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鲜鱼
筒鲜鱼,河南信阳商城地方风味名菜,久为民间喜食。入冬时节,将2斤以上的鲜鱼刮鳞去脏,洗净沥干后切成块状,拌入适量食盐装进鲜毛竹筒内,密封置于阴凉处。月余后,取出以清汤加佐料煮沸食用,肉质鲜嫩、竹香中略带腐乳味,别具一格。
1、名称来源
据《商城志》记载,战国时期,山民为逃避兵战,贮备食品,用荷叶或辽竹叶包裹加有调味品的腌制鱼,放入毛竹筒内带进山里,存放10余日,熟制,鱼味独特,香鲜可口,故此得名“筒鲜鱼”。河南信阳商城地方风味名菜,久为民间喜爱。久为民间喜食。入冬时节,将2斤以上的鲜鱼刮鳞去脏,洗净沥干后切成块状,拌入适量食盐装进鲜毛竹筒内,密封置于阴凉处。月余后,取出以清汤加佐料煮沸食用,肉质鲜嫩、竹香中略带腐乳味,别具一格。
2、历史传说
北宋年间,因同辽国连年作战,国库空虚,官府便加紧了横征暴敛,百姓苦不堪言,许多地方都有义军揭竿而起。当时在商城一带,就有一支由一位名叫黄花的年轻人领导的义军。他们占山为王,劫富济贫,东征西讨,在商城、麻城、金寨、潢川一带屡败官军。弄得地方官吏惶惶不可终日,告急文书如雪片般飞报汴京。朝廷闻讯大惊,急往天波府请杨家将出马。无奈此时杨家将的男丁及会征战的女眷均在镇守边关,最后只得让一位自告奋勇的烧火丫头杨腊红领兵前往征讨。
筒鲜鱼
这杨腊红虽说只是一名烧火丫头,但却是杨排风的后裔,自幼练得一身好武艺,排兵布阵,无所不能。来到商城同义军刚一交锋,便首战告捷。于是当地官吏士绅纷纷献上鸡鸭鱼肉、山珍野味劳军。杨腊红见状大喜,便欲亲自下厨,做一顿可口的饭菜犒劳手下将士。哪知刚把一盆红烧鱼码好味,义军却趁官军松懈之机发起了偷袭。杨腊红只得丢下盆中的鲜鱼,上马与义军作战。
战斗持续了十多天,义军终因寡不敌众而全军覆没,黄花也*跳崖自尽。杨腊红大获全胜,回到军中再次下厨。端起十多天前码好味的鱼一看,只觉有一股腥臭味扑鼻,但看起来却色泽鲜艳,没有一点腐烂的迹象。烧火丫头出身的杨腊红自然舍不得将其倒掉,遂用水将鱼清洗干净,再加入各种调料,将鱼做成了一盘盘鱼肴端上桌来。不料众人吃了以后,均拍手叫绝,纷纷询问这是什么鱼肴。杨腊红想起家乡用木桶腌制的桶子鸡,便顺口说道:“此乃桶鲜鱼也”从此,这种做鱼的方法便在商城一带流传开来。
3、制作方法
1.将1公斤以上的鲜鱼刮鳞去脏,洗净沥干后,切成块状,加盐、姜丝、干椒等拌匀。
2.装入鲜毛竹筒内,密封置于阴凉处10日即可。
3.食用时,取出腌好的筒鲜鱼,热锅底油,将腌好的筒鲜鱼块煎至两面泛黄后,加入鲜汤,调味后盛入火锅内即可。
筒鲜鱼腌制
4、风味特点
筒鲜鱼因鱼肉鲜嫩、芳香可口、味道独特、营养丰富,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成为商城菜肴之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