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柱头薹草
根状茎短,木质。秆密丛生,高25-60(-90)厘米,较细,三棱形,稍粗糙,基部具少数无叶片的鞘。叶稍短于秆或几等长于秆,宽2.5-3毫米,下部折合,向上渐平展,边缘和脉常粗糙,基部老叶鞘常裂成纤维状;苞片短于或等长于小穗,下部的叶状,上部的刚毛状,边缘粗糙,鞘长0.5-3厘米。小穗多数,1-3生于苞鞘内,线形,长1-5厘米,雄雌顺序,雄花部分较雌花部分短,下部的有时具分枝,花疏生,具细柄。雌花鳞片长圆状卵形,长4-5毫米,先端急尖,具芒或短尖,芒和短尖具短硬毛,膜质,褐黄或淡褐黄色,3脉绿色。果囊近直立,长圆形或窄椭圆形,平凸状,长4-4.5毫米,膜质,暗棕色,被短硬毛,多脉,具短柄,喙长,喙口具2短齿。小坚果紧包果囊中,椭圆形,扁双凸状,长约2毫米,淡黄色,无柄;花柱基部稍膨大,柱头2,长于或等长于果囊,宿存。花果期9-12月。
中文学名:长柱头薹草
拉丁学名:CarexteinogynaBoott
拼音:changzhutoutaicao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莎草目
科:莎草科
属:薹草属
1、形态特征
株:根状茎短,木质。
茎:秆密丛生,高25-60(-90)厘米,较细,三棱形,稍粗糙,基部具少数无叶片的鞘。
叶:叶稍短于秆或几等长于秆,宽2.5-3毫米,下部折合,向上渐平展,边缘和脉常粗糙,基部老叶鞘常裂成纤维状;苞片短于或等长于小穗,下部的叶状,上部的刚毛状,边缘粗糙,鞘长0.5-3厘米。
花:小穗多数,1-3生于苞鞘内,线形,长1-5厘米,雄雌顺序,雄花部分较雌花部分短,下部的有时具分枝,花疏生,具细柄。雌花鳞片长圆状卵形,长4-5毫米,先端急尖,具芒或短尖,芒和短尖具短硬毛,膜质,褐黄或淡褐黄色,3脉绿色。
果:果囊近直立,长圆形或窄椭圆形,平凸状,长4-4.5毫米,膜质,暗棕色,被短硬毛,多脉,具短柄,喙长,喙口具2短齿。小坚果紧包果囊中,椭圆形,扁双凸状,长约2毫米,淡黄色,无柄;花柱基部稍膨大,柱头2,长于或等长于果囊,宿存。
根状茎短,木质。秆密丛生,高25-60(-90)厘米,较细,三棱形,稍粗糙,基部具少数无叶片的鞘。叶稍短于秆或几等长于秆,宽2.5-3毫米,下部折合,向上渐平展,边缘和脉常粗糙,基部老叶鞘常裂成纤维状;苞片短于或等长于小穗,下部的叶状,上部的刚毛状,边缘粗糙,鞘长0.5-3厘米。小穗多数,1-3生于苞鞘内,线形,长1-5厘米,雄雌顺序,雄花部分较雌花部分短,下部的有时具分枝,花疏生,具细柄。雌花鳞片长圆状卵形,长4-5毫米,先端急尖,具芒或短尖,芒和短尖具短硬毛,膜质,褐黄或淡褐黄色,3脉绿色。果囊近直立,长圆形或窄椭圆形,平凸状,长4-4.5毫米,膜质,暗棕色,被短硬毛,多脉,具短柄,喙长,喙口具2短齿。小坚果紧包果囊中,椭圆形,扁双凸状,长约2毫米,淡黄色,无柄;花柱基部稍膨大,柱头2,长于或等长于果囊,宿存。花果期9-12月。
2、产地分布
分布:孟加拉国、印度、缅甸、越南、日本、朝鲜半岛
产地:河南、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香港、广西、贵州及云南
生境:山谷疏林下、溪边、水沟边潮湿处、岩缝中或沙地
海拔:500-2000米
3、分类文献
CarexteinogynaBoott,Illustr.Carex1:60,t.158,1858;Kukenth.inEngl.,Pflanzenr.Heft38(IV,20):602,f.102F-H,1909;NelmesinReinwardtia2:378,1954;RaymondinNat.Canad.82:163,1955;T.KoyamainJourn.Fac.Sci.Univ.TokyoIII8(4):162,1962;中国高等植物图鉴5:320,图7469,1976.——C.teinogynaBoottvar.scabriculmisKukenth.inl.c.——C.scabriculmis(Kukenth.)OhwiinActaPhytotaxetGeobot.2:27,1933etCyper.Japon.1:468,1936.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