧、曲艺等艺术团体(协会),定期(不定期)地举办各种展览、笔会、座谈会,出版发行文化刊物。2004年,江城区文化管理中心创作编导的少儿舞蹈《渔家妹子上岸来》,获省六届少儿艺术会银奖。
2013年,江城区建设区文化馆、图书馆和4个全民健身园,举办了首届文化活动周等大型群众性文化活动,其中逆水赛龙舟活动列入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时,岗列街道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殊荣。
教育
2001~2005年,江城区共投入教育经费78596万元。其中投入建校资金5856万元,新建和扩建校舍67351平方米,新建了江城第十四小学和阳江市同心中学,新建和扩建教学楼46幢,排除危房校舍12600平方米,改造11所薄弱学校。2001年,江城区共有小学94所,学生56353人,专任任教师2058人;初中11所,完全中学4所,学生27313人,专任教师1207人;职业中学1所,学生284人,教师17人;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江城区学龄儿童入学率99.99%。
2005年,共有小学117所,学生55882人,专任教师2503人;初中13所,完全中学4所,高级中学1所,学生33212人,专任教师1727人;职业中学1所,学生433人,专任教师32人;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江城区学龄儿童入学率99.99%,2001年开始,执行和完善农村人均年纯收入低于1500元的困难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书杂费免收制度,共免收15524名困难学生书杂费(其中小学生4656人,中学生10868人),免收书杂费共776.2万元。
截至2010年,江城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为93.7%,比2005年提高35%。
2013年,江城区改造建设校舍5.2万平方米,增加优质学位2951个。
11、所获荣誉
阳江以江城为载体,先后获得“中国刀剪之都、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诗词之市、中国楹联文化城市、南国风筝之乡”等荣誉称号。逆水赛龙舟是江城一项源远流长的文化体育活动。被省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12、相关信息
广东阳江市江城区“清风社区”便民惠民
广东省阳江市江城区大力开展“清风社区”活动,强化社区管理、服务、综合治理等功能,积极创建使党组织政治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管理服务到位、社区自治功能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得到加强的社区管理模式,成效明显。
该区以“便民”为核心,把党风廉政建设寓于各项社区服务之中,成立社区服务中心(站),建立政务服务、惠民服务、公益服务三大体系,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助”。
该区以廉政文化为引领,因地制宜,在停车场、电梯、广场等处开辟“廉廊”、“廉栏”、“廉墙”、“廉路”等一系列廉政文化阵地。该区还利用社区文化活动室、社区广场,开展流动书屋、戏曲小品表演、廉政文化电影周等活动,借文化张力,增强市民廉洁自律和拥廉助廉意识。
该区还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制定和完善了社区*勤廉双述评议、社区党支部“双向汇报”等28项制度,并编印成册,发放到社区居民手中,让居民成为社区*的监督人。“清风社区”活动开展以来,在广大社区居民的监督下,社区*的作风明显转变,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