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博物馆
廊坊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博物馆,是我市文物、文化艺术品、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馆藏文物上溯远古,下迄近代。
中文名称:廊坊博物馆
地理位置:廊坊市和平路238-1号
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
建筑面积:7600平方米
1、博物馆建设
廊坊博物馆作为民心工程,是市委、市*投资建设的一项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
2
该工程2004年3月20日动工,历时一年九个月时间。一年多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广大建设者以高度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精神,按照“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要求,用全新的设计理念,一流的建筑标准,精心组织施工,圆满完成了博物馆的建设任务。
廊坊博物馆在建设过程中,得到了市直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热情帮助;何显毅—恩菲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廊坊华晟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廊坊市百年建筑安装有限公司、石家庄雅虹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精心组织施工;在布展过程中,我们还得到了省文化厅、省文物局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各县(市、区)*和文化部门及全市文物工作者也给予了鼎力相助。廊坊博物馆的建设,凝聚了各级部门各界人士的心血,对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廊坊博物馆已成为我市展示历史文化的窗口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成为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群众喜爱的文化休闲教育场所。
我们将按照市委、市*的要求,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功能,以先进的设施,优美的环境,丰富的展览和完善的服务,向全市人民展示廊坊的悠久历史和现代文明。
2、馆容馆貌
廊坊博物馆坐落于风景秀美的市文化艺术中心,占地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7600平方米。博物馆外型设计庄重典雅,凝炼大方。馆内设有两个临时展厅和四个固定展厅。
廊坊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博物馆,是我市文物文化、艺术品、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馆藏文物上溯远古,下迄近代,荟萃了廊坊多年文物考古工作的成果和传世珍品。它是展示我市历史文化的窗口、文化艺术交流的中心和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3、基本陈列
廊坊足迹——历史文物陈列展
3
廊坊人文历史的足迹,几经沧桑,已历六千余年。丰富的文化遗存,蕴涵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廊坊的足迹》历史文物陈列展出文物近300件,陈列面积900余平方米,展览由六部分组成:泃河印迹、方国遗风、燕南沃土、幽野风韵、边关烟云、京畿重地,荟萃了廊坊多年文物考古工作的成果和传世珍品。展厅的布局是以时代发展为脉胳,将廊坊各时期精美文物贯穿其中,展出的文物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再现廊坊昔日的辉煌,揭示了廊坊6000多年连绵不断的历史。
义和团运动在廊坊——廊坊大捷
义和团专题展览分为“义和团运动在廊坊”展厅和“廊坊大捷景观厅”两部分。“义和团运动在廊坊”以历史照片、实物为主,附之以灯箱等形式,表现义和团运动的历史背景,发生、发展过程,重点突出廊坊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斗争的重大事件和廊坊义和团调查研究成果,力求全面客观地展现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热爱和平的传统。景观厅运用极具表现力的手段,再现义和团廊坊大捷全过程,表现廊坊人民热爱祖国,在抗击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所表现出的英勇献身精神。鼓舞我们发扬光荣传统,与时俱进为建设廊坊做出贡献。
义和团运动展现出了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反抗精神,这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积极作用,因此廊坊博物馆成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4、镇馆之宝
长明灯楼
镇馆之宝
在廊坊博物馆正门大厅*矗立着一尊石刻,它是已知最早的带纪年刻铭的唐代灯楼。灯楼是寺院供具之一,雕制于垂拱四年(公元688年,当时正是我国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时代)。汉白玉石质,由壸门方形座、覆莲圆座、等边八角形石柱、仰莲托盘组成,通高3.4米。
石柱雕饰分为三部分:下部各面刻尖拱龛,龛内浮雕伎乐,其中六面或跪或坐于须弥式莲花座上,演奏笛、琵琶、排箫等乐器,两面为手持长练的舞姿伎乐;石柱中部正面篆书题额“大唐幽州安次县隆福寺长明灯楼之颂”,颂词后镌刻有及功德主姓名、官衔《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燃灯偈》、《知灯偈》;石柱上部每面雕双层尖拱龛,龛内雕佛像一尊,共计16尊。仰莲托盘上部凿平,刻有凹槽两道,中心凿圆形浅洞,根据同时期石灯形制和灯楼托盘上的卯结构来分析,石灯上部应有灯室。
与同时期的石灯相比,这件长明灯楼雕刻手法精细严谨,风格庄重朴实,是珍贵的唐代石刻精品;另外,石灯的石柱上既雕有佛像、伎乐又刻有经文、偈文、颂序、颂词等内容,这在唐代其他石灯中是没有的。它不仅是研究唐代政治、宗教发展状况的珍贵资料,也为考证唐代幽州地理和安次县建制沿革提供了有力依据。
5、馆藏文物
1、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0000--4000年前
廊坊历史肇始于泃河两岸,距今6000余年的新石器时代。这里气候温宜,草木丰茂。廊坊远古先民们,在这里聚集繁衍,生生不息。他们临水结庐,狩猎采集。制陶磨石为器,用勤劳和智慧,迎来了廊坊古代文明史上的第一缕晨曦.
红顶缽
新石器时代口径16.5、高5.5厘米,1991年于河北省三河市刘白塔遗址出土,这是目前刘白塔遗址中出土的最大的红顶器,红顶缽的陶质比较细腻,胎体也比较疏松,在它的口沿下有一周凸起的弦纹,另外由于在烧制过程中的技术缘故形成了顶部的红色宽带。
4
石磨盘、磨棒
新石器时代石磨盘长52.5、宽24、中部厚6.5厘米,磨棒残长20、长径6厘米,1978年河北省三河市孟各庄遗址出土。
这两件石器通常合用为粮食加工用具,琢制而成,它的石质非常坚硬,在两端翘起的石磨盘磨面有一道长条的划痕,这是明显的使用痕迹;另外,石磨盘底部无足,这是泃河流域独特的文化特征。
2、夏商西周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
夏商时期,廊坊远离华夏中心区域,地处边垂,隶属方国。当时,这里生存着两支不同的族群,尊崇着两种不同的文化。北部是夏家店下层文化;南部为大清河流域中原早商文化。两种文化,在一千三百余年的岁月里,交流碰撞,相得益彰,开启了廊坊多元文化并存的先河。
金臂钏
夏家店下层文化
对圆直径为7.3厘米、重16.66克,1995年出土于河北省香河县庆功台村1号墓,庆功台墓葬属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大坨头类型。金质,以金丝变曲成圆形,两端作鹿平状喇叭形,这件金臂钏,又叫条脱,看起来象我们今天女士佩带的手镯,主要用于装饰。金臂钏是中国北方青铜时代夏家店下层文化较独特的器物,为土著部族头领或巫师等社会地位较高的人所特有。
靴足陶鼎
夏家店下层文化口径21、底径12.8、通高20.5厘米,1995年出土于河北省香河县庆功台村1号墓,泥质磨光黑衣陶质,轮制,靴足手捏而成,直口,短颈,折肩,斜弧腹,平底,此陶鼎的特别之处在于鼎底部做了三个靴形的足,并且在肩部和腹的地方还有3个与足相对应的乳突状饰,这种奇特的器形在燕山南麓的夏家店下层文化中极为少见。
3、战国秦汉北朝公元前475年--公元581年
5
战国时期,廊坊地处燕南。燕昭王招贤纳士,国力日强,廊坊地区逐步开化与发展。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全国,廊坊分属于渔阳、广阳、巨鹿三郡;西汉时期,安次、文安、东平舒(今大城县)、方城(今固安县)相继置县,正式纳入*政权管辖。
“安阳”布
战国通长4.5-4.6厘米、首宽1.8-2厘米、肩宽2.5-2.6厘米、足宽2.9-3厘米,我们看到的这五枚平首币,1982年河北省文安县刘么遗址采集,阳面文铸“安阳”2字。“安阳”布是廊坊地区首次发现的战国布币。
北魏太和十一年佛造像
残高152、宽85厘米,1999年12月出土于河北省永清县支各庄。造像用青色砂岩雕造,作背屏式。背屏上部已残,正面雕一佛二菩萨像。佛像居中,其头部比例较大,顶作宽大的馒头状的高肉髻,水波纹发,发际平展,面相长圆。眉眼细长,且微微上挑,眼呈柳叶形,作向下俯视状。颈略细,双肩较宽,且微微下溜。身着通肩袈裟,衣纹有分叉,颇显稠密厚重。左手下垂,结与愿印;右手当胸、施无畏印。在佛龛下部有阴刻楷书发愿文,发愿文虽已残缺,但令人欣喜的是标示年代处十分完整,它雕造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的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是目前所知河北地区出土北魏带纪年款石造像中较早者,对研究河北佛教造像艺术的发展历程,具有难得的重要研究价值。
4、隋唐五代公元581年--公元960年
隋唐时期时值国家统一;这一时期廊坊各县行政建制基本建立,廊坊大部分为幽州所辖;隋唐时期社会安定,科技进步,交通发达;教育空前发展,唐高祖年间,廊坊建有官学,又称庙学、儒学,就是现在的国办学校。唐朝晚年建有书院,书院属民办官助性质。这一时期廊坊出土的文物众多,遍布各区市县。
胡人俑昆仑奴俑陶牛(2件)伏卧男俑
唐代1977年河北省文安县麻各庄董满墓出土的胡人俑通高26.5厘米;昆仑奴俑通高22.5厘米;陶牛一件高9、长22厘米,另一件高8.5、长27.5厘米;伏卧男俑长20、宽10厘米。胡人俑,戴方顶护颈风帽,额前有凸出的缨饰,浓眉深目,高鼻阔口,穿右衽大翻领窄袖长袍,腰束带。左臂微前屈,手掩在袖内曲垂於腹前,右臂屈於胸前,五指并拢,手中有圆孔,原执物已失,足蹬尖头靴,立於长方形底之上,通身呈浅橘红色。
6
昆仑奴俑,圆脸,大眼高鼻,身着圆领右衽窄袖长袍,下穿无裆裤,左臂下垂手掩於袖内,右手握握拳置胸前,立於长方形底座之上,通身呈淡黄色。
牛俑,一件弯颈低头,短角,有辔,粗尾屈於臀部,伏卧於中空的弧圆形底座之上;另一件短颈昂首,弯角,缚辔头,四腿弯屈跪卧,细长尾曲於脊背。
伏卧男俑,表现伏卧在前弧后方内凹座上的中老年男子形象。其头戴幞头,巾角结於脑後,身着窄袖长袍,腰束带,左腿屈压身下,右腿屈於身体一侧,穿尖头靴,双臂前拱,头侧枕於双手之上,浓眉闭目,两腮及眼角皆有皱纹。
三彩扁壶
唐代1977年河北省文安县麻各庄董满墓出土。模制而成。口径8.8×5、通高29厘米。体呈扁圆形,器身两面模印了相同的凸起纹样。
在壶的下方,雕塑了一对凤鸟,凤鸟高冠曲颈,凤鸟上方塑一肌体丰满的蟾蜍,作欲跃之状。蔓草纹点缀其间,枝叶肥厚,连绵缠绕,果实丰硕。此壶整体构图饱满,主题突出,斑斓典雅,烘托出极富浪漫的色彩的盛唐风范。
三彩梅花纹长方枕
唐代长11.5、宽8.5、高5厘米,1993年于河北省固安县方城村出土。枕,陶瓷寝具,多为生活实用器和随葬冥。品种有低温釉陶和高温釉瓷器两大类。始见于唐时期,两宋、金、元各代均有烧制。在尺寸上,日益见长,唐枕一般形体较短小,而元枕则长达40公分以上。枕主要用作寝具,同时也用以辟邪、行旅、按脉及随葬等等。这件三彩低温釉陶枕,枕面的褐色边线内绘20朵梅花,梅花以褐彩勾边,填黄褐彩,以绿彩为地,侧面为黄、绿、褐彩相杂,斑驳多姿。
5、宋辽金元公元960年--公元1368年
宋辽时期,以白沟河为界,廊坊地区分属宋辽两国,既是两国争夺的战场,更是两国贸易的榷场、文化交流的前沿。这一时期廊坊地区出土的精美白瓷器皿不但代表了两国的制瓷技术,更是两国文化交流的见证。
银鎏金舍利柜
7
金代长20.5、宽11、高24厘米,1976年于河北省固安县宝严寺塔基出土。舍利柜由基座和柜两部分组成的。舍利柜顶面錾刻一对翱翔飞鸟衔花图案;柜体正、背、左右两侧面分别錾刻6个或3个长方形画面,每幅四角都填衬灵芝或如意纹。正面中间表现一对身着盔甲、合掌相对的护法神将,其两侧面分别饰手持拍板、琵琶、排萧、笙等乐器,作吹、弹、击拍等不同姿态的伎乐天。在基座的四角各置一金刚力士铸像,力士头戴冠,袒肩露膝,背向基座中腰,面向外,肩负基座上两级,手扶双膝,呈用力支撑状。这件舍利柜,制作于金天会十二年(公元1134年),时代明确,装饰内容丰富,工艺精美,是金代金银制舍利柜中的代表作。
6、明清公元1368年--公元1911年
明清两朝,廊坊地处京畿。明朝初年,从山西、陕西等地迁徙数十万人口来廊坊落地生根,他们带来不同地域的农事经验、手工技艺、文化知识等,另外这里又是南方进京必由之路,江南文化、中原文化多有积淀。这些都为廊坊多元文化增添了绚丽光彩。
青花八仙人物将军罐
明代口径32、高58厘米,是瓷器中最大的展品。与嘉靖皇帝信奉道教有关,器身装饰都是具有道教色彩的纹饰。在罐的颈部绘“松、竹、梅”岁寒三友及松枝盘结而成的“福”字;肩饰如意云纹;底部绘寿山福海、壬字云、灵芝等图案;他们代表吉祥长寿。腹部绘八仙人物图,8位仙人各持宝物(暗八仙)踏浪过海,各显神通。图中人物形象各异,既有理想中的仙人风骨,又有世人的精神气质。顶部大片升腾的景云及足下飞溅的波涛与人物情景交融,相得益彰。此罐无论从烧造、造型、及彩绘各方面均堪称明嘉靖年间民窑青花瓷中的佳品。
7、近现代
1900年爆发的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农民自发的一次大规模的反帝爱国主义运动。他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抵制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廊坊是义和团运动的中心之一,廊坊大捷重创了以西摩尔为统帅的列强联军,表现了廊坊人民热爱祖国,面对帝国主义列强侵略英勇抗争的精神。
义和团的八宝符衣
义和团的八宝符衣是民间肚兜状,中间夹层是大师兄画符念咒号称刀枪不入,可以避开列强的炮火,现在看来这是一种迷信说法,只能激发他们的斗争勇气。
6、参观指南
开放时间
8
夏季:
每周二至周日 上午:9:00—12:00 下午:14:00—17:00
冬季:
每周二至周日 上午:9:00—12:00下午:14:30—17:30
备注:1、闭馆前30分钟停止入馆
2、每周一全天闭馆
参观内容
廊坊的足迹——历史文物陈列展
义和团运动在廊坊——廊坊大捷
廊坊市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展
参观办法
普通观众可直接在开馆的任何时间免费入馆参观。
学校、会议等社会团体或游客团队(20人以上)参观须提前24小时来人来电预约,并按预约时间,入馆参观。
预约电话:0316-2228012
交通路线
乘车路线:乘8、快12路到体育馆站下车,文化艺术中心院内。乘14、16路到文化艺术中心站下车。
驾车路线:和平路与北外环西北角。